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为什么感觉近代日本的发展轨迹不同于其他亚洲国家?

春天的小小菠菜


日本是一个国家面积非常小,但是人口稠密的国家,所以这个国家的生存压力非常大,这个国家的人因为先天的资源特别少,所以生活上要特别努力,这一点来讲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所以日本这个民族大部分人比较勤劳,能吃苦,爱学习。日本由于一次战争被西方人打败,从而改变了日本的国策,开始整个国家像西方学习,当时想的脱亚入欧,就是从根本上脱离亚洲,加入欧洲,所以日本从工业上,还有人民的生活上都做了很大的改变。


小歪谈历史


近代日本的发展轨迹确实不同于中国、朝鲜以及其他亚洲国家,沿着这条轨迹,日本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小牛试以中国朝鲜作为日本的参照物,做以下的分析。

一、起点相同:与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遭受列强入侵一样,日本也被迫打开国门。

在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中,中国遭受惨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土地,开放口岸。从此,中国就饱受列强欺侮,任人宰割。

在这场帝国主义瓜分东亚的行动中,日本也未能幸免。1853年,黑船来航,美国人用坚船利炮迫使由幕府控制的日本《神奈川条约》,结束了持续200多年的日本锁国史。局面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日本接连与英国、俄国、荷兰和法国签订了不平等的通商条约,向列强开放。

朝鲜也未能幸免,只不过晚了些。法国和美国以种种借口,分别于1866年和1871年进攻江华岛,武力威胁朝鲜国王,要求对方开放通商,遭到严词拒绝。1873年,朝鲜王室内乱,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赴江华岛,逼迫朝鲜签订了《江华岛条约》。潘多拉盒子打开了,朝鲜又不得不与美英德法俄等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出让主权。

与中朝不同的是,日本不愧是列强的好学生,即学即用,以邻为壑,也干起了倚强凌弱的勾当。

二、过程各异:中国日本朝鲜都在努力,图强保种,但只有日本成功了,中国朝鲜却失败了。

面对西方列强咄咄逼人的攻势,亚洲各国都没有坐以待毙,纷纷采取各种各样的对策来因应前所未有的变故。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小规模的有三元里抗英之类的行动,大规模的有持续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人民的力量也迫使封建王朝拿出某些顺应时代潮流、顺应民心的举措来,清朝先后推广了洋务运动,施行了戊戌变法,力图自上而下地进行变革,变法图强,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

不幸的是,反动王朝已腐朽头顶,改革注定失败,中国接连承受了甲午战争失败和八国联军进北京这样的国耻,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而不能自拔。朝鲜的情形也类似中国,该国也在19世纪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随着列强的侵入和国门的打开,日本天皇与幕府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人们意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才能在日本施行革新。于是,日本发生了一场倒幕运动,并于1868年产生了新的政府。新政府建立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等方面的改革,带来国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国民精神面貌的根本改观,这场运动被称为“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傲然独立于亚洲,进而自主地选择国家未来发展之路。


三、结果相反:日本选择了帝国主义道路,中国朝鲜成了它侵略扩张的对象,但日本最终成了战败国。

然而,日本选择了帝国主义乃至军国主义的道路,带来了它20世纪的悲剧。

日本改革之初即立意颇高,他们要脱亚入欧,富国强兵。他们建立起以明治天皇为中心的政府,加强与欧美而非中朝的交往,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先进成果。日本取消了身份等级制度,实行国民平等的政策。在经济建设方面,日本大力兴办现代工厂,铺设铁路,架设桥梁,建立邮电线路,推行崭新的货币银行政策。上述措施,使资本主义在日本迅速发展起来,日本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强大起来了的日本该向何处去?日本的思想家早准备好了理论:那时候,在日本甚嚣尘上的是木户孝允的“征韩论”和福泽谕吉的“文明论”。前者主张,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找借口,陷朝鲜于不义之地,然后派兵惩罚朝鲜,占领朝鲜。朝鲜只是一块跳板,日本此后锋芒将指向哪里,不言自明。福泽谕吉则强调,日本要学习欧美,做亚洲文明的中心。如果野蛮的国家不接受文明,日本有权利强制它接受文明。在上述理论指导下,日本制定了侵略扩展的国策,从而走上了帝国主义的不归路。

日本先是小试牛刀,从中国的边缘地带下手。他们于1874年攻取台湾,在迫使中国签订《台事专条》并缴纳赔款后撤军;879年占领琉球,并把它变为日本的冲绳县。日本得寸进尺,进而插手朝鲜内部事务,以保卫本国外交官为借口,在汉城驻军。他们培植亲日势力,发动甲申事变,从而激化了日本与朝鲜、日本与中国的矛盾。为彻底霸占朝鲜、进入中国大陆,日本于1894年悍然发动了甲午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割地赔款;朝鲜事实上亡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从此后,日本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发动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1931年的侵华战争和1942年的太平洋战争,在侵略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于,日本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惨败,丧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成了名副其实的战败国。而中国人民则经过14年抗战,重新赢得了民族独立解放,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朝鲜也摆脱了殖民地地位,获得了完全的独立和解放。


