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大都人高馬大,難道三國時期沒有矮子嗎?

十二十頁


孔明,呂布,關羽,子龍等有重筆描寫都不算矮子,相比其他武將請參考原著,至於武將也不可能太矮,否則連馬都上不去,怎能打仗。


後悔入紅塵


首先,給你帶來錯誤印象的是,三國時期的尺子標準和現在不一樣,三國時期一尺是23.1釐米,現在的一尺是33.3釐米。所以給你帶來三國時期人物的人高馬大的錯覺。

其次,有名號的文武將身高根據歷史數據可以看到大都不矮,趙雲185,諸葛亮185,劉備173。曹操矮小,沒有具體數據,很可能165左右,甚至更低。劉伶139。

最後,按照人類歷史發展規律,人民平均的身高在提高,三國距離現在2000多年,我個人認為,他們的身高有點虛假。個人觀點,請輕噴。


圍棋小先生


我原以為太史慈就是最矮的了,雖然其有:“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的豪言壯語。也奈何不了他的身材,好像還不如曹操的身高。

太史慈自稱大丈夫倒不是因為他的身高,《三國演義》中的武將幾乎都比他高,也沒有幾個人敢稱“大丈夫”的。

我突然發現一個現象,身材越是矮小的。輔助條件要求的卻是格外的高大,太史慈自稱大丈夫、曹操說他自己是周文王;還都說的過去。有一個人就有點自不量力了,本來身高6尺,比太史慈還矮了一尺,多大的房子都不夠他住的“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常以身處宇宙調和萬物為意,從不濫與人交往,沉默寡言,對人情世故漠不關心。(趙孟頫的《酒德頌》原作劉伶)

他就是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並稱為“竹林七賢”的劉伶。劉伶是社會地位最低的一位,與他的身高頗為相似😄!同輩的人都因考核優秀而升遷,惟獨劉伶因無所作為而罷官。

泰始二(266)年,朝廷派特使徵召劉伶再次入朝為官。而劉伶不願做官,聽說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趕緊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後脫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劉伶後深覺其乃一酒瘋子於是作罷。劉伶最終一生不再出仕,老死家中。

北芒客舍(劉伶)

泱漭望舒隱,黮黤玄夜陰。

寒雞思天曙,振翅吹長音。

蚊蚋歸豐草,枯葉散蕭林。

陳醴發悴顏,巴歈暢真心。

縕被終不曉,斯嘆信難任。

何以除斯嘆,付之與瑟琴。

長笛響中夕,聞此消胸襟。


中行偃1


在書中一般是用身高几尺來丈量人物的身高,但是由於古代的尺的長度和現在不一樣,每個朝代尺寸的標準也不盡相同。現在是一米等於三尺,商朝一尺大約16.95cm,按照這個標準十尺為一丈,跟現代一般人的身高差不多,所以有“丈夫”這個稱呼。漢代,一尺大約21.35-23.75cm;三國,一尺大約24.2cm;宋元時,一尺大約31.68cm。

《三國演義》雖然講的是漢末三國的事情,但實際成書於元明交際,也不知道羅貫中是按照什麼樣的標準設定人物的身高。小編猜想。既然《三國演義》是按照《三國志》來寫,標尺也應該按照漢制規定的。那麼我們就按照漢末標準一尺23.75cm,列舉幾位著名三國人物的身高。

劉備,身長七尺五寸,大約現在的178cm。

張飛,身長八尺,大約190cm。

關羽,身長九尺,大約213cm。

諸葛亮,身長八尺,大約190cm。

趙雲,身長八尺,大約190cm。

曹操,身長七尺,大約166cm。

龐統,身長七尺二寸,大約170cm。

程昱,身長八尺三寸,大約197cm。

孫權,身長七尺六寸,大約174cm。

周瑜,身長八尺,大約190cm。

太史慈,身長七尺七寸,大約182cm。

以上所列的現代折算數還不是完全準確,古人是用尺寸計量身高的,寸沒有釐米精確,正如釐米沒有納米精確一樣。古人沒有釐米的標準,我們不能強求。得出的數值,要有大約1釐米上下的誤差,在所難免。


