02.25 “大姨媽”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英子20161023


女人來了月經,為什麼會被叫做“大姨媽”?

很多科普文,都把大姨媽這個稱呼追溯到古代。

  • 說是以前有個李書生,和一個寄居在大姨媽家的女孩子眉來眼去、互訴情長。但是,每當他想進一步親熱時,女孩就推脫“我大姨媽要來了”。

就跟現代社會的情況一樣。於是,來月經不能親熱,就等於大姨媽。

然而,這明顯是現代人胡編亂造的。古人根本就不管月經叫大姨媽,這個稱呼是1990年代才流行起來的。

“大姨媽”,來自於90年代的港臺影視作品。

事實上,這是1990年隨著港臺影視作品的輸入,才在內地流行起來的俗語。

問題就來了,那時候的人為什麼要管月經叫大姨媽。

  • 如果與英語中的Aunt Flow聯繫在一起,大姨媽這個稱呼或許是舶來品。


在英語中,Aunt Flow其實就是月經的隱語。

由此可見,大姨媽這個稱呼是港臺地區從外國的Aunt Flow學來的,然後再輸入到內地。


HuiNanHistory


大家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說起來這個“大姨媽”啊,還有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呢。

相傳,從前,有一個小雅小女孩的父母雙亡,無依無靠,不得不投靠自己媽媽的姐姐,稱其為呼大姨媽。

大姨媽對自己的外甥女還可以,轉眼間十年過去,姑娘長大成人,出脫得水靈靈。

人心難測啊,一向面相善良的姨夫,卻對雅動了歪心思,有一次要欲行不軌,雅急中生智,說大姨媽來了。姨夫急忙收斂走開。這算救了自己,這件事,雅沒有給大姨媽提起,怕傷了和氣,畢竟姨夫撫養了自己。但以後雅提防著姨夫。

後來,雅和本村的一個後生相戀,處了一段時間,有一次,後生要和雅行“夫妻之實”,雅想還是再瞭解一段時間再說吧,就說大姨媽來了,後生急忙收斂走開。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後生的確不錯。大姨媽就張羅著把雅嫁了過去。

結婚後,雅和大姑娘小媳婦們說起這件事情,大家都說,大姨媽真好,救了雅的急,毀了男人的急!

但是當月經來了的時候,是不能行“夫妻之事”的。女人說著神聖之血。男人說這是髒,因為不能“舒坦“。女人就順水推舟。慢慢的就把大姨媽演變成女人的月經來了。


柳絮飄飄風淡淡


古時候哦,據說是漢代末年,有個美麗的小女孩叫佳兒,才十六歲,正是出嫁的好時候,不過女孩命不是很好,早早父母雙亡,一直跟著姨娘家的人生活。上門說媒的人多了,這姑娘就看上了一個姓李的書生。 李書生也很愛慕佳兒姑娘,偷偷地在家中約會。有幾次剛想要親近一下,就突然聽到腳步聲。佳兒說:“我姨媽來了快藏起來吧。” 日子久了,李生寂寞難耐,找了個媒婆,女孩總算過門了,恰恰不巧,那天正好是女孩那個月的日子。入了洞房,哎,這男人從古到今本質就沒變過。書生就急匆匆想要一盡雲雨之歡。可惜日子不巧,過去的女人多含蓄呀,不好直說,這姑娘也聰明,就說今晚大姨媽要來,書生那也是聰明人知道一定有難言之隱,但是不好問什麼,就這樣自己解決了。


從此以後就有了這個習慣說法,李佳氏(例假時)不方便的時候,就會說大姨媽來了。
還有大姨媽指月經的這種用法不僅限於中國,英國也有。
aunt Irma visit指的就是大姨媽來了。
英國喜劇《IT狂人》第一季第六集例句“ I’ve got Aunt Irma visiting .”我大姨媽到了,指的就是女性月經。
起源英文
女性在經期是不能發生性行為的,這段時間英文意為UNTI-visit, UNTI的意思又與aunty(姨媽)近似,所以,再轉譯過來就成了“姨媽來訪”了。所以就有了“大姨媽”的說法。


流氓無產者的學者


女孩子只要一說“大姨媽”來了,這幾天身體有點不舒服。地球人都知道這是女孩來月經了,身體有點不舒服。這裡的“大姨媽”等同於來月經。

“大姨媽”這個詞,從什麼時候成了來月經的代名詞了?

