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想用奖学金买一支mac口红,但是家庭条件不好,内心会有负罪感,该买吗?

朱维妙


01<strong>

你好,看了你的问题,

建议你买,

因为这象征着你是值得被爱的。

和本老师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你有这个问题,

是因为你内心有买与不买的冲突,

而买与不买的冲突,

过去是家庭背景的原因。

现实的情况是,

你现在可以选择买一个口红,

但是充满了罪恶感,

因为这个钱非常重要,

买了这个口红就会生存问题的,

你是不会提这个问题的。

你一定是能买这个口红,

但是你内心有什么东西阻止了你,

所以真实的问题是:

买,内心有罪恶感,

不买,觉得不甘心,该怎么办?

而和本老师建议你买。

不管你家庭是不是富裕,

显然在金钱的使用上,

你是有罪恶感的,

而这样的罪恶感,

来自于父母传达的禁止脚本。

在一个家庭中,

谁能无忧无虑,无需承担责任,

只是单纯的被爱,享受快乐?

——孩子

和本老师猜测一下,

你可能生活在经济压力大,

或者类似家规非常严格的家庭中。

这个两者都会压抑你的需求,

父母在你的潜意识里说,

“你不能表现得像一个小孩子一样。”

02

和本老师之前接过一个案例,

是一个大学的女生,

她向我提问,

她总是因为零食和男朋友,

很多时候都是没有必要,

她也知道是自己无理取闹,

但是她就是觉得非常不舒服。

比如家里就剩下一包薯片的时候,

男朋友如果自己吃掉,

不告诉她的话,

她就会觉得非常难过、生气,

有时会严重到睡不着。

还有在街上的时候,

她想吃一个糖葫芦,想让男朋友买,

但是价格非常不合理,

她自己就说不用买了,

男朋友没买,她又生气了,

她也觉得不应该,但就是忍不住生气。

和本老师就问她,

这样的感觉和什么时候很像?

她思考很久才说了出来,

“就好像我每次都要让着我弟弟一样。”

她说小时候,

一起出去玩的时候,

妈妈就买了两份糖,

而弟弟吵着两份都吃,

妈妈就姐姐该谦让,

她不愿意,就在商城里吵闹,

结果被妈妈打了一巴掌。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

甚至不主动提起来的时候,

几乎都想不起来,

但是她说完这个故事的时候,

泪流满面。

她小时候太懂事了,

可是她并不想这么懂事。


很多小时候的事情,

没有好好体验,

长大以后是很难弥补的。

小时候没有吃到嘴的糖,

长大以后再贵的糖也补偿不了。

对于她来说,

懂事不是什么好名词,

而是她痛苦的根源。

所以在和男朋友相处时,

就通过“不懂事”来找回补偿。

03

回到本题中,

因为奖学金要不要买口红的问题,

在纠结这样的问题,

说明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可是懂事的背后,

代表着一种无可奈何,

如果能任性,谁想懂事?

懂事也肯定意味着,

小时候,不管是主动、被动,

你都放弃了享受乐趣,

否则你就会被贴上,

懒惰、罪恶、自私之类的标签,

而这样的标签,

是你最信赖的人贴上去的。

这不是你的错,

这也不是父母的错,

那个时候可能条件不允许,

你没有选择的权利。

而现在奖学金,

是你学习努力得来的,

这是一种奖励,

奖励有激励作用,才叫奖励,

而奖励也是通过各种感受来体现的。


你感受到的奖励,才是奖励。

你买一个蛋糕来吃,

味蕾的快感是一种感受;

你买一只口红,

追寻美的刺激也是一种感受。

这没什么不对。

甚至在情况比较宽裕的情况下,

你用奖学金全买口红都没问题,

关键在于你应该清楚,

你长大了,选择的权利在你手里,

你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爱自己了。

而且就算你选择把这个钱挪作他用,

和本老师也希望这是你的选择,

而且不是痛苦的选择,

是愉悦的选择。

就好像丈夫给妻子买一支玫瑰,

是因为希望妻子高兴而买,

还是因为害怕妻子生气而买,

这两者的区别就在这里。

所以和本老师会劝你买下来,

而且是希望,

你能取悦自己高兴而买,

告诉自己,你能自己满足自己了。

希望和本老师的回答能给你幸福,

当然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

如果有什么疑问的话,

可以在评论、私信留言,

和本老师会抽选部分普遍性的问题,

给予专业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