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新形势下,不同人群究竟应该选用哪种口罩,可以在有效防护的同时避免浪费?

弥撒气球开始燃烧CP魂


第一个就是高危人群 比如奋斗再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就是要用医用防护口罩

第二个就是居家隔离 急诊医生 从事防疫安全的人 就要佩戴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

第三个就是在办公室工作 逛商场出门的活动 在校学生就要带医用一次性口罩

第四个就是在家不出门的不暴漏人员 居家、通风良好和人员密度低的场所也可不佩戴口罩。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可视情选用。


<strong>


阿杰的影视小屋


1、首先明确一下口罩分为几种?

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是一种密合性自吸过滤式医疗防护用品,防护等级高。适用于对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尤其适用于诊疗活动中接触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佩戴。

医用外科口罩。适用于医务人员手术或无菌操作时的防护。可以阻隔大部分细菌和部分病毒,能防止医务人员被感染,同时也可防止医务人员呼气中携带的微生物直接排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构成威胁。医用外科口罩要求对细菌的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也可用于可疑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减少交叉感染风险。但避免感染功效不及医用防护口罩。

普通医用口罩。适用于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的喷溅物,可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防护等级最低。达不到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不能有效阻挡病原体通过呼吸道入侵,不能用于临床有创操作,也不能对颗粒及细菌病毒起防护作用,仅限于对粉尘颗粒或气溶胶起到一定的机械阻隔作用。

2、不同人群如何选择口罩?

1)、公众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2)、医用外科口罩推荐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推荐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人员使用,公众在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或密闭公共场所也可佩戴。

3)、医用防护口罩推荐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及确诊患者转移。

怎么样?你会选择了吗?


科普王医生


多地政府的抗疫工作,已经明确指出没有在前线的公务人员,不能配带N95口罩.

那么普通人如何选择口罩呢?

1.非医用口罩,比如面纱,活性炭海绵等口罩。可以选择,通风好的场地以及在空旷地域活动的人员。就是基本没有机会接触患病人群的群体。

2.一次性医用口罩。超市、商场、交通工具、办公室等使用。如何避免浪费:如果做不到4小时一更换,那么就放在通风处,曝晒,单独保存,不要把口罩放在一起。

3.一次性外科口罩。主要适合普通门诊的医护人员,参与执勤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人员,主要由于他们有机会接触大量人群。预防流感和感冒也需要佩戴口罩。居家隔离以及家人都需要佩戴这类口罩。

4.那么N95/KN95以及防护级别更高的口罩,主要提供给一线接触人员,比如接触新冠患者的医生,疾控人员,警察等。

具体情况请参照:中国疾控中心对口罩选择与实用技术指引。

此外,各地区的疾控中心网站或者公众微信号,会有针对当地具体情况的具体办法,请参照。

务必参考各地新发病例的轨迹,动态选择佩戴口罩。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2275/202002/t20200205_212258.html


海舒医生


这个问题可以根据防疫工作性质和风险将人群分为五类人,针对不同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防护建议,这样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接下来,小葛就针对五类人,即,高风险暴露人员、较高风险暴露人员、中等风险暴露人员、较低风险暴露人员以及低风险暴露人员的防护建议展开介绍,供大家参考:

01

再次强调戴口罩的重要性

疫情新形势下,作为个人卫生防护的“第一道防线”,佩戴符合防疫标准的口罩十分重要。美国疾控中心(CDC)指出,研究发现口罩可以捕获99.8%接触的病毒,即,一旦病毒接触口罩,即使之后人再接触口罩,病毒也不太可能从口罩上脱落,通过口罩呼吸也不会使病毒从口罩纤维上脱落。

口罩的防护原理是通过材料对空气中的杂物进行过滤,让佩戴者呼吸到干净的空气,其中,最重要的材料是中间那层熔喷无纺布,它可以通过纤维的阻隔作用和纤维的静电吸附作用来阻挡病毒和细菌。

