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真實歷史上的“十三爺”怡親王允祥是怎樣的一個人?他“俠王”的名號當之無愧嗎?

遠海鐘聲


歷史小說和影視劇題材中,往往將康熙九子奪嫡視為康熙朝的重要事件,因史書中關於康熙朝的允祥記載不詳,所以允祥也便自然被歸入胤禛黨的行列,甚至給年輕的允祥安置了一個“俠”的性格,以彰顯人物性格。那麼歷史上真實怡親王允祥又是怎樣的人呢?

第一,清廉節儉

如果在清朝的王爺中選擇最為勤儉的,怡親王允祥估計能進前三名。我們知道,清朝的王爺是有賞賜莊園,特別是親王級別的王爺,他們的財產十分豐厚,所以這些王爺的生活十分奢侈。

但怡親王允祥確有所不同,雍正帝曾說“怡親王於皇考時敬謹廉潔,家計空乏,舉國皆知。”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得出兩個信息,一是怡親王允祥在康熙朝為皇子之時,不是很受寵,因為他的所得物都應該與皇帝的賞賜有關,但他家計貧乏,可知康熙皇帝沒怎麼照顧過這個兒子;二是允祥這個人本身就很清廉,未曾跟朝中大臣同流合汙,收受賄賂。

雍正即位之後,按照國制,對他的兄弟們也予以分封,每人給錢糧23萬兩,而允祥辭而不授 ,後來推脫再三,拿了13萬兩。其他的官物一樣未取。可見怡親王對於錢財之時看得很淡。正因如此,雍正帝十分欣賞他,並對他極為重視。給他加官進爵,讓他掌管朝中要務。

第二,為雍正朝鞠躬盡瘁

怡親王允祥是雍正十分重視的大臣,允祥是否為雍正的四爺黨成員,史書中是沒有記載的,歷史小說、影視劇多將他們歸於一黨,是因為後期怡親王受到了雍正的青睞。實際上,允祥之所以能夠得到雍正的重視,主要還是他對清朝的忠誠。

自被雍正授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以來,允祥掌管戶部,親自勘察水利,提出很多治理水患的措施;管理各項錢糧調動事務,因他公正廉潔,使得雍正朝的財政收入大增,一改康熙朝國庫赤字的情形。雍正七年,又受命為軍機大臣,直至勞累過度,雍正八年五月去世。

允祥是雍正的左膀右臂,所以怡親王去世之時,雍正傷心過度,得了一場大病。

怡親王身後得到了異於他人的殊榮。除了配享太廟之外,雍正親自素服一個月,並規定朝中大臣不可宴請賓朋。不僅如此,還將“胤”字加於他的名字之上,特賜他諡“賢”字,並以“忠敬誠直,公勤廉明”八字加於諡字之上。可見怡親王在雍正心中地位之重。


史海爛柯人


總的來說,十三爺允祥的地位與《雍正王朝》裡的地位是一樣的,但是他的經歷是完全不一樣的,那我們來說說,歷史上真實的十三爺是怎麼樣的。

允祥在軍隊裡並沒有那麼高的威望

在《雍正王朝》裡面,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步軍衙門,很多人都是十三爺帶出來的,十三爺在軍隊的威望很高,所以十三爺在雍正繼位,還有八王議政逼宮的時候,起的作用很大。

但其實上,在軍隊裡面威望很高的人是大阿哥,而並十三爺,也就是將大阿哥的經歷安給了允祥,允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電視劇第一集康熙四十六年,這個時候允祥只有二十一歲,自然不可能有那麼豐富的軍隊經歷。

雍正能夠繼位,在軍隊上面,主要還是依靠九門提督隆科多,還有川陝總督年羹堯的幫助。

允祥的武藝怎麼樣?

清朝皇子除了文化課之外,還必須學習滿族傳統的射馬射箭,允祥在這一方面是學得比較不錯的,精於騎射,並且百發百中,另外,允祥也十分勇敢,有一次狩獵的時候,突然跑出一隻老虎,被允祥利刃殺之。

另外,允祥還是個文武全才,棋琴書畫,對聯,是樣樣精通,雍正繼位之後,很多朝政是由允祥處理的。

允祥與雍正的關係怎麼樣?

