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每日园区|福建省着力解决复工复产难点;两江新区138家外资企业复工复产


每日园区|福建省着力解决复工复产难点;两江新区138家外资企业复工复产

【中经云端·特别报道】

1、福建省着力解决复工复产难点

企业用工难、交通物流难……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企业复工复产存在一定困难。早在2020年2月5日,福建就出台24条措施,瞄准企业信贷、成本、稳岗等方面需求,真金白银予以帮扶,不久又发布意见,着力打通复工复产“操作链”。

帮到“难”处,才能扶到实处。位于福州的春晖制衣公司,春节期间开始转产医用防护服。“面辅料和生产设备需求量大,价格也在涨。”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上游客户都要求货到付款,用自有资金兑付捉襟见肘。兴业银行福州分行开设审批绿色通道,仅用24小时就紧急授信2900万元,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按需“下单”,一“难”一策。聚集700多家高科技企业、数万名员工的福州软件园,疫情防控压力不小。园区协调相关企业攻关,短短两天内就搭建出疫情管控系统。现在的软件园区,员工“一人一码”、扫码入园,信息可以实时汇总,指令能够快速下达,战“疫”实现精准管控。

福建严格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强调“各地各部门不得只顾自身不顾大局,采取的措施不能对周边地区造成影响;不得‘一刀切’、简单化放大招,工作要具体细致精准”等“七个不得”。截至2月19日,福建省规上企业复工率达75.8%,全省在建重点项目累计复工609个,累计复工率58.8%。

2、两江新区138家外资企业复工复产

作为重庆重要的战略性开放平台,两江新区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力有序推动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截至2020年2月24日18点,新区范围内复工复产的外资企业总数达138家,涵盖汽车、物流、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作为知名车企,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下称“上汽红岩”)目前已实现逐步复工复产,其总装车间内,已有近4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员工返岗。

该公司车间主任张恒介绍,总装车间共有6条生产线,目前每天产能接近60台。“预计到本月底,总装车间的单日产能可达到140台左右,恢复到正常水平的70%。”

目前,上汽红岩已经有了4000多新订单。而在2月15日,该企业也试探性地开始了对全国各地的商品车发送。截至目前,上汽红岩已累计发运车辆520余台。

重庆霍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下称“霍富汽车”)目前已有近70人到岗。该公司总经理田丰介绍,霍富汽车2016年正式投产,目前为包括现代、福特、大众、小康等国内外企业提供汽车门把手配套服务,年产能达到140万套。

值得一提的是,自复工复产以来,霍富汽车的产品除了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开始逐渐走向波兰、越南等全球市场。其中,仅向波兰市场就累计提供了超过50000件汽车门把手等配件。

在汽车产业的外资企业提速加码复工的同时,两江新区另一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也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

重庆万国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重庆万国半导体”)是两江新区水土园区第一家获批复工复产的企业,如今已有1200名员工顺利返岗,产能也恢复到了60%左右。

万国半导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企业正逐渐释放产能,同时协调全球各地供应商,促进重庆电子工业向高端方向专项升级。

另外一方面,借助两江新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的区位优势,物流企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发展,复工复产也正在提速。

“我们累计积存了有600多单物流配送业务,每个订单客单价是此前的两倍多。”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下称“百世物流”)西南大区总经理张嵩表示,2月17日,该公司的快递业务率先复工。

2月19日,百世物流的快运板块、供应链板块同步复工,并迅速承担起汽车、工业制造等工厂批量业务和便利店快消品业务。“随着形势出现积极变化,我们不断恢复的产能也将进一步满足两江新区片区客户对物流的需求。”张嵩说。

重庆辉联埔程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下称“辉联埔程”)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首批落地的项目之一。该公司总裁丁艳表示,两江新区是内陆国际物流枢纽,也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辉联埔程充分运用这两大优势,积极组织货源,最大程度降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

