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南王北鄭”:南王指書聖王羲之,北鄭所說的是哪位書聖?

文章原題:乾坤大象天柱山

“南王北鄭”:南王指書聖王羲之,北鄭所說的是哪位書聖?

文化,是一種感動。

緣於文化而感動,應該是人生中最為難得的一種情愫吧。當一個人飽讀了經史子集,他的心裡便會每時每刻都湧動著一份深深的感動,尤其當他撲進祖國的山山水水,山水的靈氣裹罩在身體四周的時候,那種天地日月精華的聚攏,山水草木靈性的浸潤,更會令人感動得顫抖不已。

當年登泰山看日出的時候,沿著泰山那磅礴的文化,撫摸著古代聖賢文人的詩賦的溫度,一路揣著一顆顫抖的心兒向著極頂拾級而上,我感受到了杜老爺子筆下的“造化鍾神秀”,原來表述的不僅僅是來自於天地靈秀對泰山的青睞,更是泰山上的文化符號對讓泰山更加鍾靈神秀,更加堆積成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唯我獨尊。

每當置身於有著深厚文化淵源的山水之間,我都會有一種為古人而肅然感動的激情湧動,於是我想,是源自古聖先賢的那種對人文傳承的情懷,才構成了一個個天地造化的名山名水名苑雅林的啊。前幾天去青島平度,平度好友贈我一套珍貴的天柱山魏碑摩崖石刻的早期拓片,我恭恭敬敬鞠躬接過,撫摸著拓片上那黑的白的滄桑的紋絡,當年我跪倒在鄭文公碑前的情形,一下子湧上了心頭。

“南王北鄭”:南王指書聖王羲之,北鄭所說的是哪位書聖?

天柱山在平度。平度是一個平和大度的地方,它的平和和大度,主要源自於她是一個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文化原鄉。東夷文化之迄、嶽石文化之源、膠東文化之根……一個個璀璨的文化符號,從這裡把文化的魅力釋放揮發,形成了起了中華民族文化星空的大大的星雲,在這裡,可以追尋中華文明的源頭,在這裡,發生過氣壯山河的奇蹟。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優秀的傳統文化塑造著平度人,成為平度人湧動的血脈,生髮成了強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所以我每次踏上平度這塊熱土,就會走進一份深深的感動,一份深深的文化感動,而最令我感動的地方,便是天柱山摩崖石刻。

“南王北鄭”:南王指書聖王羲之,北鄭所說的是哪位書聖?

天柱山,峻峰秀美,如雄柱擎天;孤峰秀峙,峨冠於霄漢。鶴嶺橫懸,鱗石裹巉巖;雲巖凌空,氣勢自非凡,“齊之山海天下冠,而東萊之間,山水形勢雄深偉麗又為齊冠,而大澤之秀又為東萊之最”。天柱山不雨而潤,青日生煙,有“神窟仙宅”之說。據說“秦皇漢武”把這裡看成神域仙鄉,先後多次到這裡求神拜仙,《平度縣誌》載曰:“始皇遊而忘返,武帝過以樂留”的千古佳話。從秦始皇、漢武帝駕臨以來,這裡就成了志士名流求仙訪道之所,遷客騷人揮毫吟詠之地。而這座山聞名於世的最重要原因是北魏時期的鄭道昭在山上留有“海鷗雲鶴之致”的書鐫,使天柱山成為名揚天下的書法名山。

“南王北鄭”:南王指書聖王羲之,北鄭所說的是哪位書聖?

