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雍正在夺嫡的过程中为什么没能像老八一样,得到那么多宗室兄弟的支持?

关东书场


当年康熙的儿子们争夺储位。那带头的几个,无论是老大胤禔,老八胤禩,还是老十四胤禵,都有一大帮拥护者。太子胤礽对兄弟们态度恶劣,其拥护者也不少。可是为什么,偏偏的老四胤禛,却没什么支持的宗室成员呢?以至于胤禛当皇帝后,还不得不对那些兄弟们大开杀戒,这是怎么回事呢?

(康熙画像)

说起来,康熙的儿子可不老少,他一生有35个儿子,其中活到成人的,也有24个之多。

康熙也是清朝历史上对子女教育最为关注的皇帝。想在他这里得到宠爱,不光要有显贵得宠的生母,还得在学业和骑射上都有不俗的表现。

因此,皇子们为了能取悦康熙,自然都舍得下功夫读书。这样一来,大部分皇子不论才学还是骑射,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儿子出色,康熙自然得意,所以没少在臣子们面前秀儿子们的书法和骑射等。

在这种情况下,想从中间挑一位合心合意的继承人,照理说,康熙是很犯难的。

幸好,康熙早早就立了次子胤礽为太子。

本来,胤礽按出生顺序是次子。但是他的生母是和康熙最为情深的赫孝诚仁皇后,且在他出生时便因难产去世。所以康熙在极度悲痛中,不仅亲自抚养胤礽,还在他才满一岁时,便把他立为皇太子。

按理,立太子是国本大事,康熙早早就定下了太子,剩下的就是励精图治,好好将他的王朝天下打理得繁荣昌盛就是了。

可是康熙长寿,竟让胤礽眼巴眼望地做了28年太子。

不光如此,在诸皇子成年后,康熙还将本来属于太子的权力,分割到了其他皇子的手中。

(胤礽画像)

一方面,历代熬死太子的皇帝也不是没有;另一方面,诸皇子分权,胤礽他的地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一向被康熙称赞的胤礽终日胡思乱想,性格大变。不仅残暴淫虐,还做了一些越位之事。这最终惹怒了康熙,胤礽落得个被废黜的结局。

胤礽被废,立刻引发了成年皇子们的夺嫡之争。

在所有皇子中,老八胤禩是个文武全才。

他自幼聪慧好学,为人机敏,才学和骑射都十分了得,因此深得康熙喜爱。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封爵时,他虽年纪还小,却也被封为了贝勒。

由于胤禩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因此他的人缘也是诸皇子中最好的一个。不光宗室兄弟多与他亲近,文武大臣也多与他走动。甚至连江南士人,也对他赞不绝口,因此他还有个“八贤王”的美誉。

比起优秀的胤禩,老四胤禛实在太黯然失色。

一是,胤禛的生母德妃不得康熙宠爱。

二是,胤禛在学业上不及胤禩,骑射上又不及老大胤禵,在诸皇子中,没有出色之处。

三是,胤禛个性古怪,康熙就曾评价他“为人轻率,喜怒无常”。

因此,康熙一直不喜欢胤禛,甚至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给成年皇子封爵的时候,胤禵和胤祉都被封为郡王,而条件符合的胤禛,却只封了个贝勒。

(胤禩画像)

所以,当胤礽成了废太子后, 大家都认为最有可能被立为太子的就是胤禩。甚至胤禩也志在必得。老九胤禟、老十胤誐和老十四胤禵等人都为他出谋划策,四处为他拉票。而满朝文武也审时度势,纷纷站到了胤禩这边。

最终,当康熙召集文武大臣公选太子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胤禩有贤名,理当被封为太子。

这种情况让康熙不由得勃然大怒。因为早在这之前,胤礽就因勾结大臣,想“逼宫”康熙禅让帝位,才被康熙废黜太子之位。在他看来,胤禩的举动,和胤礽如出一辙。

康熙虽说此时已年迈,在皇权上的威信也跟着下降,但他始终热热爱着手中的权力。因此,谁若是结党营私,威胁到了他的皇权,那他是一定会狠狠打压的。

所以,胤禩虽有满朝文武的支持,又有宗室兄弟的保举,但是由于他犯了康熙的忌讳,所以被打压得很惨。后来,康熙还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也断绝了他争夺帝位的机会。