電視劇裡面有一點,是很真實的,那就是雍正與允祥的關係十分好,雍正比允祥大八歲,允祥的算術還是雍正交的,而每次隨康熙到塞外狩獵的時候,兩兄弟都是形影不離的。

再加上允祥支持雍正,還有允祥在內政上面的出色才幹,才會被封為鐵帽子王爺。

允祥並沒有被圈禁十年

電視裡,允祥被圈禁十年,一直到雍正繼位的時候,才放出來,但其實上,允祥並沒有被圈禁這麼久,主要是生重病了。

總的來說,允祥並不是一個俠王,但是一個賢王。


歷史簡單說


在清朝皇帝裡,康熙后妃人數是最多的,僅陪葬在景陵的就多達55人,有如此多的妃嬪,其兒女就更不在少數了。

據記載,康熙的兒女也多達55人。 而胤祥的母親章佳氏,在宮中的地位也不是最高的,她去世時,胤祥只有14歲,只得交由其他嬪妃代為撫養,而撫養他的妃嬪,正是胤禛的母親。這種陰差陽錯的安排,正好使得胤禛和胤祥二人自小感情深篤。


長大後的胤祥也很受康熙的寵愛,原因是: 1、康熙為胤祥取名字,取的是《禮記·中庸》中的“國家將興,必有禎祥”一句,因此可以看出,康熙對這個兒子是寄予厚望的。

2、胤祥溫文爾雅,十分乖巧。據說,有一回康熙在宮廷裡召見自己的兒子們,要走的時候,諸皇子紛紛上前恭送康熙。

而胤祥因為年幼,根本沒法湊到最前面去,所以他只能趴在地上,對著父親走過的痕跡,邊嗅邊往前爬。這種恭順和孝敬,讓康熙得知後非常感動。


3、胤祥文武雙全。胤祥自幼飽讀史書,因此具有非常高的文學造詣,而且他精於騎射,曾經手持利刃與猛虎搏鬥,其英武勇猛可見一斑。 至於《俠王》則是電視劇中對他的看法。

在正史中,胤祥在康熙廢太子後,曾經短暫的被其圈禁起來。但很快,康熙又把他放了出來。但此後的十幾年中,胤祥的行為一直未有歷史記載。
有人猜測,胤祥是為胤禛“背鍋”而遭到康熙圈禁的。如果這一點屬實的話,那胤祥被稱為俠王,乃是當之無愧的。


深夜聊齋


由於文學影視作品的宣傳揄揚,怡親王允祥有了一個豪情萬丈、俠肝義膽的人物形象,這與允祥真實的歷史形象是有差別的。

真實的允祥,與其說是一個俠王,毋寧說是一個賢王,他的賢與八阿哥廣鶩聲氣、鋒芒畢露的賢不同,更多表現在謹慎低調、韜光養晦等方面。

允祥在雍正朝擔當重任,地位尊崇,但是細考他的作為,大多是偏於行政管理而非決策,對他涉及的事務,很多時候允祥比雍正帝本人考慮得更為周詳細緻,同時每當有提高他官爵地位的事情或者有所封賞的時候,允祥總是第一時間婉言拒絕。

兄弟君臣,允祥與雍正帝既是兄弟,也是君臣,在雍正朝特殊的政治環境下,允祥其實無從展露俠氣,因為無論是以然諾許人,還是以節氣為本,都與集權皇朝的畫風不符,而允祥這麼一個職位,更像是雍正帝的一個大管家,需要的就是鉅細靡遺的認真精細、謹慎忠誠,而不是豪邁豁達與扶危濟困。


談古論金


拜知名作家高陽和二月河所賜,十三爺胤祥被塑造成了一代俠王,又經過當年大熱的《雍正王朝》、《李衛當官》、《步步驚心》等電視劇的刻畫,胤祥的俠王之名算是深深的刻在了觀眾的腦海之中。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十三阿哥胤祥在康熙晚期是很不受待見的。


早年的胤祥,處境還可以。康熙非常欣賞他的才華。六次南巡,胤祥就隨行過四次。可以這麼說,康熙對胤祥寄予了厚望,把他當做太子胤礽的肱骨重臣在培養。在當時的政壇上,年輕的胤祥意氣風發,前途看似無限。但誰也沒想到,危機突然降臨。

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和大阿哥,太子一同隨康熙出塞。因為帳殿夜警等事,導致太子胤礽被廢。從一廢的處理結果來看,大阿哥被終生圈禁,皇太子被廢,十三阿哥終康熙朝失寵。這三位阿哥都被捲進了這場政治事件。