相傳在漢代,有一個叫小蓮的女孩,5歲時父母因病相繼去世,留下孤零零的小蓮一個人。



鄰村的大姨看她可憐,就收養了這個外甥女。

轉眼間小蓮長大成人了,出落的像一朵鮮花,白皙的皮膚,烏黑的秀髮,綿軟的腰肢,豐滿的胸脯,無處不洋溢著青春氣息。

有道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云:“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兒郎不鍾情?”

大姨家的門檻都被媒人踩斷了,張家的富家公子,李家有錢的兒郎,她通通看不上。

原來小蓮愛上了大姨鄰家一個聰明英俊的男孩了,這個男孩是個秀才,名字叫張生。

張生飽讀詩書,讀書閒暇時機就幫著小蓮幹些家務,一來二去彼此產生了好感。兩個年輕人相愛了,但是一直瞞著大姨媽。

在古代不像現在流行談戀愛,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二人從事著“地下工作”。

男女之情有時像氾濫的春潮,小蓮和張生也有難以把控的時候。

有一次,大姨出去了,張生見機來找小蓮,反正兩家離得很近,前後鄰居,行走很方便。



張生見到小蓮,傾訴相思之苦,小蓮不忍再拒絕,二人相擁相抱。

正當二人要衝破防線的時候,小蓮的大姨媽回來了,嚇得小蓮趕緊把張生藏到了床底下,大姨媽回了自己的房間,張生趁機溜走了。

談戀愛的男女都遇到過這種情況,被“衝散”的滋味很難形容,有種抓耳撓腮要打人的感覺。

張生是文質彬彬的書生,他不會去打人的。一次不成等下次就是了。

然天公不作美,每當二人要親熱時,大姨媽好像和他倆作對一樣,不合時宜的出現,痴男怨女不能一逞魚水之歡。

久而久之,一說“大姨媽”就意味著二人不能成其好事。

所幸等待的日子並不長,兩年後,張生的父母託媒人去說親,其實就是走下過場。小蓮自然同意,大姨媽覺得張生也不錯,可謂金童玉女,兩家於是結成了親事。

訂婚沒多久,張生就把小蓮娶進了家。

洞房花燭夜,二人依儂吾儂,張生心想,這次可不怕你大姨媽打擾了,想到此,張生把小蓮擁進懷裡。

此時小蓮嬌羞說道:“大姨媽來了”。張生噗嗤笑了,嗔怪點了小蓮額頭一下,說道:“淨嚇唬人,你大姨媽不會來了”。

小蓮羞紅臉說:“傻樣,來月經了”。




張生一聽明白了,月經期不能同房,古人認為女人的月經是髒東西,見紅對男人不利。

張生打趣道“娘子不會再把我藏到床底下去吧。”小兩口相視一笑,然後相擁而眠。

從此以後,女人來月經打趣說成“大姨媽”來了,想想也蠻有趣的,月經每個月定期都來,大姨媽不是也會時不時走親戚串門嗎?


秉燭讀春秋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萬事萬物皆有其歷史,有一些還是很有意思的。

“大姨媽”這個詞就是挺有趣的。

我們都知道成熟的女孩子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為什麼叫“大姨媽”呢?

有一個說法是,大姨媽這個詞,是因為小女孩第一次來週期的時候,突然看到自己流血了,就會吃驚地叫一聲:咿!(咦~這個故事估計是從河南流傳開的吧)然後就緊張兮兮去叫媽媽,所以合到一起叫“咿媽”。

感覺這個說法不太靠譜。

還有一個說法。是說古代有一女子,父母早逝,就在大姨媽家長大。這個姑娘長大後,喜歡上了一個李姓的男子,兩人你情我願,卿卿我我,時間久了熟悉了,這個小李子就想在姑娘家裡和姑娘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但是姑娘的大姨媽經常在家裡,不太方便,經常兩人單獨待一會,就聽到姨媽走來走去的聲音了,所以女孩就會嬌羞地說:我大姨媽來了。這樣小李子就乖乖的了。