02

五类人五种防护建议,最后一类可以不戴口罩

2020年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让口罩成了硬通货,也似乎在一夜之间,人们都学会了快速辨认N95口罩,并开始四处购买。

事实上,在防护物资紧缺的当下,没必要人人佩戴N95口罩,哪些人需要?怎么佩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防疫工作性质和风险出了一份指引,具体如下:

一、高风险暴露人员

(一)人员类别:

  1. 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病房、ICU和留观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师、护士、护工、清洁工、尸体处理人员等;
  2. 疫区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生和护士;
  3.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二)防护建议:

  1. 医用防护口罩;
  2. 在感染患者的急救和从事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时加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3. 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选用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也可选用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配防颗粒物的滤棉,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防护效果更佳。

二、较高风险暴露人员

(一)人员类别:

  1. 急诊科工作医护人员等;
  2. 对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3. 疫情相关的环境和生物样本检测人员。

(二)防护建议:

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

三、中等风险暴露人员

(一)人员类别:

  1. 普通门诊、病房工作医护人员等;
  2. 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医院、机场、火车站、地铁、公交、飞机、火车、超市、餐厅等相对密闭场所的工作人员;
  3. 从事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从业人员;
  4. 居家隔离及与其共同生活人员。

(二)防户建议: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四、较低风险暴露人员

(一)人员类别:

  1. 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
  2. 室内办公环境;
  3. 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的患者;
  4. 集中学习和活动的托幼机构儿童、在校学生等。

(二)防护建议:

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

五、低风险暴露人员

(一)人员类别:

  1. 居家室内活动、散居居民;
  2. 户外活动者,包括空旷场所/场地的儿童、学生;
  3. 通风良好工作场所工作者。

(二)防护建议:

  1. 居家、通风良好和人员密度低的场所可不佩戴口罩。
  2. 若不放心可选用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同样具有一定防护效果,能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建议视情形选用。

2月2日,钟南山院士接受新华社、央视总台等媒体采访时指出,普通群众不需要戴N95口罩,普通外科口罩就可以。同时,他还指出,普通群众不是到任何地方都要戴口罩,比如去球场,人没多少,就用不着戴。只有去公众集会,人流密集的地方才应该考虑戴口罩。

此外,口罩也没必要每次换着用,一般普通外科口罩可以用4个小时。口罩只要保护得好,把贴脸的那一面叠起来,脱口罩时手不要沾它,这样放的话就可以继续用。

03

延长口罩“使用寿命”的窍门

在口罩紧缺的情况下,除了要学会选择适合的口罩、避免过度防护外,还应该学会如何延长口罩的使用时间、次数,具体建议如下:

一、口罩更换

  1. 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高风险人员在结束工作、中途进餐(饮水)、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 入需更换;
  2. 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
  3. 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
  4. 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
  5. 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二、口罩保存、清洗和消毒

  • 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将其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
  • 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 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不要用手去挤压口罩,包括N95口罩,都只能把病毒隔离在口罩表层,如果用手挤压口罩,使得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还是有机会感染病毒的。
  • 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 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和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清洗参照说明书进行。
  • 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
  • 戴上和脱下口罩时,最好使用干净的手、手套或纸巾,以避免口罩受污染,因为口罩污染的主要风险是手而不是空气。
  • 一定要尽量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简单的试验方法是:戴上口罩后,用力呼气,空气不能从口罩边缘漏出。

总结

口罩不是万能的,但是正确佩戴口罩,经常洗手消毒,可以大大降低被传染的几率,大家可以根据身处的环境(感染病毒的几率)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口罩。

虽然N95的防护功能最好,但是它也不适合所有人。很多人戴上N95会觉得很不舒服,不能坚持佩戴,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如选择外科口罩,戴口罩比不戴好。

最后,少出门,别去人多的地方,才是最做简单、有效的防控方式。

《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靠谱、使用健康资讯请关注【小葛聊健康】

上述个人见解仅供参考,欢迎各位大神补充!


