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

用户3708573094



关于这个说法,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

乍一看这是太子李建成心狠手辣的要毒死秦王李世民,还好秦王李世民命大,所以才得以逃过一劫!

但仔细琢磨起来,这段记载其实很是耐人寻味。

因为太子李建成要毒死李世民的话,不可能放的剂量会少了的,但李世民偏偏就可以只是吐血而没有被毒死,这样的几率恐怕比现在一千万彩票的几率还要低。

而且太子都要毒死李世民了,等于说撕破脸了,怎么可能会放李世民走呢?

而且太子李建成如果要毒杀李世民,为何在场的还有淮安王呢,逻辑上根本不符合。

所以说这里面透露着不一样的意义。

所以说最根本的原因,宋安之个人认为,这个大家注意一下,并非是恶意揣测,只是个人认为哈!

原因便是:“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


宋安之


在唐朝史料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一天,秦王李世民在参加他哥哥,当朝的太子李建成举行的宴会后,回到家中感觉到腹中不适,他的老婆让他催吐,才知道自己被下了毒。这个小故事虽然版本细节在不同记载中有所不同,但李建成下毒,或者说有下毒嫌疑这件事,却没有太多争议。

但到了现代,很多观点对这件事产生了一些怀疑。其中最大的疑点就是,如果李建成有机会毒杀李世民,那为什么李世民还能通过呕吐解毒,这不是放虎归山吗?因为这个值得玩味的疑点,让人们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而我们翻开史料却发现了另一个细节,就是李世民曾经想要看起居注,却被房玄龄拒绝。虽然在史料上记载中,李世民并没有篡改史料的记录,只能算是一种未遂或者是可能,但因为这个细节,也让很多人认为,如果李世民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下毒事件,是不是虚构出来的呢?

这个问题,似乎和薛定谔的猫很类似,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因为存在和不存在的概率都是一样的。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首先,咱们说一下存在的可能,这种可能也只是一种可能罢了,因为大量的史料记载了这件事的存在,如果想要证明不存在,没有足够的证据,只能通过一些逻辑推理,但这种逻辑推理没有证据的支持,是没有力度的。

从逻辑推理上看,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已经背上了杀害兄弟,逼迫父亲的恶名,那么,既然恶名已经铸造,污点已经形成,如何减少这样的污点呢?唯一一个办法就是证明,玄武门之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而李世民始终是一个受害者,于是李建成必须以一个加害者的形象出现。

看似严丝合缝的逻辑推理背后,却有一个巨大漏洞,那就是,加害者形象,为什么非要靠下毒来塑造?历史记录中,太子党和秦王党的明争暗斗,已经摆在了明面上,太子党削弱排挤秦王手下的人,明眼人都能看到。也就是说,李世民已经是受害者,为什么要画蛇添足?

另一个漏洞就是,很多人都感觉到疑点,那么,这个故事必然是漏洞百出,以李世民的智商,怎么可能把一个漏洞百出,让人怀疑的故事摆出来,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于是,这个严丝合缝的逻辑本身,就是一种不合逻辑的主观臆断。当我们被所谓的逻辑误导之后,就会忽视逻辑本身的漏洞。于是,事情从存在和不存在,变成了存在,但可能与事实不符的问题。

那么,我们就必须再次进行分析,事实到底有那些不符之处?

我们从疑点进行分析,那就是,李世民中毒但没有死?这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如果李建成有了下毒的行为,可以倒推出下毒的动机,既然李建成下毒,那么,他的动机一定是想让李世民死,但李世民没有死,所以,动机就说不通,行为也就显得不合常理。

这种逻辑,的确没有太多问题,但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很明显。那就是杀人的手法问题。

受到电视剧和小说的影响,我们想当然的觉得,一个人中毒一定是七窍出血,或者一口老血喷出,然后一命呜呼。如果发现下毒,不是银针变黑,就是酒水洒在砖上,泛起一阵青烟。感觉就像武大郎喝药一样,感觉五内俱焚,痛苦死去。