正當兩人佳期已定,成親之時,正好遇到了女孩特殊的幾天,所以新婚之夜,女孩就嬌羞地對老公說:我大姨媽來了。小李子一愣,就明白了怎麼回事。

這就是“大姨媽”代指女孩特殊幾天的開始。

這只是個古老的傳說,可信性並不高,因為這些私密的話,傳之四海還是有不小難度的。

更合理的一個解釋,其實就是現代傳媒方式的助推。

曾經有一個香港的影視劇,女主角張柏芝曾經說過“我大姨媽來找我了”,藉助電視這種普遍的傳播工具,加上明星的效應,很快這個“大姨媽”的說法也流傳開來了。

以上便是“大姨媽”的歷史。


更多歷史文化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講個真實的笑話。70年代在河北藁城,在縣百貨商場櫃檯一位村裡來的老農把一個小紙盒包裝的物件看成撲克牌。'我來一盒'。

女售貨員:不賣。

為啥不賣我?

女人的物件,你不能用。

我能用。

買了可不能退。掏錢。

老漢打開一看,傻了眼。不是撲克牌呀。一條騎馬布子(月經帶)![捂臉][捂臉][捂臉][笑哭][笑哭][笑哭]


卡薩歸客


大姨媽這詞的由來有幾個說法:

一,古時有這樣一個清秀的富家大小姐初經乍來。發現自己落紅,底下一滴血,她納悶地“咦”了一聲,然後緊張地大喊了一聲“媽”,從那之後,“大姨媽”就成了月經的代稱!

二,是一些女孩私下對月經的一個代號,一開始時叫“親戚來了”。因親戚裡都是些外婆級的人物,都絕經了。所以叫“大姨媽”最適合了。

三,古時有位親戚叫大姨媽,每個月都在來月例的時候串親戚,和媽媽敘敘姐妹情深。有時候身子不舒服的時候每次都得住個三五天,等月事完了才走人。所以以後就管來月事叫“大姨媽”來了。

四,“大姨媽”的出處:是從香港那邊傳過來的,還是張柏芝演過的一個電影,電影裡她說:“我大姨媽來找我了”,之後人都管來月例叫大姨媽。

五,源自日語“我回來了”,發音成漢語就叫“他大姨媽”所以,有些人就把來月事了,說成是大姨媽來了。

六,漢末,有女名娃,年方二八,自幼父母雙亡,承歡姨娘。日久,媒事漸多,女獨喜李郎。李生多情,私會家中。幾要親近,忽聞屐聲。佳曰:姨媽至。李生藏。

  甘露後,李生納媒,佳入李門。洞房之時,李郎寬衣拔蠟,欲行雲雨。佳逢月紅,羞言,曰:姨媽至。李郎頓悟,停房事。至此,李佳氏月紅日,慣曰:姨媽至。

  

其實吧,不管哪一種解釋都有它的說法依據,大家只要知道“大姨媽”的意思就是表示來“例假”了就好,也不必去深究它的出處。





紫墨如汐自媒體


答:本來這個問題不值得深究的,但看到許多答題者都在根據網上一則流傳甚廣的謠言一本正經地搶答,還是忍不住來提醒一下吧。

那些人都怎麼解釋的呢?

他們說,漢代有一個女子,叫做阿佳的,父母雙亡,由大姨媽養大。到了十六歲花季,情竇初開,愛上了一個李姓男子。倆人幽會時,情火若熾,正欲偷吃禁果,行魚水之歡。突然,阿佳的大姨媽來找阿佳,腳下的木屐聲由遠到近,一聲聲逼近。阿佳聞屐聲如遭雷擊,花容失色,手拽褻衣,雙唇哆嗦,說:“大姨媽來了!大姨媽來了!”李生倉皇失措,一個猛子扎入床下。有了這一段小插曲,此後偷情,阿佳每逢例假,就以“大姨媽來了”,以此推託。李生初期聽此語,總要往床底鑽,後來弄清原委,明白“此姨媽”非“彼姨媽”,啞然失笑。於是,“大姨媽”就成為了例假的代名詞。

不錯不錯,故事很有趣。

因此,很多人就以為早在漢代,我國的老百姓就用“大姨媽”暗喻例假了。

但這故事,是一位網友在幾年前編的。

這位網友,煞有介事地用文言文體編寫:“漢末,有女名佳,年方二八,自幼父母雙亡……通房之時,李郎寬衣拔蠟,欲行雲雨。佳逢月紅,羞言:姨媽至。李郎頓悟,停房事。至此,李佳氏月紅日,慣曰:姨媽至。”

姑且不論這文言水平如何,單單說“姨媽”這個詞的組合,其實是很現代的東西。

我國古代稱呼“姨媽”,一般稱“姨母”,或稱“姨娘”,沒有“姨媽”的叫法。

您去讀《三言》、《兩拍》、《聊齋志異》、《紅樓夢》等古典角色,“姨娘”屬三姑六婆之一,出現頻率很高,但有看到“姨媽”的叫法嗎?

