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琅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琅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琅器4000餘件,畫琺琅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掐絲琺琅山水樓閣圖銅鏡】

  掐絲琺琅山水樓閣圖銅鏡,清乾隆,直徑9.5釐米,厚0.6釐米。

  鏡圓形,背面邊沿凸起邊稜一週,內作掐絲填彩釉的紋飾。近景綠草如茵,鮮花吐豔,方亭立於庭院中;中景矮牆一道,月亮門洞開,古樹參天,樓閣高聳;遠景空中雲朵飄浮,水面碧波盪漾。整個畫面寧靜而優美,宛若仙境一般。左下側在奇石處嵌長方形銅鍍金片,上陰刻楷書“乾隆年制”豎行款。

  乾隆年間以掐絲琺琅工藝製作了大量實用性器具和陳設觀賞器。清宮檔案中所見琺琅鏡的製作很少,因此流傳下來的就更少。故宮博物院僅存兩件,此為其一,另一件為花卉紋飾。該鏡掐絲精細,釉料細潤,色彩豐富,具有乾隆時期典型的特點。

  鏡配有原裝藍布外套,套上縫綴著大小均勻的米珠,組成雙螭捧壽紋,具有吉祥涵義。而中心呈放射狀的五週金片上滿嵌翠羽,惜已脫落殆盡。遙想當年該是多麼的漂亮和華麗,即便如此,它仍是一件具有宮廷特色的精美的手工製品,同樣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

  掐絲琺琅長方盆石榴盆景,清,通高55釐米,盆長40釐米,寬26釐米。

  盆景以石榴樹為主景,樹幹為木質,塗以金漆,彰顯富麗。樹葉用銅片燒藍而成,石榴果則用各色瑪瑙精心雕琢,掛滿枝頭,暗含子孫滿堂之意。樹下配以桃樹、靈芝、繡球花、山石、水草等,頗有情趣。

  盆為掐絲琺琅長方盆,邊緣及邊角處裝飾各式花紋,外壁作花邊式開光,內嵌畫琺琅西洋人物風景畫。此盆景將中西方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體現了當時廣東的工藝特色。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畫琺琅西洋人物鼻菸壺】

  畫琺琅西洋人物鼻菸壺,清,高6釐米,口徑1.5釐米。

  鼻菸壺作扁壺形,銅胎,銅鍍金蓋鏨纏枝紋,內連象牙匙勺。壺口及足皆鍍金。壺體使用畫琺琅工藝,兩面均飾卷葉紋開光。一面繪一西洋女子立於樹下欄杆處,兩隻紅色蝙蝠在其眼前飛舞,寓有“福在眼前”之意,用西洋景表現中國傳統的吉祥寓意可謂別出心裁。另一面亦繪一西洋女子坐於樹下欄杆前,凝神遠望,若有所思。開光外作黃地纏枝蓮及如意垂雲紋等。橢圓形圈足內施白釉,中心署藍色楷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鼎式爐】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鼎式爐,元,通高28.4釐米,口徑17.1釐米。清宮舊藏。

  爐為圓形,雙衝耳,鼓腹,三圓柱形足,造型似青銅鼎,樸實莊重,爐內置銅鍍金膽。

  爐腹上部以一道鍍金弦紋線將爐體圖案界為兩部分,線上部以綠色琺琅為地,飾白色菊花紋12朵;線下部以藍色琺琅為地,飾纏枝蓮花紋6朵。三足均以藍色琺琅為地,飾彩色菊花紋。

  元代掐絲琺琅器的圖案裝飾多以盛開的纏枝蓮為主題紋飾,其特點是纏枝蓮花朵舒展飽滿,枝葉肥厚,並襯以小花苞。圖案佈局疏朗,掐絲線條奔放有力。琺琅質地細膩潔淨,釉面光亮,有水晶般的透明感,尤其是葡萄紫、草綠、絳黃等幾種顏色更為耀眼奪目,似用進口琺琅釉料燒造。此爐是元代掐絲琺琅器的代表作。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獸耳三環尊】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獸耳三環尊,元末明初,高71釐米,口徑36.3釐米,底徑23.1釐米,

  尊為後改器,由頸、腹、足三部分組成,頸兩側有掐絲琺琅鍍金雙獸耳,肩部凸起三獸首銜琺琅環,下承三銅鍍金翼獸足。

  此尊通體施淺藍色琺琅釉為地,飾掐絲琺琅花卉紋。腹部依次以紫、白、黃、紅、白、黃色6朵纏枝蓮大花構成主題圖案,頸、口沿與肩部分飾纏枝蓮和垂雲紋,頸下與足上部均飾葡萄紋和蕉葉紋各一週。圈足內正中凸起鍍金雙龍,環抱陽文“大明景泰年制”楷書三行款。

  此尊腹部、頸部及底足處釉色明顯不同。腹部釉色鮮豔明快,尤其是墨綠色及紫色晶瑩亮澤,為明以後各朝所不見。而頸及足部的釉色灰暗乾澀,且裝飾圖案的風格也與腹部不同。由此可斷定,此尊是在元代琺琅罐的基礎上後配頸、耳、環、足等改制而成,底款亦為後刻。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龍耳瓶】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龍耳瓶,元末明初,高36.8釐米,口徑10.7釐米,足徑12.9釐米。