古代一些剧毒,的确有很厉害的功效,但我们需要考虑,怎么杀人,不容易被发现。太子党和秦王党斗得不可开交,但始终是势均力敌,谁也不能一口把对方吃掉,在这种状态下,如果真的一下子把李世民毒死,李世民手下的人,一定会难以控制,到时候结果无法想象。

所以,李建成下毒,只能用慢药,也就是慢性毒药,可以是半年,可以是一年,最好是让李世民在别人看来是病死的,这种正常死亡,谁也不会想到是李建成的手段,那么,造成的影响就会降低到最低。这是一个成熟的阴谋家需要有的素质。也是最符合事实的一种推测。

那么,这个问题,就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答案,李世民没有死,一方面,李世民本身十分警惕,他一直对自己的哥哥有所防备,因此,可以在感觉不适的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反应,来避免受到毒药伤害。

另一方面,李建成也不想让李世民在吃完饭就毙命,这样傻子都能想到,是自己的把戏,因此,他下的毒并不重,也不多,对身体伤害很小。

因为李世民的警惕,所以,他可以第一时间避免毒药伤害,因为李建成的谨慎,所以,不敢下剧毒。而下毒事件的背后,是秦王党和太子党的明争暗斗,也意味着这是一场势均力敌、谁也没有把握战胜对方的拉锯战。


小小嬴政


这一天晚上,李建成在家中设宴,目的是想兄弟、叔侄在一起聚聚,增加增加感情,李世民自然也在邀请之列。想到要见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两个人,李世民心里就很不痛快,但又不能拒绝,只得赴宴。席间,李世民一杯酒下肚,不过片刻,就觉腹痛难忍,然后口吐鲜血,数升乃止。众人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常败将军李神通急忙搀扶起李世民,架着回了承乾殿,早就有人去禀明了皇上李渊。

李渊带着御医直奔承乾殿,看到奄奄一息的儿子大为心痛,好在御医检查过之后表示并无大碍,之前已经把毒药吐得差不多了,所以并没有伤及李世民。李渊问明事情的经过后,给李建成下达了敕令:秦王不能饮酒,以后不可以夜聚。

这件事在两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这里贴上《旧唐书》中的记载:

后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高祖幸第问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饮,更勿夜聚。"

事情到这里已经没有李建成什么事了,之后李渊又对李世民说:“当初晋阳起兵是你的主意,后来克定天下又都是你的功劳,我本来想让你做太子,但是你推辞不就。现在建成已经做了多年太子,我不忍心废黜,要不你还是回到洛阳吧,在那里你可以建天子旌旗,效仿汉朝时期梁王的故事。”(题外话:这段话很有问题,晋阳起兵实际上李渊主导的,而李建成成为太子也是沿用的嫡长子继承制,并不是随意废立的,这究竟是李渊的违心话还是后来编造的,就很难说了。)

但是李世民以不忍远离膝下而哭着拒绝了,李渊又表示没事的,我想你了就去见你,长安和洛阳又不是离得多远,于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但是后来李建成知道后横加阻拦,李世民最终没有去成。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李世民喝鸩酒这件事,真是处处透着诡异。最有可能下毒的会是谁呢?这个可能不好说,但最不可能的一定是李建成。李建成请家宴,无论目的如何,他都不希望李世民在宴会上出什么事,因为第一责任人就是他,而他有这么蠢吗?显然没有,他做太子多年,能力还是有的。如果他真的在宴会上毒死李世民,那么他目前拥有的一切可能就都没有了,至少太子之位一定会让出去的。我们看李渊对这件事的处理,虽然是责怪了李建成,但完全没有给予任何处罚,这说明李渊知道李建成是无辜的。

那么如果李世民喝毒酒这件事是真的,还有两个人的嫌疑最大,一个是李元吉,另一个就是李世民。为什么说李元吉嫌疑很大,因为如果他给李世民下毒,很可能造成的局面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两败俱伤,到时候他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有一点,这个毒对李世民居然没有什么用,说明这个毒本身毒性就不怎么大,李元吉很可能并没有真想要李世民的命,他只想得到太子之位。

