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红楼梦》中第27回哪些地方对宝钗的印象比较深刻?

用户7779709089346


《红楼梦》中第27回有俩处地方让我对宝钗的印象深刻,一是宝钗挥舞着扇子,扑蝴蝶这一片段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还处于青春靓丽年纪的少女,天真贪玩的个性,这是整部《红楼梦》中宝钗展露真性情的唯一描写。漂亮富有才华的宝钗,因为小小年纪善于察言观色,迎合大人,处事又圆滑,不讨大多数读者的喜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明明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却早早背负上成人的成熟,失去了那个年纪该有的人生乐趣,是不是我们也应该为这个富有才华却又不得不处处压抑自己本性的女孩子一点宽容呢?就是下面的这一段描写,为我们还原了那个本来就应该这样的薛宝钗: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第二处就是因为无意中听见滴翠亭中俩个丫头的私话,宝钗情急之下,为了洗清自己随口说出的那句“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的话,就是因为这句话,很多人坐实了宝钗有意栽赃黛玉的看法。其实,细细想来不然,宝钗说这话时仅仅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到了这里”的理由,完全没有陷害黛玉的意思。那么为什么宝钗随口说出的人是黛玉而不是别人呢?那是因为她要去找的人是黛玉而不是别人,她看见宝玉进了黛玉的屋里,为了避嫌,就抽身回来了。在回来的路上,发生了以后的故事,这样想来,她随口说出黛玉也就不足为奇了。

宝钗说看着黛玉在这里蹲着弄水儿,原本是为了消除坠儿和红玉心中的疑虑,没想到撇清了自己,却把黛玉拽了进来,这里就有点“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意思了。在怡红院的俩个丫头眼里,黛玉是个嘴里刻薄,心思细腻的人,这样的事儿她会和别人说去,反而宝钗端庄大方,即使听见了也不会到处乱说,宝钗的无心之说无意中让俩个丫头误会了黛玉。

其实,这俩个丫头误会黛玉也不奇怪,因为,她们两人只是怡红院里的粗使丫头,平时黛玉又和宝玉走得近,经常到怡红院里去,俩人经常闹小矛盾,黛玉又哭又闹,宝玉又陪小心又赔不是,她们心里的想法近身伺候的大丫头如袭人紫鹃等会明白,坠儿和红玉这些粗使丫头怎么会知道?她们只是看着表面上宝玉黛玉今天拌嘴明天又好了的,她们才认为林黛玉小心眼,刻薄,她们看见的只是表面现象罢了。所以,宝钗原是无心地拉上黛玉,被怡红院里的丫头们捎带着让人感觉宝钗是有意诬陷黛玉。

由此看来,第二十七回对宝钗的描写,还原给了我们一个本来应该固有的真实的宝钗,在这一回中,她少有地露出了天真调皮的少女该有的本性。她的一时情急之下随口而出的话,被怡红院俩个丫头误会了黛玉,聪明大方如宝钗,也有这样思虑不周的时候,如果她知道丫头们心里的想法,她一定会后悔自己的冒失的。


石径斜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一回在整本红楼梦中都是精彩的一节,从这一回可以看到宝钗难得一见的少女天性,见一双玉色蝴蝶,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一个灵动少女形象跃然纸上。而这一章的金蝉脱壳恰恰是所有红迷批判宝釵攻于心计的依据,不仅完美脱身,并祸水东引,机智灵变可见一斑!再者,听小红声知怡红院人,可见宝釵日常确实也用了心的…





诗词爱好


我是钰姐,我来回答。

钰姐认为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若论《红楼梦》第27回里印象最深的当属“宝钗扑碟”这一场景,也是全书中比较著名又经典的情节。一是对宝钗人物形象刻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这个问题对研究红学的人来说也是有争议性。我们来分析看看。

一、“宝钗扑碟”开端分析

《红楼梦》第27回中开篇提到,4月26日交芒种节这天里,按古风俗需摆设各色礼物,来祭饯花神。因芒种一过,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因此大观园的闺中女孩子们,便兴起古风过交芒种节了。她们一大早就忙开了,编轿马、系彩带等。

