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普陀山:海上有仙山,山上有全球唯一的一株普陀鵝耳櫪母樹

“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久負盛名的普陀山,位列我國四大佛教名山。


千百年來,古樹與古剎相映,海島型森林文化與佛教文化融合,讓普陀山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近日,我走進普陀山,感受初冬普陀山的美麗風景。

普陀山:海上有仙山,山上有全球唯一的一株普陀鵝耳櫪母樹


古樹成群,保護與研究並重


普陀山:海上有仙山,山上有全球唯一的一株普陀鵝耳櫪母樹


從朱家尖蜈蚣峙碼頭,坐上新海華62號輪,15分鐘的航程,便到達普陀山。穿過新的普陀山售票大廳,一片綠色屏障映入眼簾,似乎在說,“歡迎你正式踏入森林氧吧”。


在碼頭,我遇見了幾位舟山市林業研究院工作人員,他們正要去普陀鵝耳櫪繁育基地採集土樣。地球上僅剩的一株野生普陀鵝耳櫪,就長在普陀山。


“主要檢測土壤裡的氨基酸含量。”舟山市林業研究院趙穎說,他們每年都要來幾趟,普陀鵝耳櫪生長研究和保護是他們重點研究課題。


1930年,植物學家鍾觀光在佛頂山首次發現普陀鵝耳櫪;1932年,林學家鄭萬鈞教授鑑定,這是地球上僅有的一株普陀鵝耳櫪母樹。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舟山市林業研究院開始培育新苗,經過30多年的研究和保護,已經有1000多棵人工繁育的樹苗種植在普陀山各地。


在佛頂山慧濟寺西側,我見到了這棵普陀鵝耳櫪母樹,樹並不高,樹葉已有部分剝落,兩根樹幹緊緊抱在一起,樹齡約200年。


“你看著像是兩棵,實際上這是它的兩個分枝,主幹被土埋住了。”普陀山公用事業管理中心副主任胡軍飛告訴我。


“由於它是雌雄同株,開花時間相差10天,重合的花期只有幾天,授粉幾率低,自然更新小苗就很困難。”胡軍飛帶著記者來到另一側的一個培育園,這裡有二代繁殖、三代更新的新樹苗。


在慧濟寺入口處的牌坊下,遊客在拍照,他們身後是一棵110年樹齡的臺灣蚊母樹。“這個古樹群,也是僅在普陀山存在。”胡軍飛說。


得益於良好的氣候環境、生態環境,以及保護得當,山上古樹成群,成為普陀山不可複製獨特的旅遊資源。


“古樹研究價值很大,它們是活的文物,可以幫助我們研究當地的氣候特徵、人文活動軌跡,也是寶貴的自然資源。”胡軍飛說。


目前,普陀山有1315株古樹,主要樹種為朴樹、蚊母樹、樟樹等,大多數的古樹名木生長於前山、中山及合興區域。


園林小品,景觀品質提檔升級


普陀山:海上有仙山,山上有全球唯一的一株普陀鵝耳櫪母樹


改革開放初,普陀山沿路沿線,有很多農田、菜地,呈現的是海島漁村的面貌。上個世紀80年代初,普陀山園林處成立,開始綠化植樹。


1996年初春,即將從浙江林學院林學專業畢業的胡軍飛,第一次來到普陀山,就被山上成群的古樹震撼了。


“那時候就想,要是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就好了。”兩年後,胡軍飛如願以償。


上世紀90年代末,普陀山開始改造提升景區環境,打造公園、街頭綠地、小區綠地。


從千步沙開始,改造成海濱公園一期、二期、三期,接著是百步沙、金沙觀光林,營建白樺公園營建,改造梅岑路,以及龍沙小區住宅地綠化。20年間,普陀山投入資金上億元,共改造、新建綠化面積20多萬平方米,建成了一批大型公共休憩綠地,提升了景區環境。


朝陽閣、攬霞亭、洗心亭等亭臺樓閣,這些人文景觀,融入園林景觀裡,相互輝映襯托。


“普陀山景區園林打造,以自然野趣的生態風格為主,手法以江南私家園林和大地園林結合。”胡軍飛說,“我們有意在某個區域,打造一個多彩的景觀。 ”