(胤禛画像)

在这之后,康熙见皇子们为争夺帝位手足相残,不免悲痛不已。

其实,胤禛也觊觎帝位。不过他是个谨慎的人,在没有摸清康熙的心思时,他一直韬光养晦,没有盲目出击。

在他看清康熙醉心于权力后,他才反其道而行之。

其一,对康熙交待的事情完成得一丝不苟。

其二,对康熙勤于问候,端茶送水。

其三,不与大臣交往,甚至也不与其他皇子交往。

其四,闲暇时间,便用来参禅拜佛。

胤禛如此特立独行,一下就改变了康熙对他的看法。不但对他不提防,很亲近,而且在临终前,还把皇位传给了他。


张生全精彩历史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事件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最终的结果也是出人意料,不被看好的老四一举夺位,登上皇帝宝座,可是为什么那么多兄弟,帮助胤禛的却不多呢?

小便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老四初期没有夺嫡之心

由于康熙对赫舍里皇后的愧疚,胤礽刚出生就被立为太子,但是这个太子实在不争气,由于康熙老而弥坚、再加上兄弟们的推波助澜,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胤礽第一次被废。

之前老四是一直支持太子的,群臣拥戴太子的也不少,犯不着再去扶持老四,而且老四一直以孤臣自居,所以与大臣结交并不多,但是太子被废时,而胤禛当时已经30岁了,政治手段也非常老道,才有了夺位之心,可惜时间上有点晚。

二、老八很有城府

暂时不论老八胤祀这个人是不是像史书上说的大逆不道;老八这个人脾气确实很好,而且人特别聪明,和兄弟、大臣之间结交甚深,被人称作“贤王”,这或许真的是性格使然;咱们也都知道,差学生都喜欢和学习好的人玩,觉的了不起,老九老十老十四心里正是这种感觉,觉的老八挺牛!

太子第一次被废,推举太子时,竟然十之七八都是举荐老八的,这个就犯了康熙的忌了:这不是串通好的吗?这人啊,越老越看重权利,当时康熙已经56岁,在他心里反而觉的老八太虚伪,各方面都是装的!所以对老八和同党进行了敲打、甚至打压!

三、其他皇子的能力

老大打仗可以,但是在政治上就是白痴;

老三醉心著书;

老九老十能力不足;

老十三是老四的忠实簇拥;

老十四也是个打仗能手,长期带军西北,治国方面也不咋地;

所以太子被废后,有能力竞争皇位的只有老四和老八

,好了,兄弟、群臣选吧!从平时办差风格、为人处事也不难理解,老八沾光。但是老四在谋士戴铎的帮助下,拉拢了能力最强的几个帮手:老十三、年羹尧、隆科多!再加上内阁大臣张廷玉,老八手下再多的虾兵蟹将也不足为虑了。


80后老申


通常,我们说的九子夺嫡,是说康熙死前具备一定身份地位的儿子,合计九个有比较大作用的参加大战。分别是老大,废太子,三、四、八、九、十、十三、十四。

五、七因为明面参与不多,十五及更后面的十六、十七等因为太小,所以通常就没算到九子夺嫡里。


这九位,按照大体上的渊源可以分为三个广义上的松散集团。

一、废太子集团,包括四、十三。

二、皇长子集团,包括八、九、十、十四。

三、三皇子派。

所以,很简略就可以看出,皇长子集团占据皇子中的数量优势,但你以为皇长子占据什么政治优势就是错误的。

皇太子印:


废太子集团势力历来庞大,在被康熙亲自下场进行打击之前是碾压皇长子集团的。废太子的势力令康熙夜不能寐,最终连续出手,囚死索额图,又利用帐殿夜警事件处理凌普格尔芬等太子党羽,公开废黜,这些连环打击才令废太子集团发生崩溃。


皇长子始终被压制。因为母亲惠妃收养八阿哥的原因,收集到九皇子集团与十四靠近,形成了皇长子集团。


所以,当皇长子也被康熙处置后,八阿哥迅速成为第一大派系。成员成分是:



1、惠妃那拉氏为皇长子未来能够被释放,被迫将尚存的皇长子集团残余、本家势力交给了养子八阿哥。

2、八阿哥起家支持力量的安亲王系。

3、皇九子集团,包括九、十及其母家势力。

4、十四子。

5、马奇。


6、佟国维错误判断局势加入八阿哥。


本已退职的佟国维没坚持住。在他利用康熙舅舅+岳父身份的鼓噪与联络下,一批中立贵族官员加入八阿哥集团。


所以,八阿哥党看起来庞大,在于康熙肢解打击了皇太子集团,才造成八阿哥利用局势突然膨胀。但八阿哥又被康熙公开打击后,势力大衰,雍正也完全能够抗衡了。


四川達州


康熙帝非常讨厌结党营私,因此四阿哥就没有去刻意的结党。反观八阿哥胤禩结党众多实力强大,正所谓贤王之名让他得到了朝中大臣和皇子们的支持,只可惜康熙帝讨厌结党也就导致了他争夺储君的失败。

太子失位是因为不得民心而八阿哥却喜欢收买人心

康熙帝平生最讨厌结党,但是他执政的一生却党争不断。先是幼年时代鳌拜等四辅政大臣的党派之争让他深恶痛绝,后有成年时期明珠索额图的明争暗斗,甚至大阿哥和太子等皇子们也参与其中,这些都让康熙帝心痛不已。

太子胤礽被废黜是因为失德很失民心,但是八阿哥胤禩却趁机收买人心,这让他在朝中和兄弟们中间树立了贤王不倒的口碑。胤禩拉拢了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成立规模强大的争储集团,看似平常但被康熙帝十分的厌恶,正所谓枪打出头鸟,胤禩受到了圈禁的处罚。

宁做孤臣才是帝王之道,雍亲王一心为国受到康熙帝的肯定

四阿哥雍亲王胤禛本来和老十三关系紧密,胤禛也多次在康熙帝面前举荐十三弟和自己一起办差,但是康熙帝却因为太子一案将老十三圈禁。圈禁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保护胤禛让他成为孤臣以继承皇位,假如他结党高调很容易被其他皇子扳倒。

成为孤臣的雍亲王胤禛屡立奇功,先是黄河水灾国库空虚无力赈济,康熙帝命人追缴国库欠款,由于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没人愿意接手。胤禛主动请缨不畏艰难将这个差事办的很好,虽然把皇帝的老臣近臣和皇子们都得罪了,但是康熙帝对他很满意,胤禛的付出得到了康熙帝的肯定。

后来西北出现边患为镇压叛军康熙帝命举荐大将军王,胤禛举贤不避亲举荐了十四弟。雍亲王从全局考虑从国家出发,不计较私利的做法让康熙帝意识到了胤禛的胸量和气宇。胤禛每次办差都能从大局出发很受康熙帝肯定的,这为他的登基创造了条件。

人多不能代表必胜,大臣们举荐也不能让自己成为太子,八阿哥胤禩并没有理解康熙帝的用意。胤禛虽然没有太多的人支持,但他韬光养晦保护了自己,在机会面前也把握了自己,这样低调的人才能成功,八阿哥胤禩虽然高调但最终只落得悲惨的下场。


秋雨鲁北说历史


康熙皇帝执政晚期,随着太子胤礽被废,有些实力,背景的皇子们,纷纷参与到夺嫡之争中,也就是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当时主要参与夺嫡的是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其他阿哥分别依附于这五人,虽然十四阿哥在后期是最有希望和胤禛争夺皇位的,但是他主要还是借助胤禩一党的力量,并不能单独算一党。

九子夺嫡示意图

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是胤禩一党的,十三阿哥胤祥是胤禛一党的,我们就这样看,八阿哥胤禩的确得到了更多宗室兄弟们的支持,胤禛的力量显得就有些单薄了,为什么胤禛没能得到更多兄弟的支持呢?

胤禛参与夺嫡,在态度上的转变

胤禛在史书中记载,最开始他根本就没有夺嫡的心思,在康熙四十七年,胤礽被废时,他是太子党的人,对于这个时期的胤禛来说,辅佐好太子,以后老老实实当个亲王,帮太子分忧就行。后来太子被废了,众皇子开始参与夺嫡,胤禛在这个时期势单力薄,岁数没胤祉年长,人缘比不上胤禩,康熙四十八年,胤礽被复立为太子,这个时候胤禛对储君之位并没有任何的非分之想。