众姐妹皆在园中玩耍,独不见黛玉,于是宝钗便欲往潇湘馆找黛玉去。但她忽然抬头见了宝玉进屋了,因前日里黛玉在伤心落泪,故一早宝玉便去看她。而这时,宝钗就在心里寻思开了:

“宝玉和黛玉是从小一块长大的,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之处,嘲笑不忌,喜怒无常;况且黛玉素多猜忌,好弄小性儿,此刻自己也跟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倒是回来的妙。”

宝钗一向心思稳重,思虑周全。一是不愿打扰宝玉和黛玉素日打闹的兄妹间戏耍,以及不愿看见两人之间的不避嫌、嘲笑和喜怒无常;二是素知黛玉性格,不愿惹黛玉不高兴,让宝玉不便,黛玉又嫌疑。

二、“宝钗扑蝶”场景分析

于是,因此情形,宝钗便抽身回去,也就有了后来著名的“宝钗扑蝶”场景。文中是这样写宝钗的:

“刚要去寻别的姊妹去,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上,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寻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 ,将欲过河去了。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边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宝钗本就身材圆润丰满,再经过来来回回的扑蝶,自是香汗淋漓、娇喘吁吁。这段把宝钗的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丰满,宝钗素日里平和稳重,但毕竟还是少女,处在天真烂漫的年纪,还有少女天真活泼的情趣。因此,她一旦看到美丽的蝴蝶,自然会流露出女儿情态来。

而且文中将蝴蝶翩跹飞舞的动态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再加上美女宝钗的戏蝶,凝成了一幅绝美的“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图,这也是曹公的评价。而且对宝钗的动作、情态的描写,让人觉得身临其境,这种场景仿佛历历在目、鲜活灵动,让人觉得非常美好。

三、“宝钗扑蝶”结果分析

大家或许正沉浸在宝钗扑蝶的美好中,偏就会儿宝钗听到了小红和坠儿的私房话,是关于小红与贾芸互送定情礼物的绝密私事。两人还怕有人听了墙根去,意识过来后想推开窗子说话,让大家认为他俩在闲聊,即使人到跟前了,也能看的见。因此,让宝钗心惊:

“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况且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小红。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听了他的短,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宝钗的心思可谓缜密,分析深刻,一是认为小红和坠儿两人是心机不错、奸淫狗盗之徒,因为那等私密事件是不能与人耳语,又不愿让人知晓的。二是小红是个眼空心大、刁钻古怪的东西,宝钗忌惮她的“短儿”被人知晓后,可能会狗急跳墙而生出事端。三是自己自讨没趣,躲又没法躲。

鉴于此,宝钗便来了一招“金禅脱壳”之法,成功地消除了一切祸患。你看,在小红和坠儿“咯吱”推开窗户时,书中是这么写宝钗的:

宝钗便故意放重脚步,笑着说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还有笑着问“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还有“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呢.....”

宝钗此时的三段话,唬住了小红和坠儿,关键是成功的金蝉脱壳。当然“金蝉脱壳”也是曹公写的宝钗的内心所想。在成功嫁祸后,文中写宝钗:宝钗一面走还一面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怎么样?”

这里,我们惊叹于宝钗的心机,比之她认为的小红和坠儿的心机,让人觉得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她的金蝉脱壳有三个用处:一是消除自身嫌疑;二是成功嫁祸黛玉;三是成功打击了小红和坠儿。真可谓“一箭三雕”。

四、“宝钗扑蝶”观点分析

然而对于“宝钗扑蝶”的评价,一向有拥林派和拥钗派。

拥林派。从文中来看,很容易让人产生拥林派观点。一是宝钗也说了她要“金蝉脱壳\

钰姐的书斋


《红楼梦》中第27回对宝钗的印象深刻的地方应该前后连贯起来说,主要通过事件描述对比出宝钗的养尊处优、心机深重和黛玉的孤苦无依、如屡薄冰。

首先,本章题目已点明: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杨妃指的是宝钗,飞燕指的是黛玉。通过两人一个富贵,一个清瘦,一个欢快,一个凄苦,两人的形象和性格形成了鲜明对比。葬花词在红楼梦中地位很重,两相对比更增添了黛玉的悲剧色彩。