懿头牛


近代日本的发展轨迹不同于其他亚洲国家,而是实现了“脱亚入欧“,跻身于世界列强的行列,这和日本的国情有很大的关系,有比较深层次原因的。


第一,日本的天皇与将军的二元制结构

在日本,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而幕府将军是实际的统治者。按照日本近代化之父福泽谕吉的说法是“形成了至尊未必至强,至强未必至尊的情况,在人的心目中开始认识到至尊和至强的区别,恰如胸中容纳两种东西而任其自由活动一般。”,而中国除了春秋战国时代出现过“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此后一直是君主专制,严重地钳制了人的思想。日本则是在神权政府的基础上配合以武力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因素,日本则包括两个因素。福泽谕吉在1875年就指出“如果从这个问题来讨论文明的先后,那么,中国如果不经过一番变革就不可能达到日本这样的程度”,并断定“在汲取西洋文明方面,日本是比中国容易的。”


第二,日本在德川幕府时代,已经有了向西方学习的“兰学”

由于日本封建社会不像中国那样一元专制,社会上思潮比中国要活跃,在德川幕府的锁国时代,就已经有西方思想的传播了,由于主要是荷兰人带来的,日本人称之为“兰学”。兰学的领域非常广,有医学,天文学,物理,化学,地理学,动植物学等等。而尤其以医学为最,日本人当时已经知道了西方医药书籍的附图非常精密,当时还有医生奉幕府将军之命学习兰学。到八代将军德川吉宗时期(康熙末年到乾隆早期),出于财政需要,奖励实学,彻底结束了对“形而上”学问的穷追,改为提倡以形和物为基础的客观的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把注意力转向经世济民上来。实学成为幕府和诸藩殖产兴业、加强封建制度的有力手段。“兰学”受到人们的重视。日本人新井白石在1715年前后,就写了关于世界情况的《采览异言》和《西洋记闻》,介绍了几大洲的风俗、地理等。日本人当时甚至还介绍了西方电力学的知识,包括富兰克林在1750年的闪电试验。而中国同时期的清朝,却在大兴文字狱,政治高压,知识分子要么陷入八股考试,要么专心做一些寻章摘句的考据学术,严重的闭关锁国。

通过兰学,日本人的视野也渐趋朝向西方,这为他们后来大规模地吸收先进的西方文化,开始近代化的历程打下了基础。


第三,日本是一个尚武的国家,抵抗住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这一点也很重要,亚洲的其它国家和地区,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下,相继沦为殖民地,如印度、东南亚,中国则成为半殖民地。但是日本是个尚武的国家, 在反抗外来侵略上非常坚决。实际上,俄国,英国都入侵过日本,但日本坚决反击了。1861年俄国入侵日本对马岛(与朝鲜隔海相望),被日本武士和当地人民击败。再比如1862-1863年的萨英战争,几个英国人不知日本礼仪,冒犯了出巡的日本萨摩藩主监护人岛津久光而被砍杀(生麦村事件),英国人大兴问罪之师,但是萨摩藩一边交涉,一边整军备战,最后还重创了英国舰队,英国舰队没有占到便宜。英国认识到日本人不好惹,后来转为与日本结盟。反观其它的亚洲国家,在西方的入侵面前积弱不振,无法自立自保。正因为日本顶住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才有了后来发展的可能。

(反映生麦村事件的日本绘画)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面全力向西方学习,脱亚入欧,非常彻底,而其先决的原因,大抵有上述三条。对我们中国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再思楼纪


这个问题比较全面,我从日本近代以来“教育立国”的基本国策谈一谈,窥一斑而见全豹

日本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略小于云南省的面积,总人口约1.26亿,约为中国人口的9%, 截止2019年底,日本 GDP排名世界第3,人均GDP接近4万美元(中国为1万美元),属于高度发达国家。

教育可以说是国家的命脉,近代新思潮涌入,人们对教育有了更新的深刻。民国十二年(1923年),张作霖创建东北大学,他说:“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也要办东北大学!”

