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凌晨两点的长沙,谁在守护社区安全?

文 | 金鹰报·新湖南社区频道见习记者 李祯媛

深夜,当大多数人宅在家中享受温暖时,有一群由社区工作人员、党员、群众志愿者组成的“守夜人”,他们不畏寒冷和孤寂,用责任与坚守筑牢守护群众安全的防护墙。在浓浓夜色中,他们是疫情防控线上最亮的“星”。

“我们都是站着值守,根本坐不住,晚上比较冷,站着活动活动还能暖和点儿!”长沙市芙蓉区朝阳街道向韶社区值夜班的志愿者搓了搓手、紧了紧衣服,继续紧盯路口。他们彻夜坚守在社区主要出入口的疫情执勤监测点,用一顶顶帐篷支起保障辖区居民的“安全伞”。

全员在岗

24小时联防联控

向韶社区地处长沙火车站周边,是典型的无物业、开放式、外来流动人口多的老旧小区。为做好一线防控工作,社区在3个主要出入口拉起战线,扎起“营地”,进行24小时值守,同时对5个路口实行了封闭,阻断疫情的传播。

一顶红帐篷、一把额温枪、一个烤炉、一壶开水、四种登记表格,这就是向韶社区体温测量点的标准配置。在这里,不论昼夜都会有几名戴着口罩的“红马甲”守着,进行车辆查验、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做外来人员登记采集、发放临时出入证……

2月24日凌晨两点,监测点的帐篷里透出微微光亮,虽已立春,但长沙的夜晚,户外温度只有几摄氏度,这让坚守在卡口的工作人员有些难熬。据了解,目前辖区内有上万人口,每天进出居民不低于300人,为此社区启动早晚班联防联控机制,每个班2~3人,12个小时换一次班,做到严防死守。“前几日长沙市连续阴雨天,有一次刮大风的时候直接把帐篷掀翻了,还好没有伤及人员。现在我们用铁丝绑住四个角,用石头压住增重,让它变得牢固。我只希望之后天公作美,别降温。”党团志愿者余翔说,白天他是“消毒队长”,晚上是“巡防队长”,保证随喊随到。

凌晨两点的长沙,谁在守护社区安全?

刘谦冒雨检查过往车辆。

还有一对夫妻档一直坚守一线,刘谦是向韶社区的工作人员,妻子夏婉宁是芙蓉区朝阳街道人民新村社区主任,面对社区疫情的冲击,他们第一时间决定把不到3岁的女儿托付给家中父母,夫妻二人大年三十都在各自的社区通宵值守。每当安排夜班人员时,刘谦总是说:“我是党员,我年轻,抵抗力比你们好,我来值夜班。”想女儿时,他便拿出屏保上的全家福照片看看,继续奔赴前线。

突发状况多

夜间防控难度大

天气冷,不光工作人员手脚冰凉,测温枪有时也会失灵。前几日晚上,有一位居民测量体温显示38℃,社区马上采取措施,安排工作人员上门到居民家中,用水银体温计对他前额、耳朵、腋窝处反复测量了10次左右,确定无发热,大家才放下心来。“社区的值班电话24小时在线,白天是办公室处理,晚上是我和主任接电话,就是为了及时处理突发事情,发现高温就上门。”向韶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新说。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王新给自己安排了夜班值守,几乎没睡过整觉。虽然口罩遮住了半张脸,但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眼睛里的红血丝。王新告诉记者,夜间防控难度大,工作人员又冷又累,容易疲劳;刮风下雨有一定的安全问题;防控物资简陋,设施设备较落后,但他们都一一克服。

凌晨两点的长沙,谁在守护社区安全?

王新对出入人口进行登记。

为了加强社区夜间时段的防控,每晚需安排人员进行守点、街道巡防、对重点地方如棋牌室、酒店劝导巡查、督查已营业门店、上门核查返长人员等工作,社区组织了一支由新市民代表、陪读家长、党员、居民志愿者组成的50人常驻队伍,缓解了人手短缺的问题。“巡防、值守是一件需要精力、耐力和体力的工作,我们合理调配人员,女生尽量不安排夜班,选择住在家附近的男生为主要力量。最让我感动的是,社区17位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大家都铆足了劲。而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男子汉,就应该冲在最前方。”王新坚定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