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李白詩歌無人能超越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藝蟲爬牆


看到這個題目,想起了許多年前南京大學文學院莫礪鋒教授的一個講座,講座的名字就叫《誰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在講座中,莫礪鋒教授就假設李白是唐朝最偉大的詩人,又列舉了其他一些唐代詩人,看看誰不服李白。

莫礪鋒教授是中國內地第一位文學博士,也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唐詩研究方面的權威。下面,借用莫礪鋒教授講座的一些觀點,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李白的詩歌是否真的無人能超越?

題目中有個觀點,直接說李白的詩歌無人能超越。其實,這只是一個假設。李白,作為詩仙,他在唐詩界的地位無人質疑。但並不代表李白的詩歌無人超越。比較,李白一生創作的詩歌太多,而且評判一個人的作品高低,本身就有太多的主管、客觀因素。

在說到李白在唐詩界的地位時,莫礪鋒教授用了一句話,我覺得這句話用的非常恰當,“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章不像比武,無法當場分出勝負。多數時候其實根本就沒有勝負。

何況,文人相輕是自古至今文化界的傳統,尤其是水平差不多的文人之間,往往是相互不服氣的。“初唐四傑”還曾為了組合內部的排位問題,鬧得不愉快。即便是今天一些初出茅廬的小文青,往往也是老子天下第一,看誰都不服。不服李白,不服杜甫,不服蘇東坡。


李白和杜甫,誰的詩歌水平更高?

李白死後,他被拿來跟很多人組過組合,最經典也最匹配的組合,自然是李杜組合。詩仙配詩聖,也算是千古絕配了。但是,詩仙與詩聖,誰更技高一籌?

這其實是個千年來的世紀難題。從組合的名字來說,李杜,看起來似乎是李更勝杜一籌。很多人也是這樣默認的,但也有一些人表示不服。李杜死後不久,一個叫顧陶的唐朝人編了本詩集,書中就特意把“李杜”組合的名字寫為“杜李”。

雖然杜甫在活著的時候,名氣一般。但卻是唯一一個死後名氣越來越響的詩人。到了晚唐,杜甫已經足可與李白一較高下了。宋人是崇尚杜甫的,在宋人眼裡杜甫要比李白更勝一籌。王安石、蘇東坡都是杜甫的鐵桿粉絲。

王安石不喜歡李白,他認為李白的詩十首有八九首是寫女人和酒的,而杜甫呢?他的詩大部分都是直擊社會弊端民生疾苦。在境界上,李白輸杜甫一截。

蘇東坡也認為,李白人品有問題,尤其是他在政治上的糊塗,在忠君愛國方面做的不夠。杜甫則是一直心繫天下蒼生的。所以,杜甫的詩配稱詩史,李白的不配。

王安石和蘇東坡的觀點,代表了大部分宋人的觀點。明朝人則有個觀點,叫“十首以前,少陵稍難入。白首以上,青蓮較易倦”。李白的詩浪漫、大氣、想象力豐富,讀起來更容易進入他的內心世界。所以,如果你只讀十首以內,李白更容易讀懂。但是,如果讀詩讀得多,達到百首以上,那你就會厭倦了李白,而走進杜甫的內心世界。


李白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今天,我們的學術界、教育界、民間都有了自己的獨立觀點,並沒有一味地沿用古人看法,畢竟不同時代價值觀有差異。一般來說,我們今天很少會給李杜分個高下,大多認為倆人是同樣為大的詩人。所以,郭沫若稱李杜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一樣閃亮。

我覺得,李白和杜甫雖然是千古好哥們,但倆人其實是兩個世界的人。李白活在虛無縹緲中,杜甫活在現實世界裡。李白是仙,不食人間煙火,他身上的仙氣和傲氣,使得他更多了一些傳奇色彩。他是用天賦在寫詩。這是他的核心競爭力,是很多人想學都學不來的。杜甫則是用生命在寫詩,生命人人有,所以杜甫相對來說更容易學。

