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达芬奇,博学的一生


达芬奇,博学的一生

疫情期间看了《达芬奇·传》,提到达芬奇所有人都能说出他享誉世界的名画《蒙娜丽莎》,除此之外我们对他的了解甚少。

看完这本书,才发现原来他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学天才,列奥纳多会去研究啄木鸟的舌头,好奇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了解光与影的原理......

如果说少年时期的孩子是最充满好奇心的,那列奥纳多的好奇心贯穿了他整整一生。

也许他也没有想到《蒙娜丽莎》会给他带来无尽的荣耀,在他的人生阅历中仿佛不断的研究、学习、探索已经是和吃饭一样的常态。他沉醉于每一件热爱的事情,最终成就了他一生传奇。

达芬奇,博学的一生

列奥纳多是一个非常善于做笔记的人。他除了留下了世界名画,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笔记,现存的有7200多页,而且只占他所有笔记的四分之一。

从他的笔记里你可以看到天马行空,一下子人物草图,一下子又有水利工程图,这说明达芬奇的思维十分跳跃,脑子里一有想法马上就要记录下来。

达芬奇,博学的一生

我们现在随手可以拿起来记录的可以是手机,善于记录、总结,绝对利于终身,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列奥纳多是一个博学的好奇天才。他的本职工作是画家,但偏偏他又对其他领域很有兴趣,放在今天大家都要称呼他为斜杆青年,就是有多重身份的有为青年。而正是他博学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辅助,才令他每一次有出神入化的画作。

达芬奇对解剖学很有研究,亲自解剖过动物和人体,了解肌肉的构造和形态。你能想象在尸体腐烂的环境里,他并没有任何退缩的境况吗?

他对水利工程颇有心得,笔记里面记载了很多水利工具,当时并没有应用,但放在现在来看他具有超乎想象的远见;

他还是即兴诗人、演出庆典专家、武器设计师...

达芬奇,博学的一生

列奥纳多自己的研究理论一直说科学与艺术是一体的,他的画作也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融入到艺术画作里,《蒙娜丽莎》的微笑也许就是他经过无数次解剖人体嘴唇发现的最自然法则。

纵观他的一生,达芬奇也确实生在了一个好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那时的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金融中心、也是艺术开放之都。14岁的达芬奇开始跟随潮流学习绘画,中年时期画作水平到达巅峰,晚年去了法国颐养天年。

总体来说,他的人生顺风顺水,没有太大波动。一方面感谢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感谢他自己对万事万物的好奇研究。

达芬奇,博学的一生

我猜想达芬奇之所以不断的探索与博学,是不是也是未雨绸缪,害怕哪天自己的铁饭碗(绘画)不吃香了,还可以有其他工作可以支撑自己。

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家都是按订件维持生计,就是每幅画都是任务,皇室贵族给你钱,你要按期完成。甲方爸爸说要修改你就得改,当然知名度越高,你得到的订件就越多,报酬就越高。

而达芬奇当时的死对头米开朗琪罗也让他倍感压力,后辈的初出茅庐多少会对老一辈的画家造成危机感,幸好达芬奇用自己的特色捍卫了自己的地位。

关于达芬奇的小八卦,这本书提到他是一个同性恋,和米开朗琪罗一样。萨达是陪伴他最久的一位同伴,达芬奇也为他画了很多人像。他没有生小孩,而是收养了一个儿子。

总之,蒙娜丽莎让所有人都知道达芬奇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而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伟大画家的成功秘诀是保持一颗无止境的好奇之心。

达芬奇,博学的一生

对于越来越智能化的时代而言,“短平快”的节奏养成了很多人“懒惰”的习惯,很多事情可以一键下单,百度搜索,抖音笑一笑。

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该知道的,躺在舒适圈里不愿深挖研究,也许这本书可以给你一些热爱生活的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