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农村如果全面放开三胎,会不会迎来人口增长高峰期?你愿不愿意生?

微尘微视界


当年铺开二胎前,有些专家是坚决对立的,以为铺开二胎,会带来人口大量增加,会造成城市公共服务瘫痪。实际上呢?铺开二胎三年多来,每年身世人口增加了许多吗?2017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削减了63万人。

为什么铺开了二胎,出生人口还会削减?这便是规律。国家富了,老百姓生活好了一些,摆脱了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现在,即便铺开三胎,不但是城市里绝大多数人不会生三胎,乡村人也不会轻易三胎。

依据我乡村老家了解到的状况,乡村人生三胎有个状况,便是没有生到儿子,假如生了一男一女会两男,绝大部分乡村人就不会生三胎了,带孩子是很累的。不但累,并且花费不少,抚育教育是一大笔开支。

究竟,乡村人对美好生活的神往并不比城里人差,他们也希望从无休止的生儿育女中摆脱出来,拿出一些时间来享用生活,享用一些空闲时间。咱们村里的80后,没有人超生三胎,即便铺开了他们也不想生三胎。

人口问题是事关国家民族生计开展的大问题,有历史经验可循,也有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能够借鉴。人口增加太快,不利于国家继续健康开展。

但是,高速增加的人口稳定下来后,就要留意呈现继续下滑,现在日本等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趋势显着,人口呈现负增加,这恐非好事。

依照中的国土资源状况,稳定在14亿左右人口非常有必要,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性人才资源。现在,1982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仅为4.9%,1990年是5.6%,2000年是7.1%,2014年到达10.5%,老龄化呈不断上升状况。假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年轻人不断削减,老人年年增多,如何是好?

铺开吧,一步到位,全面铺开,没问题的,人家没所谓的专家那么傻,不会拼命生的,全面铺开有利没有弊。


僧哥带你逛东北


我是农村人,在城里教育机构上班,深刻的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我不能天天回家,每周回家一次,孩子眼瞅着到了上学的年纪,我们在城里却没有房子,没有好的教育资源。内心非常焦虑。有时候想干脆就留在农村吧,任其发展,将来如何顺其自然,儿孙自有儿孙福,另一边反驳的声音却说是你太无能了,既然给不了他好的生活为什么要生下他来受苦,以后跟你一样碌碌无为,连一个像样的家都没有。

其实我很想再生一个,给老大做个伴,因为我自己就是兄妹三个,我和妹妹在远的城市工作,弟弟跟爸爸妈妈住一起,妈妈身体不好有弟弟弟媳照顾,我和妹妹虽然不能天天服侍在侧但是偶尔也能抽空看看,分担一部分的住院费用,加上新农合报销一部分,弟弟的压力也小很多。我现在只有一个孩子,如果我老了病了,他的压力该有多大呀。二胎想生,但是真的生不起。


种子不发芽63882786


[捂脸]我是生完了,农村大部分还是有生育意愿的,但是结合大部分的情况是不敢生,像我们属于普通家庭,养三个孩子,从人力和物质上面来说还是比较吃力的,但是在我们老家这边对男孩还是比较看重的,我身边三胎的还算比较多,属于正常现象了,四胎的也有,不结婚的也有,不但是大多数是两个小孩的比较多,但是有个现象就是大龄结婚的也比较多了!


我是一颗菜菜菜菜菜


作为农村人,我的朋友,同学,孩子同学的家长,大部分都是一个孩子,二胎的相对比较少,2018年那一年,村里的独生子女证就办了几十。

农村人不是生孩子的机器,生三胎几乎不可能,还有请不要瞧不起农村人!不是说买个房就觉得自己是城里的!大多数人的根都是农村。

生孩子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养孩子还得很多的资金和精力。目前自己带孩子,起来很早给孩子做早饭,送完孩子,自己还得工作,孩子中午在学校吃饭,孩子放学后接孩子,做饭,辅导功课,作业很多忙完了就天黑了!真的很累!

生二胎或者三胎,必须超级有钱,有时间,不排除有钱还喜欢孩子的,另当别论吧!

