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厦门集美大学咋样?

中国战忽局内勤


作为一名集美大学的本科生,大四在厦门大学读出国预科班,完成海外硕士,回国在上海香港都工作过的毕业生我想我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首先从知名度上来说,集美大学在福建省内久负盛名,是很多人的优先选择。但是这也仅仅局限于福建省内而已。讲一个很遗憾的现实,在上海香港的同行业中我目前还没有碰到过校友,出了福建省基本没人知道这所学校。所以如果你未来想要留在福建,那可以选择,但是如果想去其他省份,建议还是别选了。

第二从学术水平上来说,集美大学我不敢说全部,但是99%的专业培养的的都是应用型人才。不过这也不能怪集美大学,毕竟这个分数段主要的方向是为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而不是学术人才。所以如果你有学术梦我建议你要么认清自己的定位,要么选择重新复读。

第三从学习氛围上来说,毕竟集美在我那个年代仅仅是个二本院校,生源素质一般。跟我同样也上过课的厦大以及海外的院校相比,学习氛围真的差远了。但也不排除你可能成为其中的学霸,那个年纪外界的氛围对学生的影响还是相对比较大的。

第四从就业角度来说,我没做过详细统计,但我集美的同学至少80%最终留在了福建省内,从事着比较基础性的工作。还是那句话在省内有影响力,在一线城市毫无竞争力。因此毕业后的选择我个人建议考研究生或者从事一些学历歧视不严重的行业,比如可以考公务员。

其他基础设施就不多谈了,毕着随着经济的发展的大部分院校的基础设施都很完善了。

总结下,集美在省内培养应用型人才还不错,但是跟高精尖人才基本没关联了。但是正因为它在省内名声还不错导致分数性价比很低,省内的伙伴还是建议去外面的世界多看看。


Paul0515


给你一个较真实的集美大学情况


她是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兴学救国的一个硕果。后来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兼并包容、励精图进,传承“诚毅”香火。

一、办学背景


集美大学前身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和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商科。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集美大学。严格来说集美大学成立于1994年,不过学校方面都是以1918年为创办时间。

二、文化认同感强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今厦门市集美区)。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嘉庚先生一生经商一生兴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学村的建立和创办都和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集美大学和集美学村中的集美中小学统一用陈嘉庚先生的诚毅校训:“诚以待人,毅以处事”。陈嘉庚先生认为,“君子必诚其意”、“士不可不弘毅”。

集美大学和集美学村中的集美中小学也统一用《集美学校校歌》: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

天然位置,惟序与黉;英才乐育,蔚为国光。

全国士聚一堂,师中实小共提倡。

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

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

“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

整个集美学村用统一的校训和校歌,也常常有联动的文化活动。纵观全国,没有几个文教区将幼儿园到大学包含在内。集美学村有很强的文化认同感。许多集大人毕业后留在厦门,留在集美工作,到处是校友,很有亲切感和安全感。

三、环境特别优美

集美学村是集美区乃至厦门市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整个集美学村坐落于集美文教区,有陈嘉庚故居、鳌园、龙舟池、鳄鱼园、学村建筑群等。集美的总体建筑风格为嘉庚风格,建筑体参考西式燕尾服风格,屋顶又参考中方的红顶砖瓦样式,通俗点说就是“穿西装,戴斗笠”。

集美大学远景

集美大学远景

集美大学远景

集美大学——学生生活中心

集美大学行政综合大楼——尚大楼

集美大学——嘉庚图书馆旁的雕像

集美学村——龙舟池

集美学村——陈嘉庚故居

集美学村——鳌园

四、交通便利

集美大学地处厦门大桥桥头,而集美区本身也是厦门行政区的几何中心,从集美到各区都很方便。

大学门口就是公交车站,学校旁边就是集美长途汽车站,嘉庚体育馆有BRT(城市快速公交)、厦门北站也在集美。今年(2017年)还会有地铁一号线经过集美学村,不过离集美大学稍有些距离。一般情况下一座城市的地铁一号线都是城市的核心线路,厦门也不例外,厦门地铁一号线贯穿思明区、湖里区和集美区,连通厦门最繁华商圈地段。

厦门市——地铁一号线路图(集美段)

厦门市——地铁一号线路图

五、娱乐、生活配套

(一)万达广场:南大门对面是万达广场,里面该有的都用。可以满足学生娱乐、餐饮需求。

(二)居民区、石鼓路、学生街:东门对面是居民区、石鼓路、学生街。有部分学院不在校本部,比如轮机、航海、师范、财经等,这些学院和居民区融合在一起,相对比较破旧,但个人感觉是个很有文化气息的小镇。居民区、石鼓路、学生街的样子就和大家脑海里传统印象差不多,只不过街上学生比较多。