如果真的非要說李白是無人能超越的話,我認為無人能超越的不是李白的詩,而是李白這個人和他身上的仙氣。


南京老張


李白詩歌無人超越的原因太多,主要有以下

第一來說,李白胡人血統天性豪俠。不僅如此,他還認真拜師當時天下第一劍客為師,而且成就很高,時人有稱之為劍術天下第二

豪爽天性加上豪俠本性,下筆寫詩風格自然大氣磅礴氣度恢宏,你看:

《上李扈》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第二自然是他出神入化舉重若輕的賦詩才華了,我們來看這首《清平調》三首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第三自然是他寄情飲酒樂趣,喝酒作詩言志的渾然天成情調,豪氣而又浪漫,瀟灑而又哲理,你看這首《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總之,能有李白文采的如杜甫王維,詩情畫意有餘而灑脫浪漫不足;能有李白浪漫文采的如小李杜等,卻沒有他豪氣干雲令人清爽;有他豪氣干雲風格的如稼軒岳飛,實在沒有他舉重若輕文思泉湧!





伏兮談


野狐試答

題主的問題包含著李白詩歌天下第一這樣一個判斷,題主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李白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如果說他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無人能夠取代,應該沒有人敢質疑。但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就李白、杜甫孰優孰劣的問題,從唐以後爭論了一千多年,聞一多說李白和杜甫出現在盛唐是“青天裡太陽和月亮碰了頭”,那是千年不遇的奇觀,這樣才草草結束了這個沒有結果的爭論。

中國屬於大陸內河文化,先民一向都是腳踏實地,關注現實人生,自《詩經》開中國現實主義文學之先河,現實主義一直是中國文學的主流。從屈原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後,直到唐朝李白登場,才誕生了第二個真正的浪漫主義詩人,物以稀為貴,李白這顆璀璨的明珠就顯得格外耀眼了。在唐朝時,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就被文宗皇帝欽定為“大唐三絕”,可以說沒有了李白,盛唐氣象不會那樣盛大,中國詩歌史也會失色不少。

“庒屈實二,不可以並,並之以心,自白始;儒仙俠實三,不可以合,合之以為氣,又自白始也。”這是龔自珍在《最錄李白詩》中對李白的評價,真可謂慧眼卓識。李白有著莊子的浪漫恣肆,又兼具著屈原高貴孤傲的貴族氣。李白一隻腳踩在地上,一隻腳伸向了天空。他有著儒家的現實精神,他熱衷功名,懷抱經世濟民的理想,也有著道家的遺世獨立情懷。李白又特別仰慕戰國策士俠客們獨立高貴的人格精神,他渴望平步青雲,鄙視一步一步向前的科舉之路。因為是李白,所以不走尋常路,他通過道士吳筠舉薦,直接被玄宗召為翰林院學士,當然這也是因為李白詩歌名滿天下的緣故。

李白詩歌成就最大的是樂府歌行體,李白很適合這種自由靈活少有約束的詩體,李白就像他的詩歌,自由、率性,甚至任性,天馬行空,睥睨一切。李白被稱作詩仙,凡人難以學習到他如何做詩。李白的詩歌不是寫出來的,是流出來的,嘴一張就出來了,最多那些絕句還能看到點靈光一現的痕跡,很多詩歌簡直就是羚羊掛角無跡可尋。古今也只有李白把殺人放火、罵人隨便地就寫進了詩歌,而且又是那樣自然恰當。“孔聖猶聞傷鳳麟,董龍更是何雞狗。”“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磨牙吮血,殺人如麻。”……李白活得很真實、很灑脫,他連死都是那樣的浪漫,北宋詩人梅堯臣有《採石磯增郭功甫》詩曰:

採石月下聞謫仙,夜披錦袍坐釣船。
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
不應暴落飢蛟涎,便當騎鯨上青天。
青山有冢人謾傳,卻來人間知幾年。