回到京城後,因為太子胤礽被廢,導致眾皇子面對儲君之位蠢蠢欲動。康熙不得不對皇子強勢打壓。除了老大和老十三之外,八阿哥也被嚴重警告,九阿哥捱了一頓臭罵,十四阿哥被打個半死。令人弔詭的是,康熙後來復立了太子胤礽,同時給十四阿哥以上的成年皇子一一封賞爵位,四阿哥因為曾為太子奏事,不但封為親王,還獲得了康熙帝的誇獎。

但是,這次封賞卻將大阿哥和十三阿哥被排除在外。不封老大很正常,誰讓他盡乾沒腦子的事呢?但是不封十三阿哥就很讓人奇怪了。迄今為止都是個迷……

不僅如此,在這次封賞後。康熙帝在寫給三阿哥胤祉和十四阿哥胤禎的聯名奏摺上,曾批語道:

胤祥乃不大勤學忠孝之人,爾等若放任之,必在一處遇著他,不可不防。

老皇帝對胤祥很失望。從此之後,胤祥再無一次出現在康熙扈從名單中,再無陪伴康熙出巡記錄。康熙後來的幾次封爵,也都跟胤祥沒有關係。導致胤祥終康熙一朝,都只是個光頭阿哥,什麼爵位也沒有。康熙六十大壽時,眾皇子人人有賞,還是沒胤祥的份。胤祥在一夜之間失去了康熙對他的所有寵愛……

康熙為什麼這麼對胤祥,史書上並沒有相關的記載。由於他的遭遇實在他具有戲劇性了。於是小說家和文學家的陰謀論也隨之產生。坊間紛紛猜測,胤祥應該是犯了什麼大錯,才惹惱了康熙,因此失寵。

小說家在《雍正王朝》中杜撰出了所謂的“十年圈禁”的說法,說胤祥不在正史中出現,是因為被康熙圈禁了十年。

陰謀論者則將胤祥的失寵和四阿哥胤禛關聯在一起。說當年康熙也準備將雍正圈禁,十三阿哥挺身而出,頂下了全部罪名,保得四阿哥無事。

以上都是小說家和陰謀論者的說辭,歷史上是不是如此,還有待研究,但是肯定不是以上兩種戲說。

據某些歷史學者的研究,胤祥當時病了,他的右腿上生了一塊白瘡。這瘡非常奇怪,用了各種辦法都醫不好,不能如正常人一樣行走。因此,胤詳便不再陪同康熙出巡,也就逐漸淡出了公眾視野之外。

胤祥雖然接近隱形,但他卻沒有放棄爭儲的希望。他定期給康熙上請安奏摺,希望得到康熙的關注。同時,他也在積極的經營自己的小勢力,拉攏眾人,收買人心。但是越來越差的身體讓胤祥清楚地意識到,儲君之位是不會交給一個身體有殘疾的人的。於是,胤祥便轉而支持四阿哥,和胤禛來往密切,成為了鐵桿的四爺黨。


雍正繼位後,胤祥一掃此前低調,迎來他的人生最高峰。雍正將他這個沒有任何爵位的光頭阿哥,連跳數級直接晉升成為了怡親王。在政壇上,他也從原來的閒雜人等,一躍成為四大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光頭阿哥,迅速成為了當時政壇上炙手可熱的實權人物。

至於胤祥到底是不是俠王,我覺得用雍正評給他的諡號“賢”,更合適一點。畢竟電視劇裡面的胤祥,太過於戲劇化。而歷史上的胤祥,卻是雍正改革的堅定擁護者。在當時能敢於站在雍正一邊,對天下的讀書人和官紳開戰,這也是需要勇氣的。



另外再說兩點

其一、胤祥並沒有領兵征戰的經歷

十三阿哥的定為,是偏文官的。雖然他的騎射本事也很不錯,但是沒有帶過兵,反倒是雍正帶過兵。康熙二征討噶爾丹時,雍正隨康熙出征,掌管正紅旗大營,雖然沒有參加戰鬥,但也算上前線了。胤祥則沒有經歷。

其二、胤祥的生母地位非常的低賤


小說《康熙大帝》中,胤祥的生母是喀爾喀大汗的公主,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也說他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其實,胤祥的生母章佳氏是滿洲鑲黃旗的包衣奴才,出身於一個普通的滿族中級軍官之家,家族並無背景。

