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病毒传染力为什么会逐渐减弱?

ShenghaiyU深海魚


病毒传染力为什么会逐渐减弱?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病毒与人类的斗争就从未停止过。病毒种类繁多,有的可以通过动物传染给人,有的还可以在人类之间相互传染。病毒传染力强弱与否,应该与病毒的种类、环境条件、传播途径、感染的宿主范围、致病力有一定关系。有些病毒致病力较弱,但传染力强,有些病毒则相反。

以病毒感染人来说,有些病毒经过一定时间的流行后,其传染力的确会有所减弱,比如当年的SARS,就是自己逐渐消失的,但并不是所有病毒都会这样。病毒传染力减弱,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 隔离措施

传染力强的病毒,会有多种传播途径,感染的宿主范围也较广,比如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不仅感染了野生动物,还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隔离是最原始但也是最有效防止病毒传播的措施,是从根本上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方法。病毒不能感染新的宿主,疫情就会逐渐平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其实也不是病毒传染力减弱了,而是被人为阻断了。

2. 机体产生了抗体

人在被某些病毒感染过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相当于对这种病毒进行了标记,当相同的病毒再次入侵时,免疫细胞就会迅速识别出该病毒并很快将病毒清除出体外。所以这些人在被病毒感染过后可能短期内不容易被再次感染,病毒感染范围缩小了,也相当于传染力减弱了。但需要强调的是,人体内的抗体不是长期存在的,经过一段时间可能会消失,那时同样会再次被感染,病毒也会通过变异来规避人体的免疫系统,达到再次入侵人体的目的。

3. 环境条件

许多病毒的活跃性也受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例如基本所有病毒都耐寒不耐热,每年冬春季节都是病毒最活跃的时候,也是传染力最强的时候。但随着天气转暖,气温回升,病毒就会没有那么活跃了,其传染力也会减弱。

再来说说新冠病毒吧,虽然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每天新增确诊的人数在减少,每天治愈病例在增加,但也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的传染力在逐渐减弱,只能说明我们的隔离防控措施起了作用。所以即使在湖北以外的地区,大家在逐渐复工复产,但也不能放松警惕,还是要继续做好戴口罩、不聚集、不聚餐、勤洗手等,以防新冠病毒疫情反弹。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新冠病毒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病毒传染力为什么会减弱?这其实就是病毒的本质!

很多可能听到我说病毒传染力减弱是病毒本质,可能真的无法理解!事实上,这一点都没有错,随着病毒在我们人群中出现第一代,第二代,尤其是第三第四代感染者的出现,这种病毒传染性是有可能出现下降的。

下降原因是什么?那这不是不利于病毒的繁殖了吗?没办法扩散给更多的人了呀?病毒有这么傻吗?

那可不是,这才是病毒的聪明之处。病毒本身传染性下降,并不代表它不想活了,说明它在我们人体环境中是更加的适应,因为病毒本质并不是为了把我们宿主杀死,而是为了最终与我们人类共生。

但是,这能说明我们这一次新冠肺炎在出现第三,第四代感染者以后,传染性就下降了,好像看起来也像哟,这每天确诊人数,不管是湖北地区,还是全国其他地区,都在下降。

事实上,还真不能,目前没有任何一项研究表明新冠肺炎传染性在下降,而且也没有哪一个砖家确认这一点,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比我们想象中的狡猾多了,看这两天日本,韩国的形势,大家就知道了,这病毒仍然会肆虐。

就拿我们最近流感病毒来说,大家有觉得它美妙传染性在下降吗?而且它是不是已经存在我们人类当中很久了,这感染的代数已经数不清不了,成千上万代都可能有了,但它每年一样出现,感染性依然很强。

那为什么我们都能控制它们?

事实上,是因为我们通过一些外置手段控制了它的传播,导致它的传染性下降了。比如我们按病毒潜伏期的超长合理期,呼吁全民戴口罩,勤洗手,注意通风,减少人员接触,聚集等等。

我们把它的主要传播途径干预了,那这病毒哪怕它活性再强,它也没法感染下一个人。

所以,现在大家感觉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下降,大多数来源于我们政府强有力的控制传染源,隔离密切接触人员,呼吁戴口罩等隔断了主要传播途径,所以感染者是越来越少了,而这种是绝对不能说明病毒本身传染性在下降的,大家仍然要提高警惕,因为疫情爆发,只需要一个超级传播者出现,很可能就是一堆人的感染。

只要疫情还在,就绝不能掉于轻心!