  瓶為後改器,盤口,束頸,頸兩側飾鍍金龍形雙耳,垂腹,雙圈足。通體以藍釉為地,飾掐絲花卉紋。頸部為綠釉蕉葉茶花紋,頸下凸起蓮瓣一週。腹部正中出弦紋1道將腹部紋飾界為上下兩部分,上部飾纏枝蓮6朵,下部為石榴、山茶花等各色花卉。足牆飾菊花等紋。底鐫陽文楷書“景泰年制”四字雙行款。

  此瓶琺琅釉色豐富,透明度強,尤其是晶瑩的綠釉宛如翠玉。細觀瓶體,花卉紋結構頗顯異常,頸下部加套凸起的一週蓮瓣紋裝飾,其釉色同整體晶瑩亮澤的釉料有別,上腹與頸銜接處口徑不合而採取了外加套的辦法,腹部的弦紋也是為契合上腹與下腹而加,可見此瓶之頸、上腹、下腹3部分原是由幾件元代舊器的局部拼接而成。頸部兩側嵌飾的鍍金飛龍雙耳既可遮掩拼接的痕跡,又使整器光輝奪目。瓶底款識應為改器時加刻。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掐絲琺琅勾蓮紋雙耳三足爐】

  掐絲琺琅勾蓮紋雙耳三足爐,元末明初,通高20.5釐米,口徑15.3釐米。

  爐為後改器,仿古鼎式,雙衝耳,三柱足。爐口沿下一週草綠色釉地上飾纏枝白色小花,腹以下施寶藍色釉為地,腹部飾紫、黃、深紫、白、紅、黃各色勾蓮6朵,三足及爐底均飾纏枝花卉紋。爐內、口沿及雙耳鍍金。無款識。

  此器釉色豐富純正,有紅、白、黃、草綠、紫、翠綠、寶藍等7種,其中綠釉如翡翠,藍釉如寶石,具有鮮明的元代琺琅釉色澤特徵。此爐造型端莊厚重,三足及器裡為後配,系元末明初的仿古佳作。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藏草瓶】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藏草瓶,元,高23.5釐米,口徑7.5釐米,足徑9釐米。清宮舊藏。

  瓶盤口,細頸,豐肩,銅鍍金鏨花足。通體淺藍色琺琅地,瓶腹掐絲填紅、白、紫、黃色琺琅纏枝蓮紋。花朵碩大,枝葉肥厚,伸展自如。其琺琅質地細膩潔淨,表面異常光亮,具有水晶般的透明效果。

  此瓶的琺琅質地和以纏枝蓮花紋裝飾的特點,在目前所見具確切紀年款識的掐絲琺琅器中尚未有所見,應為元代之作品。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元,通高13.9釐米,口徑16釐米,足徑13.5釐米。清宮舊藏。

  爐銅胎,圓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爐頸部淺藍釉地,飾黃、白、紅、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寶藍釉地,飾紅、白、黃三色掐絲琺琅纏枝蓮花6朵。其下飾蓮瓣紋一週。

  此器釉質瑩潤,有的部分釉質呈玻璃般的透明狀,琺琅色澤渾厚諧調,富麗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絲琺琅作品。唯其銅膽、象耳和圈足為後配。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掐絲琺琅葡萄紋繩耳爐】

  掐絲琺琅葡萄紋繩耳爐,明早期,通高11釐米,口徑12.8釐米,足距8釐米。

  爐折邊口,繩紋沖天耳,扁圓腹,三足。爐上配有紫檀木蓋,白玉鏤雕鷺鷥荷花鈕。爐作白釉地,口下飾小朵花紋一週,腹部飾掐絲琺琅葡萄紋,茂盛的枝葉下果實累累,或綠或紫,飽滿晶瑩。爐底作藍釉地,飾折枝菊花紋,無款。

  此爐釉色透明純正,尤其是紫色透如紫晶,具有早期琺琅釉色的顯著特點。葡萄紋圖案是明初琺琅器常見的裝飾題材之一。爐口及雙耳均為後配。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球式香薰】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球式香薰,明早期,口徑14釐米。

  燻為圓球形,蓋、器各呈半球狀,中部有啟蓋鈕可以開合。爐內有以大中小3層活軸相連的同心圓環,各環軸與爐耳軸成交錯十字形,無論外層球體如何滾動,懸於三環中心的爐體總會保持水平狀態,無傾斜之弊,故此器又稱“懸心爐”。薰外表通施天藍色琺琅釉作地,飾各色纏枝蓮3層共12朵,掐絲細緻,填釉飽滿,色澤穩重,紋飾流暢。蓋頂、爐底及口緣處均有銅鍍金圓形鏤花古錢紋透孔。

  此器為薰香用具,結構設計奇特、精巧、合理,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唐代的出土文物中已發現數件銀質懸心爐,但明早期掐絲琺琅懸心燻爐此為僅見。

故宮博物館藏品鑑賞——琺琅(一)

【掐絲琺琅花卉紋玉壺春瓶】

  掐絲琺琅花卉紋玉壺春瓶,明,御用監製造,高27.1釐米,口徑7.4釐米,足徑9釐米。清宮舊藏。

  瓶小撇口,細頸,垂腹,雙鳳耳。除頸部兩週鍍金弦紋間飾紫地紅白兩色靈芝紋外,瓶體餘皆淺藍地,通飾纏枝花卉,有梔子、梅花、菊花等,腹下部飾紅色菊瓣紋一週。

  此瓶為明御用監所造,釉質細潤,色澤純正。瓶壁被打磨得光滑如鏡。其裝飾集多種花卉於一器,星羅棋佈,繁而不亂,藝術效果極佳,在早期琺琅器中風格獨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