李白身上有著太多的迷,連死都有好幾種說法,我更信他是捉月溺水而死,這多浪漫呀。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寫詩,李白沒問題,濟滄海,他根本不行。李白在政治上其實很幼稚,當年入京,醉臥長安,紅極一時,也只落了個賜金放還。入永王李璘幕府更是政治短見的表現,簡直就是稀裡糊塗的成為了反叛王朝的罪人。李白被流放夜郎,而且是“死放”,遇赦不赦,死葬本地,還是皇帝的親家,王朝第一功臣郭子儀以官職爵位力保才得以赦免。沒到流放地,李白就被赦免放還,他高興地一張嘴:“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你看看又有點藏不住了。郭子儀救李白,也算是報恩吧,當年李白名滿天下,鎮守潼關的將軍哥舒翰邀請李白到軍中喝酒,這時軍中郭子儀所部營房失火,還是中級軍官的郭子儀要被哥舒翰按軍規處死,李白並不認識郭子儀,因為喝酒是高興的事,不想敗了酒興,就給郭子儀求了個人情。大詩人的面子哥舒翰還是要給的,郭子儀也就此欠下了李白一個人情。

如果說李白詩歌天下第一,至少杜甫的粉絲不服。李白的詩歌鮮有人能敵,他的傳奇太多,他身上的迷更多,如果說李白古今天下第一,反對的人也許會少點。


野狐習禪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要注意這三方面的問題:李白這個人;李白的詩歌的特點;是否李白的詩歌無人能超越?

我作為李白的資深粉絲,現在可以說是鐵粉,詩聖杜甫是如何評價李白這個人的呢?主要是懷念為主。請看杜甫多次寫給李白的詩歌:

《夢李白》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要麼思念,要麼做夢都要多次想到李白,而很多人在對比杜甫對李白的思念程度沒有李白對杜甫思念的深。

《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所以,

李白就像文曲星下凡,那時候就是一個十足的網紅大咖,IP明星,一會兒叫高力士脫靴,一會叫貴妃研磨,一會和飲中八仙喝酒K拉OK等等。李白這個人既豪邁又狂浪,既想入世,又想雲遊四方,很矛盾的一個人。他不是完美的一個人。一個不完美的人,卻被後人神化了,所以謫仙人下凡也是有缺點的。後人我很喜歡的一個詩人和書法家美食家蘇東坡也是很崇拜李白的,蘇軾在《李太白碑陰記》中說道:

李太白,狂士也,又嘗失節於永王臻,此豈濟世之人哉?而畢文簡公以王佐期之,不亦過乎?曰:士固有大言而無實,虛名不適於用者。然不可以此料天下士。士以氣為主,方高力士用事,公卿大夫爭事之,而太白使脫靴殿上,固已氣蓋天下矣。

蘇軾對李白給了250萬個贊,稱他狂,稱他牛,稱他氣蓋天下。

自唐一千多年以來,對李白本人的追捧,可以用省略號來形容。

那麼李白的詩歌特點如何呢? 形容最貼切的古代最屬杜甫了。他誇李白的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OH MY疙瘩!風雨為之震驚,鬼神為之哭泣,現代更有甚者為我們的小白寫了這樣的一首詩歌居然可以從此仗詩走天下:

《尋李白》

余光中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

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

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

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

留給杜二去細細的苦吟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隻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把自己藏起來,連太太也尋不到你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在所有的詩裡你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髮當風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從一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當地一彈挑起的迴音

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難堪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

凡你醉處,你說過,皆非他鄉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身後事,究竟你遁向何處?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

一回頭四窗下竟已白頭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

仍爐火示純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你故鄉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無論出門向西哭,向東哭

長安卻早已陷落

二十四萬裡的歸程

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隻霍霍的飛碟

詭緣的閃光愈轉愈快

接你回傳說裡去

好吧,如果說以前李白是詩仙,這首詩出來之後,李白成為詩牛。那麼作為一代大文豪,是否他的詩歌古代或後人都無法超越了呢?