目前,辉联埔程工业产品的出口量已基本恢复到节前水平,正源源不断地把重庆造通机、汽车核心零部件等产品运往世界各地市场。与此同时,疫情的发生也让医疗器械的进口量大增,目前辉联埔程正加大对物流的调配,服务全国抗疫大局。

3、山东淄博:集中签约6个外资项目

2020年2月25日上午,全省重点外商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以“主会场+各市项目分会场视频连线”方式举行。省委书记刘家义出席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主持。全省16个市66个项目集中签约,其中淄博市总投资10.51亿美元的6个外商投资项目签约落地。

在淄博市分会场,市委书记江敦涛介绍了淄博市签约外资项目情况,并宣布项目签约;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市领导毕司东、盖卫星参加。

在省签约仪式上,淄博市集中签约的6个项目,均为省“十强”产业项目,涉及文化创意、海洋生物、医疗健康、农产品深加工、绿色环保等领域,分别是:张店区万科云城项目、临淄区危险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置中心项目、高新区淄博活力生物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经开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项目、经开区医用湿巾项目和经开区无添加豆乳项目。

张店区万科云城项目,由香港永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淄博万科企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总投资8.5亿美元,将打造涵盖总部基地、科创园区、活力商区、休闲度假、智慧绿色住宅等多业态共融的活力新城;临淄区危险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置中心项目,由首创环保投资有限公司(香港)投资,总投资5100万美元,年处置危废2.1万吨、工业废液1.1万吨,每年回收有机溶剂3万吨;高新区活力生物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由香港活力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亿美元,主要从事高端海洋生物和绿色天然保健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经开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项目,由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投资,总投资3000万美元,项目建成后日处理污水2万立方米;经开区年产1.8亿片医用湿巾项目,由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日本莎罗雅株式会社联合投资建设,总投资1000万美元,依托日本莎罗雅消毒产品领域的先进技术、生产配方等生产高端医用湿巾;经开区年产5500吨无添加豆乳项目,由山东国辣食品有限公司和日本YSP公司联合投资建设,总投资1000万美元。

近日,淄博市招商引资工作“好戏连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集中网签、开工。当前,全市各级正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开工复工和重点项目建设,本次签约为2020年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挂上了“加速挡”,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据了解,2020年全市新设或增资外资项目将达到75个以上。

4、河南省:丝路没中断 运力正回升

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阿塞拜疆丝绸之路西部航空公司一架全货机卸下60多吨货物,又满载飞往卢森堡。该公司在疫情期间坚持不断航,这是近日正常执飞的又一趟航班。

新郑国际机场西货站里,堆放着一箱箱ZARA的服装,要空运到西班牙。这批服装的货运代理郑州丽服仓储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田静介绍,这一段时间里,总共有200多吨ZARA服装,从郑州送到全球各地。

“自疫情发生至今,新郑国际机场共有10家境内外货运航空公司在郑正常运营,全货机累计运输货物7011吨,同比增长9%。”河南省机场集团总经理康省桢说,我们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态势,力争2020年3月初航空货运企业实现全面复航。

春节期间,中欧班列(郑州)回程运输一直没有停止,春节后的首发去程班列2020年2月16日从郑州发出,标志着中欧班列(郑州)开始恢复常态化开行。

“首发去程班列开行后,接到的订单猛增,2020年3月初的预订已爆仓,公司决定持续加密开行频率。”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明说。

疫情期间,发挥国际通道优势,河南的丝绸之路上运来大量抗疫物资。大年初六,中原龙浩航空公司紧急在郑州基地调集人员及飞机,承运日本到武汉的8吨抗疫物资。此后,该公司又两次执飞,累计从日本运回抗疫物资23.8吨。

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是中原龙浩航空公司和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的投资者。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超说,我们推动中原龙浩和卢货航发挥内外双货航互补优势,全力以赴为抗疫物资提供运力支持。

“相信疫情结束后,中国的出口会迅速增加。”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总裁理查德·福森说,卢货航做好了准备,计划增加航班。卢货航还将继续为欧洲与中国提供免费运输,帮助中国抗击疫情。

