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魯迅在世界範圍看是不是莫泊桑、契訶夫地位?比不了托爾斯泰馬爾克斯福克納等宗師級?

壟夫


應當調查一下魯迅在世界各國的知名度!看看有多少人知道中國有個作家叫魯迅。


陽光4633613348476


魯迅先生僅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三個短篇小說集35個篇目,顯然,他的小說在世界範圍比不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也比不上托爾斯泰等宗師。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些“巨匠”和“宗師”:

一、莫泊桑

19世紀後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他與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他是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作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他所描繪的生活面極為廣泛,構成了19世紀下半期法國社會的一幅幅風俗畫,更重要的是,他把現實主義短篇小說的藝術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正如法國作家左拉所說: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說無限豐富多彩,無不精湛絕妙,令人歎為觀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劇,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戲劇,打開一扇令人頓覺醒豁的生活的窗口。閱讀時,人們或笑或哭,永遠發人深思。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他的《項鍊》、《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感受莫泊桑的藝術魅力。

二、契訶夫

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世界短篇小說巨匠”之一。他一生的創作以短篇小說為主,創作態度嚴謹,筆下的一草一木無不栩栩如生,刻畫人物心理無不入木三分,成為了短篇小說的代名詞。

他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歐美許多作家談到他的創作對20世紀文學的巨大影響。高爾基這樣評價他:“只要一個詞,就能創造一個形象,只需一句話,就可以創造一個短篇故事,而且是絕妙的短篇故事。”他一生創作了700多個短篇小說,題材多樣,內容廣泛。往往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典型形象,反映俄國末期的社會生活。《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第六病室》等等別具匠心,不可不讀。

三、托爾斯泰

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文豪。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托爾斯泰創造了史詩體小說,歷史的事實融合著藝術的虛構,奔放的筆觸柔和著細膩的描寫;在巨幅的群像中顯現出個人的面貌,史詩的莊嚴肅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獨白,變化萬千,蔚為奇觀。他善於駕馭多線索結構,千頭萬緒銜接得天衣無縫;又能突破小說的“封閉”形式,波瀾壯闊,像生活那樣無始無終。他的藝術魅力不只在於再現宏觀世界,而且在於刻畫微觀世界。在世界文學中,空前地把握心靈的辯證發展,細緻地描寫心理在外界影響下的嬗變過程;並且深入人的下意識,把它表現在同意識相互和諧的聯繫中,如實表現人物內心的多面性、豐富性、複雜性。


不再舉例,下面我們看看魯迅的成就和影響:

是中國20世紀的文化巨人,在小說、散文、雜文、木刻、詩歌、名著翻譯、古籍校勘和現代學術等多個領域都有巨大貢獻。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他創作的為數不多的小說,建立了中國小說的新形式;他的散文“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雜文文體富有現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戰鬥性,雜文內容是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學、文學、藝術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等的百科全書。中國作家,幾乎都從他這裡汲取了營養。


他的譯著為開啟民智、引入先進的科學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作為美術愛好者,他大量引進了西方木刻、版畫作品,並在精神、理論等方面支持年輕人學習木刻、版畫藝術,極大地推進現代木刻、版畫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為現代中國的美術事業做出卓越的貢獻。

魯迅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魯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毛主席說:“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作為中國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讓我們記住他的話: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徐福記1230下水詩文


歐.亨利、莫泊桑、契訶夫是世界短篇小說三大巨匠,魯迅的短篇,從對人性洞幽燭微的角度看,並不亞於他們,並且,還要深刻一些(或者說,還要刻薄一些)。在中國,對於人性的描寫,能夠與魯迅相提並論的,只有沈從文,我說過,魯迅看見中國人全部的惡,沈從文看見中國人全部的善。

其實,短篇已經足夠衡量一個作家,甚至可以說,短篇最能夠衡量一個作家,何況魯迅還有中篇《阿Q正傳》。

魯迅的《狂人日記》是他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在這短篇小說裡,魯迅發出短篇小說三巨匠和列夫.托爾斯泰、馬爾克斯、福克納所沒有發出過的吶喊:翻開歷史一查,密密麻麻只寫著兩個字:吃人!

小說最可貴的是對於人性和社會人生的思考,魯迅做得並不比你所提到的作家差,他是對這個世界發出了與眾不同的聲音的。

其次,偉大的小說,應該是史詩,這一點,魯迅和列夫.托爾斯泰、馬爾克斯相比,是遜色的,但他對於社會的記錄,在他的雜文和散文裡,雖然比較碎片化,但也比較豐富,他在短篇小說和散文、雜文裡對於小市民的兇惡、醜陋,幾乎有全方位的揭露。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假如外國人懂中文,會驚歎魯迅語言猶如格言一般精警,並且形象生動富於幽默。

羅丹說,”藝術即情感”,魯迅情感之豐富深沉精微,在世界作家中,也是一流的。

另外,小說貴在創新,很多人還沒有注意到魯迅晚年的小說集——《故事新編》,那是先鋒到今天的後現代手法:惡搞、解構,他們周家的周星馳今天才懂得這樣做,而魯迅所處的時代,現代派最時髦,到今天,現代派已成為文物,後現代衝鋒在前。

和中國詩詞一樣,魯迅,對於外國人來說,幾乎是不可翻譯的。

至於魯迅思想的偏激,和他童年以來的人生遭遇有關,由於他祖父科場作弊,家庭敗落,他的童年、少年在屈辱和窮困中打滾,被目為“乞食者”,被族長在家族大會上當眾逼迫簽字,一個少年,作何感想!後來則是親兄弟周作人對他的背叛,甚至撕打,當然,還有文人的圍攻。

所以,他是信仰被壓迫者被剝削者解放的主義的,雖然寫作難免夾雜私貨:對科舉制度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對於百姓的淳樸只認閏土。

但是,最後,允許作為民族魂被國人祭奠,是他所萬萬沒有想到的吧?

