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孩子长大了,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什么时候放开牵着孩子的手呢?

自难忘77


这是一个很玄学的问题?不,其实所谓的“放手”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作为父母,所谓放手并不是把孩子一下子就推出去,或者过分追求孩子的独立性而强迫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放手,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之下:孩子有相应能力的时候。

例如一个婴儿,除却嘴巴的吸吮之外,他基本没有任何能力可言,而此时的家长如果要求孩子自己吃奶,这完全就是不现实的情况;

另一种方向则是对于生活习惯,有一些父母会问“3个月大的婴儿吃夜奶的习惯好吗?”(昨天回答的一个问题,而且此类问题不少),其实在这个时期的孩子,他自己也不想吃夜奶--谁不想一觉舒舒服服睡到大天亮--他自己也处于身不由己的状态中。

而真正的放手,恰恰是在孩子有能力的时候:
例如,当孩子学步的时候,父母应该放手让他自己学走,如此才有往后飞奔的可能;

放手时,同样需要给予孩子支持,但不是庇护:

同样以学步为例,学就必然经历一个反复失败,同时也会伴随反复的小成功的时候,即孩子会不断经历摔倒、爬起、重新练习的阶段,这个阶段里面,有些父母会庇护孩子,例如赶紧过去把宝宝抱起,例如责怪地板不平...但另一些父母会在孩子不远处鼓励孩子重新站起,为孩子自己取得的每一点小成就而高兴。

很多人说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我想说,其实你可能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上述的例子,因为是婴儿、幼童的状态,所以家长能理解孩子的状态,并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能力越来越多,而且五花八门,似乎越来越“虚”,此时才是真正体现是不是懂,是不是能做到放手的时候。

例如,孩子到了青春期,他需要社交、需要私人空间、需要了解异性,所以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发展出:结交坏伴、叛逆父母、早恋甚至同性恋的行为。

以上种种,恰恰是父母没有在相应时期,给予孩子相应支持,并且学会放手的体现。

在他们初入幼儿园的时候,他们没有判别对方好坏,是否应该交往的价值取向;

在他们成长的历程中,家长没有予以尊重,认为他只是个孩子,应该听从父母的建议去减少错误;

在他们成长历程中,家长没有教会他们如何与异性相处,如何正确了解异性,到了青春期也没有教会他们的责任意识;

以上种种,其出现原因都可能是家长似懂非懂的放手,过分强调正确方式,而忘却了让孩子自己去练习某方面的能力;甚至是过度保护孩子。

例如,差不多到青春期的时候,父母就严密监控孩子与异性与同学的交往,一旦发现有结交坏伴、早恋的苗头时,就准备扑灭“星星之火”,即父母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孩子选择;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自己去判断,自己去选择,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与父母同等的能力,而缺乏的是对事物的实践和认知。


小结:所谓对孩子放手,就是在他有相应能力的时候,给予他相应的辅助,但最终让他自己去体验和选择,给予他们自己成功的机会,也给予他们体验失败、错误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