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训练有素但未参加过实战的士兵与未参加过训练但参加过实战的士兵,哪个更厉害?

海东青海东青


应该会有人疑惑,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侵华日军里的大部分鬼子兵,貌似之前并没有什么实战经历,何以战斗力如此强悍呢?其实这是种错觉,任何国家的军队首脑,都非常清楚实战经验对士兵的重要性,为此日本军部早有预谋。

(日军下士官)

具体来说,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关东军编制内的那个师团就采取轮换制度,各常备师团都要轮流去东北“当差”,驻防一年后再以新的师团替换。其结果是许多官兵熟悉了东北的气候地理和东北军的情况,同时还要经常组织有针对性的演习,虽然没有跟少帅的部队正儿八经交过手,但非常了解对手。

1932年以后,为了扑灭东北各地的抗日锋火,关东军的总兵力已经突破10万人,除去编制内的师团外,东京军部命令留驻国内各师团(近卫师团除外)组织“混成旅团”投入东北战场。注意这不是后来1938年组建的五大队制旅团,而是以各师团的一个“步兵旅团”为基干,加强骑工炮辎等特种兵分队组成的。

(薛岳)

比如1931年就抽调第20师团的第77、78步兵联队与炮、骑、工、辎部队组成“混成第39旅团”,开进东北给关东军助战;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又从第12师团的4个联队中,各抽调一个步兵大队配属特种部队,由第24旅团司令部指挥组成“混成第24旅团”开往上海。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从关东军抽调第1师团第2旅团附特种兵组成“混成第2旅团”和后面的“混成第15旅团” 支援华北日军。

这样的混成旅团都拥有两个联队左右的步兵,按战时编制组建作战兵员超过8000人,而日本人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普遍提高各师团的实战经验,同时培养战斗骨干。比如在作战中表现较好的基层军官会得到提升,一个大尉中队长到后来的1937年就成为大队长甚至联队长,战场经验丰富。而表现较好的大头兵,会被提拔为伍长、军曹或者曹长,这帮军士回到本土部队的任务就是训练和管理新兵,起的作用蛮大的。

(万家岭参战军官)

所以1937年全面侵华的日军部队中,相当比例的军官、军士和重新征召的退伍士兵是有实战经验的,再加之训练之严格、火力之优势和顽固的精神,打起来当然困难。不过打完淞沪会战、南京战役和武汉会战后,日军各师团现役士兵损失很大,开始补充预备役和后备役士兵,其中的预备役士兵(基本是在乡军人)只有一定比例是参加过战斗的,而后备役士兵则基本没有实战经验。

到1938年下半年,侵华日军各师团的现役士兵仅占开战时的11.3%,并且集中在那些老牌常设师团当中,预备役士兵约占22.6%,而后备役士兵已占45.2%,其他则为第一补充兵了,所以各师团的战斗力普遍有所下降。注意,不管什么类型的士兵,其训练时间、办法和强度是差不许多的,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实战经验远比严格训练更重要,当然,两者兼具更可怕。



举俩例子就可以佐证,首先一个是日军“最精锐”的近卫师团,按理这是从日本全国范围内挑选出来的精兵,训练水平也不差,但是由于始终作为皇宫警备部队,什么东北、淞沪、长城战斗都没有参加过,所以战斗力反而不行。该师团首次亮相是在1938年入侵华南期间,其表现远不如身边的第五师团,甚至不如TW旅团,因为这个旅团的前身“波田支队”是打过恶仗的。

同样,被薛岳第一兵团痛歼的第106师团也是如此,由于特设师团的大队长以下军官都是预备役,士兵则全部是预备役,因此具备实战经验的官兵数量较少,一旦遭遇比较残酷的战斗,都不知道怎么打了。师团长直接给11军司令部发电报:“请求军给予师团指导”,其实一方面是请援一方面就是彻底懵比了,如果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牌师团,早就不顾一切突围了。

(万家岭死鬼)

抗日军队也是如此,抗战爆发时全国有180个师200万军队,其中淞沪会战的70万大军虽然损失惨重,却也给日军造成严重伤亡(10余万),毕竟前期投入作战的中央军嫡系部队从北伐开始,都整整打了10年的仗。虽然有许多士兵也是没有经过什么训练,但战场是最好的训练场,能够活下来的都是“老鸡贼”,战斗力是不孬的。