小葛聊健康


如果你是普通居家人员

1.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2.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随时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如果你是出行人员

1.日常生活与工作出行人员,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2.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3.如果需要远距离出行,应事先配备口罩、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体温计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区时公共交通票据信息,以备查询。

如果你是特定行业人员

1.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武警、交警、安保人员、媒体记者、快递人员等行业人员,因日常接触人员较多,存在感染风险,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规范佩戴口罩上岗。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以及备好手消毒液、消毒纸巾、体温计等物品,注意保持手卫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一般环境下,不必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2. 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疑似和确诊病例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3.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开展疑似和确诊病例调查时,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4.对于标本采集人员、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5.对于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尸体处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环境清洁消毒人员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深度中医


从事不同工作的人群,去不同的场所出行,按照接触病毒的高低风险,使用的口罩类型,的确会存在着差异。公众对预防知识缺乏,导致过度使用和囤积“高级”口罩,即“大材小用”,造成口罩的极度浪费,甚至引起高风险人群口罩的紧缺。

下面,我就用通俗的语言,来对公众科普下使用口罩的基本常识。

1、按照接触病毒风险的高低来划分人群

A、高风险的人群

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房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在肺炎疫区指定发热门诊工作的医生和护士。

B、较高风险的人群

医院急诊科工作的医护人员;做疫情相关生物样本的检测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专业人员。

C、中等风险的人群

在人员密集场所工作的人员,包括医院、机场、火车站、地铁、公交、飞机、火车、超市、餐厅灯;参与疫情工作的行政人员、做安全和保卫的人员、运输工作的人员;与在家隔离的人共同生活的。

D、较低风险的人群

去超市、商场、乘坐交通工具、使用电梯等的公众;在室内环境办公的公众;去医院就诊(非发热门诊)的公众。

E、低风险的人群

在自己的家里活动的公众;空旷场地活动的公众;在通风良好场所工作的人员。

2、不同风险人群佩戴不同防护级别的口罩

高风险的人群:医用防护口罩。

较高风险的人群:N95/KN95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

中等风险的人群:医用外科口罩。

较低风险的人群: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低风险的人群:不带口罩或带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类的生活口罩。

3、儿童人群选择口罩时候会比较特殊

多数防护口罩可能无法与儿童脸部有效密合,而导致防护失效。在需要带口罩的场所,建议选用符合GB2626-2006 KN95标准并标有儿童或青少年适用的颗粒物防护口罩产品,期间需要观察呼吸是否通畅。1岁以下婴幼儿,易引起窒息,不能戴口罩。

参考资料: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口罩使用临时指南。


【版权申明】本文首发悟空问答,作者已签约第三方维权平台,有专业律师打理版权,任何抄袭我平台文章的,我们将追究您的法律责任。


儿科药师梅贰康



出门一定要戴口罩,但不是所有的口罩都具有防护效果。不同口罩的防护效果如下:

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工业用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护理口罩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优先选择的是

医用外科口罩和N95、KN95口罩。如果实在买不到,并且你日常活动不出入医院等危险以及人员密集的环境,医用护理口罩也能放心使用。


Ps:棉布、海绵、活性炭口罩等由于材质缝隙较大,不能有效阻隔飞沫,因此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除此外,关于口罩你还要知道:


1、N95、KN95、FFP2、KF94等防护口罩有区别吗?

这几种口罩的防护能力相差不大(FFP2和KF94拦截率略小于N95和KN95),都高于医用外科口罩。

只不过代表的是不同的标准,比如N指的是美国标准,KN指的是中国标准。并且,在同一标准下,字母后数字越大,防护效果越强,如KN95的防护效果>KN90。


2、带呼吸阀的口罩能购买吗?

带有呼吸阀的防护口罩由于不能过滤呼出的空气,不利于疾病的防控,所以尽量不要购买(但对佩戴者同样有防护作用)。



3、口罩能重复使用吗?

原则上不能,但由于现在医疗资源短缺,对普通人来说,若口罩表面没有破损、沾染污渍,鼻条能正常使用,且没有去过医院等危险场所,口罩还是能重复使用(同一人佩戴不超过5次)。


4、自制口罩靠谱吗?