我想起了陳子昂的一首詩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那時子昂兄痛哭流涕的時候以為自己已經沒有知己,再也找不出第二個高手了,沒想到後來出了李白們。所以,我們不敢說無人超越,前無古人或許可以,但是之後的杜甫,白居易,蘇軾等等李白們或許都在文化的某些領域扛起了大旗,在李白的營養快線的河流中奔流不息。


上官朝夕


我是偷聽制筆的強哥,很榮幸能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李白詩歌無人能超越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我的回答會從四個方面來分析,分別是:時代、才華天分、性格、經歷。

衡量一個歷史人物的地位和成名原因,我認為脫離不了這四個方面的影響,可以說是缺一不可。

一、時代

中國歷史只有一個唐朝,而唐朝的巔峰就是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李白就成名於這個時代。所謂時勢造英雄,唐朝的繁榮、開放以及當時的歷史地位,是前無古今後無來者的。當時的長安是世界大都會,東西文化交融(有西域、波斯、東亞、西亞等地各種文化,有佛教、伊斯蘭教、景教等宗教文化)經濟文化高度發達,文明有極大的包容性,而且經過秦漢兩晉的文化積累與沉澱,東方傳統文化到唐朝已經到了一個大爆發的時代(無論書法、繪畫、詩詞文章都提供了極大的養分)。生活在大唐的平民老百姓就如當今的美國公民一樣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以及謎之自信。而作為這個時代的文化人也是幸運的,豐富的物質文化生活能為文化提供很多靈感,開放包容的政治體制能給文化人許多創作空間,整個社會的富裕能讓文化人得到更多尊重。而唐玄宗本身也是一個文化大咖,可以說,李白所處的時代,必然會出現一個李白,即便沒有李白也會有張白,王白。他們能得到歷史各種文化典籍的滋養(動盪的社會連書都看不起,只有盛世才有機會系統接觸到歷史典籍),他們有施展的平臺(科舉制的成熟保障了讀書人無後顧之憂,整個社會階層對文化人的尊重),他們能得到東西方文化的薰陶,他們踩中了最好的時代。

二、才華天分

李白的天分我們不得而知,但才華是極高,他見人常說的是自己“十五好劍術,三十好文章”,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全才,他能四處遊山玩水除了社會安定交通便利外,竊以為他對自己的劍術武功也是相當自信的,即便不能禦敵也是足夠自保。而從他的文章上來看,作為擁有詩仙頭銜的李白,文學才華是無需贅述的。而作為從中亞碎葉城來到長安的李白,至少是能掌握多種語言或者多種方言,才能自由交流而無障礙。從種種跡象來看,雖然不知道李白天分如何,但至少可以斷定資質甚優。

三、性格

李白生性豪放、樂觀、豁達、瀟灑、浪漫、不事權貴、不諂媚有傲骨,有極強的個人魅力。當代的心理學常說:性格成就命運。在盛唐時代的李白,用個人魅力肆意揮灑他的才華,無疑成為當時文壇一顆最璀璨的新星。這樣的性格,對他的人際關係大有好處,所謂樂觀的人像太陽,走到哪裡哪裡亮。他良好的人際關係,使得更多人幫助他,去宣傳去描繪去書寫,甚至去添油加醋的給他加上傳奇色彩,這種傳奇和神秘使讀其詩而不能見其人的士子更憑添了一些嚮往。李白的性格成就了他的朋友圈、粉絲團,而他高質量的朋友圈、粉絲團,助力把他推向了詩壇巔峰。

四、經歷

李白一生穿越唐朝由盛而衰的過程,經歷了最繁盛的開元盛世也經歷了最破敗的安史之亂,從中亞西域風情到關中的東方文化,從躊躇滿志的士人,到不得志的自由詩人,甚至還鬼使神差的鋃鐺入獄過,後面幸得友人解救。李白的生活經歷跌宕起伏,瀟灑過、失意過,當過權貴的在座上賓,也做過階下囚。這種奇幻精彩的傳奇人生,為李白的詩詞創作提供極大的素材與養分,所以讀李白的詩,總有一種穿越時空,躍然紙上感受到從內心深處迸發的情感與力量。