人口高峰期就在目前,但是老龄化以后会越发严峻!这也是面临的养老问题。

就目前年轻父母生孩子一个的家庭越来越多,人口红利消失,百年后人口也会越来越少。


穿红鞋的少年


个人愚见,农村全面放开三胎,人口出生率肯定会有所增长,但不大可能出现人口增长高峰了。

从2011年11月,国家开始实施双独二孩政策;到2013年12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再到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都是国家基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试图控制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减缓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出生人口1786万,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2019年截止到11月17日出生1016万,预计全年1100万左右,这样的话,就比2018年下降400多万,为四年来降幅最高的一年。

因此,国家即使放开三孩,出现生育高峰的可能性依然不大。原因有三:

一、育龄人群基数下降

2017年,20岁-29岁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减少近600万人。预计2020年,退出育龄妇女数量将达到1340万,是新增育龄妇女的两倍。目前,90后已成为一孩生育的主力,但90后的人群基数减少又导致育龄妇女整体规模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高房价、高育儿成本、非传统的生育观念、婚育年龄推迟等原因使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下降,导致育龄妇女人口基数进一步缩水。

二、经济的发展是生育率下降的客观趋势

放眼全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受到了出生率下降的困扰。欧美发达国家最先开始这种趋势,中等收入国家自1964年开始出现出生率下降,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虽然出生率较高,但也仍然保持稳定下降的趋势。

研究发现,婴幼儿死亡率下降、避孕器具的推广、直接养育成本、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高质量孩子的成本收益变动、社会保障的普及都是出生率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近几十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起上述各方面发生巨大改变,进一步促使我国出生率大幅度下降。

三、生育能力减弱是出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根据中国人口协会4年前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保守估计全国不孕不育的人数已经高达4000万,并且还呈上升趋势。此外严峻的数据背后,不孕不育现象还在朝年轻化趋势发展,其中25岁至30岁人群所占比例最高。

不孕不育趋于年轻化主要是随着社会发展,造成了人们的观念改变,部分年轻人开始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私生活过于放纵,忽视性疾病的预防,从而导致生殖系统损伤;另外,处于婚姻和事业考虑,部分高学历女性、职业女性也推迟了生育年龄,从而生育能力也有所降低。

除此以外,还有环境污染和生活用品及食品添加剂的泛滥,使男性生育能力产生下降。加之农村也在发展进步,观念也在不断更新。现实让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产生了动摇,已经没有了以前非要生个儿子的执着和坚韧。

因此,现在即使放开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也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波动,也不太可能出现生育高峰。


湘西东叔


自从中国在2016年放开二胎生育以后,当年出生人口就达到了最高峰1786万人。但是出生人口却没有跟专家预料的那样高速上升突破2000万,反而连续三年出现断崖式下降。2017年出生人口只有1723万人,2018年更是只有1523万人,而2019年出生人口更是达到1100万人。

对此,有学者提出,目前二胎全面放开,但未取得预期的效果,新生儿数量在减少,如果全面放开三胎,人口增长会不会好很多?对此,我们认为,如果农村放开三胎政策,恐怕效果还不如之前的二胎政策明显。目前,农村人口生养需求远不及过去那么强烈。

第一,农村里的有钱人,如果真想生三胎,大不了被罚点钱,就可以搞定。所以,生育政策形同虚设,早就没人管得住,该生的早就生了。不想多生养的,你即使再放开多胎生育政策也是没用的。

第二,农二代与之前的父辈不同了,过去的农村家庭,多生一个娃,只是桌面上多加一双筷,锅里多加一瓢水,养娃成本并不大。现在农村人口养育后代都是要精养,都想好好培养自己的后代,都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而对普通农二代来説,多数只养一个孩子就不错了,再养三胎,就没钱好好培养了。

第三,让农村人生养三胎,理由不够充分。部分农村人口愿意生二胎的理由主要有这么几个:1、特别喜欢孩子。2、意外怀孕。3、减轻养老压力。4、应对失独风险。而能生三胎的理由,除了特别想多生孩子和意外怀孕外,似乎也找不到多生三胎的理由。将来农二代们的养老问题,国家会想办法解决。农二代们现在又多是90后,他们喜欢过安逸的生活,不愿意把太多精神放在养娃上面。