废太子胤礽

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次被废,这个时候胤禛知道胤礽已经没有再次复立的机会了,夺嫡之争愈演愈烈,不由得让胤禛也开始惦记上了皇位,但是他起步已经比胤禩等人晚了不少,所以对于胤禛而言就只能在最关键的地方下手了,就比如他拉拢的胤祥,年羹尧,隆科多,戴铎均是官居要职,党羽虽然不多,但是个个十分关健。

而对于大多数大臣,皇子们来说,他们追随的主要对象,还是声望最高的,因此八阿哥胤禩是最好的人选,几乎没有几个人会选择冷门的胤禛,今天我们受一些清宫剧影响,以为胤禛在兄弟中,得力帮手就胤祥一个,这其实也不正确,至少还有十七阿哥胤礼,而十六阿哥胤禄和雍正皇帝走得也很近。

雍正皇帝(胤禛)

胤禛并非孤家寡人,一样有兄弟们的支持

雍正登基之后,铁帽子王庄亲王博果铎病逝,他没有子嗣,按照正常的规矩,就应该在和博果铎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子侄一辈,选一个过继来继承铁帽子王,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整个清朝也就出了12个,雍正没有选择博果铎的子侄一辈过继,而是让自己的弟弟胤禄过继过去当了铁帽子王,胤禄也很受雍正皇帝器重,历任正蓝旗、镶白旗、正黄旗都统。

而胤礼应该在胤禛夺嫡的过程中,就已经站在了胤禛一边,胤禛继位后,将其直接加封为郡王,管理理藩院,胤礼在雍正一朝,主要负责帮雍正皇帝管理军务,雍正皇帝对胤礼时有封赏,在雍正六年,胤礼又被加封为和硕果亲王,曾一个人负责四旗都统事务,可见雍正皇帝对胤礼非常信任。

十七阿哥胤礼

所以雍正皇帝和胤禩一样,也是有宗室兄弟们支持的,只是在康熙皇帝执政晚期,除了胤礼管着内务府,胤祥,胤禄都无实权,不像胤禩一党影响力那么大罢了。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玄坤文史


我是津城,我来回答。

为什么雍正在夺嫡中没有像老八那样,得到众多宗室兄弟的支持?

其实,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其一,性格原因

老八为人活泛,滑头,老好人,“八贤王”的名号可不是白起的。

老八聪明,处处锋芒毕露,展露才华,拉帮结派,得到众多宗室和大臣的支持。

说白了,就是老八情商高,人缘好。

而雍正就不同了,相比于老八,雍正更是属于踏实干实事的人,不会像老八那样为敬人,除了老十三,在宗室中相对没有多少支持者。



其二,出手晚

老八自以为自己很聪明,比老二更加适合当储君,所以,还没有废太子时,老八就暗地里拉帮结派打击太子,为了赢得支持,结交大臣和宗室。

雍正原本是属于支持太子的一派,属于太子党,并没有像老八那样早早的就露出夺嫡的野心,宗室和大臣自然不会追随雍正。

其三,做事上

老八的工作,上通下达,有利于得到宗室和大臣的支持。

但是雍正就不同了,康熙让雍正干的是一些追缴亏空、整治贪官污吏的事,这些事可都是得罪人的。



雍正想把工作干好,就会得罪绝大多数人;干不好,就会失去康熙的信任,雍正选择的是前者。

所以,从工作内容上看,雍正的工作大多是得罪人的,老八的却是讨好人,支持老八的人自然要比支持雍正的多。

其四,策略不同

老八的策略就是锋芒毕露,到处显摆,宗室和大臣们一看,八王爷真聪明真厉害,以后很可能当皇帝,于是得到很多人支持。

而老四雍正则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踏踏实实,不显山不露水,很多人会忽视他,看不到他的能耐,支持的人就少了。

但这种策略却能引起康熙的注意,最后康熙把皇位传给他。



雍正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风格,才是人生的大智慧,虽得不到宗室的大多数人支持,但却得到了关键人物康熙的支持。

可见,抓住关键,才是成功的大道理。


津城沐雨


最近几年的古装戏基本都是清朝的宫廷戏,而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在历史上也较为精彩,拍成电视剧概率也是最高的,“九子夺嫡”到底指的是那几位王子呢?

