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农民种地不挣钱或者亏损,那么谁受益了?

飞龙在天9783


粮食价格连续多年基本平稳(小麦<1点2元/斤,玉米<9角/斤)。然而,与种庄稼相关的生产资料却只涨不落;收种的机械、人工费用只涨不落。

总之,是种地的成本挤掉了粮食的收益。

这还是指吨粮/亩收成。若是歉收,成本都不保。

所以,要想保持粮食价格平稳,种地有利可图。须保证农资物美价廉,否则,何谈种粮增收?!


天翼36131053439


我们附近以砂糖橘为例,年后老板收购1.3元每斤,昨天同村一个人卖的,五万斤,请人摘一斤三毛钱一斤,一斤就只剩下一块,还得包吃午饭,快餐十五一人,六十人900块,得到49100,据他说,去年投资不算自己人工四万,那就只剩下91007。

有的管理不好的,质量直接就是五毛一斤,或者八毛,亏死去。

自己基本都是没有赚钱,谁受益了呢?化肥和农药是最大的收入,带动了地方经济,摘果子的,一人一天250块左右,一年光摘果子一个月也有七千,城里看不上七千,我们农村一年有的收入都没有七千。

当然也有赚钱的,我妹就是投资了七万的砂糖橘,她产量高一点,卖了十三万,赚了六万,不过总体来说不赚钱或者亏损的农民还是差不多占一半。


飞嗨志


本人青岛农民种了七亩地,先说土地承包费(我们这没有均田),每亩平均300元一年,土地承包费每年2000元左右,七亩地五亩大樱桃,其中三亩十三年的,第七年开始赚钱,每年毛收入13000-15000元,化肥约4000元,农药1200元,摘樱桃工人费每斤1元,约3000元,刨地,割草,浇水约1800元,自己工钱还不算,这就是11000元,六年约赚20000元,二亩四年的大樱桃每年投入成本约1800元加上承包地钱600元,每年赔2400元,四年赔9600元,二亩葡萄地,每年投资约7000元,人工费自己干不算钱,每年毛收入9000--21000元平均每年约纯赚6000元,大家算一下一年下来我有钱吗?


276713512


农民种地不挣钱或者亏损,那么谁受益了?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现代化逐步推进,粮食产量逐渐提高。到目前为止,各地粮食产量非常高,总产量已经超过了过去改革开放以前的几倍,导致粮食库存量惊人,产生粮食生产过剩,价格一降再降。由于粮食实行了最低收购保护价,而生产粮食所需的生产资料价格不断地有增无减。这样一来,造成农民种田不划算,不挣钱甚至亏本。那么,农民种田不挣钱甚至亏本,又谁是最大的获利者呢?~



当然农民种田生产的产品是粮食,粮价低是农民种田不挣钱的根本原因,而吃粮的消费者是最大的受益者;另外农民种田所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如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等,价格有增无减,这些生产商和销售商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第一,粮食消费者是最大的受益者。农民辛苦种出的粮食,2019年各地最低收购保护价,小麦是1.12元/斤,水稻是1.20元/斤。各地粮食收购价格,借水分、杂质等等品质为由,导致粮食价格低于最低保护价收购。这样将会更进一步地削减了农民出售的粮食价格,使农民种粮经济收入,雪上加霜,经济利益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不挣钱。而农民生产的这些廉价的粮食,进入市场后,使市场上成品粮食价格逐渐降低,使广大消费者所消费者的粮食价格越来越。因此,粮食价格低,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的粮食消费者。


第二,农资生产销售是最大受益者。农民生产粮食的农业生产资料,如粮食种子、农药、化肥、除草剂、农膜、农机、燃料、水电、农俱等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地提高,不断地使农民种田的成本逐渐提高,而粮食收购价格逐渐降低,使农民种田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农民种田的经济收入,有7~8成是生产成本,即农业生产资料,2~3成的经济收入是农民种田所获得的利润,是养家糊口的主要来源。农民种田的经济效益结构和分配,实在太不合理了,也太离谱了,是导致农民种田不挣钱亏本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总之,农民种田因粮价贱,造成种田不挣钱,甚至亏折,而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粮食消费者和农资生产销售商,他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最大的赢家。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鄂东三农


农民种地不挣钱或者亏损,谁是受益者,这个问题看似很解理解,但稍一分析,就能明确谁是受益者。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先先以一张图表中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这是种植一亩地小麦需要的投入;其中种子30元,机耕费70元,水费240元,肥料160元,农药30元,收割费70元,合计共投入600元;600元投入到一亩地中,能收获700斤左右的小麦,小麦的价格在1元钱每斤,可卖毛钱700元,除去600元投入,每亩净收入100元,这还不算人工的投入,如果加入人工成本,种一亩地小麦,会折本几百元。