当然,李世民的嫌疑也很大,那么,李世民演这么一出戏为的是什么呢?上文说了,李渊让李世民到洛阳去。这就是李世民的目的,他最初并没有想发动政变杀死李建成,而只是希望到洛阳自己的根据地去,然后在那里他就有了和李建成争储的资本,而不是困在京城等着李建成把他的团队都调离。所以他来了这一出,借着李建成的宴会,自己给自己下毒,让李渊知道他们兄弟之间已经不可调和了,逼着李渊做决定。李渊后来的决定正合李世民的意。但是李建成却不肯房李世民去洛阳。

最终,李世民的团队不得不寻找另一种方式夺权,那就是直接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当然李世民喝毒酒这件事也可能是并不存在的。真真假假也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世民确实是一代明君,开启了贞观之治,带领大唐帝国走向繁盛。


尚宫女史


李世民喝毒酒没有死一事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得知李世民没有死后大惊失色,甚至觉得这是上天都在帮助李世民。


李世民喝下毒酒之后有什么症状呢?

根据史书的记载,李世民在喝下毒酒之后头脑混混欲坠,紧接着就伴随着心腹剧痛的症状,李世民甚至还多次吐血,大有一副命不久矣的症状,但令人不解的是,李世民非但没有死,反而痊愈了。

据说,李建成给李世民喝的是鸩酒

这里所说的鸩是传说中一种剧毒的大鸟,相传只要用它的羽毛在酒里稍微过一下,酒里面就会出现剧毒,人只要喝了鸩酒就会立马就死。因此鸩酒的毒性也被众人所知。


按照这么说的话,李世民应该当场暴毙而死,为什么李世民没有死呢?我个人怀疑李建成给李世民喝的不是真的鸩酒,而是别的毒药合成的毒酒。

当时的李渊还是实际统治者,假如李世民死在了李建成手上,估计李渊肯定饶不了他,这可能也是李建成没有下剧毒的一个原因

李建成当时只是太子,国家大权掌握在李渊手上。李建成要是让李世民在喝毒酒暴毙而死,李渊肯定不会放过李建成。后来的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一方面控制了李渊的出行,另一方面也是占据了舆论的主导地位。李建成在没有控制李渊的情况下贸然毒死李世民,肯定会招来李渊的报复。



除此之外,难道李元吉跟李建成就没有利益冲突吗?

我们要知道这两人是为了共同对付李世民而走到一起的,假如李建成毒死了李世民,而自己也遭到了李渊的报复,那么这样一来李元吉不就渔翁得利了吗,这是他不能忍受的。

所以综上所述,由于李建成瞻前顾后,所以没把握好下毒剂量,才让李世民喝下毒酒逃过一劫。


汤姆猫谈历史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为何最终没有伤及性命?

只有三种可能:

一秦王府有高人可以帮李世民解毒。

二是李建成下毒药的量少。

三或许李建成没有下。

我们先了解下事情经过,在一一分析

在唐朝开国后的一天,李建成突然邀请了自己的弟弟李世民和李元吉,还有他们兄弟三人的堂叔李神通到他的太子府里赴宴。但是在李世民正喝酒时候,他却突然痛苦地捂住了自己的胸口,最终的他,竟然在宴会中吐出了鲜血来。

众人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常败将军李神通急忙搀扶起李世民,架着回了承乾殿,早就有人去禀明了皇上李渊。

李渊带着御医直奔承乾殿,看到奄奄一息的儿子大为心痛,好在御医检查过之后表示并无大碍,之前已经把毒药吐得差不多了,所以并没有伤及李世民。李渊问明事情的经过后,给李建成下达了敕令:秦王不能饮酒,以后不可以夜聚。

这件事在两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这里贴上《旧唐书》中的记载:

后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高祖幸第问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饮,更勿夜聚。"