阿塞拜疆丝绸之路西部航空公司总裁沃夫冈在发给河南省机场集团的视频中说,坚信中国政府将很快控制疫情,我们不仅不会在这段困难时期停飞,还会继续积极支持新郑国际机场发展。

“疫情之下,全球合作伙伴热情支持、看好前景,这不仅体现对我国疫情防控能力的认可,还凸显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及强劲韧性的吸引力。”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巡视员郑金广说。

5、安徽宿州高新区已复工企业达到95家

2020年2月21日,位于宿州高新区内的安徽东方果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在生产厂区,一批批果蔬脆片、坚果干果产品正在装车、搬运,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东方果园是一家致力于生态农业研发、种植、生产、经营运作的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也是安徽省政府扶持的“互联网+”综合创新型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该公司迅速应对、责任到人,购买防控药品和设备,设立监测隔离点,在厂区进出、员工就餐等方面采取严密的防控措施,保证企业平稳运行。

“我们作为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想尽办法,通过自己的物流途径,确保各大商超的产品供应。”集团董事长张仲君告诉记者,“在市委、市政府和园区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已经全面复工,目前厂内到岗员工超过180人。下一步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公司将狠抓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确保把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据了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宿州高新区提前谋划、及早部署,有序指导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截至2020年2月24日,园区已复工企业95家,到岗员工数2281人。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0家,复工率100%,限上服务业企业18家,复工率45%,限上商业企业2家,其他重点企业55家。

高新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园区对复工复产企业严格审核、强化监管,通过建立返岗人员登记制度,对返回人员登记到人,详细记录职工身体状况、假期外出情况、与重点疫区人员接触情况等信息。同时成立6个包保组和1个督导组,在企业复工复产后由各包保组确定复工企业的包保人员,包保人通过对企业开展日常检疫查验和健康防护监督,精准掌握复工、复产企业和项目的防控措施落实、生产经营、项目进度、员工数量等基本情况,传达上级下发的政策及防控要求,指导企业开展复工时期的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掌握企业相关信息,做到全覆盖、无遗漏,确保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有序,企业运行健康、稳定。

6、广西桂林经济开发区:创新服务平台 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由企业伴侣员当作企业的复产“代办员”,为企业代办相关复工手续,让企业在复产过程中‘一次不用跑’或‘最多跑一次’。”2020年2月24日,中央、自治区、桂林市有关媒体应邀到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该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桂林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机关党委书记何兵在接受采访时说,伴侣员都是从管委会各部门中挑选出来的比较优秀的员工,他们除了做好本部门工作,还要服务好自己对口的企业,在开展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企业都很满意。

据了解,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桂林经开区企业纷纷响应号召,延迟复产时间,除恒保健康防护、科伦制药、澳柯赛(桂林)医疗器械等18家防疫物质生产及生产生活保障企业及时恢复生产外,其余企业均已按照要求于2020年2月10日之后复产。为了帮助企业恢复生产,桂林经开区围绕“防园区疫情、保员工健康、助企业复产”的工作思路,主动作为,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产,创新搭建八大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有序恢复生产。

同时,桂林经开区实施分片区防控措施,党员干部做表率,由一名班子领导、一名部门负责人及每个企业的伴侣员形成网格分片包干管理制度,下沉一线,当作片区企业防控疫情第一责任人,共对园区160余家企业、在建项目开展一对一疫情防控跟踪指导服务,收集各企业、项目的复工时间、防疫物质需求、人员流动情况等信息,并指导企业建立疫情防控机制,切实做到宣传到位、排查到位、防控到位,确保了企业疫情防控做到位再恢复生产。

据统计,截至2020年2月24日,桂林经开区已按照自治区要求,组织伴侣员服务的128家企业中的102家复产,复产率达到79.7%,其中规上企业复产率达到82.5%,其他企业也将有序逐步复产;组织纳入辖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19个建设项目中的11个复工,复工率达57.9%,计划于2月28日前复工的建设项目有18个,复工率将达94.7%。园区内各企业人员未发现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