第四,农二代们面临着要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糊口的压力,根本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多生孩子,拖累自己。多数农二代都把家里的田地让父母去耕种,而自己就跑到大城市去打工,把赚来的钱再去供子女上学读书,通常能生到二胎就算不错了。所以,如果仅是放开生养三胎甚至多胎的门槛,估计国内也不会有多少人会响应号召。

第五,广大农村还生活着四千万光棍群体,他们主要是没钱娶老婆,就算国家放开了三胎政策,由于娶不到老婆,他们连一胎都生不了,更别提生三胎了。所以,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村人口的经济实力,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能进入到小康生活。这样可以让几千万光棍群体娶得起老婆,生得起一胎,这远比放开三胎政策要强得多。

可以肯定,就算国家放开了对农村人口生育的三胎政策,农村里面响应号召的并不会有太多。因为有钱人别説三胎,多胎子女都生好了。而现在养孩子与过去不同,又要精养,又要富养,所以多数家庭承受不了生养三胎孩子的压力。更关键的是,现在农村有几千万光棍,要想办法解决他们娶老婆问题,这样就不用想着生三胎,先解决农村光棍们的结婚生娃问题吧。


不执著财经


1.一胎政策的时候,你们宣传要精养,养好一个就好,结果婴幼儿产业蓬勃发展,各种产品眼花缭乱,价格一路标高。

2.你们宣传好好教育,成才一个也能养老,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比着找出路,兴趣班,补习班,科技班,精英班,名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谁不报班谁恐慌,明知没什么用,还得报。市场应声而起,教育费用水涨船高。

3.八零后进城,求学工作,脱离了农村的大群体,挤进了大城市,夫妻上班,老人看孩儿,没有家底的农村娃面临着房子,车子,孩子,票子的压力,耗干家底和精力。

4.最关键的是: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没有很多钱,没有很多时间,没有很成功。

综合以上:不敢生,生不起。


宁夏之风


农村不是以前的农村了,生起了,养不起了。从孩子出生,上学到大学毕业,再到结婚生子少说也得一百万,很多家里有一个男孩的,孩子结婚都得拉饥荒,谁还敢生三胎啊?



钣金展开专家


这个问题很现实,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牵扯到的很多。

其实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养一个小孩的成本都不会低,特别是当今社会压力大,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那么就会有一堆现实的问题出现。

首先,经济压力,生活中的吃喝住行都离不开钱,从怀孕初期开始,就必须经常去医院各种检查,一直到生,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农村的话去医院比城市更麻烦)

然后,生小孩,都说女人生小孩九死一生,而且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对身体伤害都是非常 大的,特别是作为年轻人一代,很多人怕经历这些。

再者,很多年轻人还是要上班要做事,本来一个小孩都够麻烦了,何况两个三个,需要太大的精力。而且怀孕到生都是无法上班的,毕竟现在社会很多行业对女性的宽容还是有限的。其中还不包括花金钱和精力教育孩子。。。

最后,现在很多老年人也都不愿意帮忙带孩子了,这也确实是个辛苦活,所以带孩子的任务自然又得自己去,又要生又要带,精疲力尽,哪有那么多精力去生三胎?

作为年轻人女性来说,既要上的了厅堂又要下得了厨房,压力确实很大,还得面对身材变形,身体伤害,家庭婚姻状况等。而且对家庭条件也还是有要求的,特别是当今各种物价指数还是挺高的(比如房价,教育)。。。生活竞争各种压力太大,最重要的不管是经济上还是身体健康方面或者心理准备,都是有一定要求的。

我们都需要生活,谁也不想太过负重前行,特别是让自己小孩一起,所以就算全面开放三胎,我觉得不会迎来人口高峰期,至少作为年轻一代的我来说,我是不愿意生。





心梦情Y


看到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冒昧的发表一下个人意见。

越关是地道的河北农村人,根据现在的生活经验,可以明确说,即便是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农村人也不愿意多生孩子,生育高峰期根本不会到来。

先看一张图吧,我国自1949年以来,出生人口统计表。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90年代末期,除一些特殊年份外,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几乎一直保持在2000万以上。但到1998年出生人口跌破2000万之后,再也没有回升,反而是开始了断崖式的下跌,几乎每年的出生人口都会几十万。