农民把小麦卖给收购商,收购商再把小麦卖给粮食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最终把小麦磨成面粉,部分加工成 食品,推向市场,另一部分直接提供给消费者,消费。

从这条完整的产业链中,可以看出:种子经销商,机耕人员,供水部门,肥料经销商,农药经销商,收割人员,收购人员,粮食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消费者都是围绕着粮食而存在,而作为生产粮食的农民却处在微利或者亏本状态。

从这条完整的产业链中可以看出,那些为农民种粮提供支持的经销商和服务人员,以及粮食收购人员,粮食加工企业,都能从农民种植的粮食中获得利益,而获得利益最大的当属那些终端消费者,因为他们付出很小,就能吃到食物;并且粮食价格越低,他们获得的利益越大。

那么,如果粮食价格提高了,农民种地是不是就会提高效益,谁又是最大受益者?

这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粮价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起来了,对农资消费的需求就会加大,并且价格会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上涨,而收购粮食的人,粮食加工企业食品生产企业,会增减成本,终端消费者够买食品的的付出,就会大增,有些低收入者就可能吃不饱饭。

况且,粮食的价格真能上涨吗?首先,粮食是国家管控的物资,只会让它的价格在极小的范围内浮动运行,其次,我国粮食的持有量远远大于市场的消耗量,这就没有几个上涨的基础。粮食的意义是社会价值大于她本身经济价值。

同意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对您有所帮助,请多关注。谢谢!


老农说乡村


种子公司,医药公司,肥料公司……


HYQ157524253


农民种地不挣钱或者亏损,这不是普遍现象,除非遇到天灾。如果象问题所说,那么还有人种庄稼吗?当然,你要说种地挣钱少,不足以养家,这还是比较客观的。现在,农民种地是副业,抽空种。真正养家的主业是打工挣钱。

年前,堂侄来看我。他说他媳妇在省城当月嫂,一月一万元。他在附近一家企业打工,一月三千。家里还种着二十二亩地,有自己的十来亩,租别人家十多亩。他说现在种地简单,都是机械,耽误不了多少工夫,播种收割喷药除草,都耽误不了多少功夫。他举例说,玉米熟了,连桔杆带棒一下就粉碎带走了,给你钱两清。喷药,卖药的都预备电动喷雾机,比过去那手动喷雾器快多了。浇地麻烦点,三四十块钱雇个老头儿,也不耽误我在外面一天挣一百。他说,一亩地创去租金及各种开销差不多能挣一千块钱。自己人工不算在内。

现在种地有多个环节都需要付钱让别人挣,但大头还是农民自己的。


微尘6373273040166


您好!从目前的农业生产状况看,农民种地亏损的情况确实有在发生。

现在物价飞涨,粮价不长反而持续走低。 以您所述,每亩地收入几乎为零,甚至还要倒贴,确实是不挣钱,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种植成本高。个体种植,农机成本、肥料、农药成本相对比较高;

2、盲目种植,不懂创新。在农村,大都是别人种啥咱种啥,没有更好的开拓创新。

那么,这样下来,农民都是在给农机经销商,农药厂商打工了......

以前农民种地虽不能发家致富,但还能解决温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拿着旧地图找不着新大陆,以前个体种植、跟风种植已经不适合现代农业了,我们可以这样做:

1、把地租出去,净落租金,现在很多农户都这样选择;

2、承包大片土地,土地集约化经营,机械自动化管理,这样可以减少时间管理成本,农机成本、肥料、农药成本相对也会降低;

3、可以改种产量高,价格高的经济作物;

4、如果离城市近,可以运作成生态小菜园,租给每一位想拥有一块菜地的城里人。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等你的Y


谁告诉你亏损了?别瞎起哄。我就是农民。我告诉你正常年头种花生每亩挣五百元。种玉米挣二百元,别的作物面积小不说它了。都说点真话好不。外出打工因为地少不够种,两亩地挣一千元那也不到那。打工能干多半年,小工也能挣两万来块钱,也能养家糊口。


觉英80


山丰说道:

简单地讲,亩均收益不高,也不会亏本。

一是大量农村人口来城市发展。农村就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无人耕种和失耕,甚至是出现了土地抛荒的现象。这样就流转给了有志于农村农业发展的种粮大户。

二是种田大户为了便于耕种,对集中连片的土地要规划整理,达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还要购买农机器械,(其实这个政府还是有补贴的)。

三是实行稻麦轮作,粮食收购上来后是。拿籼稻为例,平均亩产1300斤,收购价每百斤127块钱来计算,应该是一大笔收入。除去土地流转费,化肥农药种子,人工管理费用等等。还不包括自家的农机使用折旧费。有多少收入就明白了。

我一亲戚前几年承包了上等良田50亩,到年底一算帐。净赚5万块钱还不到,还是一张粮食收购商的条子。

或是一面之词,以偏概全。

谢谢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