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凌晨兩點的長沙,誰在守護社區安全?

文 | 金鷹報·新湖南社區頻道見習記者 李禎媛

深夜,當大多數人宅在家中享受溫暖時,有一群由社區工作人員、黨員、群眾志願者組成的“守夜人”,他們不畏寒冷和孤寂,用責任與堅守築牢守護群眾安全的防護牆。在濃濃夜色中,他們是疫情防控線上最亮的“星”。

“我們都是站著值守,根本坐不住,晚上比較冷,站著活動活動還能暖和點兒!”長沙市芙蓉區朝陽街道向韶社區值夜班的志願者搓了搓手、緊了緊衣服,繼續緊盯路口。他們徹夜堅守在社區主要出入口的疫情執勤監測點,用一頂頂帳篷支起保障轄區居民的“安全傘”。

全員在崗

24小時聯防聯控

向韶社區地處長沙火車站周邊,是典型的無物業、開放式、外來流動人口多的老舊小區。為做好一線防控工作,社區在3個主要出入口拉起戰線,紮起“營地”,進行24小時值守,同時對5個路口實行了封閉,阻斷疫情的傳播。

一頂紅帳篷、一把額溫槍、一個烤爐、一壺開水、四種登記表格,這就是向韶社區體溫測量點的標準配置。在這裡,不論晝夜都會有幾名戴著口罩的“紅馬甲”守著,進行車輛查驗、進出人員測量體溫、做外來人員登記採集、發放臨時出入證……

2月24日凌晨兩點,監測點的帳篷裡透出微微光亮,雖已立春,但長沙的夜晚,戶外溫度只有幾攝氏度,這讓堅守在卡口的工作人員有些難熬。據瞭解,目前轄區內有上萬人口,每天進出居民不低於300人,為此社區啟動早晚班聯防聯控機制,每個班2~3人,12個小時換一次班,做到嚴防死守。“前幾日長沙市連續陰雨天,有一次颳大風的時候直接把帳篷掀翻了,還好沒有傷及人員。現在我們用鐵絲綁住四個角,用石頭壓住增重,讓它變得牢固。我只希望之後天公作美,別降溫。”黨團志願者餘翔說,白天他是“消毒隊長”,晚上是“巡防隊長”,保證隨喊隨到。

凌晨兩點的長沙,誰在守護社區安全?

劉謙冒雨檢查過往車輛。

還有一對夫妻檔一直堅守一線,劉謙是向韶社區的工作人員,妻子夏婉寧是芙蓉區朝陽街道人民新村社區主任,面對社區疫情的衝擊,他們第一時間決定把不到3歲的女兒託付給家中父母,夫妻二人大年三十都在各自的社區通宵值守。每當安排夜班人員時,劉謙總是說:“我是黨員,我年輕,抵抗力比你們好,我來值夜班。”想女兒時,他便拿出屏保上的全家福照片看看,繼續奔赴前線。

突發狀況多

夜間防控難度大

天氣冷,不光工作人員手腳冰涼,測溫槍有時也會失靈。前幾日晚上,有一位居民測量體溫顯示38℃,社區馬上採取措施,安排工作人員上門到居民家中,用水銀體溫計對他前額、耳朵、腋窩處反覆測量了10次左右,確定無發熱,大家才放下心來。“社區的值班電話24小時在線,白天是辦公室處理,晚上是我和主任接電話,就是為了及時處理突發事情,發現高溫就上門。”向韶社區黨總支書記王新說。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王新給自己安排了夜班值守,幾乎沒睡過整覺。雖然口罩遮住了半張臉,但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眼睛裡的紅血絲。王新告訴記者,夜間防控難度大,工作人員又冷又累,容易疲勞;颳風下雨有一定的安全問題;防控物資簡陋,設施設備較落後,但他們都一一克服。

凌晨兩點的長沙,誰在守護社區安全?

王新對出入人口進行登記。

為了加強社區夜間時段的防控,每晚需安排人員進行守點、街道巡防、對重點地方如棋牌室、酒店勸導巡查、督查已營業門店、上門核查返長人員等工作,社區組織了一支由新市民代表、陪讀家長、黨員、居民志願者組成的50人常駐隊伍,緩解了人手短缺的問題。“巡防、值守是一件需要精力、耐力和體力的工作,我們合理調配人員,女生儘量不安排夜班,選擇住在家附近的男生為主要力量。最讓我感動的是,社區17位工作人員沒有一個人臨陣退縮,大家都鉚足了勁。而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更是一名男子漢,就應該衝在最前方。”王新堅定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