綜上所述,來對比歷史上其他的詩人,要麼有他的才華,但沒有他的經歷,要麼有他的經歷卻沒有他那麼豁達,要麼有他那麼瀟灑,但又不能文武雙全,要麼生在唐朝卻被他的光芒所掩蓋。

中國只有一個唐朝,唐朝只有一個巔峰開元盛世,而這個巔峰上最璀璨奪目的詩人只有---李白。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帶給你幫助。


偷聽制筆


要超越就要有個標杆,有跡可循才有限度,飄逸無蹤就難找限度了。李白的詩歌就是飄逸無蹤裡的頭把交椅,不可學自然就無人能超越。

曹雪芹也是一代大才,在《紅樓夢》第四十八回,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說出了一個學詩次第:

“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王摩詰即初唐詩人王維,以五言律詩見長;老杜即杜甫,七律集古今大成,如此稱謂是為了區分晚唐詩人“小杜”杜牧;詩仙李白自號青蓮居士,七言絕句最是清新飄逸;以此三家作基礎,再上溯至陶淵明、應瑒、謝靈運、阮籍、庾信、鮑照。林黛玉信心滿滿地告訴香菱,“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這麼一看,李白似乎可學,實際細究起來,曹公讓人學的是李白的格律和布篇。

李白與杜甫

而李白的不可學是其天才與性情的不可學。他本身就不是一個開宗立派的詩人,不可學有什麼恥的?我們說他不可學也指的不是什麼格律不可學,說的就是他的天才不可複製。

李白是一個不受約束的天才,他整個生命的表現是他不羈的天才的表現,他是在規範之外的一個天才;杜甫正好相反,他是規範之內的一個天才。李白是難學的,你如果沒有李白的天才和理想,就只能學到他那種狂放的、破壞的缺點,而不能達到他真正的才華和理想的那個高度。

只有達到那個高度才配生活在規範之外,否則你根本沒有資格去破壞那些規範。李白破壞了規範,可他完成了比本來的規範更為寶貴的東西。

如果你不能夠完成一個更可寶貴的東西,只是把規範破壞了,那麼你只有破壞的罪過,而沒有完成的好處,就一無是處了。所以,李白是可以敬仰的,但不見得是可以學習的。

再重複一下,不可學當然就不可超越了。


津沽一頁書


登錦城散花樓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

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遊。

據考證這首詩是李白開元八、九年(720、721年)年輕時遊成都時所作,知名程度這首詩顯然沒有李白後期創作的《靜夜思》、《望廬山瀑布》等詩歌出名,其寫作手法上也略顯不足,

“ 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是這首詩的詩眼,但是它跟前面幾句詩不押韻,如果是其他詩人所作無可厚非但是對詩仙李白來說就是瑕疵了,其次這首詩的格局不大,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相比這首詩顯得有點小家子氣,視角著眼於“窗戶”、“珠箔”等一些普通事物,再則這首詩立意不高,全詩寫的是一些繁花似錦的市井,並沒有很大的亮點。雖則如此但也不能否定這首詩的藝術價值,它奠定了李白詩歌極具誇張筆法的基調,當時的蘇梃就稱李白有雛鳳之態。

別匡山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曉峰如畫碧參差,藤影風搖拂檻垂。

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

看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

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

這首詩也是李白早期的重要作品,寫於開元十二年(724),是當時二十四歲的李白在離開讀書十載的匡山書院時寫的。歷代李白詩文集均未收錄,僅見於四川彰明、江油二縣縣誌。《別匡山》這首詩不論從寫作手法還是思想主旨方面看都很成熟,而且寫景抒情達到了比較高的程度。此詩的前三聯描的是匡山雄奇、秀麗、清幽的自然美景,後一聯筆鋒一轉寫自己的政治抱負,形成鮮明的對比,家鄉如此美景但是無心留戀,他要用自己的才學和能力報效朝廷。不過早期這些作品並沒有完全形成李白大氣磅礴、雄奇浪漫的詩歌風格。李白中後期的詩歌藝術成就是無人超越的頂峰時刻。