全科夏医生


大家好,我是一名主治医生,致力于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医学知识,想了解更多医学知识,请关注我,如有疑问,欢迎留言,有问必答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病毒

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壳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物种目的是让自己繁衍能有更多的后代

当然病毒也不例外,病毒为了让自己的种族扩张,病毒采用的策略是,入侵宿主的细胞,再利用宿主细胞的力量来进行复制和传播,而它们对宿主产生的伤害,其实是这个过程的副作用,并不是病毒的本意。

病毒入侵细胞的过程

如果进化出来病毒毒性过高、致死过快、致死率过高,那么很可能因为宿主过快死亡,反而不容易传播开,比如发生在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的埃博拉河地区的埃博拉病毒,病死率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全世界都为之颤抖,后来埃博拉疫情最终却以“自我了结”的方式渐渐消失了,因为病毒毒性太强,人类感染还没来得及“帮助”病毒传播,感染者就已经离开人世,病毒没有了宿主,相当于"玩火自焚",因此在人群中也就消失了。


埃博拉病毒

如果病毒传染性过低,很可能导致传染变成了一个收敛的过程,即传染赶不上自愈或者治愈,也无法传播开。所以,从人类这个物种来看,能够在人类中广泛传播开的病毒,必然趋向于传染性够高,但是毒性又不能过高。

中科院院士王辰曾推测,新冠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所以我们将来可能还需要长期和冠状病毒做斗争。


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如果有帮助,就帮我点个赞,谢谢大家支持。


刘医生的科普课堂


首先这个问题也是目前比较关心的问题,大家看到很多城市无新增人数,而且武汉新增人数已经降至三位数,全国新增人数和疑似病例和之前相比,已经有好几倍的下降幅度,虽然这些都是好消息,但是并不意味着病毒传染力会减弱。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极强,而且传染途径主要是飞沫、接触、空气传播,所以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接触到这种病毒的都会有可能被感染,而且很多医护人员也有感染,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是很严的,但是还是有好多被感染甚至殉职。

病毒传染性减弱一般要有影响它存活的因素,还有它自身结构的改变,但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在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还是挺长的,因此一些外界因素还是减弱不了的,但是一些消毒液和高温是可以杀死的。

所以说目前这些感染人数下降的好现象,这并不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减弱的原因,而是我们大家积极配合,居家隔离等各种方式,切断了传染途径而已,因为病毒主要是以传染的形式存活,所以途径一但被切断病毒就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小克大夫


我们不是医学科研人员,只能说一些理解。

假设一个场景说明:

有一队同型号全副武装的智能可裂生机器人准备进攻一个星系。

第一阶段,战争爆发阶段

面对全副武装的智能机器人,这个星系被进攻的第一个星球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打懵,只能向整个星系发出预警和求救,同时星球的生命开始不断反抗。

初期,星球生命毫无招架之力,面对智能机器人的进攻苦苦挣扎,损伤惨重,同一时刻,智能机器人裂生出更多的机器人开始超星域的其他星球蔓延,但毕竟是有距离的,智能机器人也不是无敌的,等机器人到了其他星球虽然也开始肆虐,但其他星球收到预警已经在收缩力量,躲避机器人,同时研究对敌策略。

第二阶段:战争升级阶段

在机器人进攻的初期阶段威力巨大,单个机器人就战力惊人,但星球生命在经历过一波考验过后同样开始适应并逐渐稳住情绪,同时不断与机器人相互攻击,虽然机器人战力无双,但总是有星球生命体能偶尔的反击并击溃机器人,其他星球因为面对的机器人较少,通过躲藏和集中力量,把机器人框定在有限的区域集中打歼灭战,消耗机器人力量。同时其他更偏远的和有余力的星球开始向第一个遭受攻击的星球派出增援。机器人主要力量暂时被围困在第一星球,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战争升级。

第三阶段:战争胶着阶段

随着遭受机器人攻击的星球生命对机器人力量的适应,越来越多的生命体开始能够有效的反击,机器人的单体战斗力并没有下降,但参与战斗的星球生命体战斗力的增强开始让机器人的进攻越来越缓慢,机器人数量被不断压缩,由于机器人被限定在有限的区域无法到达更远的星球,使得星球生命体对机器人的围困措施越来越强,星球生命体怕机器人突破防线向无战斗经验的生命进攻,拼命阻拦,双方开始僵持。

第四阶段:战争落幕

星球环境开始朝机器人不利的方向发展,有限的区域内机器人数量越来越少,随着其裂生速度低于死亡速度,而星球生命的围困和进攻开始显出威力,机器人终将被整个星球所围杀,战争基本落幕!