第一种可能:秦王府有高人可以帮李世民解毒

李世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

这群人中,武的有尉迟敬德,有秦琼,有程咬金,有张士贵,有侯君集;文的有房玄龄,有长孙无忌,有高士廉,有杜如晦,有宇文士及等等。

但是医术高超好像没有,再换一个角度,既然想下毒,那么肯定最厉害的毒,一般医师解不了,那么第一种可能性不大。

第二种可能:李建成下毒药的量少。

当时李建成贵为太子掌握有实权,有很多次机会可以除掉李世民,但他都一直没有动手,他手下的谋臣魏征也极力劝谏李建成杀了李世民。在多方劝谏下李建成才终于下定决心摆一场鸿门宴,请李世民喝酒,并在酒中投毒。<strong>

李世民之所以在喝下毒酒后没有立刻暴毙身亡,主要还是李建成在下毒的剂量上有所保留。他只是想给李世民一个下马威,希望李世民不要争夺自己的皇位,老实一点。李世民喝下毒酒后被李神通扶到秦王府,回到家中吐血数升,眼珠都快要爆出来了,不过最后还是因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没有中毒身亡。

更本原因:在当时李建成没有必要。众所周知,当时李渊十分怀疑李世民想要谋取皇位,更是十分偏爱于太子李建成,此时李建成有很大的权力。如果他要杀死李世民是很容易的。

第三种可能:许李建成没有下毒。

一是,李建成不会傻了吧唧的,把李世民诓骗到自己的府中下毒,这不是纯粹留下犯罪证据的嘛。李世民进入李建成家喝酒,他的众位下属都是事先知情的,说不定就埋伏在李建成家附近焦急等待呢,假如李世民有个三长两短,他们会立即向李渊汇报,如此以来李建成根本脱不了干系的。

更关键的是,这次喝酒,不是李世民与李建成二人敞开了对着吹的,还有其他人一起喝酒,这其中就有淮安王李神通,否则李神通怎么会搀扶李世民回去呢?

再者,李世民吐了几口血,在淮安王李神通搀扶之下回到了府中。第二天,李渊过来了,当面训斥李建成道:“你明知道李世民不能喝酒,为何还拼命灌他?”

可见,李世民是不能喝酒了,这个大家都知道,李建成肯定也知道,李世民为何不能喝酒呢?说不定他对酒精过敏。

综合以上三种可能,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是,李建成没有下毒,他只是多灌了李世民几杯,结果李世民酒精过敏,呕了出来,呕到最后,呕出了几口血。

总结:经过此次事件后,李世民对他的哥哥与父亲彻底绝望。之后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也是想赌一把。如果继续忍气吞声,终有一天会被他的父亲和哥哥除掉,与其这样不如拼死一搏,而幸运的是他成功了。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唐太宗。


路之意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古代的毒酒没有多么神奇。

大部分毒酒见效是比较慢的,而且不能做到无色无味,只能用于赐死,不能用于暗算。

比如很多人是服用乌头碱死的。

微量的乌头碱就可以让神经麻痹,最终导致死亡。

但乌头碱是有味道的,一般服用者都能够发现。

所以,暗算别人不能用乌头碱。

一般来说,古代暗算下毒基本上都是用砒霜。

因为砒霜无色无味,一般人服用时察觉不到。

李世民服下的毒酒后吐血,很可能就是砒霜。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没死呢?

这是因为砒霜并非吃了就死,如果抢救及时还是能够脱离生命危险的。

砒霜服用后,通常在1个小时才会发作,如果计量大可能发作早一些。

至少服用不是很多,采用及时催吐的方式,将胃中大部分砒霜突出,被下毒者很有可能保住性命。

大家注意看武大郎被潘金莲下毒害死时,武大郎毒发时,潘金莲是压在被子上,不让他乱动和催吐的。

这样一来,武大郎就无法自救,挣扎了好久这才死了。

如果不是潘金莲这么做,武松又在家,及时催吐,武大郎可能不会死。

就李世民来说,他吐血恐怕不是单纯的吐血,而是自行催吐。

这样一来,李世民吐出了大部分砒霜,自然就不会死了。

自然,到底有没有这回事,也是很难说的。

李世民杀了哥哥和弟弟以后,他自然想怎么写历史都可以。

说不定所谓的中毒吐血,只是饮酒过量呕吐时的胃出血,也就是常说的“关系铁、喝出血”。


萨沙






125878215蜂獾


关于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这件事情最早出现在《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列传》在之后的《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也对这件事情做了详细的记载。由此可见,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件事情存在。