總結:不管怎麼說,魯迅是世界一流的大家,雖然對於外國人來說,很難欣賞學習。


大悔憶智冰


魯迅先生自己對自己的作品有一個說法,那就是“投槍與匕首”;因此,魯迅得以出名的主要是他的雜文以及短篇小說。

無疑,魯迅先生沒有寫過長篇小說;在小說的的厚度上比不了以那些以長篇小說著稱的外國作家;不過相比之下,魯迅先生的雜文以及短篇小說才是那個時候乃至現在中國文學的瑰寶。

從作品的長短來看,魯迅當然可以和莫泊桑契科夫齊名;不過決不能因為魯迅先生沒有長篇小說問世就可以莫啥其文壇宗師的地位——只是寫得的字數多就是宗師嗎?

《魯迅全集》有各種版本,其中最新版本的有二十卷之多,總字數七百多萬;囊括了魯迅先生幾乎所有對著作、文章、翻譯;七百多字夠不夠長篇呢?

換言之,文壇宗師不是靠字數多少而論的;所謂宗師應該是引領、是代表、是先驅;魯迅先生的作品與時代相結合,有著明顯的指向性而歷久彌新——

魯迅先生對“劣根性”的刻畫入木三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立場異常分明;另外,魯迅先生所處的時代,也不允許他“十年磨一劍”寫作長篇小說——只有“短平快”才能更好的跟上時代的節拍。

最後,魯迅的有生之年只有五十多;這短短的時間裡也不允許他創作長篇小說——魯迅要講學,要養家餬口,也不可能指望先生寫出長篇小說為身後立名。


閒看秋風999


我想起魯迅先生,他在漆黑的夜裡,他孤軍奮戰、以文為劍,刺入一切腐朽思想的心臟,從中剖出國民的劣根性,然後血淋淋的丟到國人面前,用那刺眼的紅色來震動人們麻木的靈魂,來驚醒所有沉睡的夢中人?

誰賺的錢多,誰的權力越大。個人的權力一大,難免就會侵蝕他人權利的邊界,可以肆意踐踏別人,這不就是“吃人”嗎?

按照這個邏輯發展下去,社會是一定會要 " 人吃人 " 的……

所以魯迅認為,我們幾千年的糟粕,在於 " 偽善 ",教別人做好事,自己佔便宜。割別人的肉,填自己的腹,發展到極致,便成了人吃人。

這就是魯迅寫作的原始出發點。


一縷陽光就燦爛


論思想深度、對社會評判、對人性剖析的程度,魯迅完全可以與莫伯桑、契訶夫平起平坐。長期小說來說,不多,僅幾篇,似乎比托爾思泰稍遜一點。


騎士悠然行


美國人搞了一個世界100位文學大師排行榜(認可不認可由你),中國有三人入榜:杜甫(27)、曹雪芹(67)、魯迅(93)。題目中提到的人如:托爾斯泰(4)、福克納(14)、契訶夫(37)、馬爾克斯(76)。


好雲遮樓


魯迅在世界上是被稱為“十大文豪”的,不比莫泊桑、契科夫的地位低。雖然後兩者和歐•亨利被稱為是實用批判主義注的三大小說家。但是,他們的作品的文學性和全面性上不如魯迅。


慈雲祥


題主的觀點,我是不贊同的。

魯迅的成就包括中短篇小說,但並不侷限於中短篇小說,雜文、古體詩、散文詩等均達到了極高的的成就。

僅就小說而言,《吶喊》、《彷徨》中某些篇什確實有著明顯的西方現代小說影響的痕跡(《狂人日記》、《白光》、《長明燈》等),但影響最大的《孔乙己》、《祝福》、《阿Q正傳》等諸篇中,域外小說的筆致已經充分與中國古典筆法相融通,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後又有《故事新編》橫空出世,以浪漫為神,以現實為骨,旁取六朝,兼收現代,渾樸而又瑰麗,其縱橫古今的大氣象,至今無人能及。

就此而論,非五千年之文化浸潤,難有魯迅;非中西變局之大成,難有魯迅。

魯迅的地位早已超脫文學史,而立於文化史之上。

於世界,非莎士比亞、陀思妥耶夫斯基、塞萬提斯,未可與之相提並論。


心理諮詢源之汲


這是封建,官僚,資本家們對魯迅的反感、汙衊、懼怕!它們怕人民讀懂讀透魯迅先生的文章後,看清看透這個社會,而對魯迅先生的文章從課本中移除,並對魯迅先生進行汙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