記得那日天上飄灑著細細溫潤的春雨,溫潤的春雨把天柱山裝扮成一位文質彬彬的佩劍書生,又像是一位鬚髮銀白的飄然道長,道貌岸然巍峨而斯文。進得山門,鄭道昭先生便偉岸地站立在了我的面前,我作揖前行至半山腰處的摩崖石刻前的時候,只覺得兩腿發軟,竟撲通一下長跪不起。天柱山摩崖石刻由《鄭文公碑》、《天柱山銘》、《石室銘》、《上游下息》、《此天柱山之山》等組成,因為有了這漢魏的摩崖石刻,就連這山裡的空氣,都瀰漫著翰墨書香之氣,難怪劉海粟先生在89歲高齡時專程登上此山,熱淚盈眶題寫了"瑰瑋博達,絕壁生輝"八個大字,更難怪接踵而至的日本學者們來到天柱山,對著天柱山魏碑的摩崖石刻,對著這中華民族感天動地的歷史文化瑰寶,一個個跪地灑淚。

“南王北鄭”:南王指書聖王羲之,北鄭所說的是哪位書聖?

康有為先生評價天柱山《鄭文公碑》說:“刻石如阿房宮,樓閣錦密,體高氣逸,密緻而通理,如仙人嘯樹,海客泛槎,令人想象無盡。若能以作大字,其濃姿逸韻,如當食防風粥,口香三日”。鄭文公就是“北方書聖”鄭道昭。鄭道昭(公元455-516年),字僖伯,自號中嶽先生,河南滎陽人,歷任北魏中書侍郎、國子監祭酒、通直散騎常侍、秘書監司州大中正,晚年出任光州(府地今萊州)刺史。為官輕徭薄賦,深得吏民敬愛。

“南王北鄭”:南王指書聖王羲之,北鄭所說的是哪位書聖?

“澤山奇峰柱擎天,東漢刻石寫詩篇。父子同碑話晉魏,翰墨飄香世代傳”。鄭道昭是我國北魏時期最著名的書法家,時有“南王(羲之)北鄭”之稱。作為魏碑體的鼻祖,鄭道昭所寫的魏碑,上溯先秦筆畫渾成骨力內含的特點,吸收了漢隸的跌宕瑰麗、沉穩又見爽利的姿態,凝重渾樸的隸書風格被清麗飄灑的楷書風格代替,其用筆既有篆法圓轉形成的圓筆印象,又有隸法方折形成的方筆感受,方圓兼備,變化多端,字字不呆,筆筆不苟,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躍,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興趣酣足,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滿,透露出了蕩蕩乎君子、穆穆乎仁人的大儒風範。他的魏碑突出體現了我國書法由隸書到楷書的轉變,從古至今,此碑受到了古今中外書法家的尊崇,尤其到了清代,“尊碑、備魏、取隋、卑唐”的主張的提出,更加敲醒了一度沉悶麻木的書法界,從此突破了帖學一統天下的局面,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充滿活力、視野開闊的天地。

“南王北鄭”:南王指書聖王羲之,北鄭所說的是哪位書聖?

我不知道上天是不是有意偏袒天柱山,天柱山本來就鍾靈毓秀令人流連忘返了,偏偏又賜予了這格調高雅文采華麗、筆力雄健書法遒勁的歷經一千四百多年風雨剝蝕依然清晰可辨的魏碑石刻,這蒼老厚重的在千年歷史的沉澱中折射出燦爛光輝的摩崖石刻啊,更加讓人對它所聚攏的天地大觀平添了十分的膜拜之意。天柱山,因為被了天地之靈氣,因為得了日月之精華,才會有了後來的摩崖石刻,因為有了摩崖石刻,才擁有了這渾然的乾坤大象。置身於這文化名山之中,我頓時有了一種飄然於宇宙之間的靈氣,更有了一種超凡於三界之外的灑脫。

文化,真的令人感動。如果說大地因為有了水才顯得更加靈動,那麼天柱山就是因為有了魏碑才顯得更加蒼勁靈秀。文化,賦予了天柱山的乾坤大象,文化,賦予了天柱山高貴的氣質,文化,感動著千秋萬代的中華民族,在這盎然的春天裡,懷揣著一種內圓外方的情懷,飄逸著奕奕神采,從這個春天走進了那個春天......

“南王北鄭”:南王指書聖王羲之,北鄭所說的是哪位書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