清平調·其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組詩共三首,其一是最具代表性的。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寶三年)李白擔任翰林待詔時為楊玉環所作。此詩想象巧妙,信手拈來,不露造作之痕。詩中語語濃豔,字字流葩,讀這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無須刻畫,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在藝術上,《清平調其一》主要運用了比喻、擬人、誇張、對偶等多種修辭手法。比如,“雲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的容顏與衣裳之美,表現出楊貴妃的富貴之態。又如,“春風拂檻露華濃”一句就是通過擬人和誇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的亮麗容顏和高貴身份。可以說此時的李白在詩歌造詣方面已經堪稱卓越,他對文字的駕馭信手拈來,不帶任何修飾痕跡。此時他的詩歌描繪出來的意境也是如畫一樣美不勝收。

行路難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首詩是李白入仕天寶元年(742年),兩年之後又被“賜金放還”所作,這首詩的寫作手法自不必多說,李白通過這首詩所達到的氣度也是非凡的,即時他被趕出長安,但他並沒有對自己失望,一時有憂愁可是把酒過後便豁然開朗。一般而言為官者被放還,對前途肯定是比較悲觀,如“關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關》這樣的悲觀,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唐那麼多詩人卻沒人能到達李白境界的原因。

將進酒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一般認為這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後,漫遊梁、宋,與友人岑勳、元丹丘相會時所作。《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字數也不多,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吞吐山河。這首詩筆酣墨飽,行雲流水,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中多次用大數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表現豪邁詩情,這誠然與誇張手法不無關係。但又不會給人空洞浮誇感。此外,全篇跌宕起伏,詩情忽翕忽張,先悲轉樂、再狂放、轉憤激、再次狂放、最後結於“萬古愁”,呼應篇首。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鑱刻能學,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唐詩別裁》謂“讀李詩者於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

通過以上幾首李白不同時期的作品以及他寫作逐漸走向成熟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唐盛世有很多優秀的詩人,但詩仙只有一個,他的詩歌感情飽滿,意境如畫,所以大唐有那麼多詩人,但是李白詩歌所達到的藝術成就令其可望而不可及。


筆耕心田愚虎


尋常吹李白也就算了,畢竟各有所好。信口雌黃“李白詩歌無人能超越”,就不能忍了!我到是想問一問,這話是誰說的?是代表了誰才這樣說?

一、李白詩俗氣

王安石評李白:“太白之詩近俗,人易悅故也。太白識見汙下,十首九說婦人與酒。”李白的詩淺近通俗,但識見汙下。

二、李白詩浮誇

蘇轍評李白:“類其為人,俊發豪放,華而不實,好事喜名,不知義理之所在也。語用兵則先登陷陣,不以為難;語遊俠則白晝殺人,不以為非,此豈其誠能也?”李白的詩與其為人浮誇,華而不實。

三、李白詩歌假大空,是口號體

什麼忠君愛國,俠義無雙,品德高潔,想笑死人。“要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然後李白參與永王謀逆,是想“要將腰下劍,直為斬唐王”吧?一個可以上貳臣傳但不配上的小丑而已。

四、李白詩虛偽

李白人生路,就是一條舔狗之路,來看看李白的舔狗之路:

舔故權臣,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疑似贅婿,卑微之極。

舔地方長官裴長史。

當朝宰相張說舔不著,那就舔宰相之子張相。

舔衛尉張卿,並通過張卿舔玉真公主,這個。。。。,女人都舔,還有什麼不能舔?

玉真公主向玄宗舉薦了,詔翰林院,於是舔玄宗,舔楊妃,走上了舔道巔峰。按理,抱上最粗的大腿,不就是一個“舔”字完事了?會舔,但抱不住,這真是悲劇!