可是为什么李世民喝下毒酒还能活着呢?并且有机会最后实现人生逆袭,成为最大赢家。接下来我就跟你讲一讲这件事情。


一、李建成对李世民的几次谋杀

李建成与李世民两人之间,一直存在明显的争斗,比如最开始的时候,李建成有一匹烈马,一起打猎的途中李建成就让李世民骑那匹烈马,李世民几次从马上摔下去还是好好的,这次暗杀失败。

紧接着,李建成又暗自买通杀手去刺杀李世民,可惜被后宫的张婕妤告诉李世民李建成的计划,李世民又顺利躲过一劫,接下来就是毒酒事件。

建成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旧唐书 高祖二十二子列传》

当天李建成与李元吉约李世民到家中一起喝酒,结果喝完之后李世民突然感觉心中剧痛,还吐血数升,可是回到西宫休息一天晚上,又好过来。

有人说李世民乃天子之命,岂能轻易死去,此话也许在那个年代能够哄一哄小孩,在现在,已经没有人相信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李世民会没有死呢?


二、为何李世民健在

其实原因只有两个,要么是下毒的剂量不够,要么就是有人通风报信,李世民知道后故意少喝或者没有真正喝下去。


我们先分析第一种情况,就是说下毒的剂量不够。要说李建成如果真的想置李世民于死地,肯定会剂量相当多,不可能存在剂量不够的说法,唯一的原因只可能是李建成并不想真的杀死李世民。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把历史往回放一点,当时魏征是李建成的部下,魏征经常劝说李建成要把李世民除掉,要不然必成后患,可是李建成呢,他心里始终还是下不了狠心,一拖再拖,始终没有将李世民除掉。

其中暗杀还是李元吉派人去做的,还有毒酒事件,也是李元吉劝说才做的。后来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李建成之后,魏征还感慨“要是当日太子听我的建议,今天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由此可见,李建成确实不忍心杀害李世民,毕竟两人也是亲兄弟,之所以最后发展到玄武门之变,也是多方面势力综合导致的必然结果,我们不能说是李世民无情或者李建成心太软,哥两个是确实有感情在的。


再说第二个可能性,就是有人告密让李世民知道酒里有毒,从而没有喝下到肚子里,这个可能也是有的,因为一些野史记载说当时李元吉的老婆,也就是杨氏,她听到李元吉与李建成商量毒死李世民的事情,然后就去告诉李世民,叫李世民注意安全,从而李世民躲过一劫。

这个说法虽然来源于野史,但是无风不起浪,包括后来李元吉死后,李世民对杨氏也相当好,不排除当时救李世民一命的确实就是杨氏。


结语

历史都是有明确记载的,我们不应该去怀疑是李世民篡改史书,故意黑化李建成,其实综合各种史书记载来看,史书中的记载还是很公平,记录了李建成对李世民的坏,也记录到李世民对李建成的坏,所以说史料虚假的可能性比较小,再说要是真的说史料是假的,那我们研究一切历史还有多少意义呢?



嗔痴历史观


公元618年五月,李渊称帝后,册立李建成为太子,又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后来南征北战的李世民的名望和声誉与日俱增,权势日重。对此李建成很着急,于是联合李元吉,向李世民发难,一场太子之争开始了。


为了除去李世民,李建成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明杀、暗杀的手段都用上,但却都功亏一篑。无奈之下,选择了毒杀。一次,李建成邀请李世民到他的府邸饮酒,兄弟二人把酒言欢,闲谈人生。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建成命人送上了一壶老酒,这酒不是一般的酒,是下了慢性毒药的酒。 “府里藏有一坛百年女儿红,今日夜宴,特请二弟一品。”李建成一边说着一边给李世民倒上了酒。


