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大姜什麼時候種植?大姜受凍害的溫度是多少?

共享農業技術


大姜又叫生薑,屬於調味品,是起源於熱帶雨林,因此,生薑具有,喜溫,喜陰涼潮溼,不耐寒,又不耐高溫,不耐澇的特點。正確瞭解大姜對溫度的要求,有利於提高大姜種植的質量,少走彎路,是增加經濟效益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1,大姜對溫度的要求,大姜在平均溫度為15~30度範圍內,均能正常生長,大姜生長的後期,溫度在11度以下容易受低溫冷害,在儲藏期間一般把大姜的溫度控制在13~15度,有利於大姜的儲存,溫度太低,受低溫冷害,溫度太高了,容易出現各種病害的發生。一般大姜播種,10釐米地溫穩定在15度以上,方可進行。大姜在播種前,一般要進行催芽,催芽的溫度也不可以過低,應超過15度,將溫度控制在22~25度。大姜的根系,對溫度的要求一般是在16~20度範圍內溫度越高,生長越良好,因此,春季播種大姜,地溫的穩定,對大姜的根系生長至關重要。

大姜生長需要的溫度並非越高越好,當夏季溫度達到30度上,大姜的葉片就表現很不適應,如若此時,土壤水分又供應不足,大姜很容易在旺盛生長期間,出現高溫危害,從而影響到大姜以後的產量與質量,因此,在大姜生長中後期,對大姜進行搭建遮陽網,讓白天的溫度控制在25度左右,夜間的溫度,控制在17~18度。綜合以上大姜對溫度的要求,大姜只適宜在無霜期生長,在春季與秋季,霜凍到來會嚴重影響大姜的正常生長,超低的溫度,將會造成大姜完全喪失發芽的能力。

2,大姜種植的時間,我們知道,大姜對溫度的需求範圍,種植的時候,就可結合當地的最低溫來進行種植,一般春季種植,秋季收穫,是適合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種植的習慣。在種植之前,選擇飽滿健壯,無病蟲害,無損傷,符合某個生薑品種的姜塊作為種子,選擇晴天,將種子放在太陽下進行晾曬,將表面水分適當降低,一是陽光,溫度可以打破大姜的休眠,二是減少了表面的水分,也減少了大姜腐爛的幾率,從而使姜的萌芽加快。

3,大姜播種,一般大姜在清明節過後,10釐米地溫達到15度以上,就可進行播種,選擇土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疏鬆透氣性好,排灌方便的地塊準備種植,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作為底肥,進行起壟栽培,便於夏季排澇,在種植溝內上一些水,回姜芽向上定植在溝內,上面覆蓋一些土,然後覆蓋地膜,有利於保溫保溼,過一段時間,氣溫升高後,撤去地膜,在上面搭蓋遮陽網,不利於大姜越夏,秋季形成產量。


木雨聽風


種植姜的時間是:一般南方於1-4月,北方於5月。

生薑的種植技術:

1、選種。秋季採挖生薑時,選擇肥厚、色淺黃。有光澤、無病蟲傷疤的根莖作種姜,下窖貯藏或在室內與細沙分層堆放貯藏備用。

2、選地。姜對水分是非常敏感的,一般的情況下姜的抗旱能力和抗澇能力都是極差的,所以我們在選擇種植地的時候最好是選擇通透性強的沙質土壤,同時還要靠近水源,這樣方便澆水和排水。

生薑播種前要精選姜種,剔除黴變,腐爛,乾癟的病弱姜塊。種姜要選擇50—100克有1—2個壯芽的姜塊為好,太大的姜塊也可播種但需種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開,但傷口應用草朩灰或石灰消毒後再播。

生薑播種前最好用藥劑浸種催芽,方法將種姜攤開晾曬1—2天然後用1:l:120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鐘,然後將種姜撈出後,用潮砂子將其層層堆碼好用薄膜覆蓋,厚度約30—40公分,使溫度保持在20—30攝氏度,8—10天即可出芽,報據芽子的大小、強弱分級播種。每畝用種量300—500千克。

拓展資料

一、生薑的種植條件

1、溫度:姜原產於我國熱帶及東印度,性喜溫暖,根莖(姜塊)生長需要較高的溫度。在16~18攝氏度以上オ能發芽,在20~27攝氏度時姜塊發育迅速,月均溫為24~29攝氏度最適宜根莖分生,在15攝氏度以下停止生長,達40攝氏度時發芽仍無妨礙。但低於10攝氏度以下,姜塊容易腐爛。

2、光照:姜耐陰而不耐強日照,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故栽培時應搭蔭棚或利用間作物適當遮蔭,避免強烈陽光的照射。

3、水份:姜的根系不發達,耐旱抗澇性能差,故對於水分的要求格外講究。在生長期間土壤過幹或過溼對姜塊的生長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發病腐爛。

4、土壤營養:姜喜歡肥沃疏鬆的壤土或沙壤土,在粘重潮溼的低窪地栽種生長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長也不好。姜對鉀肥的需要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二、生薑高產栽培技術