在普濟寺通往法雨寺那段路上,黃的楓葉,紅的雞爪槭,引得遊客競相拍照,明顯感覺到色彩斑瀾的過度。普陀山正在從“一片綠”變得“多彩多姿”。


走著走著,伴隨著嘰嘰喳喳的鳥叫,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有些遊客還會為眼前的一片健身器材駐足。


“我很喜歡普陀山,它與別的景區不同,很安靜、很愜意,既有城市的乾淨,又有森林公園的原生態,是我來的次數最多的景區。”來自江蘇蘇州的遊客告訴我。


山下園林美,山上樹木蔥。1957年,成立普陀山林場,開始大規模植樹造林,530多公頃黑松林鬱鬱蔥蔥。森林資源,正在與歷代名人留下的摩崖石刻、亭臺樓閣這些人文景觀,一同成為普陀山獨有的旅遊資源。


愛綠護綠,守護景區好風景


普陀山:海上有仙山,山上有全球唯一的一株普陀鵝耳櫪母樹


“21年前,我剛來普陀山工作,這個季節,在街上走,沒幾個人,山上更是見不到人影。”胡軍飛告訴記者,那時候,一年的遊客量不到100萬人次。


如今,普陀山淡季不淡,2018年接待旅遊人數達915萬人次,呈逐年增加趨勢。“我這次專門來看看我供養的樟樹,每年都會來兩次。”來自上海的遊客劉先生說。


通往佛頂山臺階兩側、南海紫竹林兩側、熱門景點門口的古樹上,都能看到掛著一個“供養”的牌子。如今,隨著普陀山遊客量逐年增長,古樹供養也一樹難求。


在2006年的“普陀山之春”活動中,首次推出了古樹供養活動。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植樹造林的最佳季節,一開始是出於增強山民、遊客愛綠護綠的意識,沒想到“一炮打響”,活動受到了全國各地甚至海內外遊客的歡迎。


有了供養的樹木,也就不虛此行,從此心裡有了牽掛。


綠色園林事業與旅遊融合,普陀山不斷在做嘗試,青山綠水,讓遊客心嚮往之。司基畈河碧波盪漾,“水下森林”裡水草在招搖,岸邊水溼生植物蓬勃生長,天空中時而飛過幾只白鷺。湖心島上梅花、櫻花、海棠,到了春季,一片梅灣春曉的美景。


普陀山在司基畈河、洗心池、海印池、大圓河、千步沙池塘等10餘處小微水體,實施立體式“水下森林”生態修復工程,完成“水下森林”種植面積3萬多平方米,有效提升水質,與綠色景觀相映成趣。


在普陀山善那庵,我還見到了佛教樹種園。菩提樹、無患子、羅漢松、佛光樹、彼岸花、無憂樹等,普陀山引進20多個佛教文化特色的樹種,在這裡試種,一旦適應普陀山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將引種到普陀山各個景點,不但提升景觀品質,還巧妙將普陀山佛教文化、旅遊文化、森林資源融合,提升普陀山旅遊勝地吸引力。


在遊步棧道邊,記者看到綠油油一片的彼岸花。胡軍飛說,彼岸花開在初秋,浪漫的紅色甚是漂亮。而此時,紫的紫羅蘭、黃的蝴蝶蘭、紅的芭蕉,遊客徜徉在春天般的普陀山,流連忘返。


海島名片
普陀山,形似蒼龍臥海,位於舟山群島東部海域,面積12.52平方公里,南北長8.6公里,東西寬約3.5公里,岸線長30公里。相傳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中部佛頂山天燈臺最高,海拔291.2米,向四面延伸。


普陀山位列四大佛教名山,島上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規模宏大,建築考究,是中國清初寺廟建築群的典型。山上奇巖怪石很多,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龜聽法石、海天佛國石等20餘處。在山海相接之處有許多石洞勝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普陀山上樹木豐茂,古樟遍野,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