其次,通过宝钗听见小红和坠儿的悄悄话,金蝉脱壳之事承上启下。更可见宝钗心机深重。本章开始宝钗去找黛玉时,见宝玉进去潇湘馆就想到了黛玉会多心,说明宝钗对黛玉的性格十分了解。用金蝉脱壳之计时,宝钗连小红这个丫头的性格都摸得一清二楚,宝钗反应奇快,又偏偏不用别人,而非用黛玉做幌子,使得宝玉身边的丫头对黛玉的抵触更多一分,不可谓用心不深,细思极恐。

最后,面对宝玉屋里如此多心的丫头和如此家庭背景殷厚又心思缜密的宝钗,预示着本就心性敏感的黛玉后来的日子不太好过。因此,宝玉和姐姐妹妹们畅游时,只有黛玉在泣残红,作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葬花词,使人不胜唏嘘,悲叹连连。

因此,《红楼梦》中第27回通过两相对比,借宝钗揣摩黛玉性子和金蝉脱壳之事,浓墨重彩地暗示了宝钗的心机深重,这才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秋阳lsl


《红楼梦》中第27回哪些地方对宝钗的印象比较深刻?,如果用一句老话说,叫“说者有心,听者无意”。说来话长,原来,宝玉房中,有个善攀高枝名叫“小红”的小丫头,因丟失帕子,而结识贾芸,引起的一段相思,难免春梦荡漾“话说小红心神恍惚,情思缠绵,忽朦胧睡去,遇见贾芸要拉他,却回身一跑,被门槛拌了一跤,唬醒过来,方知是梦。因此翻来复去,一夜无眠,至次曰天明,方才起来……”。

恰宝钗芒种那天,祭饯花神,顺便去看黛玉,刚至潇湘馆“忽然抬头見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一想:“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不忌,喜怒无常;况且黛玉素多猜忌,好弄小性儿,此刻自己也跟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巧就巧在宝钗因追一双玉色蝴蝶,而追至池边滴翠亭上,听到亭外有人说话,恰是小红和坠儿说“小红丟帕”贾芸还帕(并非小红那塊,而是贾芸有心还的自己的帕子)私密之事。聪明的宝钗心想“人急造反,狗急跳墻。不但生事,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一一”便故意加重脚步,佯装去追赶和寻找黛玉,方躲过这尴尬局面。这对宝钗说来恐怕印象极其深刻吧。


老兵4200


宝钗扑蝶,是红楼梦中画面感很强的一个场景之一。宝钗平时给人的感觉就是稳重大方,但私下她也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

说她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可她在亭子里偷听到小红她们的谈话,仅从听声音就可以判断出那人是小红,并断定小红是一个刁钻古怪的丫头,要知道小红是宝玉的丫鬟,而宝玉第一次见到小红时,连小红的名字都不知道。而这里宝钗只凭一个声音就能认出。可知她对大观园人和事情多么用心,而且对人和事情判断很准。

宝钗思维反应敏捷。在快被人发现她偷听之时,短短的时间内,她立马就能做到金蚕脱壳,把自己脱离于是非之外,完全将刁钻古怪的小红等人骗过去。

最后是小红的话。她说若真的是宝姑娘听过了倒也没什么,可偏生这个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思又细。

这里从一个外人的角度来评价林黛玉和薛宝钗。可以看出薛宝钗做人在别人看来的稳重大方的形象深入人心。



晴园2002


通过看书,我们可以知道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关于宝钗的描写只有以下两处,

1,宝钗去叫林黛玉,碰见贾宝玉,想了一下,只好返回;

2,宝钗返回途中在亭子外听到丫鬟红儿和坠儿的对话,使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

但是如果要说从这两处中选择一处对宝钗的印象深刻的话,我觉得两处都可以说对宝钗印象深刻。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一分析。