比如从广西千里迢迢到上海参战的桂军,在跟其他势力作战时肯定不处下风,军事训练也算一流的,然而到了淞沪战场几天就打残了,40000多人伤亡殆尽,为啥?严重缺乏现代化战争的实战经验,用老一套战术跟日本人打,不吃亏才怪呢。到了1939年以后,尽管全国整体兵力增加到400万人,各军各师的战斗力反而明显下降了,给日军造成的伤亡亦很有限,主要原因就是强征的壮丁太多,既无充沛训练,更无实战经验,战场上只要被鬼子一迂回,整师整团就崩溃了。

(日军士兵)


度度狼gg


当然是训练有素但未参加过实战的士兵啊。因为没参加过训练参加过实战的士兵,战场上的生存时间可以用秒来计算,活下来也算他侥幸。这个道理本来很好理解,但是国内的喷子们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天天喷解放军“没实战”“作秀,有本事出去打一仗”“几十年没打仗了,没有战斗力”。殊不知人类从19世纪或者更早开始,实战经验就已经无法替代严格系统的军事训练了。在朱日和打外星人的这些战士们,经过炼狱般的锤炼后,其作战素养和战术意识已经达到了接近实战的水平,而且有着更高的战争观。比那些天天开着皮卡步战车,AK举过头顶的乱扫的战乱地区的武装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在这种级别的战争里打上100年,指挥协同能力也赶不上朱日和里打外星人的红军,开局就被碾压


全面、系统并且科学的军事训练对提升士兵的战斗力来说,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是无法用实战来替代的。因为实战意味着随机,混乱,敌人不会配合你给你喂招,像70年代的香港武打片一样按套路给你打出来。更不会有人给你机会慢慢修正自己的错误。所以平时把所有科目好好地练好,把战术动作变成肌肉记忆,这跟没受过训练到战场上一脸懵逼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例子,没打过仗的国家反而就能把有实战经验的国家吊起来打的。比如德国,从1918年-1939年,德国足足有一代人都没经历过战争了。然而德国通过撕凡尔赛毁条约扩充军备,用当时最先进的机械化战争理论指导训练,一跃使德国国防军成为了欧洲大陆最强的军事力量。结果就是二战初期,德国可以横扫欧洲大陆。这里就面包括苏联,从十月革命打到苏芬战争,这些经验都无助于苏德战场,战争初期被德国打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那叫一个惨。究其根本,苏联经过大清洗后,士兵训练水平和组织协同水平都降到了最低点,而且在芬兰的那点实战经验在和拥有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的德国根本用不上。

纳粹德国的陆军从一支不到10万人的弱小规模到欧陆最强的军事存在只用了短短数年,这期间没有打仗,全是靠着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把作战水平提上去的

糟糕的训练水平和指挥能力造成了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一溃千里的惨象


再举个例子,1912年-1937年,这25年的时间里中华民国有一年消停过么?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三次直奉战争,东征陈炯明,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这么多年打了少仗?按实战党的逻辑,中华民国有25年的实战经验,而日本从日俄战争之后一直到9.18就连一场像样的战争都没打过。结果中日全面战争开打,中国军队战斗力低下的问题暴露无遗。即便我们缺少重武器,可是士兵也有实战经验啊,今天搞中原大战,明天国共内战,那也是身经百战了,拼刺刀总该拼得过吧?打枪总该比日本兵打的准吧?结果如何?结果就是拼刺刀我们甚至要三个拼一个日本兵才能打成平手;枪打的也没人家准;公事构筑也不如人,

日本士兵的素质是出了名的高,但实际上20世纪头30年除了日俄战争外日本就没怎么打过仗,其实都是靠严格的军事训练维持战斗力


就是国军里,能打的军队也往往是训练充足,体系健全的部队。比如抗日战争初期88师和其他6个调整师(德械师)。在淞沪会战以后,包括这6个调整师在内的70个参战师都打残了,反而导致接下来的几年里,只能靠训练时间不足的士兵,甚至是直接拉来的壮丁打仗。结果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军非但没有因为实战经验的积累战斗力变强,反而是越打越弱。训练良好的部队打光了,后面的部队来不及多做训练就要投送到战场,作战实力当然是差别巨大。一直到与美国结盟后,美械和美式训练进入中国情况才有所好转。比如入缅第一次作战归国后孙立人、廖耀湘的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新一军),开始接收美械装备和美式训练。经过一年的休整训练后,第二次入缅作战后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重创了日本十八师团,这是国军部队此前绝无仅有的。短短一年为什么有如此脱胎换骨的表现?除去孙立人指挥能力出众以外,新一军从军官到士兵作战素养的全面提升才是关键。


所以解放军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非常正确的一句话。还有一句歌词,仗要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军事训练也要科学系统,要按照实战场景设计不能脱离实际。这样才可以让人在不用付出生命代价的前提下就得到作战素养的提升。拿着高精狙练远距离狙击不错,可是天天练胸口碎大石,单手拉卡车,这就练偏了。