(三)宿舍方面:引桐楼那一片的老宿舍楼条件比较差,其他新楼有比较完善的设施和成熟的社区化管理,以四人一间为主。

(四)食堂方面:万人食堂提供的食物样式比较齐全、口味也正常,西苑食堂相对差很多。不过这年头外卖业如此发达,哪里吃饭并不是件纠结的事,吃什么才是最纠结的事。

(五)教学楼:教学楼主要为建发、禹州、美玲(名字是不是很奇葩),正常规格的教室,没什么特别的地方,离宿舍楼有点距离。各学院还有自己的办公、实验、学生活动楼宇。

集美大学——嘉庚图书馆

集美大学——延奎图书馆

(六)图书馆:校本部有两个图书馆。嘉庚图书馆建成时间比较早,内外相对老旧,主要储存理工学类书籍。 延奎图书馆内外比较新,有一种在休闲吧看书的感觉,主要储存文科类书籍。

(七)其他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体育馆、会议室、活动室、演播室,该有的都有,不过没有太大特别之处。

六、教学水平

集美大学教学水平一般,无论放在全国、福建省都显一般,学校知名度也不高。总体来说,福建省的高等院校水平不高,只有一个厦大出名。近年来,福建逐渐取消三本院校,原来二本升一本,三本升二本,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有很大提高,名头好听,但教学质量没有本质改变。

集美大学除了轮机、航海类几个冷门专业外,其他专业不出名。研究生、博士生点很少。整体水平要排在厦大、福大、华大、福建师范之后,不过因其厦门的地理位置,高考录取分数还是比较高。

当然,这里想说明一点,大学入学后学习好坏、以后的就业发展主要还是靠个人努力,并非一个名牌学校的学生出来就一定比普通院校的优秀,或者更能适应就业环境。名牌大学出来的学生,排除社会关系背景来看,确实会有更高的起点,但并不表示我等集大学子不能后来者居上。

另外,集大学子在厦门就业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想在厦门发展,分数又够不到厦大的朋友,集大也是不错的选择。

七、大学城圈——产城学理念

集美有厦门最大的大学城圈,厦门本科院校除厦门大学外全部在集美,具体院校有: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医学院(是的,厦门的大学不多......)。除此之外,厦门主要的职业、专科学校也坐落在集美。

集美发展秉承“产城学”理念,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学术科研相结合。

八、产业发展

集美以“4+X”产业布局为主线,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商贸物流、文化演艺传媒4大支柱产业,扶持发展新材料、水暖厨卫、纺织服装、体育休闲等特色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聚焦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未来能够吸引计算机、信息通信、法律、会计、工商管理、经济、金融、贸易、机械制造等专业人才就业,所以未来在集美区有着较大发展就业前景。

厦门汽车城(规划概念图)

机械装备制造是集美的重点产业,目前集合了几家知名制造业企业,且集美在建立一个汽车产业园区,园区依托厦门新车管所,集合汽车4S店集群中心、汽配中心、整车仓储、汽车文化中心、二手车交易中心、汽车综合展示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十大功能于一体,全面整合产业资源链。

厦门软件园三期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未来大有可为。给一组数据对比,厦门软件园二期坐落在思明区,面积1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2016年就业人员5.5万,400亿产值。厦门软件园三期坐落在集美,面积1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850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160万平米,计划容纳20万人才,实现2000亿产值规模。

集美杏林湾商务中心(整体图)

商务商贸物流业,集美在新城建成了杏林湾商务中心

文化演艺传媒,集美有全国最大的马戏团

九、吐槽点

(一)老的公寓楼设施太破旧,没有空调,也没形成社区化管理。

(二)教学楼建发、禹州、美玲(名字是不是很奇葩),没有空调,大夏天一百多号人在教室里 蒸馒头。

(三)西苑食堂太难吃

(四)学生生活中心变成了几家超市,学生娱乐只能到万达去了,导致校园生活平淡化。

最后,祝愿母校集美大学越办越好!


啊哈秀秀


对于厦门周边的人是一所很好的大学,本人是一个厦门人虽然比集美大学录取高出好几十分,可以到很多地方读一些比较名牌的学校但我不会去,我认为在集美大学就读,毕业以后要留在厦门或者周边工作的人已经比别人有优势很多了,因为集美大学的学生一毕业出来留在厦门周边就业的比率相当高,这对以后我们的生活圈工作圈关系网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