针对第一处,宝钗去叫黛玉,碰见了宝玉,她想了一下,却返回。

从书中我们知道,众人在园中玩耍,却不见黛玉的影子,迎春说了一句黛玉是否在睡懒觉,宝钗便接话去叫林黛玉。可没有想到的是,宝玉却先进去了,按理是宝钗自己说要去叫林黛玉,即使宝玉进去了,她再进去也没有关系。可是这个时候的宝钗却想了很多,原文如下描述:

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昔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

你看看,她可是里里外外都想到了,即考虑到了宝玉的层面,又猜测到黛玉的想法,这让人怎么不印象深刻。

针对第二处,宝钗返回途中在亭子外听到丫鬟红儿和坠儿的对话,使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

我们继续往下走,当宝钗返回路过亭外听见两个丫鬟的对话,知道其中一个丫鬟是宝玉房中的红儿,素来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躲又躲不及,便开始计较,想了个金蝉脱壳之计。原文如下描述:

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说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你看看,宝钗听了两个丫鬟的对话,想到了其中一个丫鬟是谁,了解她的性格,便直接想出了脱身之法,那就是“金蝉脱壳”,而且直接喊林黛玉为颦儿,这让人印象怎么不深刻。

结语:在书中第二十七回,虽然宝钗就这两处描写,但是已经把她的性格特点表现了出来,那就是处事淡然,稳重平和,圆滑隐忍。所以这两处地方描写对宝钗的印象比较深刻。


许家那个人


《红楼梦》中第27回有这样一个情节,四月二十六日茫种节,闺阁兴祭饯花神,众女孩在花园玩耍,宝钗欲寻黛玉,看她进了潇湘馆,一来怕宝玉不便,二来怕黛玉猜忌,便转回来,半路扑蝶戏耍,赶至滴翠亭无意间听到了小红的秘密,为避嫌情急之下,假装玩捉迷藏寻找黛玉,嫁祸黛玉。这个情节虽短,却耐人寻味,令人印象深刻。

宝钗假装与黛玉玩捉迷藏,导至小红对黛玉产生了误会,小红对坠儿说:“要是宝姑娘听见还罢了。那林姑娘嘴里又爱克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办呢?”小红对黛玉印象不好,对宝钗则评价很高,她不怕宝钗听见,却担心黛玉听见传话。宝钗不说别人的名子,偏偏说黛玉,这不是明显栽赃陷害吗?宝钗在紧急时刻金蝉脱壳,把林黛玉抛出去,说明她潜意识里把黛玉当成竞争对手看待。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历来有不同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尊林而抑薛。即使到今天,仍然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薛宝钗端庄稳重、温柔和顺、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薛宝钗性冷无情、虚伪狡诈。同一人物形象,同一人物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固然有见仁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客观性。

而以上情节则有力证明抑薛之说 ,薛宝钗是十足的伪君子,阴险狡诈之人。


东篱ZWH


《红楼梦》第27回对宝钗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宝钗扑蝶。因为看点较多,请允许我回答本题采用评点的方式。

【故事】芒种节大观园姐妹们,都在园里玩耍,独不见黛玉。宝钗主动去潇湘馆来找。忽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他们从小儿一处长大,多有不避嫌疑,嘲笑不忌,喜怒无常!黛玉素多猜忌,好弄小性儿,自己跟去,宝玉不便,黛玉嫌疑,想毕抽身回来。
【评点】宝钗想宝黛不避嫌疑,黛玉素喜猜忌、好弄小性儿。还有宝玉不便、黛玉嫌疑。好像他们有什么越轨行为似的。黛玉居然这样被抹黑被玷污。其实这恰恰彰显了宝钗内心世界和她的品行薛宝钗骨子里对宝黛的妒嫉让她想了这许多。真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何不大大方方地进去? 【故事】忽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来玩耍,……。宝钗蹑手蹑脚的追那一双蝴蝶,一直到池边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刚欲回来,只听那亭里边有人说话,便煞住脚细听。