誆我呢


《三國演義》是明朝人寫的,明朝時候的一尺已和現在差不多了,試想想身高八尺如果換算成米是多少?應該在兩米以上了。那麼《三國演義》裡的不少身高八尺的人物,豈不都成姚明瞭?羅貫中當然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了,但他之所以這樣寫,是尊重《三國志》裡的寫法。

我們知道《三國志》裡記述了不少人物的身高,如諸葛亮、趙雲、張飛等都是身高八尺,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劉備身高七尺五寸,曹操身高七尺,等等吧。從這些人的身高看,如果按明朝的尺碼換算,他們每個人都在兩米以上了。但據專家考證,三國時期的一尺,相當於今天的二十三公分,那麼諸葛亮、趙雲、張飛等人的身高也就是一米八四左右,太史慈也就一米八左右,劉備也就一米七多些,曹操最低,在一米六一左右吧。如果換算成這些尺寸,那時人的身高,也就和現在人的身高差不多了。如果按這樣的尺寸換算,《三國演義》裡當然也有矮子了,如說龐統身高不滿七尺,益州的張松更低,身高僅六尺,那換算成今天的身高,龐統不滿一米六,張松就更低了,不滿一米四。

古今人都很看重身高,身高八尺,儀表堂堂,自然給人一種不俗之感,幹什麼事情,也有了一份先天的優勢。因此曹操嫌棄自己的身高,一次北匈奴派使者送來了大批奇珍異寶,並請求面見曹操。曹操覺得自己長的不夠威武雄壯,會損害國家的形象,就叫身高八尺、外貌威武的部下崔季珪穿上他的衣服,假扮他的身份接見使者,而曹操自己卻拿著刀扮成護衛,站在崔季珪的坐榻旁邊。等朝見完畢,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聽他對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回答說:“魏王看起來很有威嚴,確實不錯,但是站在座榻旁邊的那個捉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聽說後,感到匈奴使者眼光獨到,很是不凡,就派人追殺了匈奴使者。因此,身高是一個人的先天優勢,但如果後天不努力,照樣難成大器。


sunjin72976689


這話說的不對,人高馬大說的都是戰將的氣勢,呂布、關羽、張飛等人都是猛將,自然人高馬大的形象了,再者,三國演義羅貫中寫的小說元素大多來自陳壽的三國志,在藝術加工上小說自然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咯,除非是神話小說,土行孫就不人高馬大,但戰鬥力還是行的。不過羅貫中再咋創作,也不能太過虛假,比如在三國演義的小說裡,你就永遠找不到曹操的描寫是

人高馬大😜


十年家政運營老兵


常言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為什麼難求?就是因為身高力大的人實在難找。冷兵器時代,-一把兵器往往幾十斤重,甚至有一百多斤的。身矮力弱的人,怎么拿得動?所以被選拔出來領兵打仗的,都是身高力大的。這種情況反映在歷史記錄中或文學作品中,自然就是身高的多了。


甲辛


演義

對待歷史人物的髙矮都出在著者的筆尖上,他寫髙沒人見,他寫矮亦沒人見。如果某朝出名特高特矮者可能有記錄,必須重視註明,三國中沒有出名的矮子。

。在水滸中出名的一丈青女性髙倮子,在老版電視劇導演還注意到她的特性,新版根本沒考慮。武大郎是出名的矮子,演員選矮人,否則觀眾要批評。

。再有大明朝開國大將常遇春是高倮子,同時他有一搭當,朱麻議大將是亇矮子只有二尺半,手執二柄銅錘三位一體,在京劇中飾演者很難演,很費勁。


老龔166916589


孫權是矮人種。混血兒。


許嶽炳


有啊,武將呂布關羽都是人高馬大的正常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