为了不让李世民怀疑,李建成自己也倒了一碗,然后先干为敬。李世民见状,也只好一口喝干了杯中酒。酒一入肚,李世民感觉腹中灼烧,他当然知道自己中毒了,处境非常危险。关键时刻,李世民急中生智对李建成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要去出恭。

李建成见李世民已喝了毒酒,正得意着,自然允许了。李世民来到外院,先是把憋在喉咙中的毒酒抠出来,然后跳上马立即往秦王府飞驰。而李建成“优柔寡断”的致命弱点再次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竟然没有派人去追杀李世民。



李世民果真是个福大命大之人,拼死逃回秦王府后,正赶上神医孙思邈仙游到长安,及时服了药王的仙丹灵药后,李世民神奇般地来了个大难不死。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此事的真相估计很难弄清楚了,我们可以从史书中稍加分析,仁者见仁吧。

一、李世民中毒的时间,史书有冲突。

关于李世民中毒一事,《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三部正史都明确记载了。

后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旧唐书》建成等召秦王夜宴,毒酒而进之,王暴疾,衉血数升,淮安王扶掖还宫。——《新唐书》

新旧唐书将此事放在武德九年突厥寇边之前,离六月初四的玄武门之变还有好几个月。

而司马光《资治通鉴》将此事放在玄武门之变前三天。

武德九年……六月,丁巳,太白经天。
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

这个时间的差别,对我们的分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的,因为李世民不但没有被毒死,而且还休养都不需要就加紧政变,丝毫不影响三天后他亲自上阵射杀李建成李元吉。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李世民喝毒酒很可能就是自导自演的烟幕弹而已。

二、回到毒酒本身,为何李世民中毒而不死?

就事论事,此事的嫌疑人无外乎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两个阵营的几个人。

1、嫌疑人一:李世民

李世民自己是一个重要的嫌疑人,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三天后他生龙活虎地亲自设伏射杀李建成,丝毫不受中毒的影响,可见此事完全是他一手制造的。

中毒只是假象,是他有意设计栽在陷害李建成的,也可以为自己抓紧政变争取时间。

当人还有一种可能,此事本来就没有,是后来李世民为了洗白自身形象,操纵史官有意抹黑李建成,而这个说法被后世者沿袭。

2、嫌疑人二:李建成、李元吉、魏征

若是案按新旧唐书的时间记载,李世民中毒是真的话,那李建成阵营的人也是一大嫌疑人

这里李元吉、太子幕僚如魏征李建成本人等都是可能的嫌疑人。

从三部正史的记录来看,李元吉一直是鼓动大哥对二哥动手的,他的狠心决心比李建成可大多了,因此也是有嫌疑的。

魏征也是多次建议太子对秦王动手,政变后李世民指责魏征,魏征回答:

太子蚤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

此外,李建成是和李世民争夺帝王的直接对手,他也是有嫌疑的。

但是李建成、魏征和李元吉三人,嫌疑最大的应该是李元吉。

因为李建成即使想害死李世民,也不至于在自己宫中举行的晚宴上下毒,如果李世民当场死了,他自己难以洗清罪责,有罪之身想继承皇位很难。

而且他可能不够狠心,从魏征的“太子蚤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也可以看出。

魏征也是如此,把太子陷进去得不偿失,毕竟他和太子是利益共同体。

但是李元吉就不一样了,在太子宴会上毒死李世民,对他来说一箭双雕,他会是最大的获利者。

分析犯罪动机,获益的大小是必须考虑的。

至于具体为何没有毒死李世民就不好说了,可能李世民身体太好,也可能下毒者最后优柔寡断,剂量减轻了。

若是按新旧唐书记载,李世民的确中毒了,离政变还有一段时间,他好好调养的时候是够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谁也没有下毒,是李世民喝的太多,胃出血了。

不过这个可能性较小,看李世民“吐血数升”,应该是很严重的胃出血,能医治好可能是遇到神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