康熙不仅在使中国出现了大统一,经济上得到有一次的繁荣富强,在生育方面也表现的非常突出,据有记载序齿的儿子就有24个,什么叫序齿?说白一点就是妃子里面跟康熙比较早的或康熙比较宠爱的妃子,这些女人和康熙生的孩子,才会有分封,排序。其中有9个王子参与了皇位的争夺,历史上称为“九子夺嫡”,分别为大阿哥胤褆、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最后是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去世后继承了皇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雍正皇帝。

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疑问,为什么只有九位皇子参与皇位争夺战?其他的皇子都不想当皇帝吗?事实上,有能力争夺皇位的连九位皇子都没有,他们之间只是结成了联盟而已,而其余没有参与的皇子当然也想当皇帝,也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想想,估计连梦都不敢做,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实力去争夺皇位或有实力去与其他王子结成联盟,甚至有些皇子都还未成年,因为康熙活的时间长,妻妾成群,生育能力又好,所以就一直有生到儿子。

“九子夺嫡”,其中二阿哥胤礽是太子,如果他能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太子的本分工作,按理说继任皇位那是比较顺利成章的,但运气不好,碰到了一位长命的老爹,自己也当了几十年的太子,最终耐不住性子,开始搞一些小动作。皇帝的衰老,也就意味着着皇权的衰弱,这本身就给在位的老皇帝孤独、寂寞、害怕,极度地感受到了以太子为中心的朝臣集团的压力,更是因为康熙认为胤礽缺乏爱心,害怕继位后对其他兄弟不好,也不能做到爱民如子无法承担大统,从此就对太子胤礽产生了极度不满,最终发现胤礽经常“窥视”皇帝巡游时的帐篷,便促成了第一次废除太子胤礽,从此开始了“九子夺嫡”的大戏。

可能很多人都以为他们一开始就上演了“夺嫡”戏码,其实不是的,封建王朝还是有很严格的皇位继承制度,即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没有死亡或被废除时,其它皇子是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去争夺皇位的,也几乎不可能会成功的,之所以说“九子夺嫡”,也就是太子即使被废了,在争夺皇位也还是最有优势的一位,子凭母贵也就是这个道理,太子背后有很强的朝臣集团和外戚力量。在“九子夺嫡”中,三阿哥、四阿哥、十三阿哥基本属于一个圈子的,后来在胤礽二次被废后失去争夺机会,以四阿哥胤禛为首成为了争夺战中的另外一个团队。三阿哥以著书为名,几乎从此就退出了皇位争夺战,他既感到无奈,又感到争夺的危险性,就变成守株待兔的方式夺嫡了,活着就好,能捡到便宜更好,这在胤禛接受康熙遗诏时最能体现出来,念完康熙遗诏,其余皇子都不服气,无法接受夺嫡的失败,唯有三阿哥第一时间下跪承认胤禛是新皇帝,这一跪也换来了他一身的福贵。

四阿哥在夺嫡过程中,他身边到底有多少宗室兄弟支撑他?真的不如胤禩?我们来看一看,胤禛在夺嫡过程中,忠实粉丝宗亲里面就只有十三阿哥胤祥,但胤祥是一个极其有能力的人,不但在处理政务上能力突出,而且在军事上也有一定的能力,这从雍正初年执政,胤祥迅速成为朝廷顶梁柱就足以说明胤祥的能力。据历史记载,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都是属于四爷党,这些人都在雍正执政期间表现出来很好的能力。

而八阿哥胤禩,周围的宗亲主要是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和十四阿哥胤禵,后八阿哥失败后,八爷党顺理成章都成为了十四爷党,继续支持胤禵争夺皇位,比较戏剧性的是,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是同胞兄弟,他没有去支持自己的亲哥哥,而去支持了同父异母的八阿哥,也足以证明八阿哥笼络人脉的能力。这么多八爷党的阿哥中,也就十四阿哥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但除了康熙初年有大型战争外,十四阿哥基本没有大战作战的经验,后被康熙提携,封为抚远大将军,也是为了他能够在朝廷出现动乱时,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能够保证清朝传承下去,并非康熙有意让他成为继承人。至于九阿哥和十阿哥,也都是很有才华的人,主要体现在自身兴趣爱好上,比如接触外学,传教士,制作战车之类,在治国理政上并没有突出的表现。