到了2005年以后,新生人口基本已经维持在了1600万左右。

面对新生人口断崖式的下跌,2011年,我国开始实施双独二孩政策,但效果不明显。两年后,我国又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只要夫妻双方有一个是独生子女,便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两个政策显然不理想,于是,到了2016年,全面二孩儿开始实行。



政策开始实行的第一年,新生人口达到了1786万,第二年达到了1723万,但紧随而来的2018年,新生人口再次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变成了1523万。到了2019年,新生人口再次下跌,全年新生人口仅为1465万,达到了历史新低。

为何全面二孩儿政策后,新生人口数量还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呢。归根结底是人们的生育欲望低了,所谓的多子多福理论终究抵不过现实的生活压力。

在这里说一下切身的感受吧。

所谓现实的生活压力,说白了就是现在生活在农村的人占据的资源太少,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医疗。当然,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农村适龄男青年的婚配问题。



首先、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吧。

现如今,很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一个没有接受优质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上升的可能。而父母生下孩子,并不是想让他来到这个世界做苦力,因此,即便是生活在农村父母,也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将来可以不再重复自己辛苦的生活。

但现实的情况让人很无奈。

现在,大部分农村都只有小学,中学一般都在镇上或者乡里。这些学校,相对于城市的学校而言,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师资力量也相对弱小。



个人亲身经历,童年的时候在农村上的小学,一些教学能力较差的老师大部分都有兼职,会在教学之余回家务农。而这一情况导致的后果很严重,每天上课的时候,老师会用熟悉而又亲切的乡音给我们读一遍课文,然后让我们开始背诵,之后他便开始了“休息”。

当然,当时的农村,还是会有一些教学能力好的老师。不过,这些老师也会有一些个人问题,他们每天都在琢磨着如何到县城、或者是中学去教学,为此不断地利用各种时间努力学习。

在这种环境下,农村的教育状况早在二十年前已经不如城市,发展到如今,情况可想而知。

▲马老师

面对这种情况,现在很多农村的父母都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读书。但在城市读书,如果上公立学校,首先需要在该地区有房(很多人说没有房的话,在当地租房也可以,但现实情况很复杂,大部分情况是没房根本不行)。当然,还有另一种方法,那就是上城区的私立学校。

不过,任何一种培养孩子方法,所花费的代价是巨大的,而且,这还不算孩子在暑假、寒假报的补习班、特长班。

由此可以浪不,教育费用对于农村的父母而言是一个巨额支出。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农村的父母根本不愿意生育二胎,更别提三胎了。



其次、浅谈一下医疗等问题(仅是个人的亲身经历)

最直观的问题,农村人不仅收入低,而且看病还贵,虽然有合作医疗,但相对于城市医保,要低很多。也因此,生活在农村的人,需要为自己的将来多准备一份意外的保险。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每年都会有一定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通货膨胀,钱越来越不值钱。而农村人又没有好的生财之道,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手里辛辛苦苦攒的钱贬值。

也因此,很多生活在农村的人,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生存,逐步放低欲望,降低未来可能的支出(话说,这一点颇像日本和韩国的低欲望社会)。当然,这一点并不是仅农村存在,生活在城市的普通人,也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人生孩子的欲望自然就非常低了。



最后,说一下婚姻问题吧

现在,我国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情况,农村人谈对象更是非常困难。

男女比例失衡,农村女孩儿的地位开始变得超然。而身处物质社会的今天,每个人都想要更好的生活,为此,很多女方的家长开始向男方要高额的彩礼,而女孩儿也为了将来生活的更轻松,迫使着男方在城市买房。

这是农村普遍的现象,市区没有房,很多农村的男孩儿连相亲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为了给儿子娶上媳妇儿,大部分农村父母节衣缩食大半辈子,把毕生的心血都给了年轻的小两口。

等到了两个人结婚时,其家庭已经没有了任何经济基础,甚至可能还背上了巨额的债务。也因此,尽量减少将来有可能的支出,才能生活下去,为此,生二胎,或者三胎的想法,自然就会被抛弃。



综合以上来说,即便全面放开三胎,农村也不会出现生育高峰。毕竟,占据资源少的人,生育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这样,普通人才不至于让生活压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