沒有。

可笑的是,有很多答題家不悟內情,一味轉載和複述這位網友的“趣味故事”,甚至,還有人只看到故事末尾有“李佳氏月紅日”之句,就說這個女子姓“李”名“佳氏”,讓人噴飯。

話說回來,我記得,小時候語文課本有一篇課文,講的是列寧小時候去大姨媽家玩,不小心打碎了大姨媽家的花瓶,回家後,幾經煎熬,最後鼓足了勇氣,向大姨媽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老師在講述這篇課文的時候,同學們都朗讀這篇課文的時候,都絲毫沒覺得有什麼異樣。

這也說明,“大姨媽”這個詞,之前是很正常的,只是近年來被人玩壞了、變汙了。

那麼,它是怎麼變汙的呢?

原來,英文俚語中的“aunt Florence”(弗羅倫斯姨媽)可以簡寫為:“aunt flo”,而flo(flow)有“流出來”的意思,人們就因此引申為女人的例假。

當然,真正讓“大姨媽”指代例假被廣大群眾認識並接受,周星馳的代表作之一《喜劇之王》功不可沒。

片中的柳飄飄瘋瘋顛顛,曾很誇張、很張揚地對客人聲稱自己身上的大姨媽來了。

觀眾笑而不語,欣然笑納了這一“隱喻”。


覃仕勇說史


歡迎走進文史工作坊!

作為母親的大姐,“大姨媽”這個詞,常常被利用。

粵菜中有一道名菜叫“大姨媽嫁女”,實際上就是蝦米粉絲煮節瓜。不過廣州人起菜名一向有創意。

有人曾說“大姨媽”實際上是一個現代詞彙,取自張柏芝演的電影臺詞:“我大姨媽來了”!

在廣州,“大姨媽”等同於“月經”一詞


日語直譯發音說。

中國近代的很多詞彙源於日本。日語裡,我回來了,直譯漢語就叫“他大姨媽”,所以可能也有源於日本之說。比如今天我們的“經濟”、“權利”這些詞彙均來源於日本。

中國古代來源

“漢末,有女名佳,年方二八,自幼父母雙亡,承歡姨娘。日久,媒事漸多,女獨喜李郎。李生多情,私會家中。幾要親近,忽聞屐聲。佳曰:姨媽至。李生藏。甘露後,李生納媒,佳入李門。洞房之時,李郎寬衣拔蠟,欲行雲雨。佳逢月紅,羞言,曰:姨媽至。李郎頓悟,停房事。至此,李佳氏月紅日,慣曰:姨媽至。”


文史工作坊


話說古時候有一小姑娘從小無父無母,跟隨她的大姨媽長大,月事也讓這姑娘非常害怕,對月經的到來難以啟齒,女大要出嫁,更讓她難言之隱,結婚當天洞房花燭夜,本是男歡女愛的幸事,丈夫狂歡正準備房事,新婚之夜又恰逢女性例假,怎麼辦?新娘只能以“大姨媽來了”嚇唬丈夫,丈夫始終不見大姨媽進來,再次強求,新娘無奈,指著月經說“大姨媽"來了,如果房事對雙方的健康都沒有好處,丈夫只好停罷。之後他的老婆只要說“大姨媽來了",他就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之後便一直被流傳下來,於是“大姨媽"就成了月經的代名詞。

大姨媽本是對長輩(媽媽的姐姐)的一種尊稱,而將“大姨媽”看作是月經,似乎也是對大姨媽的不尊敬。但是女性在給自己的姐妹或者女性直接說月經來了,又似乎顯得說話魯莽,沒有教養,只能以“大姨媽”這個詞說出來,顯得文明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