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河北保定:​依法有序開展農村地區服務管理

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通知

依法有序開展農村地區服務管理 切實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2月23日,保定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進一步加強農村服務管理十二條措施》(以下簡稱《措施》)通知,進一步依法有序開展農村地區的服務管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措施》提出,強化屬地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防控”要求,實行縣、鄉、村包聯網格化管理,壓實縣鄉黨委政府和村“兩委”責任,發揮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用,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同時,配合做好對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的流行病學調查。

強化村內人員管理。具備條件的自然村只設置1個出入口,安排專人值守,統一著裝、統一標識,做好人員出入登記、體溫測量等工作。對“城中村”和“城鄉接合部”、工業聚集區、商貿市場周邊村落,要參照社區管理,嚴格落實出入登記管理制度。在全市統一實行“健康出行卡”制度,由村委會和村衛生室對有出行需求的常住和暫住人口進行流行病學詢問和身體健康甄別,由鄉鎮政府和鄉鎮衛生院複核後,出具“健康出行卡”,生成健康碼,全市互認通用。積極開發個人“健康碼”信息管理系統,推進出行便利化。

強化居家隔離措施。對兩週內有外出史的村民、外來人口提供有針對性服務保障,按相關要求規範居家隔離措施,發現身體異常及時報告。對居家隔離人員,做好規範隔離防控,落實單人單間,發放告知書、粘貼隔離告示、設置警戒標識,按一戶一組的配比,每組不少於2人,24小時值守。

強化外來人員管理。外來人員應於返保2小時之內及時通過掃描公安“二維碼”如實登記個人信息。對發現的有武漢接觸史的、密切接觸者、發熱人員三類外來人員不得入村,及時送至醫學隔離點檢測。建立外來人員信息臺賬,加強定時測體溫等健康動態監測,對按規定解除隔離的外來人員,視同於本村村民一併實行“一般生活外出”和“復工復產外出”的分類管理。

強化生產生活保障。保障村內超市、便利店、衛生室等必要服務場所的正常運轉,定期消毒。保障救護、應急等特種車輛及農資、農產品、生活必需品等運輸車輛的通行。對低保特困、鰥寡孤獨等人員,指定專人提供必要的日常生活保障。

強化公共區域管理。關閉麻將館、棋牌室等非必要的人員聚集場所。暫停廟會、集市等人員聚集活動。組織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嚴格對室內外公共環境、庫房、廁所及垃圾堆放點等重點部位進行徹底清理、消殺,避免疾病傳播。

強化自我防控意識。切實採取廣播、網絡等多種形式,及時宣傳疫情防控要求、措施及科學防控知識,鼓勵村民發現身邊隱瞞疫情情況的線索,及時向村委會報告。村民個人如出現發熱症狀,要第一時間向村委會報告,立即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做進一步篩查治療。強化“智慧農村”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推動防疫宣傳教育、疫情監測和線上活動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積極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村民及流動人口檔案。在確保個人信息安全的情況下,大力推廣使用掃碼登記管理,實現農村智慧化管理全覆蓋。

強化示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動廣大黨員積極參與,協助村兩委開展工作,帶動家人親屬、街坊鄰居自覺遵守有關規定。

強化春耕生產服務。要科學統籌,合理安排好種子、化肥、飼料等生產資料供應,落實好春管春種措施,夯實農業生產基礎。組織黨員幹部赴農村開展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志願活動,把疫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

《措施》強調,落實農村分區分級管理。依據確診病例數量、流動人口密度、輸入人口來源、與高鐵、高速等交通樞紐的空間距離等因素,劃分不同的防控等級,實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倡導農村文明新風。勸說人民群眾“紅事”緩辦,“白事”簡辦,同時須經村兩委同意後報鄉鎮備案。在村人員非生產生活必需,儘量不外出、不聚集、不串門,確需外出的必須佩戴口罩。廣泛宣傳農村防疫“九要”“九不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人與人交流保持1.5米以上距離,平時做到勤洗手、多通風。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