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從脫貧一線到戰“疫”一線

連日來,濉溪縣劉橋鎮任圩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黨總支書記王海峰積極響應號召,拿出在脫貧一線的攻堅勁頭奮戰在戰“疫”一線,科學布控、衝鋒在前、日夜堅守,與疫情“角逐”、與時間“賽跑”,以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嚴守基層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疫情防控,重在基層。作為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戰場,農村是防控面積最廣大、最前沿的地方之一,尤其是對於任圩村來說,更是如此。

  任圩村與河南永城苗橋鎮、我市相山區渠溝鎮相接,全村4000多人中有四分之一的村民常年在外工作、生活,許多村民家的親戚就住在周邊城鎮。春節期間,外出人員返鄉多,走親訪友較多,防控工作的管理難度、防控壓力巨大。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越是關鍵時刻,越能檢驗初心使命。王海峰接到有關疫情防控的通知後,第一時間返回任圩村,組織召開村“兩委”擴大會,與村幹部一起制定了防控工作方案和措施,並召集工作人員、退伍軍人、黨員志願者等各方力量,吹響了阻擊疫情的“集結號”。

  摸清底數是打贏疫情阻擊戰的關鍵。王海峰當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排頭兵”,他利用自身脫貧攻堅期間地熟人熟的優勢,在村裡開展返鄉人員信息摸排,帶領村幹部、志願者挨門逐戶瞭解、登記外地返鄉務工人員情況,抓實抓細大排查,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面對部分村民的擔心和不理解,他一遍又一遍上門解釋、引導,用真心換來了群眾的真情,贏得了返鄉人員及其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返鄉人員的務工地點、返鄉時間分類別梳理核實上報,為疫情防控打下了堅實基礎。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了加強疫情防護知識宣傳,教育引導廣大村民增強自我防護意識,提高自我防護能力,王海峰當好疫情防控的“宣傳員”,開展形式多樣的防控宣傳工作。他利用微信群、村級大喇叭、村內公示欄開展防疫知識普及,在自己的私家車上安裝喇叭,在村裡流動巡邏並開展宣傳,呼籲村民不聚會、不扎堆、不出門,確保相關內容在最短時間內家戶喻曉。

  越是風急浪驟,越需中流砥柱!王海峰吃住在村裡,和村幹部一起,動員村民群聯群防,落實網格化管理。“在村口設置固定體溫檢測點,控制人員進出,安排人員輪流值守,另一部分幹部下村走訪!”疫情來臨,他當機立斷,在村裡8個主要出入口設置關卡,由村幹部、村民組長、黨員值守,實行24小時輪流值班,勸導外地人員和車輛不進村,本村居民無特殊情況不出村。王海峰每天一大早就到卡點給值守人員發放防疫用品,檢查卡點執勤情況,夜裡還要來回在卡點之間巡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遇到不聽勸阻的人員,他第一個衝到最前面做好政策宣傳、勸導告誡工作,確保村內安全。

  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貧困戶、困難群眾等特殊人群的狀況時刻牽動著各級黨委政府的心。“疫情期間,儘量不出門,出門切記帶好口罩,有什麼需要就及時跟村扶貧工作隊說。”王海峰來到自己包保的貧困戶家庭,給他們送去了口罩、酒精等防疫物品,叮囑他們要勤洗手、常通風,注意做好個人衛生,給他們送去了蔬菜、米麵油等生活必須品,並動員20多名貧困戶積極參與到全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了疫情防控人人助力的良好氛圍。

  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也是檢驗黨員幹部初心使命的考場。在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時期,王海峰把黨員身份亮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把初心和使命寫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把為民服務的宗旨踐行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以責任築牢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交出疫情防控工作的漂亮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