【评点】 煞住脚步往里细听,这算不算偷听?偷听,起码是不道德的;宝钗熟读《四书》,想必非礼忽听是知道的。君子坦荡荡。书上说亭内半晌没说话,知书达理之人,要么悄悄地走掉,要么大大方方的进去。宝钗偏不,定要偷听个究竟。 【故事】宝钗听到小红与贾芸丢绢子、还绢子的故事,心中吃惊。想道:古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听说话的语音,似宝玉房里的小红。他素昔眼空心大,刁钻古怪,今儿我听了她的短儿,少不得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宝钗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宝钗又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

【评点】宝钗认为小红奸淫狗盗,眼空心大,刁钻古怪。她能从说话的声音,听出是宝玉房里的小红。看他素日的功夫,连宝玉都不大认识,宝钗却从声音就知道她是小红,连性格都一清二楚。王熙凤说她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殊不知,表弟房里的丫头关你个表姐什么事。这心机,亏她还是知书达理的千金小姐。
作者从未正面赞美宝钗的人品,只以冷静的笔触,呈现事情真相,从不表明态度,更不将情感倾向注入笔端。宝钗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谨慎周到无可厚非,但是她编造黛玉偷听的假象,造成对黛玉的伤害。无论怎么辩解,也算不得心灵美。宝钗的内心对黛玉潜意识里的恨,恐怕是源于黛玉是金玉姻缘最大的障碍。
宝钗的谎话来的之快,内容之丰满,不禁令人叫绝!加上逼真的表演,虽然无中生有,却也天衣无缝。虽然作者没有明确表态。不露声色地指出宝钗的三个故意。还特意说我才在河那边看见她弄水,这谎撒的。为了个人利益,该损人利己的时候,薛宝钗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且做得那么到位,那么老辣,真是太可怕了。

【故事】谁知小红信以为真,便拉坠儿道:“要是宝姑娘听见还罢了。那林姑娘嘴里又爱克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样呢?”
【评点】可怜黛玉无辜躺枪。在小红心里,宝钗是厚道人,黛玉却是刻薄的人,担心被黛玉走露风声。黛玉平时说话随性率真,有时又言语刻薄,给人落下不好的印象,而宝钗心机深藏,平时少言寡语,反被认为厚道!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好在黛玉从不背后道人短长。事后没有走露什么。这哪里是什么金蝉脱壳!就是在玩心机,分明栽赃陷害,嫁祸于人!宝钗呀宝钗,人暴露了,心也曝光了。亏她还加了一句一定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其实,可怜的黛玉已经被推进陷阱,已经被毒蛇咬了。日后小红到了王熙凤身边,谁知道会不会破坏宝黛,而帮助金玉姻缘。


伴读红楼梦


第一,这一回中,那天一早,宝钗准备去叫林黛玉,迎头碰见贾宝玉也去潇湘馆,她想了一下,选择返回;

为什么返回呢,为了避嫌,还是自己心里有隐私?如果说顾虑黛玉的小性子,怕她多想,这恰恰暴露出宝钗的心里已经存了宝玉这件事。否则干嘛不大大方方进去呢?

第二,宝钗返回途中,遇到一对玉色蝴蝶,她感到新鲜有趣,于是取出扇子来扑,兴致勃勃。

整本书中都是描写宝钗的端庄优雅稳重,只有在此处,宝钗突然变得活泼起来,不像一个淑女。

为何宝钗兴致如此浓厚,注意,因为那对蝴蝶是“玉色”,暗含了宝玉黛玉的名字。实在很有寓意,惹人深思。

第三,宝钗在亭子外听到丫鬟红儿和坠儿的对话,她的反应是凝神去听。

按宝钗的个人修养,无意中听到人的交谈,应该立即回避。但是宝钗没有,而是悄悄站在外边,一直听到当事者小红打开了窗子,宝钗这才使出“金蝉脱壳”的计策,将偷听者推到黛玉身上。

以上三处,可以说,都是用正面的写法,寓意深刻地反应出宝钗真实而矛盾的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