不推荐。

因为自制口罩使用的材质如棉布、纱布等材质不够细密,无法阻隔飞沫;即便加上如保鲜膜等过滤层,由于不够透气,长期佩戴容易引起呼吸困难(但若作为应急手段,可短时间使用)。


5、使用过的口罩能直接丢吗?

为防止口罩被不法商贩二次利用,建议普通人的口罩弄出明显污渍(如在表面用笔画出痕迹)后丢入其他垃圾。若有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口罩弄出污渍、装袋丢入有害垃圾。


健康之路官方


在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疫情新形势下,需要什么样的口罩,如何有效的使用,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一下子复杂起来,在互连网上,口罩和病毒这两个词汇构成的信息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泛滥、混乱和难以识辩,怎样能系统而简明扼要地介绍医用口罩,同时又要保持通俗易懂让普通大众对医用口罩有个基本的认识,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口罩和医用口罩常识

1、口罩的分类及医用口罩的辩别

口罩的分类方式很多,有按形状、按材质分类的,也有按配戴方式分类的,从当前的疫情形势和实用的角度看,按功用分类和介绍,可以更好的方便人们对口罩的了解和选择。

(1)口罩的分类

口罩按功能用途大致分为医用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及保暖布口罩三类,医用口罩又可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护理口罩(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三个小类,在具体分析其技术指标时又称为高、中、低等级。

(2)医用口罩的辩别

三种医用口罩有各自的技术标准,通过查看产品外包装上标注的执行标准就可以分辩其分类,另外包装上也会写清楚各自的名称。如果从外观上来看,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护理口罩两者更容易混淆。所以还是以外包装的标注为准,例如医用外科口罩外包装标注的执行标准为:YY0469-2011(注,2011也可能随着新标准推出的年份而变化),医用护理口罩外包装标注:YZB/厂标,其中YZB表示医疗器械注册产品标准。

2、医用口罩的用途和等级标准

(1)医用口罩的用途

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的百度百科【医用口罩】词条是这样描述的:“医用口罩多采用一层或者多层非织造布复合制作而成,主要生产工艺包括熔喷、纺粘、热风或者针刺等,具有抵抗液体、过滤颗粒物和细菌等效用,是一种医疗防护用纺织品。”。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到,其用途是:(1)抵抗液体(2)过滤颗粒物(3)过滤细菌。

(2)医用口罩的等级标准

根据医用口罩用途的三个指标:抵抗液体、过滤颗粒物、过滤细菌。医用口罩按执行标准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 医用防护口罩。执行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标准,防护级别最高,主要配置给从事高危易感染的医护人员,现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都需要配备此类型口罩,因为在工作中需要阻隔病人的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微滴等来达到阻止大部分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而采用的防护措施。

  • 医用外科口罩。执行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标准,防护级别中等,用于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的基本防护,如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的有创操作过程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防护,具有一定的呼吸防护性能。

  • 医用护理口罩(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执行YY/T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防护等级最低,适用于一般卫生护理活动人群。如卫生清洁、配液、清扫床单元等。

注:在标准中,GB表示国家强制标准、YY表示医药行业标准、YY/T表示推荐医药行业标准(T表推荐)

二、认识病毒和细菌,解析医用口罩过滤效率

要说明医用口罩对病毒细菌的过滤原理,有几个基础知识需要了解,包括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医用口罩的结构、病毒的大小、医用口罩过滤颗粒效率等几方面。

1、新型冠状病毒和细菌常识

(1)一般病毒的大小

病毒一般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不同的病毒大小不一样,例如:H1N1病毒分子直径90nm,SARS病毒粒子呈不规则形状,直径约在60-220nm,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病毒口蹄疫直径只有10nm,最大的天花病毒约250-300nm,所以说病毒的直径大多位于10-300nm之间。

(2)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是多少?

