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徐茂公本是武则天皇后位的大功臣,为何被其掘墓戮尸体并灭族?

祥子谈历史


徐茂公即大名鼎鼎的唐朝开国名将李勣,他出生富家,早年参加瓦岗寨,后归降李唐。他功绩彪炳史册,一生重德行义,被李渊赐姓李,并入李唐家族牒谱,成为皇家宗室弟子。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字茂公,被赐李姓后,更名李世勣,李世民登基后,为避讳,再改名李勣。

李勣是唐朝开国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封英国公,赐陪葬昭陵,配享高宗庙。他被开棺戮尸,是因为他的孙子李敬业起兵造反,试图推翻武周政权。李敬业造反失败后,他与弟弟李敬猷被杀,李勣并没有被灭族,至少他的小儿子这一支并未受到牵连。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徐茂公的一生经历。

加入瓦岗寨

徐茂公年轻的时候,正碰上隋末大乱年代,他眼光独到地散财交友,救济贫苦,因而很有狭义之名。乱世出英豪,徐茂公敏锐地认识到,他的机会来了,所以他加入了翟让的瓦岗寨。

徐茂公给瓦岗寨带来第一份厚礼,就是献计翟让,击败张须陀。徐茂公羽扇纶巾的形象,就是这段时期留下来的,其实,他不光智慧超群,还是一个领兵掠地的将军。

在隋末大乱年代,看起来群雄逐鹿,很热闹,但要在乱世中看清未来的发展,却很不容易。所以有的人注定只能是土匪,有的人可以做枭雄,只有一统天下,笑到最后的才是英雄。徐茂公一眼看出翟让的能力只配做土匪,所以,他说服翟让,迎来蒲山公李密,做瓦岗寨当家人。

李密的到来,让瓦岗寨发生了质变,由打家劫舍劫富济贫的山匪,变成了有政治图谋的义军。

瓦岗寨的突变,使山寨的众好汉,从此变身中国历史上赫赫威名的政治人物。他们的这个变化,其实得益于徐茂公的战略眼光。

投唐建功业

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投降了李渊,他留下来的瓦岗寨部众,都归到徐茂公手下。徐茂公做出了两个决定:学习李密,归降李唐;以李密部众的名义归降。

第一个决定,最能说明徐茂公的审时度势,以及对个人定位的准确把握。一般的草莽英雄,当自己变成老大后,往往信心爆棚,欲望膨胀,宁可把队伍折腾光,也不愿意到别人手下打工。徐茂公则不是,他给自己的定位是王佐之才,而不是领袖。所以,他不贪恋土豪的风光,立刻紧追李密步伐,归降李渊。

以李密的名义归降,实际上就是把功劳全部加到李密头上。这太不容易了,本来带着队伍投李唐,跟李密没有一点关系,他完全可以独占其功。这就是徐茂公被世人敬仰的地方,仗义,不贪功,重情义。

李渊对徐茂公的这个举动,大为感慨,称他为“纯臣”,给他赐姓李,入宗正属籍,也就是承认他是宗室子弟身份。

进入李唐康庄大道后,李勣先后追随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一生东征西战,上马攻伐,下马佐君,为大唐建国、开疆拓土、抵御外辱、平定内乱等,立下赫赫战功。

李世民曾经这样评价李勣: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徐茂公的忠贞与情谊

开国功臣很多有个大毛病,恃功而骄,羁傲不逊,好杀少仁。这就是很多功臣不能善终的原因。徐茂公洽洽相反,他一生中最可贵的就是“忠”和“情”。

前面说过他把功劳退给旧主李密的事,后来李密因反叛被诛杀。李密一死,作为李密曾经的心腹,李勣很尴尬。李渊显然也不放心,特地派特使向李勣通告此事。一般情况下认为,李勣此时为了自保,会毫不犹豫地痛骂旧主,表明一刀两断的立场。

没想到李勣向李渊提了个要求:请求收葬李密!李渊同意了,李勣披麻戴孝,为李密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还为他守丧一段时间,这种情谊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

李密、李勣归唐后,瓦岗寨实际上已经烟消云散,众兄弟各奔前途,单雄信投了王世充,成了王家女婿。王世充被打败后,单雄信被捕,李勣请求以自己的官职,免单雄信一死,李渊不许。单雄信被行刑前,李勣毫不避讳,为单雄信送行,还做出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举动。

他用刀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单雄信吃,说:我们生死永诀,就让我的这块肉,陪你入土!单雄信死后,他又收养了单雄信的儿子。

李勣的重情重义绝不是做作,他年轻的时候一直表现如此。他出身富豪之家,那时候就仗义疏财,经常救济穷人。他救济的对象,从来不管是不是认识,只看有没有需要。

高宗李治曾经说:勣奉上忠,事亲孝,历三朝未尝有过!认为李勣是三朝以来最忠孝的大臣。李渊对李勣的评价,一个“纯”字,非常到位,也就是说立即此人心地纯良,绝无杂念,清澈得让人透亮。

身后事

总章二年底,76岁的李勣病逝。高宗李治为此失声痛哭,辍朝3,为他哀悼,加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应该说,李勣的一生功德圆满了。

但不幸的是,他的孙子李敬业,于光宅元年,在扬州起兵造反,以李贤未死,拥立李贤恢复李唐为幌子,企图推翻武则天。

起义失败后,不光李敬业兄弟被杀,还连累了李勣。武则天下令,对李勣掘墓砍棺,废除一切封赏,恢复徐姓。直到唐中宗李显恢复李唐后,下诏重新恢复李勣的封赏,并给他重新起坟安葬。

李勣有两个儿子,长子李震,次子李思文。李敬业就是李震的儿子。李敬业造反后,他与弟弟李敬猷被杀,史书没交代李震的三子李敬真的情况。但至少李思文这一支,没有被牵连到造反事件中。

当李思文预知李敬业的造反阴谋时,还是他第一时间派人向朝廷报告了情况。当李思文被侄子李敬业捕获后,李敬业没有杀掉李思文,而是让他改姓“武”,以示羞辱。叛乱平定后,武则天褒奖李思文,认同了李思文改姓“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