在看重出身的滿人社會,胤祥的母親章佳氏地位並不高,入宮時僅為最低賤的庶妃。胤祥十一歲時,章佳氏病逝,死前沒有得到任何的封號,死後也只是象徵性的追封她為敏妃。胤祥孃家的地位之低,跟八阿哥有的一拼。


Mer86


在《清史稿》的記載之中,十三爺允祥是一個忠誠且有才幹的人。《清史稿》對於允祥在康熙年間的記載不多,多半記錄的是雍正年間允祥的事蹟,其中有這樣幾件事反映了允祥的個性。其一是雍正登基之後命允祥總理戶部事務,顯見雍正皇帝對允祥的信任和重視,在此期間,允祥還再三推辭雍正皇帝賜予的賞賜,反映了他謹慎忠誠的一面。後允祥又被任命去總理京畿地區的水利,從他的上疏和奏議來看,允祥在這項工作上表現也比較出色,反映了他於處理政事方面的才幹。除此之外,雍正皇帝還專門賜了允祥“忠敬誠直勤慎廉明”這八個字,可見允祥在雍正皇帝心中的形象。從這些事蹟來看,十三爺允祥應當是一個對國忠誠、辦事謹慎且廉明的人。


而關於允祥“俠王”的稱號,這一說法最早來自於知名文史作家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王朝》,後來這部著作又經過改編制作成了電視劇,成為經典之作。在原著和電視劇中,十三爺允祥被刻畫成了一個敢愛敢恨、恩怨分明、講義氣且重情義的俠義之人,故有了“俠王”這樣一個稱號。《雍正王朝》這部作品當然有與史實不符或者戲說的成分,因此關於十三爺允祥是否真的做過那麼多俠義之舉,我們不能僅從這部作品入手去尋找答案,而是應從《清史稿》和《清實錄》這些基本史料之中尋找有關十三爺允祥的事蹟。正如上文論述的那樣,根據《清史稿》的記述,十三爺允祥在處理政務、治理水患乃至軍事領域都展示了自己卓越的才能,是一個忠君愛國、謹慎廉潔的人,與雍正皇帝堪稱明君賢臣的典範。至於其他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的刻畫和描述,則屬於在歷史基礎上加以想象和鋪陳的結果,需要我們謹慎對待。


國家人文歷史


“十三爺”胤祥忠肝義膽的形象,被《雍正王朝》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而歷史上的十三爺,前半生可謂風雲變幻,更突出了他的“俠”字,而後雍正繼位,這位“十三爺”才聲名崛起,叱詫一時,今天,丫丫就為大家揭曉“十三爺”胤祥是怎樣的人,他又是為什麼被稱為俠王的:

替雍正受罰,圈進宗人府十三年

爭奪帝位時,相比黨羽遍佈朝廷的皇太子胤礽跟手下能人眾多的八爺胤禩,雍正手下信得過的人並不多,年羹堯算一個,十三爺胤祥算一個。

歷史記載,皇十三子胤祥曾被圈進宗人府,那時正是雍正奪位最激烈的時刻,具體什麼原因我們不得而知,而從雍正後來給予胤祥的悼詞以及加上雍正即位後對胤祥的種種變現來看,這次胤祥被圈進,其實是跟雍正有極大關係的,胤礽事發,雍正被牽扯,那麼就得有人替他背鍋,於是胤祥自告奮勇前去頂嘴,宗人府十三年的生活胤祥守口如瓶,“士為知己者囚”,為了自己的大哥心願受罰,無怨無悔,一個“俠”字,當之無愧。

雍正繼位後的十三爺胤祥

雍正剛登基,在其他阿哥要麼貶要麼罰要麼圈進的同時,冊封胤祥位和碩怡親王,而且古代一旦帝王登基,他的眾兄弟的名諱都是要改的,然而,胤祥是唯一一個皇帝繼位而不需要改避名諱的人,雍正本名胤禛,其他王爺阿哥都改為“允”,唯獨賜“胤”給十三爺,不必改。

而且此後,在雍正的安排下出任議政大臣,總理朝政,掌管戶部府庫,整治吏治,配合雍正推行新政,追繳各部虧空,使康熙末年空虛的國庫為之充盈。朝廷出兵西北,糧草物資供應千頭萬緒,“十三爺”出任首席軍機大臣從中調度,出色地完成了後方支援前線的任務。

此後,十三爺胤祥便積極的活躍在清朝的政治舞臺上,他的職務覆蓋國家治理各個方面,革除積弊,推陳出新,使國家機器運轉順暢無阻,朝政管理井井有條。他的確是雍正得力的助手,難怪雍正講“怡親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

