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防疫先锋】友谊县院:在平凡的工作中彰显检察本色

双鸭山检察在线 前天

如果说“流调”工作是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关口”,那么“流调”人员就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侦察兵”。他们要对确诊患者、疑似病例开展相关调查,详细了解旅居史、接触史等一系列生活轨迹,尽全力排查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判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这样可以描绘一个清晰的传播链,为判定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措施等相关工作提供佐证依据。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友谊县人民检察院就有这样一位“侦察兵”。

同事眼里的“高材生”

今年34岁的范国成是一名书记员,在友谊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工作,日常辅助办理受案、阅卷、提审、起诉、出庭,直到案卷的装订、归档和登记等多个刑事检察环节业务。

2015的夏天,作为应届毕业生的他,以一名黑龙江大学民商法硕士研究生的身份,通过全省公务员公开招录考试,离开家乡哈尔滨来到友谊工作,至今4年多了。由于平时喜欢看书,始终保持上学时的学习习惯,被单位同事昵称“高材生”,属于名副其实的学霸,也是全单位唯一的统招毕业法学专业的研究生。

面对疫情主动请战

【防疫先锋】友谊县院:在平凡的工作中彰显检察本色

在疫情之初,范国成并没有回家过年,而是在友谊关注疫情变化。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得知上级部门需要抽调人员配合防控工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范国成毫不犹豫,第一时间主动请战,要求加入到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中,并乐观的笑称:“我在友谊没有亲属,平时接触的人少,比其他同事更适合这份工作。”

2月3日,范国成正式接到了上级通知,加入“流调”工作,并连夜接受相关培训至凌晨3点,回家简单的洗漱后,不到8点就来到单位等待下一步工作安排。

连续21天的“平凡”工作

【防疫先锋】友谊县院:在平凡的工作中彰显检察本色

确定确诊患者后,如何完整挖出所有的“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是范国成每天工作的重中之重,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份既烧脑又口干舌燥的工作。”

每天要调查的人员信息纷杂,需要借助他近几年在检察机关工作积累的经验,耐得住性子,对现有信息抽丝剥茧、层层推导出所有相关人员的完整轨迹,为全县流调工作提供帮助。

每日重复的与被调查人进行询问,有时同样的话一天要说上几十遍。为了减轻被调查人的焦虑和恐惧,取得对方的信任与配合,对这样的情况,范国成每次耐心劝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想尽一切办法争取第一时间得到完整的信息,尽最大努力取得对方理解,并准确回忆各类信息,获取精准的轨迹信息和接触信息,为全县疫情研判提供有力的支撑。偶尔有调查对象不配合的情况,范国成则进一步增加工作量了解更多信息,多方证实信息的真伪,逐步排除无用信息。

【防疫先锋】友谊县院:在平凡的工作中彰显检察本色

自2月4号开始,范国成配合所在的流调小组参与调查确诊患者、疑似人员12人,流调相关接触者148人。一天最多流调29人轨迹信息,工作强度可想而知。有时刚刚完成一份流调报告,还没有缓过神来,又有1个新的密切接触者分给他流调,这种情况早已成为他工作的常态。

防疫办案两不误

【防疫先锋】友谊县院:在平凡的工作中彰显检察本色

面对疫情带来的假期调整、人员管控等情况,为了切实保障诉讼工作顺利进行,范国成利用吃饭等仅有的时间,提前和公安机关约定好工作安排,回到单位辅助检察官阅卷23本,对2起刑事案件整理出相关信息并形成书面材料,保证了案件的正常流转。

平凡中彰显本色

疫情之中,范国成的平凡工作更彰显检察人员本色。全身心投入流调工作,同时不忘履行检察职责,用实际行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与全县人民同心战“疫”,共克时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