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的【冠状病毒】词条描述“冠状病毒直径约80~120nm...平均直径为100nm”,所以可以粗略推断出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100nm左右(有报道在0.06-0.14μm之间),细菌的体积远远大于病毒的体积,一般为病毒的百倍至千倍不等。

(3)细菌和病毒的结构

细菌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所以不依赖任何生物宿主就可以独立生长繁殖,而病毒却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它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核酸也能有一种,要么是DNA,要么RNA,因为没有产酶系,也没有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所以无法独立生存,只能利用中间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合成自身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蛋白质和核酸)。

细菌感染,一般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而抗生素对病毒治疗无效。多数病毒性感染为自限性疾病,所谓自限性疾病,就是病毒感染后,通过自身的免疫力就能够康复,不需要去积极的治疗,一般多喝水多休息,增强抵抗力就可以了,比如普通感冒或者普通的支原体感染、腮腺炎、水痘等。但有些病毒就必须治疗,严重的病毒,像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治疗上还没有特效药。高度寄生在宿主细胞内,一种新的病毒会给免疫系统的识别带来很大的困扰,因为免疫系统对新病毒没有记忆。这也是为什么严重的病毒治疗比较棘手的原因。

重点:新型冠状病毒大小100nm左右。

2、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

(1)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粪至口传播,钟南山团队在尿液中也提取出了新型冠状病毒。其中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实质上就是颗粒传播,这是与医用口罩防护相关的。

(2)飞沫和气溶胶的传播区别

飞沫是人咳嗽、喷嚏、谈话从口腔中喷出的液体,一般情况下会短时间(10秒左右)内快速落在地上,没有外部条件(如风力)的帮助,飞沫喷射到两米以外的可能性比较少,所以人与人接触保持在1.5米以上是一个安全距离,所以即使是医用护理口罩都可以防止飞沫传播。但医用护理口罩对气溶胶传播效果就差一些,不能保证其效果。

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失去水分后就剩下就是飞沫核。这时含有病毒的飞沫核有可能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到远处,一是在空气中存留的时间较长,二是随风流动的话可能几百米。

重点:飞沫较大且近距离传播,气溶胶较小,可以远距离传播。二者都属于颗粒传播。

3、医用口罩对病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

对于医用口罩(包括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护理口罩),虽然等级不同,其执行标准规定试验条件都是相同的,即采用氯化钠(NaCl)气溶胶颗粒大小分布应为粒数中值直径(CMD)在0.075μm±0.020μm,相当于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MMAD)(0.24±0.06)μm。

解读:

(1)试验颗粒对象

医用口罩防止空气的传播主要有两种: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而飞沫和气溶胶本质上都是颗粒。所以实验采取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制造出来的氯化钠(NaCl)气溶胶颗粒,来替代生活中的颗粒。

(2)试验颗粒大小

采用了粒数中值直径为0.075μm±0.020μm,其中还有一个相当的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MMAD)(0.24±0.06)μm。为了表达方便,选取前一个标准,在忽略误差情况下,颗粒直径为0.075μm。

为什么是0.075μm而不是其他的颗粒大小,因为这个大小的颗粒是最难过滤的,选这个粒度其提供的过滤效率数据最具有保守性和现实应用的可靠性。

(3)试验对细菌与颗粒的过滤效率

对三种等级的医用口罩过滤效率如下:

  • 医用防护口罩的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1等级≥95%,2等级≥99%,3等级≥99.97%。无论选用哪个等级,医用防护口罩对细菌和对颗粒的过滤都达到了不小于95%的要求。

  • 医用外科口罩的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不小于30%,细菌过滤效率要求不小于95%。美国麻省大学在2016年8月17日出版的研究报告《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cloth facemasks in reducing particulate matter exposure》中有对颗粒过滤效率达60-90%的报道。

  • 医用护理口罩(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细菌过滤效率要求不小于95%。其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在新版的YY/T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中没有提及,那就意味着过滤效率较差。在百度百科【医用口罩】词条中描述的“仅对0.3μm直径的气溶胶达到20.0%-25.0%的防护效果...仅限于对粉尘颗粒或气溶胶起到一定的机械阻隔作用",这个描述已不是最新标准,仅作参考。