為人低調謙遜,不居功自傲

與這些封賞名聲相比,“十三爺”的“俠”更體現在他的為人處世方面,在公務事上,他代表的事雍正,代表的是大清,所以威嚴霸氣難免,但是私底下,胤祥是很謙遜低調的,他並不會因為自己為朝廷為雍正辦了多麼大的事情,居功自傲。

作為清朝雍正時期“最牛”的王爺,他的封賞最多,而他拒絕的次數也是最多的,雍正本想拿親王的俸祿23萬兩銀子在給胤祥,但是胤祥堅決不要,最後只要了13萬兩。雍正又命令原來只歸胤祥兼管的佐領人丁全部劃歸怡親王府屬下,又於親王定額之外增加一、二、三等護衛共17員,儀仗中也增加豹尾槍、長桿刀各二,以突出他的與眾不同。又特在親王之外又加封一個郡王爵位,允許他在兒子中任意指封一人,這在清代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但是胤祥不接受,雍正也不好勉強,最後給他增加俸銀10000兩。

雍正多次為他封賞,胤祥死活不要,而且雖然胤祥手握重兵,但是他卻十分安分守己,忠於雍正。

從這些可以看出:“俠王”二字,十三爺當之無愧。


丫丫說史


“十三爺”允祥忠肝義膽的形象深入人心是拜電視劇所賜,他歷史上前半生風雲變幻,在雍正繼位後被委以重任而叱詫一時。作為雍正的同父異母兄弟,他憑藉其才幹和人品贏得了雍正的好感和信任,成為雍正年間治國的股肱,享有“賢”王的美名。

允祥自幼被雍正生母扶養,其實雍正長期和他生母失和,反而和其養母佟佳氏親近,所以這不是他們倆先天會走更近的理由。更多的原因是允祥性情仁和,才能出眾,既擅長行詩作文,又能尚武騎射,這些特點連康熙都十分看中。

早些年康熙南巡時五次中有四次攜他而往,還命他單獨去祭拜泰山,這在封建王朝意味著什麼可想而知。雍正在潛邸時也是欣賞這位十三弟的才幹和為人,和其他溜鳥走狗或心懷叵測的皇子不同,所以才和他多來交往,成為雍正暗中爭嫡的幫手和將來治政的依靠。

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時,允祥和皇長子被牽連而被一起圈禁,至於具體原因記載不詳,只有將來雍正給予允祥的悼詞裡提及他是被皇長子陷害而拖下水的,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里面不會那麼簡單。

允祥站在雍正四爺這邊,有些事他得出頭,那事發後他就得替人背鍋,他的圈禁雍正逃脫不了干係,允祥守口如瓶的“士為知己者囚”,能不讓雍正感念其恩麼,但他也付出了十三年銷聲匿跡的代價,這是允祥被稱作“俠”和“賢”之所在。


雍正一登基就封允祥為和碩怡親王,允祥突然活躍在雍正朝的政治架構裡,從此像上足發條的機器不停地運轉起來。

出任議政大臣,總理朝政,掌管戶部府庫,整治吏治,配合雍正推行新政,追繳各部虧空,使康熙末年空虛的國庫為之充盈。朝廷出兵西北,糧草物資供應千頭萬緒,允祥出任首席軍機大臣從中調度,出色地完成了後方支援前線的任務。



允祥掌管的事務覆蓋國家治理各個方面,革除積弊,推陳出新,使國家機器運轉順暢無阻,朝政管理井井有條。他的確是雍正得力的助手,難怪雍正講“怡親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允祥的低調,勤勉和謙遜,作為雍正的左膀右臂,朝廷的中流砥柱又貴為皇胄,有驕傲的資本。但他對待朝務和雍正關照的事宜,無論大小,事無鉅細,都會悉心料理,謙遜恭敬,從不居功自傲。

在雍正朝,允祥和同樣是皇帝功臣的年羹堯和隆科多形成鮮明的對比,後兩者雖居功至偉但狂妄自大,使雍正感到帝王的尊嚴受到傷害,帝王的權力遭到侵蝕,雍正能不惦記他們的性命麼。而允祥處處注意保全雍正作為皇帝的威嚴,懂得盈過即溢的道理,雍正的賞賜能辭就辭,辭不了就將數量折半,朝廷加封其子為郡王,他也推脫不受。

