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往无前:陕西司法行政系统战疫纪实之二十三

一场疫情让全国人民不得不“宅”在家中,但很多社会矛盾并没有消失,急需化解。如何有效防止疫情期间人员交叉感染,做好调解工作,咸阳市礼泉县司法局、延安市宝塔区司法局面积极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行网上“云”办公,利用微信公众号、APP等软件助力“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各项工作“不掉线、不断档、不脱钩”,保持时刻在线,是对调解新形式的有益探索。

【咸阳市礼泉县司法局】

2月21日,礼泉县城关街道办北关村村民李某来到村委会,控诉自己儿子殴打其一事,并寻求帮助。了解情况后,村主任联想到去年礼泉县开展的依法治理不赡养老人专项整治活动,马上拨通县司法局电话,汇报了此事。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面进行调解可能因人员聚集诱发风险,县司法局决定指派城关司法所、驻村法律顾问会同城关派出所、村委会利用APP进行网上调解。虽然受到网络质量和技术方面的限制,调解工作进行了大半天,但对于调解双方的矛盾起因、当事人的意愿及调解过程通过APP都有清晰的阐述与表达.经过各方不断努力,在情与法的强大攻势下,最终双方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线上调解模式节约资源、全程留痕,将会成为云办公时代的一个有益探索。

在力推线上调解及时化解纠纷的同时,礼泉县司法局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先后开通“线上”调解、“网上”法援、“掌上”顾问、“智能”普法、“数字”矫正等“互联网+”模式,为解决疫情期间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效保障。

【延安市宝塔区司法局】

2019年10月17日,延安市宝塔区从事工程架子工的曹某驾驶两轮电动车与张某驾驶的小轿车发生碰撞,经延大附院诊断曹某脚部骨折。近期曹某出院后,听说宝塔区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了线上调解室,曹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扫描二维码与线上调解室负责人磨建伟联系。接到申请后,调解员立即启动线上调解程序,第一时间对添加线上调解室专用微信对曹某的身份进行了确认。随后收集证据,确定了该场事故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人员受伤情况、车辆投保状态等。同时,通过微信等通讯软件线上收集整理相关事故材料,核定事故双方责任,并将责任认定书及文书拍照发送至曹某及另一位当事人的微信,双方视频在线确认。确认无异议后,安排时间进行调解,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个小时。

事故事实得到确认后,“交通事故线上调解室”第一时间将曹某的情况通报给承保的人保公司,由专业保险理赔人员对理赔范围予以解答。通过一系列沟通,确认该起事故具备调解条件。调解室负责人磨建伟协调办案民警、人保财险和双方当事人加入“线上调解室”,以视频、语音和文字信息等方式沟通,由调委会负责人主持协调,各方在“线上调解室”发表意见、提交证据、交换文书,通知双方达成调解后可线上确认,赔偿金可采取微信转账、支付宝转账、网上电子银行等支付方式远程兑付。经多次协商,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对方责任人向曹某赔付53000元的经济损失。至此,该事故成功调解处理,实现“线上联动、全程留痕、省时省事、公平公正”的全新调解模式。

同时,调解室还支持线上速答。调解室接到群众线上咨询或调解申请后,10分钟内作出回应,能当场解答即当场答复,无法当场解答的于两小时内线上答复。线上调解室成立8天以来,磨建伟已接受线上咨询31人次,通过线上调解快速调处交通事故3起,其中调解成功2起,涉案金额96800元。

特殊时期,延安市宝塔区交调委通过指尖微点、轻松解决的调解新模式,不仅有效避免了疫情防控期间当事人双方密集聚集,提高了执法服务效率,更为当事人节约了时间、经济成本,真正做到了为群众办实事。(记者 孙思艺 赵官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