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专家:谨防"停课不停学"认识误区,不忘教育教学初衷

专家:谨防"停课不停学"认识误区 ,不忘教育教学初衷,培养综合素质

2020年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也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从2月10日开始,许多学校老师和学生开始了线上教学和学习。

但在实践过程中,大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老师的直播课堂,网上布置各项任务;学生学习不能到位,作业完成的质量;家长的陪孩子学习,为孩子打卡……的问题。

今天,人民网教育频道发表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拥军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龙家庆先生"谨防停课不停学的认识误区,应尊重教育教学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借机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

读来还是有借鉴意义的。现将自己读后的一些感想与朋友们分享!


专家:谨防

文章提出要注重发挥家庭教育功能,不是还原"课堂至上"

文章认为,"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是响应国家防疫号召部署的教育举措,具有"学习不延迟、疫情严防控"双重目标。当开始了"停课不课学"后,一些学校认为"不停学"就是"要开展线上教学安排",因而产生许多表单填报、"花式"电子课程表。这是一种"课堂至上"的错误做法,也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反映。

这些任务也加重了老师们的负担,还有许多家长的吐槽。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层层对线上教学工作进行了加码,从而造成了,老师忙得像"网红",学生坐着打哈欠,家长顾此失彼……

文章认为,在停课不停学期间,要为以家庭教育为主,注意发挥家庭教育功能。父母和孩子也是"教与学"的双方,应该根据学生成长阶段和自身特点,开展具有意义的家庭学习。

这一方面,最具现实意义,这段时间,许多家长和孩子"宅"在家里,这是一个最好的亲子陪伴和家庭教育的最好时机。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以课为主"中小学生可以开展如亲子阅读、趣味游戏、记录写作、讲述疫情原由等等方面的家庭学习教育。高校学生可以进行职业规划、论文撰写。


专家:谨防

文章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是进行"本本教学"

在线上学习不以平时课堂学习内容,而应加强对学生第二课堂的引导,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在疫情背景下,应该加强疫情防护知识教育、卫生健康宣传、心理疏导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次疫情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了解课本之外的知识,避免卷入"唯分数唯升学"的漩涡。

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科学理性行事的习惯,培育学生关心国家社会、兼济天下百姓的胸怀。同时,应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特殊时期这些方面的教育,显然比单纯课本知识教育更具时效性、更富体验感。

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有其局限性,此次的疫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病毒,认识自然的一个教育形态。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都可以成为孩子的教育素材,让孩子在这些鲜活的事例中去感悟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专家:谨防

文章提出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避免出现"主客颠倒"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因此,在这个特殊阶段,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防疫期间,本应赋予学生更多自由学习时间,成为"我要学"的主人;而不应让其疲于应付一个个课程作业、一个个手势打卡,成为"要我学"的奴隶。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开启了"朝七晚九"的学习日程,又有不同课程学习群,电脑手机Pad齐上阵,一度出现"手忙脚乱"态势。文章提到应该及时纠正填鸭式网课相当于线下课堂的加强版学习。不使学生感到身心疲惫,或违背"停课不停学"的初衷。

我们现在可以从网络各种报道看到各个学校的网络教学真得无限"创新",有线上学科教学、数字作业、空中课堂、接龙打卡、体育蹦迪,到后来的线上开学典礼等悉数登场,热闹非凡。

如果孩子养成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好习惯,那么对他以后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帮助。


专家:谨防

教育本真是让孩子们具有着核心素养的人,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素养和批判的精神。

现在我们最主要的还是要遵从特殊时期的家庭教育实际情况,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素质为主。

文章最后说:我们应该牢记教育教学的初衷,正确分析疫情防控期间教与学的需求和特点,正确认识和实践"停课不停学"。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在下面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