雍正八年,允祥積勞成疾病倒不治過世,雍正失去了最可靠的兄弟和政治上始終如一的盟友,連續幾天茶飯不思,寢食難安。雍正下旨將允祥配享太廟,恢復“胤祥”的名字,賜諡號“賢”,並御題“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命允祥後人世襲王爵。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歷史上,十三爺胤祥之所以被人稱之為“俠王”,最為主要的原因便是十三爺忠肝義膽,犧牲自己保全了雍正,因而得到了雍正極高的讚譽。

在康熙“一廢皇太子”之前,十三爺胤祥,是最受康熙寵愛的普通皇子。

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這十年之間,只要康熙離開北京,必將十三爺胤祥帶在自己的身邊,實際上康熙皇帝這是表明自己寵愛胤祥的同時,也是藉助胤祥與太子之間的不和來牽制同行的太子,保全自己的安全。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相伴而來的就是眾位皇子為了爭奪太子之位而展開的激烈爭鬥,這些皇子們都希望康熙能夠就殺掉太子以絕後患的同時,自己也在努力爭取到儲君之位。在此期間表現非常活躍的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均遭到了康熙皇帝的嚴懲。

而此時的胤祥,作為雍正的支持者,也參與到了扳倒太子的行動之中,表現也是非常活躍,最終為康熙察覺,並對胤祥展開了審訊,要胤祥交代其同黨,而胤祥此時是守口如瓶,一口咬定事情全部為自己所為,完全是“一人做事一人當”,最終為康熙所記恨,被康熙關在宗人府長達一年的時間。

然而,就是這一年的圈禁時光,成為了胤祥一生重要的轉折點,胤祥在圈禁期間大病一場,身體狀況是大不如前,同時至此之後,胤祥便不在得到康熙的信任與喜愛,幾乎徹底從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消失了。直到康熙去世,雍正登基,胤祥才重新回到政治舞臺上。雍正對自己的這位弟弟是非常的感激與欽佩,在登基的第二天就將胤祥冊封為和碩怡親王,胤祥的生母敏妃也被追封為敬敏皇貴妃,足可見雍正對其的重視。

其實試想一下,如果當初胤祥真的供出來自己和雍正是同黨,那麼雍正必然會遭到康熙嚴厲的懲處,也將同八阿哥胤禩一樣,失去繼位的資格,整個“九子奪嫡”的進程和結局也將發生改變,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對於十三爺變得更加有利,所以十三爺這是犧牲了自我,成全了雍正,可謂是真的“俠肝義膽”。


十三爺胤祥一生之中最為高光的時刻出現在雍正朝時期。

胤祥可以說是雍正是最為信任並且最為倚重的兄弟和大臣,雍正與胤祥完全可以堪稱“千古兄弟君臣”的榜樣。

雍正皇帝親自評價胤祥為“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而胤祥也用自己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回報雍正。

在署理戶部期間,胤祥積極追比欠款,是的國庫迅速充盈起來;在與平定羅卜藏丹津及策妄阿拉布坦戰事期間,胤祥居中調度,有效的保證的前線的供給;在治理水患、延攬人才、整頓吏治等方面,胤祥都成為了雍正好幫手。

特別是在雍正四年之後,此時的雍正已經先後處死了年羹堯、隆科多、八阿哥胤禩等人,又將康熙朝遺留下來的權臣馬齊等人排擠出了核心內閣,使得胤祥逐步成為了僅次於雍正的國家二號領導人,特別是在軍機處成立前後,胤祥在協助雍正處理的大部分事務之中都發揮了主導性的作用。

所以,雍正在位期間,持續不斷的推行新政,使得國家經濟發展,吏治得以整飭,政局非常穩定,十三爺胤祥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十三爺胤祥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懂得如何與君向處,懂得進更懂得退。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十三爺可以說非常明白其中的含義,甚至可以說,十三爺已經做到了人臣能做的極致。

有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

雍正陵寢地址的選擇是由十三爺負責的,原本他為雍正選擇了清東陵地區的九鳳朝陽山,但是後來發現這一區域滲水,最終只得放棄,而他進而在河北易縣為雍正另擇了一塊吉地來建設陵寢。