4、医用口罩对新型冠状病毒过滤能力

新型冠状病毒直径100nm左右,而病毒在空气中很少以单体的形式存在,就是说它绝大多数必须有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大于病毒数倍的尘粒,还有可能与细菌、螺旋体等一起以菌团或孢子的形式存在,这样一来计算颗粒的大小,应以载体的大小来衡量了。像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气溶胶、飞沫传播时形成的载体大小,无论采用粒数中值直径计算(0.075μm±0.020μm),还是换算成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0.24±0.06μm),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可以很有效地防护,采用医用外科口罩过滤效果也不错。

5、更小的病毒颗粒怎么办?

医用口罩过滤颗粒,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颗粒越小就越容易穿过口罩。前面说过,最难过滤的颗粒直径为0.075μm(粒数中值直径),对于小于或大于这个尺度的病毒颗粒或飞沫过滤效率都高于这个参考值。

我们知道医用口罩的结构一般分为三层,外层具有防飞沫设计(纺粘无纺布)+中层过滤(熔喷无纺布)+内层吸湿(纺粘无纺布)。

所以如果颗粒过小,则颗粒扩散沉积效应和静电吸引沉积效应就越明显,如果颗粒过大,截留沉积效应和惯性沉积效应就越明显,这样都容易被口罩的中间层或外层所捕捉。

三、N95、KN95和带有呼气阀口罩是怎么回事

N95、KN95只是一种标准,既不是名称也不是分类。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个标准的口罩太过于突出,于是人们习惯地称为N95、KN95口罩了。

1、N95和KN95标准及分类

N95和KN95中的N表示不耐油性颗粒,而95就是过滤结果不低于95%,N95口罩遵循的是美国标准,KN95口罩遵循的是中国标准,其实两者防护级别相当,在测试中,95型可以隔阻直径0.075μm的微粒,其过滤细菌和病毒的成功率都在95%以上。新型冠状病毒直径100nm左右,加上是气溶胶和飞沫传染,其体积直径远大于这个数值。所以理论上都是可以用来防流感病毒的,故而在发生疫情时均可认为是标准的防护口罩。

需要了解的是,无论N95还是KN95口罩,也分为医用型和非医用型两种,在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中对于高风险暴露人员的防护建议中写道“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选用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这个防护口罩就是指医用的。

我们知道前一段被质疑的湖北红会有一批KN95口罩,当时说不能用于一线医护人员防护,如果确认属实的话,那么这批KN95口罩中就属于非医用口罩。

2、普通民众与N95、KN95口罩

如果非要选95标准的口罩,无论医用或是非医用皆可为普通大众使用,但为了节省资源,95型的防护型的口罩建议留一线的防疫人员。

但95标准的医用和非医用的有何区别呢?

医用类型KN95/N95口罩外表面经过疏水处理,在GB19083-2010和YY0469-2011的医用外科口罩清楚提出了“合成血液穿透”、“表面抗湿性”的参数指标担出更要严格的要求,即要求液体在口罩表面无法浸透,医护人员碰触到酒精、血液时能起到阻挡保护作用;而非医用类型的KN95/N95口罩则不会经过这一特殊处理。而对于非医护的普通群体来说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况,所以完全用心使用。

但有一个例外,KN95/N95口罩分为带有呼吸阀和无呼吸阀的。如果在有病毒的环境里,尽量不要选取带有呼吸阀。

四、如何根据环境和人群选用医用口罩

我们通过对医用口罩的三个等级的认识,再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大小、传播途径等特点,就能大致知道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选用不同等级的医用口罩了。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中,根据暴露成程一般把人员分为五个等级,并提出了配备口罩分类等级的指导建议,其简要如下,更为详细的人员说明等请自行查询此技术指引文件。