因机器人单体战斗力惊人,在彻底消失以前对整个星系的威慑力依然存在,所以星系在一段期间还是保持高度警戒。

第五阶段:警钟长鸣

战争落幕以后星系开始总结经验,时刻保持警惕,应对可能的来自任何方向机器人的再次入侵……

(以上只是类比,有违和之处实属正常)


波澜碎风寒


病毒毒力减弱是人和病毒共同进化适应的一个过程。

病毒和人一样,目的就是存活下去,让种族延续。

当病毒杀伤力过强,发病急,那么是不利于病毒传播的,比如埃博拉病毒,传播性强,致死性也强,在数天内可以导致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九十的患者迅速死亡,这显然是不符合病毒传播策略的。因为感染者快速死亡后,患者体内病毒也会死亡。这也是为什么埃博拉疫情往往突然出现,造成几个村子数百人死亡之后就消失了。

而你再看看艾滋病毒和新冠肺炎病毒,两者的传染性很强,但是致命性不高,潜伏期很长,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的无症状期甚至可以高达十余年。这导致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泛滥。

因此,病毒在快速进化的过程中,也是为了和人类(或其他宿主)共同愉快的生活在一起,或者不愉快但是能够长时间的生活在一起。

另一方面,当一种新病毒出现的时候,人群对它普遍没有免疫力,因此很快能够造成大范围的传播。但是不断的极小剂量病毒刺激,就如同在给人注射疫苗,人慢慢也就对这种病毒产生抗体,也就不再容易感染,或者感染之后症状都不会太重。

因此,给你一个感觉就算传染性变弱了


人体探索者


说错了,病毒的传染力不会减弱,相反的是,随着疫情的传播,病毒的传染力会变得越来越强,不过毒性变得越来越弱。


截止目前来看,此次病毒的传染性是非常强的,2003年非典爆发的时候,我国国内总共感染人数不过8000多人,而这次的病毒,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累计超过八万的人为确诊或者疑似,就目前来看,这个病毒的传染性比SARS强得不是一星半点,而且这还是在国家强力控制之下的结果,03年非典的时候,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将整座城市乃至于将整个省份完全封闭,可见如果国家不下狠心封城的话,后果将会变得更加不可控制。

病毒的传染性当然是越变越强,最近有一种说法是病毒早在12月初甚至是11月末就已经开始人传人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很少有听说有人感染这个,当然了,这也有可能是当时的医疗检测并没有将这个病毒检测出来。而到了1月初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感染人数也并不多,甚至有关部门说病毒不会人传人,并且可防可控,导致大家都没有戒备心,最终在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后,感染人数迅速飙升,最多的时候一天确诊人数为1万多人。


所以说啊,病毒可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是那个时候病毒的传染性还没有发展到像现在这么强,所以一开始感染人数很少,但是早期的病毒,其毒性是要比现在的大的,至少从一点可以看出来,那就是位于武汉的病人,他们感染之后的死亡率比较高,这就是因为武汉的病人大都是早期被感染的,而对于外省来说,他们可能是二代感染、三代感染甚至是四代感染的。

而这样的病毒,其毒性当然要比早期的病毒毒性要弱,病毒其实也很聪明,它们知道如果宿主死亡了的话,那么它们也得跟着死亡,所以它们尽量进化得毒性弱一点,好长时间赖在宿主的身体里面,当然了,病毒处于繁殖的需要,变得更加容易感染他人,这样一来病毒就可以永久存留下去了。最近几天,每天的新增人数已经相较于之前有很大的跌落了,疫情防控形势大好,如果从这一方面来说疫情的传染力下降的话,那么这个功劳归于国家的大力调控。



镜像科普


我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感觉很奇怪,后来我自己想了一下,大家之所以会认为病毒的传染力会减弱主要是因为确诊病例的上升幅度有了明显的减缓,而疑似病例的数量也在持续性下降。今天我就好好好剖析一下这个问题。

1.确诊人数和疑似病例的下降,并不能说明病毒的传染力在下降:

在新型冠状病毒刚开始爆发的时候,全国的确诊人数和疑似病例都有很大幅度的上升,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人不重视,认识不到这种疾病的危害性,还总是觉得疾病距离自己很远,依然不顾政府的呼吁,该聚会聚会、该不戴口罩还是不戴口罩。

我就不说普通人被传染了,这期间也有不少医院人员被感染,甚至也有一些人死于这种疾病。看到疫情这么严重,各个地区开始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不准聚会,出门必须戴口罩!即便是这样,依然还有人我行我素,不重视。虽然广大医院人员和政府都在尽力控制疫情,但是每天依然有不少人得这种疾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太强了。

个人觉得,并不是病毒的传染性下降了,而是由于在全国人民的一致努力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人都被隔离,切断了传染源,这才使得疫情有了明显的控制。而且后来随着每个人对这种传染病的了解加深,很多人开始重视起来。

2.病毒的传染性下降是需要时间:

之所以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没有下降,主要一个原因就是目前的防控措施依然严格,我们出行还都是受到限制的,最近一段时间之所以放宽了一些,主要是因为需要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尽快让每个人回到自己的岗位。但是要注意,这并不是就意味着我们不采取防控措施,每个人依然需要注意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否则如果疾病再次死灰复燃,那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从传染病爆发到现在已经2个多月了,这个期间相对还是短的,它还来不及改变自己的结构,所以目前也谈不上它的传染性下降。我们需要明白一个事实,新型冠状病毒侵犯人体并不是为了杀死宿主,它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大规模的繁衍。只不过呢,由于这种病毒之前和人类接触的机会少,所以人类对于它还是不熟悉,猛一下被感染,大多数人还是不适应。



大家可能对这些话语不太理解,举个例子吧,就拿感冒来说,它每年都会有一个流行期,但是死于这种疾病的人不多见,因为人类和这种病毒共生了,它们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毒性了。我相信,随着我们和这种病毒接触的时间的增加,它的传染性和毒力都会下降的,人类战胜它们也就指日可待了!

最后小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力并没有明显的减弱,目前还是需要继续采取防控措施的。不过随着我们和病毒的接触时间的增加,以及特效药物和疫苗的出现,它的传染性和毒性都会下降。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截至2020年2月26日10:26全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为78190人、疑似病例2491人、死亡2718人、治愈29780人。目前每天的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趋于稳定;与此同时疑似病例大幅减少,这实际上是随着确诊标准调整后使“应收尽收”原则得以贯彻的结果;治愈人数已接近死亡人数的11倍,这也证明了前期治疗工作的成果。然而形势趋于好转不等于我们已赢得这场疫情阻击战的胜利:尽管目前的疫情形势在趋于稳定,但全国确诊病例数量不仅仍居高不下且每天都在增加。昨天全国新增确诊病例411例,相比之前每天几千人的涨幅的确是在趋于平稳,然而411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这背后其实是411条人命。

当我们每天点开疫情数据时第一本能反应是关注今天又增加了多少确诊病例,然而每一个数字背后对应的其实是一条生命。78190例确诊病例是78190个有血有肉的病人,他们的身后有为他们担心的家人,有正在为救治他们而努力奋战的医护人员。同样昨天新增的这411例确诊病例对应的是411条人命。411作为一个数字也许并不大,可411条人命的分量难道不够重吗?尽管我们现在每天的涨幅的确比之前小,可只要确诊病例还在增加就说明病毒实际上仍在扩散蔓延,只不过在我们前期的努力下使它的蔓延速度被遏制而已。尽管形势在趋于好转,但谁能说我们面前的任务不是依然严峻呢?看似安全之时其实恰恰可能正是最危险的时刻,因为看似安全之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容易怠惰。这场疫情阻击战并未结束,任何的麻痹大意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新冠病毒和当年的SARS病毒同属冠状病毒,所以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将当下的新冠疫情与当年的非典疫情进行对比。当年SARS仿佛是突然之间就来了,在一番肆虐之后突然又走了,之后就彻底销声匿迹了。那么新冠病毒是否也会如此呢?关于这个问题央视记者白岩松曾连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王辰表示: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尽管同属冠状病毒,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病毒,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SARS的传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强的烈性病毒。当年SARS病毒造成了8000多人感染,其中有700多人死亡,死亡率接近于10%。SARS病毒在病死率上大大高于如今的新冠病毒,然而这种致病性强的病毒是不容易存活传播的。因为它把宿主杀死了,它由此也就不在了。相比之下新冠病毒是有可能转成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慢性疾病。