“九子夺嫡”事件,从历史层面来说,并非是谁支持的宗亲多,谁就能获取胜利,四爷党和八爷党各有优势,但他们的优势只是建立在他们党派之间,其实还有一只无形的手“皇权”在平衡他们党派之间的实力。从当时社会形势来说,康熙选择四阿哥当继位是对的,因为康熙实施的是“仁政”,让地主阶级尽情地剥削了老百姓的利益,使得老百姓利益贫穷,地主阶级则越来越贪懒。如果让八阿哥继位,他依然会选择收买人心的策略,因为他饱读诗书,知道得罪士族大夫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继承了皇位后,基本还是沿着康熙的路走下去,这样只会加速国家的灭亡,这点康熙绝对是有考虑的。四阿哥胤禛恰恰相反,性格刚正不阿,体惜老百姓,从执政后采取的措施“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庙”来看,雍正是实实在在地替老百姓从官僚士夫手里夺回利益,这样就有利于巩固清王朝的天下。无论是雍正的冷酷还是奢杀,都是瞄准官僚士。对老百姓还是很爱护,在雍正执政的短短十四年时间,可以说是给清朝续命了。也就是说,即使八阿哥宗亲实力强,支持的朝中大臣集团强,在康熙没死之前,这些都不是事,康熙是高度站在整个爱新觉罗王朝的角度选择了四阿哥。





梁一


这部电视剧堪称清朝剧的经典之一,在那个九子夺嫡时期朝局也是非常混乱,康熙帝运筹帷幄,需要一位皇子做先锋来替他完成一些他想要达到的目的,征集灾民修补河堤、追缴官员欠款等得罪了满朝文武,影响到了皇子们自身利益,从而导致雍正变成了真正的孤臣,但也得到了康熙的信任

大家都称老八为八贤王,也正因为这个贤王的称号得到了朝中大臣和皇子们的支持





独孤剑001


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他的生母是德妃乌雅氏。

当时,德妃只是身份低微的庶妃,没有资格抚育皇子。而且当时正好康熙最宠爱的贵妃佟佳氏的孩子夭折,于是,康熙就把胤禛交给佟佳氏抚养。

既然是康熙最为宠爱的贵妃,佟佳氏自然有更多的机会见到康熙。而胤禛也因此较其他被养在宫外的皇子们,得到康熙更多宠爱。康熙曾说:“诸皇子多令人视养,唯四阿哥,朕亲抚育。”

也许正是因为他和康熙接触得多,他比其他皇子更了解康熙。

胤禛六岁入上书房,跟随名家大儒学习满汉蒙文化。他聪颖好学,十岁左右他便能赋诗。年纪稍长,便和其他皇子们一起,随康熙出巡,增长见识。同时开始慢慢接触政务,处理一些简单的朝廷事情。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噶尔丹叛乱。康熙御驾亲征,同时带上了年满十九岁的胤禛,将正红旗大营的军事调派,交由他掌管。两年后,因平叛噶尔丹有功,康熙将胤禛册封为贝勒。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子胤礽因罪被康熙废黜,这让众皇子不免个个打起了争夺皇位的算盘。就在大家纷纷拉拢朝臣、力图表现的时候,胤禛却表示。支持废太子胤礽复位,同时又与其他争储的皇子们,表现得一片和谐。

看到众皇子为了争夺皇位而勾心斗角的康熙,见胤禛仍然保持着尊兄爱弟的态度,对他非常有好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让太子胤礽复位,同时册封封胤禛为雍亲王。

太子胤礽的确是不够聪明。尽管康熙一次次给他机会,但他仍旧冥顽不灵,所以最终,还是让康熙觉得他不能担治国重任,将他再次废黜。

胤礽二次被废后,康熙一直没有再立储君。这惹得众皇子夺嫡的热情空前高涨。而胤禛却一反常态,没有参与其中。他成日里喝茶聊天,吟诗作画,并自诩为“天下第一闲人”。

既然是闲人,自然在夺嫡之中人畜无害。所以他是当时唯一与众皇子一团和气的人。另外,他与隆科多和年羹尧等朝中重臣也关系密切,不过密切是密切,他和他们却只谈风月,不谈时政,没有交通大臣的劣迹。

当然,除了会朋友和喝茶聊天,胤禛还会经常去给康熙请安,并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进展等,“以诚效示君父”。