日本作为弹丸小国之所以有现在的发展,与近代以来教育政策的健全发展有着根本的关系

日本始终将教育为立国之本,从教育兴国的战略高度实施普及义务教育,采取教育立法、国家投入、均衡推荐等方式推进教育。

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就积极推进教育普及,把发展教育作为殖产兴业和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

1872年颁布《学制》,提出普及8年制初等教育,确立普及初等教育制度。(小学+初中)

1886年颁布《小学校令》,提出普及4年制义务教育,正式确立近代普及义务教育制度。

1900年实施4年制免费义务教育。

1907年提出实施6年制免费义务教育

1910年基本实现了普及6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成为近代东亚国家最早实现普及6年制义务教育的国家。(中国1958年9月19日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要求用三到五年时间,扫除文盲普及小学教育)

日本随着普及6年制义务教育的实现,1917年临时教育会议提出普及8年制义务教育的构想,后因二战未能实现。

近代日本全面推行教育对国家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军国主义思潮让日本走向军事强国

通过教育的潜性影响,日本的发展有了显性变化,二战前日本的经济世界排名第6,军工体系完善,武器装备先进,1941年日本便有10艘航母,超过美国。

电影《中途岛之战》中,美军对日本的强大军力有所畏惧。

教育的影响具体到个人是什么状况呢?简单对比一下抗战时,中日双方官兵文化程度

士兵:中国约95%的士兵是文盲,只有5%识字,当时全国只有广西一个省实行强制义务教育,而同期日本基本实现99%以上人口的小学义务教育。

军官:中国只有不足10%的军官接受过小学以上教育或是专门的士兵学校培训,而日本90%以上军官接受过中学以上教育或专业的士官学校毕业。

高级军官:中国只有约50%的高级军官接受过中学以上教育或军事学校毕业,日本超过50%的军官具有高等教育或专业的军事专科学院毕业。

官兵教育程度高,就更懂得战法技巧和兵器原理,整体战斗力会更强,所以中国军队抗战初期失利,除了指挥决策失误,基层士兵文化素质较低也是重要原因。

因此,日本才敢这么猖獗的在亚美发动疯狂的战争。


点亮万家灯火


一、亚洲多数国家长期被殖民,走的是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道路,而日本虽被殖民过一段时间,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使其成为列强之一,走的是对外扩张的发展道路,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其与亚洲国家发展不一样的重要原因。

1.日本被打开国门的时候较早。日本被美国轻易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而本国无力反抗,较其他亚洲国家较早认识到自身的局限,也更早认识到西方军事与技术的先进性,所以早早的开始了变革,开展明治维新,最后经过多年努力,一举成为列强中的一员,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日本本身地域小,无丰富的资源,市场狭小,美国等发达国家看不到在那里的殖民价值,列强把精力放在殖民和搜刮中印这些大国的上,放松对日本的殖民,而把日本作为一项制衡别国的工具,所以列强不仅没有阻止和破坏日本的变革,反而予以支持,希望充实自己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力量,客观上推动了明治维新的成功,明治维新的成功是日本走上发展快车道的重要一步。

二、日本虽二战战败,受到了巨大打击,但因朝鲜战争和遏制中国的需要,受到美国大力扶持。这段发展的路与当时亚洲四小龙的发展道路是一样的。

1.日本虽战败,但是在之前靠着对外掠夺和殖民积累了较好的基础,尤其是国民教育和素质方面,所以有了美国朝鲜战争中巨大的物资需求,日本抓住机会为其生产,很快回复了国力。

2.出于对中国遏制的需要,美国利用日本的地理位置,在其国土上驻军,构筑了三条岛链,以阻止中国出海,而日本为了发展自己,即使“卖身”也在所不惜,所以日本很快成为发达国家,但是自己的主权不完整,这点与韩国一样。一般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是在拥有自己完整主权的基础上再发展经济,军事等,而日本是先抓住机会以主权换利益,然后再谋国家的完整主权,安倍一系列的行动就是在努力实现这个目的。

欢迎大家在评论中讨论~


观世叔


原因也很简单,

日本在此之前有过长达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

整个日本列岛发展陷入停滞,

这对爱闹腾的大和民族文化基因来说太过于痛苦了,

日本上层很多人也看出来照着这条路走下去,

它还是要被同样状态的大清朝强压一头。

近代日本的发展轨迹其实就是紧跟了当时的世界潮流,

一夜之间由封闭的皇朝化作了国家民族主义,

原来各个藩主的属民成了一个岛国的国民,

以前仁和温顺的儒家思想,

变成在丛林法则中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颤动的丹田


日本在被美国的军舰打开大门之后,他们就进行了明治维新全盘西化,学习西方的科学先进知识,所以他们就成为了东阳的发达国家,而别的东亚国家都还跟清朝一样狂妄自大,闭关锁国呢。


历史王小二


我认为日本发展轨迹的最大转折点是明治维新,日本人善于学习,他们学习西方程度比其他亚洲国家大。

还有一个原因,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临海,海上贸易方便。


大辉boss


首先日本是一个岛国,国民心态和陆地国家肯定有区别,其次日本是亚洲国家最早通过变法富裕起来并通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强大起来的新兴国家,是亚洲最早步入资本主义的国家。


众汇粮油


他们有工匠精神,我们有工人。他们有忠诚坚韧不拔。我们有犯上虎头蛇尾。他们的官员廉洁奉公,我们一个小村长得收出来上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