军事训练固然重要,但是要天天练这个,上了战场跟新兵也没多大区别


纸上的宣仔



李宗仁回忆录有个说法,他认为,在抗战开始的时候,中国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国军各部队因为长期在军阀混战状态,所以战斗经验都是比较丰富的,而日军在九一八之前的战争经验就是日俄战争时期的,所以部队的中下级军官普遍缺乏战争经验。所以,他认为如果指挥得当,是完全有能力击败日军的。

但是一打起来,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日军中下级军官确实比较缺乏实战经验,但是日军的装备水平和训练水平对国军来说,完全是压倒性的优势。所以,虽然日军的实战经验缺乏,但是在打起来之后,有之前比较高的训练水平,加上有装备优势,所以完全弥补了实战经验的不足。李宗仁所谓的国军实战经验丰富的优势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就以步炮协同来说,日军因为火力优势明显,各种炮齐全,炮弹充足,所以在打起来之后,就靠嘴角的炮兵轰,步兵冲,已经是国军完全可望可不可及的优势了。在日军炮火覆盖的时候,国军因为炮和炮弹都比较缺乏,所以只能躲着,等到日军开始步兵冲锋的时候,才能抵抗一阵子。而等到日军炮火覆盖和延伸射击结束的时候,国军的阵地基本上就被打烂了。

而且,因为国军士兵多数是长期在各种军阀内战中活下来的兵油子,所以战场纪律是比较差的,执行命令都要打折扣。相比之下,日军虽然缺乏实战经验,但是战场纪律很好,在炮火覆盖和延伸设计的时候绝不乱动,该步兵冲锋的时候,没有命令绝不后退。即使突然被包围,日军也能马上就地组织还击,而不会慌乱。


如果说阵地战因为武器装备水平差距太大,日军是海陆空立体战,国军的战斗经验无法发挥出来,那么在遭遇战中双方的表现就可以检验出部队的基本素质和战斗经验。而在这种情况下,日军的表现也是完胜国军。日军在被国军突然包围之后,也能就地组织还击,占领有利地形,坚守待援,而国军如果碰到这种情况,马上就会全军崩溃,完全看不出来国军的经验丰富在哪里。

即便是在战败之后撤退的时候,国军的表现也是完败给了日军。日军在撤离战场的时候都可以做到交替掩护,有组织的撤退,而国军一旦战败,撤退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会完全溃败,各级军官会甩掉部队先跑,部队就会完全打乱建制乱跑,最后变成溃散,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时都是如此,一说撤退就变成了无组织的溃散和逃命。


萧武


训练有素的士兵与参加实战的士兵,谁的战斗能力更强。不可否认,当然是参加实战的士兵更强,笔者用亲身经历来说明这个问题,笔者是参战老兵,训练不到半年就随连队进入法卡山前线阵地担任防御作战任务,进入前线阵地之前,笔者是军区指定班排新战术训练大纲示范先行班机枪手,所谓的班排新进攻防御作战训练大纲,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后,在作战中根据作战经验发现不足,而重新改正强化新的班排进攻防御战术训练教案。回归正题,在前线阵地担任防御作战任务二年半的时间,笔者和战友的一起曾经接受无数批来前线阵地实习的各部队优秀干部,其中有陆军军官学校学员,内地部队的营连排级干部,笔者当过最高级别首长的班长是之前大军区政治部的领导。这些优秀干部到前线后都编入班排,与战士们一起执行各种作战任务,如阵地值班,边境巡逻,越境潜伏,追捕特工,前沿敌情动态分析判断,各种地形各种气候条件下的应敌办法等等。要深度去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去更深入说明,从个人的经历来看,有实战经验的士兵比训练有素的士兵更有战斗力。











老虎208626539


在真正的战场上,训练有素和参加实战的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训练有素才能够掌握各种作战方略,形成协同作战的优势,但是如果没有参加过实战,光纸上谈兵的话,有时候显得作战力也是不行的。