1、高风险暴露人员

防护建议:使用医用防护口罩。

2、较高风险暴露人员

防护建议: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

3、中等风险暴露人员

防护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4、较低风险暴露人员

防护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

5、低风险暴露人员

防护建议:居家、通风良好和人员密度低的场所也可不佩戴口罩。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可视情选用。

五、如何辩别真假医用口罩

辩别医用口罩的真假是一项技术活,对于一般人群来说不容易做到。

1、尽量到大型有口碑的药店购买。

2、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

根据口罩外包装上的相关信息,如批号注册证编号或医疗器械注册证号查询相关信息。

3、如果是买到盒装3M N95/KN95系列口罩

可以在3M中国有限公司的“3M乐享生活”公众号口罩查防伪中进行扫码查询,或者手工输入16位防伪码进行查询。

六、如何延长医用口罩的使用时间

医用口罩都是不主张重复使用的,但是在当前防疫情况下,很多人一罩难求,我们在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或一次性的医用护理口罩,是否可以重复使用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录召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的建议:“普通居民在风险比较小的地方使用一次性口罩,在保障口罩清洁、结构完整,尤其是内层不受污染的情况下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每次使用之后都应该放在房间比较洁净、干燥通风的地方。另外,喷洒消毒剂,包括医用酒精,会使防护效率降低,所以不宜采用酒精喷洒的方式去给口罩消毒。”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六、使用事项 (一)口罩更换 (二)口罩保存、清洗和消毒。”中有更加具体详尽的说明。

总之,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根据工作环境选用医用口罩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此次疫情,使我们对医用口罩的分类、功能、过滤原理等都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对细菌、病毒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对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相信你可以轻松的选择医用口罩了。

参照资料:

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

YY/T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


佛学漫话


首先,现在普通人根本买不到N95和医用外科口罩,这些口罩的生厂商都被国家征用了,给一线医护人员;

普通人,只能使用N90, 普通外科口罩,医用护理口罩等等,虽然防护能力不如N95和医用外科口罩,但是也是有一定的防护效果的,况且我们平时接触到病毒的概率不是很大。

但是看到有人带呼气阀的口罩还是走远点,这种口罩只能保护他自己,如果他感染了,他体内的病毒可以从呼气阀里面跑出来,然后被你吸进去。


我是黄小佳Doctor


看到这个问题不免心头一紧,今日是2020年2月11日,竟然还有好多人不晓得如何争取佩戴口罩。本人目前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职,接触过一线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家环境消杀指导工作,现对大家科普下如何正确选择口罩。

高风险暴露人群

需要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选用符合N95/kN95以上的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也可以选择全面性或者半面型的过滤式呼吸器

临床工作人员

1、发热门诊的诊治医生、疑似待排除的隔离病房中的医护人员;

3、负责上述区域的清洁、包括实体处理人员等;

非临床工作人员

1、指的是对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和疑似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2、隔离区的医疗人员(包括清洁、尸体处置)

较高风险暴露人群

佩戴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

临床工作人员

1、非发热门诊区域的诊疗区域

2、涉及呼吸道、血液接触风险较大的医护人员

非临床工作人员

1、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2、疫情相关的环境和生物样本检测人员

中等风险暴露人员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1、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

  • 机场、火车站、地铁、地面公交、飞机、火车
  • 超市、餐厅灯相对密闭的工作人员

2、从事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警察、保安、快递等从业人员

3、居家隔离及其共同生活人员

较低风险暴露人员

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1、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

2、室内办公室

3、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出发热门诊)

4、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在校学生等

低暴露人群

佩戴棉纱、活性炭、海绵等口罩或者也可不佩戴口罩(视情况选择)

1、居家室内室内活动、散居居民

2、户外活动者,包括空旷场所/场地的儿童、学生

3、通风良好工作场地工作者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前提下,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次数和时间

请各位收藏下来以备不时之需,传播健康防护知识从现在开始!

欢迎关注@公卫医师小禚,在这里与您分享健康知识,传播健康能量#关注肺炎疫情# #清风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