新冠病毒尽管在病死率上低于SARS病毒,却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尽管一般说潜伏期是14天,但目前已发现超过14天才发病的病例。新冠病毒在在潜伏期内也能传染,甚至还有根本不发病的隐形感染者也是具有传染性的,所以这种病毒其实具有相当的隐蔽性,以致于很多患者在发病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我们说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同属冠状病毒,从二者的不同特点也能看出冠状病毒的变异趋势:病毒的毒性(致病性)呈下降趋势,然而与此同时传染性却在加强。SARS病毒尽管致死率更高,然而它在全国一共就造成了8000多人感染,所以10%的致死率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700多人死亡。新冠病毒尽管致死率较低,然而它在全国范围内感染的人数比当年的SARS病毒多得多,所以它以较低的致死率却导致在绝对的死亡人数上大大超过了当年的SARS病毒。

新冠病毒本身在传播扩散的过程中其实也将遵循同样的规则:毒性减弱而传染性增强。病毒本身并没思维,但它和我们人类以及其他动物一样都会遵循自然进化法则:杀死宿主是病毒传播过程中的副作用,然而这其实是不利于病毒自身的存活传播的。病毒作为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是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病毒并没自己的代谢机构,也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它的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细胞中进行,所以病毒变异的长远目标就是最终实现与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共存,这样病毒就能以动物的组织器官作为自己繁衍传播的介质。可以说减弱毒性而增强传染性就是适应这种进化变异方向的一种趋势。所以病毒在传播扩散的过程中越到后期实际上传染性并不会减弱而只会增强,与此同时毒性会逐渐减弱转化成为类似于流感病毒这样的长期存在于人间的慢性病毒。

目前疫情形势之所以逐渐趋于稳定并不能证明病毒的传染性减弱了,而是因为我们采取的一系列防控措施正在逐渐起作用:今天中国各地防控机制的瞬间建立在世界范围内恐怕都是难以见到的:如今全中国每一个社区都变成了一个抵制感染风险的堡垒。我所在的城市从2020年2月10日零时起开始对各社区(村)、住宅小区实行了封闭式管理:所有物业管理企业开始履行封闭式管理责任,无物业管理的小区、楼栋由所属地乡镇街道按网格化管理要求以社区为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凡出现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楼栋要进行封控管理。未被封的楼栋限定每户家庭每3天指派一名家庭成员凭路条外出采购生活必须物资一次,其余家庭成员一律不得擅自外出。快递、外卖等实行无接触式配送。实施封闭式管理的区域除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疫情防控车等公务车辆和人员之外所有外来访客、车辆一律劝返。我刚才说过病毒是不会凭空传播的,它一定要借助人类或动物的组织器官作为传播介质,那么在我国目前这种严格管控形势下实际上已从物理空间上切断了病毒的传播途径。

尽管我们前期的防控工作取得了成果,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来之不易的成功绝不能功亏一篑。有必要再次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使病毒的毒性减弱,但不会使传染性减弱。可能有人会觉得既然毒性在减弱,那么即使得了这个病也没啥大不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就算病毒的毒性在逐渐减弱,可并不代表绝对不会导致死亡,要知道即使是普通感冒也有致死的,更何况这毕竟是一种流行性疾病。况且不致死的病就可以随便得吗?一个人感染病毒就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介质,于是他的家人就危险了,和他们家人接触的人就危险了,这样势必会对大家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会对我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新冠病毒长期与我们人类共存这种可能性目前看来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也需要对此做好准备:从流行病学上对它的流行规律、从病毒学上对它的生物学规律、从临床上防诊治方面相对的措施、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防范措施等各方面都需要有一系列针对性的安排。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首先,病毒的传染力不是减弱,甚至可能随着病毒的变异变的更强。这个方面,科学家钟南山院士己经公开说过。

第二,病毒的传染力除了自身的毒性,还需要传播渠道,我们切断病毒的传播通道,也可少消灭病毒。

最后,杀死病毒只能是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药物(疫苗)等直接从源头杀死病毒,二是人类切断病毒向人类传播的通道。

全方位的看病毒传染性,在病毒疫苗没有成功研制之前,大家戴好口罩,减少聚集,共同打成新冠肺炎疫情歼灭战。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