这世上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苏德战争了,苏德战争中德国的军队,因为之前参加过波兰战争,甚至同英法之间的闪电战。所以德国当时军队不但训练有素,并且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同时代的苏联军队应该也是训练有素的,但是实战经验却相当的缺乏,因为苏联在战争爆发前,一直没有怎么打过大的战争。至于苏芬战争和瓜分波兰,只能算是小规模的战争而已,和德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真正到了苏德开战的时候,德国可谓是势如破竹一路打到莫斯科,苏军可谓是兵败如山倒。要说装备的话,苏军的装备并不比德军弱,平时也没有少训练,但是面对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德军来讲就悲剧了。而在二战期间,日本近卫师团同样也算得上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但是因为是御林军,平时也很少参加战争,真正到了战场上,战斗力甚至不如那些二流师团。由此可以看出,实战经验还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当然上面讲的例子都是训练有素的部队,用于他们的训练方法,往往能够让人掌握现代化的作战经验。像一些土法子训练出来的士兵,因为完全不清楚现代化作战方式,面对现代化战争恐怕就会束手无策。最典型的就是抗日战争了,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军阀的部队平时也没有少打仗,但是那些战争都远远落后于同时代,所以面对训练更先进的日本军队就不堪一击了。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道理很简单,假如我是指挥官一定选择从战场下来的老兵,绝不会选择训练数年甚至更久的“新兵”,而且我也相信所有的指挥官都会这样选择。实战经验远要比训练过程更加值钱,这就是根本原因。虽然有些极端人士认为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哪怕当了一辈子,也不算真正的士兵,这个奇兵就不敢苟同,战争年代有付出生命报效国家的方式,和平年代也有自己的方式付出青春,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危,使命相同,代价不一而已,一旦发生战争他们照样前仆后继。


这里我们还是围绕主题来简单定论一下,不要过于复杂,也希望各位亲也别将价值观掺入到里面。现在各个国家大部分都称作入伍两年后的士兵为“老兵”,因为他们经历了严格的训练,完成了作为一名合格军人的基本成绩。他们的军衔也由新兵生为上等兵、下士、中士以及士官等等,这就说名他们有资格称为老兵,唯一的差别是现在不处于战争时期,所以没紧着他们快速投入战场。当今 除了美国为了“全球反恐”而忙的不可开交,大部分国家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目前美军出现的阵亡率也是世界最高的。

主题的厉害两字应该是指他们的作战能力,实战经验仍然占非常大的比重,因为日常训练的体能、射击等科目在实战中会得到成几何倍数增长。当然所有打过仗的老兵都是从新兵通过战场洗礼磨练出来的,走出来之后他们的思维、心里、甚至整个身体都得到了“升华”。他们在战争中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看到了最亲密的战友从身边倒下、看到了他们残缺的身躯,战友可能为了掩护他人选择牺牲自己,熟悉了弹片和子弹在身边横飞的战场环境,晕血、呕吐、哆嗦、不会走路甚至枪都不会拿了等一些“初上战场综合征”就会很好的避免。

从一些历史资料以及实战数据来看,战场上新兵的阵亡率确实要超出老兵许多,所以这不外乎训练的问题,而且现在也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将没有受过任何训练的人直接投入战场,这属于白送人头。这样的人从战场上下来的质量不敢保证,没有任何准备的人上战场遭受身体和心灵创伤的可能性更大,有可能影响终生。最后要说的一点就是万事没有绝对,这里也只是说个大数据,谁也不敢保证打了几场仗下来的人都比没上战场的士兵要好。


我是军武奇兵,欢迎您的观点与交流,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战武奇兵


训练有素的士兵(但未参加过实战),有强大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支撑,可以做到背负几十公斤,一路摸爬滚打几十分钟后,射击时依然做到不喘不晃,稳稳的命中目标。即使是长时间作战,做各种进攻动作、隐蔽动作和装弹动作速度也超快。或者在负重几十公斤一路摸爬滚打后,依然近战战斗力不减。无论是行军速度还是战斗速度以及战斗力战斗耐久力,都超强。而且强大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可以支撑起各种战术,甚至是超越常理的不可思议战术。

弱点是,战场经验不足,容易很快就丢了性命…[泪奔]但是,有个半年一年几年下来,基本就无敌了。

而实战经验丰富,从未参加过素质练习的士兵。毫无疑问,都是经验丰富的、不,应该说是心眼多的。否则,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弱的掉渣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久历战场后,还能生存下来的。这种士兵即使再能活,也只代表心眼多而已。因为未经训练,只有普通人是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负重几十公斤几乎寸步难行,就算勉强挣扎着跑了几分钟,也会立刻连喘带晃的根本无法持枪瞄准了,心肺功能和力量、耐力、敏捷都远远不达标…只需负重跑几分钟,攻击、闪避、移动速度全面大幅下降…一旦打起来,这些人如果不是卖队友,根本就是团队战术拖后腿的存在。这种人,大部队前进,他负重跟不上;大部队急速后撤,他负重也跟不上;执行战术需要高机动力,他也不行,因为他即使空手都跑不动3分钟…除非躲起来放冷枪外,正面战场上毫无战术和战斗力可言。因为这种人拿着枪、背着子弹跑不动…正常人空手跑1000米就得累死,何况是战场上负重做动作…所以,这种人只能脱离大部队的战斗、脱离小团队的战术,自己猫起来装死或者放冷枪…有时,甚至关键时刻不惜逃跑或装死不出来出卖队友。否则,这么笨的人根本不可能经历数次战争还能活下来…

