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防疫須知100秒」新冠肺炎傳播途徑新變化!易被忽視的3個防控細節,務必注意

【新冠肺炎傳播途徑新變化!易被忽視的3個防控細節,務必注意~】2020年2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最新版中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較之前有了修改。

傳播途徑將“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改為“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接觸”前增加“密切”二字。增加“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中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相對於特定環境下可能存在氣溶膠傳播的可能,在病毒的人際傳播方式中,最令人擔心的是呼吸道傳播,這種方式傳播最快,更應是我們防護的重中之重。

「防疫須知100秒」新冠肺炎傳播途徑新變化!易被忽視的3個防控細節,務必注意

防控病毒的3個細節

1.淡鹽水沖洗鼻腔、口腔

新型冠狀病毒的受體和 SARS 一樣,都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 2 受體。這意味著病毒要感染人類,首先得接觸到有這種受體的細胞,完成受體結合。

這個受體主要分佈在呼吸道和小腸,但口鼻腔的黏膜也有。黏膜的意義在於分泌黏液,保持溼潤。我們的嘴唇、眼皮、鼻腔和口腔裡都有大量的黏膜細胞。理論上來說,當病毒以某種方式接觸到你的口腔黏膜,與受體結合,感染就開始了。

良好的口腔衛生是口腔及全身健康的基本保障,多漱口及刷牙可以有效清除口腔內的病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特別是在外出回來和餐後,清水或淡鹽水漱口都可以有良好的效果,漱口水也可以起到清潔口腔的作用。

「防疫須知100秒」新冠肺炎傳播途徑新變化!易被忽視的3個防控細節,務必注意

2.不要對著他人打噴嚏

大家千萬不要低估噴嚏的“威力”,一個噴嚏,就像是發生在人身上的“颶風”。把肺部想象成擠壓的礦泉水瓶,每打一次噴嚏,可以產生巨大的推進力,能排出多達4萬個直徑0.5–12微米的單獨小液滴,可能以高達100米每秒的速度被排出,最遠可噴射達9米!

「防疫須知100秒」新冠肺炎傳播途徑新變化!易被忽視的3個防控細節,務必注意

一個小小的液滴可不簡單,包含人體細胞如上皮細胞、生理性電解質和各種潛在的傳染源,如細菌、真菌及病毒。

研究表明,城市人口密集的區域裡,病毒攜帶者一個噴嚏沒捂住,能夠在5分鐘內傳染給150個人。而一個噴嚏沒有那麼快結束,病毒攜帶者排出的液滴以一種湍急、活躍的雲霧形式從嘴中噴射而出。這團“雲霧”在進入周圍的空氣後逐漸擴大、速度變緩。隨著液滴的飛行,它們變得越來越小,有些可能一直懸在空中,直到你下次和它們會面。

「防疫須知100秒」新冠肺炎傳播途徑新變化!易被忽視的3個防控細節,務必注意

所以,作為預防飛沫傳播的有效物理手段,出門一定要正確佩戴口罩。不少人打噴嚏時,會用手捂住口鼻,這個動作的確擋住了飛沫向空氣中傳播,但病毒會附在手上,通過接觸,病毒細菌等就會傳染到別的物體上,所以,用手捂住噴嚏後要及時洗手。

建議在打噴嚏時用乾淨的手帕或者紙巾捂住口鼻,如果找不到,還可以用手肘衣袖來代替。但注意不要將口鼻完全捂住,要留有一定的空間來減壓,避免打噴嚏時的巨大壓力經過咽鼓管作用在耳道鼓膜上。

3.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特殊時期,我們更要注重衛生,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比如挖鼻毛,鼻黏膜是人體一道極為重要的保護屏障,許多“常駐”在人體表面的細菌,正是因為這道防線才無法進入體內。

「防疫須知100秒」新冠肺炎傳播途徑新變化!易被忽視的3個防控細節,務必注意

平時經常拔鼻毛,易導致鼻腔黏膜受損,使得周遭的細菌“趁虛而入”,造成感染和一系列疼痛症狀。出現癤腫後不及時醫治,不但會出現膿點和疼痛感,嚴重時細菌進入血液循環,可引起敗血症,有生命危險。鼻子位於“面部三角區”,感染後可能引起顱內感染,導致嚴重後果。

另外人的指甲縫裡會攜帶細菌,挖鼻屎時很容易把細菌帶入鼻孔等部位,造成鼻腔感染。不要認為只要沒挖破就可以,挖鼻屎本身對於鼻黏膜就已造成了輕微損傷。不僅降低了鼻腔的防禦功能,長久刺激會引發感染。

「防疫須知100秒」新冠肺炎傳播途徑新變化!易被忽視的3個防控細節,務必注意

如果想要清理鼻屎,可以用棉籤蘸浸溫水來清洗鼻孔。而對於鼻孔裡的硬塊,可以用生理鹽水對鼻腔進行清洗,使其軟化,再用棉籤清理。


「防疫須知100秒」新冠肺炎傳播途徑新變化!易被忽視的3個防控細節,務必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