雍正對於十三爺為其選擇的陵寢地非常的滿意,再加上他與十三爺之間的感情,於是雍正讓十三爺也葬入雍正的泰陵地區,但是這遭到了十三爺的極力反對,雍正看到此情此景只好答應了十三爺的請求,但是仍要求其在自己的陵寢附近地區找尋安葬地。最終十三爺找到了距離易縣不遠的河北淶水地區,將其作為自己的陵寢地,為了擔心雍正改變主意,十三爺不惜用“吞土”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決心,堅決不能同雍正合葬在泰陵,不敢有此僭越之舉。雍正知道後是大為感動

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病故,雍正為其上諡號為“賢”,並評價其“贊襄於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王之懿德美行,從不欲表著於人,而人亦無從盡知之。”同時下令恢復“胤祥”的本名,使得他成為唯一可以不用避諱雍正的康熙皇子。


雍親王府


胤祥的“俠王”稱號,不是歷史記載,出自文學作品。真實的胤祥是個文質彬彬的讀書人,也沒有過從軍的經歷,所以,跟“俠王”有點遠。如果說胤祥很有擔當,有責任感,是比較恰當的,總歸跟“俠”字難以沾邊。

在胤祥身上,其實有一個不解的歷史謎團,破解這個謎團,對了解真實的胤祥幫助很大。這個謎團就是,曾經被康熙寵愛的胤祥,為何一夜失寵?

禍連太子,一夜失寵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大清帝國曆史上發生了一件驚天大事:皇太子胤礽被康熙皇帝廢除太子之位,並被圈禁宗人府。隨著皇太子被廢事件的發酵,相繼有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等先後被圈禁,一時間,愛新覺羅家族,乃至整個大清帝國都籠罩在一片惶惶不安之中。

一年後,阿哥們除了大阿哥胤褆外,都陸續被釋放,胤礽也被再次復立為太子。一年前的不快似乎都過去了,但實際上,讓康熙皇帝晚年心力憔悴的“九子奪嫡”才剛拉開序幕。

關於這段精彩的清宮戲,現代影視作品多如牛毛,真真假假,史實難辨,不是本文的重點。這段歷史中有一個很容易被大家忽視的故事,十三阿哥胤祥由最受康熙寵愛的皇子,一夜之間失寵,終其一生再也沒受到父親疼愛。甚至有資料說,他竟然一直被被囚禁到康熙駕崩,十幾年就沒見過父皇的面!

曾經的寵愛

愛新覺羅•胤祥的母親是章佳氏,康熙帝的敏妃。敏妃生前深受康熙皇帝寵愛,胤祥自幼就表現得才華橫溢,不但書讀得好,繪畫書法也屬上層。康熙皇帝曾經有一次讓眾大臣專門來賞析胤祥和胤禛兄弟倆的書法作品,眾人環視“皆欽服”。作為滿清皇室,胤祥還繼承了祖輩尚武的習俗,弓馬騎射一流,是個難得的文武全才。

不光如此,胤祥是諸皇子德行最高潔的一位,他篤守讀書人的“溫良恭儉讓”。史書上有一則體現胤祥孝心的小故事:有一次康熙接見諸皇子,那是他還很小,擠在眾阿哥中怎麼也靠近不了父皇,連看都費勁。康熙走後,滿心遺憾的他趴在地上,使勁嗅父親留下的腳印。

胤祥還具備高超的政務能力,雍正即位後,他為皇兄畢生操勞,成為雍正最得力的助手。雍正就評價胤祥:“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視胤祥為肱股之臣。

總之,胤祥是康熙皇帝諸皇子中才學、人品、能力最出眾的一個。因此他深得康熙皇帝喜愛,自胤祥12歲起,康熙皇帝每一次出行都比帶他隨行,這是任何一位皇子都無法得到的恩寵。八阿哥的老師曾經就說過:十三阿哥深得寵信,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可是,康熙四十七年的廢太子案,被父皇捧在手心裡的胤祥,竟然突然被圈禁,而且此後再也沒有得到過父親的寵愛。胤祥被圈禁了多長時間,一直存在爭議,有的說一年,有的說四五年,還有的說一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後,整整十四年!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使康熙對最寵愛的兒子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又為什麼,康熙帝終其一生,都再也沒有對他回心轉意?遺憾的是歷史並未做任何交代,隨著失寵,胤祥這十幾年彷彿失蹤了似的,直到他四哥即位,他才再次出現人們的視野中。

失寵之謎

關於這段歷史,在二月河的《雍正王朝》裡表述的理由是,有一次胤祥因為兄弟相煎,憤慨之下說了句“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句話激怒了康熙皇帝,從而導致他的悲劇命運。情節雖然安排的非常合理,但不是正史,康熙連兒子們無所不用其極的卑劣手段都忍了,還不允許胤祥發自內心的一句牢騷話?更不會因為一句話,囚禁最喜歡的兒子這麼多年。