1、培育壯芽

在播種前20~30天取出種姜,將其表面的泥土徹底清洗乾淨,再在乾淨地面或者草苫上平鋪晾曬1~2天,晾曬過程中務必注意不可曝曬,必須適度。姜種選擇健壯、無病蟲危害、不幹縮、姜塊肥大、質地硬、未受凍、不腐爛、色澤鮮亮的姜塊,切忌選擇肉質發軟、肉質變褐、乾癟瘦弱的姜塊。

催芽能夠有效地促進生薑生長,無論選擇何種催芽方法,均是將溫度控制在22~25℃之後再催芽20~25天即可,務必要保證幼芽處於粗壯、飽滿的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催芽過程中務必要在保證透氣的前提下把姜種保溼;催芽標準為幼芽粗0.5~1.0cm、長0.5~2.0cm。

2、整地施基肥

土壤應該選擇呈微酸性、透氣鬆軟、土層深厚、能灌能排、保肥保水、有機質豐富的肥沃壤土。施加基肥為過磷酸鈣750~1125kg/hm2+有機肥(充分腐熟)75t/hm2,整平耙細,高畦栽培。

3、田間管理

1)遮蔭

由於生薑不耐高溫天氣及強光照射,去膜後要及時遮蔭,較為適宜的遮蔭範圍是60%;若遮蔭範圍不足或過大,生薑產量及品質會降低。

一般有3種遮蔭方法,

一是將遮陽網覆蓋在生薑之上,然後用繩索予以固定;

二是在畦兩側插上竹竿(粗度為2~3cm),橫檔小竹竿則捆綁在兩側竹竿的1.7~2.0m處;

三是套種瓜類搭架或者將高杆插在行間。

2)肥水管理

在行間播種前,務必要澆足底水,生薑幼苗期,可小水勤澆,將土壤溼度控制在65%~70%之間即可。夏季可早晚澆水;立秋後澆水頻率控制在4~6天澆1次,確保土壤相對溼度保持在75%~80%之間。

4、病蟲害綜合治理

1)姜瘟病

生薑生產過程中,姜瘟病是主要的病害,既可在生薑的葉面發病,又可在生薑的根莖發病,主要表現為姜葉在短時間之內快速凋萎,呈現出較為明顯的萎蔫狀,最後葉邊反捲、枯黃,甚至枯死[3];對病部進行擠壓,會流出白色汁液,並且惡臭味明顯。

防治方法:可用姜瘟寧3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或用70%敵克松進行灌根防治,或用芽孢桿菌750g/hm2進行噴霧防治。

2)炭疽病、紋枯病

炭疽病、紋枯病發病時,有褐色病斑(水浸狀)出現在莖稈處,並且會有很多的斑點密佈在葉片表面,甚至還會出現全葉變褐色凋萎的情況。防治方法:可用30%愛苗150g/hm2進行噴霧防治,這樣既可降低炭疽病、紋枯病的發生率,又可增強生薑抗病能力。

3)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多會在生薑幼苗前期為害,甚至會導致出現斷苗缺窩的現象。防治方法:可用90%敵百蟲1500倍液或50%辛硫磷2500倍液進行灌窩防治。

4)姜螟

姜螟主要危害生薑心葉。防治方法:可用90%敵百蟲粉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10%毒死蜱乳油750~1200g/hm2噴霧防治。

5、及時收穫

可在初霜到來前種姜與鮮姜同時收穫,也可提前至立秋時收穫。





陳倉紀事


大姜是姜科,姜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新鮮根莖,為常用調料食物。

大姜喜歡溫暖溼潤的環境,忌連作,適宜種植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通暢的沙壤土。

大姜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5一28℃,溫度低於20℃則發芽緩慢。大姜的種植時間:

一、露天種植,南方一般在3一4月份。

二、露天種植,北方一般在4月下旬一5月上旬播種。

三、如果是地膜栽種,可適當提前種植。

大姜喜陰、不耐高溫、怕潮溼、怕強光照射。夏季陽光強烈,大姜要進行遮陰,才能正常生長髮育。

大姜抗寒能力較弱,植株只能在無霜期生長。植株遇霜會凋零,失去生長能力。大姜在10℃以下會受凍害,它的儲藏適宜溫度為15一17℃左右。


寒吐


很高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大姜什麼時候種植?大姜受凍害的溫度是多少?讓我來說一說。

一、生薑的播種時間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一般採收的季節是秋末冬至的時節,也就是十一、十二月份.隨著科技的發展種植生薑也不拘泥於4月下旬了。

二、利用現有的日光溫室大棚對大姜進行催芽生產,通過遮陽網和草苫控制溫溼度,不受季節和溫度條件的限制,催芽量大,產芽率高,提高了產量,效果好,條件易控制,時間短,滿足了規模化種植的需求,而且操作方法簡單易行。