過了好多年,出現了個永王李璘,李白應邀當上幕僚。李白慫恿李璘割據江南,進而稱帝。證據在永王發動叛亂之後,李白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等語,自比謝安,自承叛逆。舔得夠騷,夠蠢,舔出罪來了,這事蹟可入《優伶列傳》了!

然後再去看什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讀這樣的句子不覺得噁心?

五、李白詩諂媚

什麼網紅詩《清平調》“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池月下逢”。捧一個女人需要這麼捧?跟後世打油詩有得一拼“這個女人不是人,九天玄女下凡來”。

六、李白詩無思想

如同陳安之的成功學,錘子羅的傳銷課,除了刺激下荷爾蒙,回過頭品味下,其實就是寫了一通口水詩,無思想無蘊意無內涵,一篇洋洋灑灑《蜀道難》還不如鮑照一句“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觸動人心。


個體李白粉怎麼吹沒問題,但“李白詩歌無人能超越”,怎麼就成為共識了?


荼蘼香晚


李白的詩歌詩歌根本無人能超越的原因是李白獨一無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李白詩歌的靈魂,而李白的詩歌想象力之豐富,無人能及。

李白詩歌超人的想象力,表現在他詩歌中誇張手法的運用。



誇張在李白詩歌中最為突出,這些誇張的運用,如果沒有李白驚人的想象力,是不會產生的。

比如李白的《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不知明鏡裡,何時得秋霜

”詩的首句“白髮三千丈”,這種想象,大氣磅礴,千年以來,除了李白,還沒有發現哪一個詩人有如此豐富大膽的令人驚歎的想象力。三千丈白髮,劈空而來,似大河奔流。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



我們熟悉的《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其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句詩,和上一首”白髮三千丈”道理相同,一樣都是極力誇張,以“三”、“九”等表示眾多,雖然有悖與常理,但是這樣的語言也它如雷霆,如潮湧,一下子便抓住讀者,引起讀者的強烈懸念。

這類誇張在李白詩歌裡還有很多,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北風行》),我們形容雪花大,想象是像鵝毛一樣大的雪花,就已經覺得自己很誇張了。但是李白用“雪花大如席”的誇張突出燕地奇寒,風光奇特。卻不讓人感覺突兀。



再看這首《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千里江陵一日還”也是誇張,但是恰到好處的表現了李白的急切、輕鬆、愉快的心情。

想象力是一個人的創造力,它是一個人天生的能力,是無法模仿的。李白具有天生的豐富的想象力,又有天生強力的寫作能力,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天下無敵。還是杜甫總結的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煙花三月09


李白詩歌無人超越的根本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李白詩歌無人超越的決定性因素是,李白有過人天賦,五歲言詩,十七歲成名,此後一發不可收,浪漫主義氣質,沖天的豪氣,有靈氣的詩句就如他的詩,像黃河之水天上來!天才是客觀存在,不存認天才是不對的!李白在詩歌方面的成就,讓人不得不存認他是個天才!

二,唐朝發達經濟社會,寬鬆的文化環境是李白詩歌無人超越的外部原因,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中華民族各個歷史時期最高文學成就,而就唐朝來說,詩歌成就最高,一批詩人脫穎而出,李白,杜甫,孟浩然等等群星璀璨,為李白詩歌,獨步天下,營造了詩歌環境!

三,李白仕途失敗,浪漫主義,不受約束的,浪跡天涯的個性,為他詩歌達到一個高峰無人超越創造了另一個條件!這就是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試想,如果他仕途很好,他能寫出,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共消萬古愁,這樣千古絕唱的詩句,他不浪跡天涯,能寫出,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己過萬重山,這樣的詩句?

總之,李白這個詩歌天才的出現有許多機緣巧合,上述幾點只是李白詩歌無人超越的主要原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上述意見不過作者拙見!見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