年老的康熙对胤禛非常满意,在他后期执政的过程中,将许多政务都交给了无心争储的胤禛。

比如康熙六十周年大庆,回盛京祭告祖陵;比如贡士会试试卷的复查;比如清查京、通两仓仓米发放等等。而且胤禛把这些事都办理得有条有理。

胤禛除了工作上让康熙满意,生活上他也多替康熙解闷。

当时,康熙因众皇子夺嫡事件,烦恼不堪。胤禛看了不忍,想到家中的牡丹开得正艳,于是邀请康熙前往游玩散心。

胤禛的家,康熙并非第一次去。《清圣祖实录》里记录的,就有11次之多。由此可见,康熙对这个不争储的皇子,那是非常喜欢的。

这一次,在赏牡丹的时候,在胤禛的精心安排下,康熙见到了十岁的孙子弘历。

英俊少年弘历表现得非常出色,他落落大方的举止,敏捷得体的对答,无不让康熙倍感惊喜。于是当即表示,要将弘历带回宫中养育,亲授书课。

弘历入宫以后,陪伴在年老的康熙身边,更是表现不俗,深得康熙疼爱。

可以说,弘历的存在,为康熙最终决定把太子之位传给胤禛,加了不少分。在康熙看来,如果把皇位传给胤禛,最后必然会传到弘历头上。也许正是这样,康熙下定了决心。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病重。在病榻之前,康熙招来朝中重臣马齐,对他说:“雍亲王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当立为嗣皇,而其二子弘历,颇有英雄气象,当立太子。”

就这样,康熙去世后,天下第一闲人胤禛,成为新一任皇帝。

胤禛之所以能夺嫡成功,除了他具备极强的办事能力和政治经验以外,也许还因为他有非常高的政治智商和情商。同时,他儿子弘历的存在,也是他最终胜出的重要支持力量。


不吃猫的鱼1128


不请自来

因为八阿哥胤禩是众望所归呀。

首先说,八阿哥胤禩在少年时期是深得康熙皇帝喜欢的。在康熙三十七年,康熙曾经册封了一批皇子,而胤禩则是最小受封为贝勒的皇子。需要知道,在这次册封中,比胤禩年长的皇四子、皇五子和皇七子都没有得到册封,可见康熙是特别喜欢自己的这个儿子。

再者说,胤禩在成年之后,办事非常妥帖精干,这让朝廷上下都对其产生了非常大的敬意。在兄弟当中,满洲贵族之间甚至于汉族官僚中,对于八阿哥胤禩的溢美之词都非常之多。被人们称之为“八贤王”。

康熙四十二年,裕亲王福全(康熙的哥哥)临死之前,建议康熙废太子胤礽,将大位传于胤禩。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宣布群臣推选太子,以揆叙为首的众人皆推举八阿哥为太子。

这让康熙深感焦虑,他的儿子居然有如此强大的声望,居然朝廷中的大部分人都在替他说话。因此,宣布此次公推无效,趁机还羞辱了胤禩一番。可即便这样,胤禩的弟弟们还是以身家性命力保自己的八哥,包括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等人。

按理说,胤禩已经被排除出皇位继承人的名单当中了,为何还有很多兄弟们力保他呢?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胤禩此人的声望与人格魅力。

相比于胤禩的贤达之名,四阿哥胤禛就差的很远了。上文提到康熙没有册封四阿哥胤禛,原因康熙也说过,说他为人轻率。后来又给了胤禛一个评价,叫喜怒不定。

所以在这一点上来看,至少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以前,四阿哥是不入康熙的法眼的。

而且来说,正是由于康熙皇帝对其的冷落,使得大臣们也对于胤禛没有太多的交集,毕竟说皇帝没有重点培养的人,大臣们才不会去伸着脖子结交。

当然,四阿哥胤禛也是一个非常工于心计的人,他以“富贵闲人”的面貌示人,表面上从不和朝中大臣有太多过密的交往。

不过,这也使他幸运的躲过因为夺嫡而被康熙猜忌。需要强调的是,皇十三子胤祥是胤禛的死党,在康熙废太子以后,胤祥也被圈禁了起来。有史家猜测,胤祥和胤禛同时参与了废太子一事,但是胤祥替胤禛把所有的罪名都扛了下来。

这也就说明了一点,胤禛团队没有太多的人,但个个都是他的左膀右臂。比如胤祥、年羹尧,还有戴铎。

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胤禛,深谙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