三、生薑具有喜暖怕冷、喜溼怕乾的特性。適宜貯藏溫度為10—15℃,低於10℃姜塊容易凍害,受凍害的姜塊在升溫後容易腐爛。溫度過高,姜腐病等病害蔓延, 腐爛嚴重。貯藏適宜的相對溼度為90%—95%。貯藏溼度過大,有利於病菌繁殖而導致腐敗;但溼度過小,會造成姜失水,發生幹縮,降低食用品質。


戶外老宋


1、種姜的選擇,由於生薑是用根莖來進行繁殖的,因此種姜應該選擇比較肥厚、顏色淺黃、有光澤、沒有病蟲傷疤的根莖。

2、催芽時間,一般來說南方比較適合在1到4月進行催芽,北方適合在五月份進行催芽。

3、生薑切塊,在催芽之後,將種姜切成一定的塊狀,並且確保每塊上都有幼芽。

4、栽種生薑塊,在土地上間隔一定的距離刨坑,然後先用糞水澆灌每個土坑,然後再將切好的生薑塊放入土坑中,再蓋上泥土。

在生薑生長期間,要定期的進行除草和施加肥料,主要以有機肥和複合肥為主,並且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溼潤,及時澆水。


戶外陸飛


生薑第一步必選選擇合適生薑品種進行栽種,好的生薑品種是生薑產量的保障。

選擇生薑品種的時候要考慮當地種植環境的氣候特點。並且需要將生薑中的有病的,腐爛的種子挑出來,最好是種植前進行一下消毒工作。

生薑栽種之前必須進行整地,需要施足底肥,一般每畝地需要2500公斤左右的有機肥,另外需要硫酸鉀30公斤左右。然後進行合理的密植,每畝地種植姜塊的數量根據當地情況決定。

田間管理期間注意適當的進行大棚遮陽,因為生薑對強光敏感,適當遮陽有利於生長。一般生薑生長過程中需要進行兩到三次的中耕培土,合理的培土有利於生薑的生長。

追肥一般配合中耕培土一起進行,根據土壤和生薑生長情況進行追肥,第一次追肥一般每畝需要複合肥20千克,尿素10千克左右。第二次需要複合肥30千克,氯化鉀10千克左右。

另外就是合理的進行澆水,並且注意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採收期要趕在下霜之前進行。播種時間

生薑的播種時間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生薑播種前要精選姜種,剔除黴變,腐爛,乾癟的病弱姜塊。種姜要選擇50—100克有1—2個壯芽的姜塊為好,太大的姜塊也可播種但需種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開,但傷口應用草朩灰或石灰消毒後再播。

生薑播種前最好用藥劑浸種催芽,方法將種姜攤開晾曬1—2天然後用1:l:120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鐘,然後將種姜撈出後,用潮砂子將其層層堆碼好用薄膜覆蓋,厚度約30—40公分,使溫度保持在20—30攝氏度,8—10天即可出芽,報據芽子的大小、強弱分級播種。每畝用種量300—500千克。




海參王子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熱愛農村生活。

下面是我的觀點和分享。

說道大姜呢,在我當地就有很多種植的,我們可是大姜種植大省,哪什麼時候種植呢?大姜一般在四月份天氣少暖和的時候準備種植,生薑不喜歡寒冷的生長環境,比較適合溫暖溼潤的環境。耐陰,不喜歡強光,怕水澇。土壤適合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比較有利於大姜的生長。

大姜喜溫但怕高溫,不耐霜,5℃以下受凍害,15~16℃以上開始生髮,生長適溫在 20~25℃。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和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希望大家在種植和養殖方面能夠大豐收,謝謝大家。


wenshidapeng


大姜適宜生長在低溫的沙土地,四月份取母姜種下,五月就會長出像嫩蘆葦的苗來。姜喜溫暖,不耐霜,幼芽在16~17℃開始萌發,但發芽很慢。在22~25℃生長較好,高於28℃則導致幼苗徒長而瘦弱。莖葉生長期以25~28℃為宜,高於35℃以上,則生長受抑制,姜苗及根群生長減慢或停止,植株漸漸死亡。根莖生長盛期要求晝溫22~25℃,夜溫18℃以上,方有利於根莖膨大和養分的積累,溫度在15℃以下則停止生長。


炸蟲子


 姜喜溫暖,不耐霜,幼芽在16~17℃開始萌發,但發芽很慢。在22~25℃生長較好,高於28℃則導致幼苗徒長而瘦弱。莖葉生長期以25~28℃為宜,高於35℃以上,則生長受抑制,姜苗及根群生長減慢或停止,植株漸漸死亡。根莖生長盛期要求晝溫22~25℃,夜溫18℃以上,方有利於根莖膨大和養分的積累,溫度在15℃以下則停止生長。





黃輝龍vlog


姜原產東南亞的熱帶地區,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較弱,植株只能無霜期生長,生長最適宜溫度是25-28℃,溫度低於20℃則發芽緩慢,遇霜植株會凋謝,受霜凍根莖就完全失去發芽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