首先要排除胤祥做了有違道德的事這種可能性,在諸皇子中,胤祥的道德水準無可指摘。也要排除胤祥個人角逐太子之位的可能性,即便後來他出現九子奪嫡中,他保的是四哥胤禛,不是他自己。除此而外,還有三種可能性存在。

一、胤祥替人背了黑鍋

替誰背黑鍋呢?極有可能是太子胤礽或四阿哥胤禛。按照胤祥的品行,為了保護太子或四哥,犧牲自己,這樣的事情他是可以做得出來的。筆者猜想,很有可能太子眼看就要身遭大難,胤祥或主動或被動地替太子承擔了某些罪責,也許這些罪責也涉及到了胤禛。而這些罪名性質還比較嚴重,使康熙對胤祥的人品產生了懷疑。

二、胤祥被他人陷害

在九子奪嫡過程中,康熙的兒子們相互傾軋已經到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就差刀兵相向。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大阿哥胤褆為了搞垮太子,使用巫蠱之術。三阿哥得知情況後,又悄悄向康熙告密。手段卑劣得令當父親的康熙恨不得抽自己耳光。

在這種情況下,胤祥被人陷害是有可能的,畢竟他太得康熙寵愛了。那麼會是誰對胤祥下手呢?從史料中還是可以找到一點蛛絲馬跡的,這個人很可能就是三阿哥胤祉。胤祉在奪嫡過程中勢力最單薄,基本就是外朝的幾位文臣。他本來是沒有力量,也不應該生出野心參與奪嫡。但可能覺得自己編撰《古今圖書集成》得到康熙賞識,覺得自己還是有機會的。這個胤祉參與奪嫡的手段有點讓人不齒,告密是他絕招。恐怕他不知道,他以告密的方式搞臭兄弟們,也不可避免地給自己留下不光彩的印跡。

胤祉身上除了告密的汙點,還有“違禮不孝”的劣跡,在胤祥母親敏妃喪氣期間,他違禮剃髮,為此被康熙奪爵懲處。十六阿哥胤祿評價他的三哥是:乖張不孝,父惡子頑,心懷嫉忌。胤祥去世後,胤祉表現得非常出格,他參加喪禮遲到,又提前離場,因此被雍正削爵禁錮。

可見胤祉跟胤祥一直不對付,這個嫉妒心極強的偽君子,極有可能因為敏妃喪期自己的不檢點,受到懲罰後而對胤祥產生報復心理。

三、康熙為了保護胤祥

這個說法顯得有點殘酷,但邏輯上說得通。筆者曾經看多一個孩子的作文,題目叫《殘酷的愛》,大意是說他從小沐浴母愛,突然有一天母親性情大變,每天變著法子折磨虐待自己。由此兒子幼小的心靈對母親只有一個“恨”字。不久母親去世了,父親給他找了一個後媽,後媽很愛他,讓他體味到了缺失已久的母愛。直到很久以後,父親拿出了母親臨終前留下的一份遺書,他才明白當初母親的行為。原來母親發現自己得了絕症,她擔心飽受溺愛的兒子將來接受不了後媽,所以在剩餘的歲月裡,故意把自己扮演成“毒媽”。

康熙會不會也是一位對兒子愛得如此深切的父親呢?有這種可能。暮年的康熙看清了兒子們的嘴臉,他擔心他最愛的兒子會成為奪嫡的犧牲品,為了保護胤祥,他狠心把胤祥打入“冷宮”,以此換得兄弟們對他的忽略。

《雍正王朝》的說法是胤祥性格過於直率,康熙怕他連累心目中的儲君胤禛,圈禁胤祥是為了保護胤禛。不過,從胤祥的行事風格來講,他顯然不是行事草率的人,二月河先生的說法,是基於小說的表現形式,是對人物的二次塑造,不能當真。

當然,關於“俠王”一說,也不必較真。

所幸的是,雍正即位後,胤祥很受皇帝信任,成為他四哥非常得力的助手,後人以“棠棣情深”來誇讚他兄弟二人。胤祥得到了他一生中別人最難以企及的兩大榮譽,一是被賜“鐵帽子王”,二是恢復本名“胤祥”,不必避皇帝諱(其他兄弟一律改“胤”為“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