有些人,看完答案觉得不服。我这样给你说吧。1个训练有素的人未必能在3-5秒内手撕一个未经训练的兵。但只需剧烈跑3分钟后(想想未经训练的普通人体测1000米时那个蠢样子,而且还是无负重、空手跑),1个训练有素的兵,在剧烈奔跑3分钟后,基本上可以依然保持100%的战斗力。而未经训练的兵肯定是连站都站不稳,甚至只能躺在地上喘气了,而且是只有出来的气,没有进去的气那种…所以,只需3分钟,训练有素的兵和未经训练的兵的战斗力差距就会无限拉大…这时1个训练有素的兵可以在几个数之内,随便手撕4-5个连站都站不稳(更别说想端稳枪射击了)的未经训练的兵…这些大喘着气、连站都站不稳的蠢货,只能眼睁睁的被像捏死蚂蚁一样,一个个的捏死,连跑都跑不掉(跑不动)。

所以,假如你是士兵,一旦你身边有那种明明是弱鸡,但是几经战斗最后都能回来,但他身边的战友已经换了好几茬人了。这时,你必须格外小心他。更多时候,我们不怕神一样的对手,怕就怕关键时候出卖自己的人(装死、找借口、关键时候莫名找不到人、跟不上战术、打乱战术、关键时刻不支援、撤退需要人救、甚至搬物资都得需要人帮、利用队友暴露换自己活命等等等等)…


小猫游侠


918事件爆发时,日军参战部队有多少人有实战经验,东北军有多少人有实战经验呢?七七事变时国军的士兵有过几年战争的比例要远远超于日军,最后谁赢了?作战经验并不能让士兵升级,因为有时候你面对的对手完全不同,老的经验压根就没作用。麦克马洪的作战经验远远超过普鲁士总参谋长毛奇,服役时间在7年以上的法军士兵作战经验也远远超过了临时征召的德国士兵,但战争结果是怎样呢,还不是总参谋长动员体制下的德军打赢了作战经验丰富的法军。二战时美军士兵的作战经验也比不上日军、德军,还不是用大大的火力和后勤,又是一路碾压的日军、德军。非洲大陆上的黑蜀黍们战斗经验十分丰富,但是他们的作战技巧和经验有进步吗?


李从嘉的战争茶室


1、在冷兵器时代参加过实战的士兵厉害。因为冷兵器时代士气非常重要,影响士气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士兵的勇气。没有参加过实战的士兵,在平时训练的再刻苦,一到了战场上见到的了血,见到了死人,他就会脚发软。冷兵器时代动辄上万人之间的混战,阵型绵延数十里,其实真正能够短兵相接的也就是前几排的士兵,其他人都堵在后面基本看不到前面的情况,这个时候一个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那些将军提到的词就出现了,那就是士气,士气弱的一方,也就是那前几排虽然没死多少人,但他们已经害怕了,然后就会边退边打,或者有几个转身就跑,这个时候后面的士兵一看,别人跑咱也跑,这就是所谓的兵败如山倒,其实真正古代战场上正面硬刚死不了多少人,死人超过两成还没崩溃的队伍已经全是精锐了,一般死亡超过一成大家就都跑啦。然后那些大将军就会收拢残兵败将,再重新鼓舞士气。

2、而在现代的战争中,训练有素的士兵就更加厉害了。因为在现代战争当中,一般不会出现太多的短兵相接。更多的士兵需要训练他们的纪律性和操作武器的规范性。而训练有素的士兵,他们只需要听从上级的命令,他们只需要按照上级的命令操作自己应该负责的武器系统就够了。有的时候他们甚至没有见到对方敌人的尸首就已经赢得了战争。


其实我一点也不紧张


我个人觉得是参加过实战的士兵厉害。我看过一些军事类电视剧,特种兵在训练场上各种体能,脑力,技能爆表的特种兵,部队把他们拉到监狱参观死刑犯枪决,他们就歇菜了,吐的,晕的,这要是在战场上早成筛子了。

没有经过训练但上过战场的士兵,多少都有些经验,知道战争的残酷,知道真正的战场是什么样子,知道在真正的战场上怎么才能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