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果你是史官,用你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人?

梦里都想瘦的小胖


太祖本纪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生于天历元年(1328年),卒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之君,创不世之功业。

太祖出生寒微,家贫如洗,尝为土豪牧牛以果腹。至正三年(1343年),濠州瘟疫横行,饿殍满地。其父、兄、母相继卒去,而无尺寸之地以葬之。太祖遂奔皇觉寺剃度为僧,云游行乞,聊以度日。

彼时天灾频繁,鞑虏无道,施政暴虐,各地豪杰揭竿而起,兵士头裹红巾,号曰“红巾军”。至正十一年(1351年)定远土豪郭子兴起兵下濠州,号令彰明。太祖儿时伙伴汤和去信邀其入伍,遂从戎反元。

既入军中,作战勇武,机智灵活,得幸于郭子兴。郭遂以其养女马氏妻之。

至正十三年(1353年),太祖出濠州募兵,半岁已累积兵士三万余,收谋士李善长于帐下。郭大喜,遂以兵权与之。此后,太祖攻城略地,斩获无数。其麾下名将林立,谋士如云,已成割据一方之豪杰。

至正十六年(1356年)太祖克应天(今南京),纳刘基之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网罗人才,休养生息,积聚力量。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太祖将兵火攻陈友谅,尽灭之。明年称吴王。至正二十七(1367年)年太祖发兵讨伐张士诚,张自缢而亡。太祖一统江南,以当年为吴元年。是年以徐达为帅,北进中原,驱除胡虏。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太祖于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封功臣,置百官,祀太庙,北破残元,澄清玉宇,一统天下。

太祖在位凡三十一年,励精图治,夙兴夜寐。鼓励农耕,减免赋税。爱惜民力,厉行节俭。惩贪肃奸,整顿吏治。国泰民安,边疆稳固,国库充盈,史称“洪武之治”。

太祖晚年为保江山永固,不惜屡兴大狱,诛杀功臣宿将。废丞相,乾纲独断。设锦衣卫,侦听百官万民。废大都督府,集军权于皇帝。

为后世所诟也。

洪武三十一年(1368年)闰五月初十,太祖崩于应天。皇太孙允炆克承大统,改明年为建文元年。葬太祖于紫金山孝陵。谥号曰“高皇帝”,庙号太祖。

太祖起于微末,聪明神武,报济世安民之志,提三尺之剑东征西讨,百折不挠,十七载而成霸业,非汉高祖而无出其右者。

自继位后,内治肃清,外患灭除,考礼定乐,建章立制。武定祸乱,文治太平。非唐太宗而无出其右者。

嗟乎!历代贤君,英武伟烈,纬武经文,统一方夏者,不胜枚举。唯明太祖者集帝王、豪杰、乞丐、盗贼于一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埋首故纸堆


我觉得,朱元璋就像他的画像一样,个性也非常鲜明,也比较复杂,不同的人看到的都不一样。

首先,他是一个旷世奇才,毫无任何先天背景,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开国皇帝中也只有刘邦与他相似,最终他能驱除鞑虏,打败群雄,建立大明,靠的就是天然的对战争的敏锐直觉以及对人心的把握。

其次,他是一个农民,这种气质在他的骨子里,就算当了皇帝之后,他也非常仇恨官员,对于贪腐行为的惩治非常严峻乃至苛刻,对于人民群众却非常和蔼可亲,然而史书毕竟都是官员写下来的,我们今天看到史书觉得朱元璋怎么如此残暴无德,其实他只不过时深切的痛恨剥削底层农民阶级的地主乡绅罢了。

最后,他的个性敏感、细致爱操心,毕竟出身寒微,他对于自己的帝位充满了不自信和危机感,对于那些读书人充满了警惕心,他大兴文字狱,比后来清朝的文字狱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人写到“则”这个字他都觉得是在骂他贼,不少人写了歌功颂德的文章依然被他杀头抄家。

对于朱家的子孙后代,他和一个传统家庭的老父亲没有两样,对这些没经历过大风霜的子孙他是一百个不放心,不惜为了子孙把建国功勋清理的干干净净。

总之,朱元璋是一个军事奇才,是一个好父亲,是一个带有敏感细腻的小农思想的帝王,同时也是个为达目的不惜任何手段的暴君。

不过,一个好人是当不了好皇帝的,你说呢?


历史有趣儿


第一:生活上

我们知道,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屌丝逆袭”式皇帝,他没有任何皇族背景,从小讨过饭,当过和尚,吃过不少苦头,所以深知生活不易,相对来说,在生活上还算比较节俭,据说,这家伙当皇帝的早些年,还穿过补丁衣服,只是后来有点奢侈,主要表现在大兴土木,兴建宫殿上。

第二:工作上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不是扯淡嘛!皇帝还谈啥工作?事实上,皇帝的工作可不像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据说明朝早年,全国只有3个假期,分别是:春节、冬至和他朱重八的生日,前朝沿袭的其它假期全部取消,干嘛?工作呀!

第三:性格上

看过有关介绍朱元璋的小说或者电视剧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生性多疑的家伙!事实上,是这样的吗?历史上的朱元璋,在早期,还是比较和善的,并没有生性多疑,只是在后期,做了不少“生性多疑”的事情。

比如:废除丞相、实施卫所制度、屠戮功臣等,这些事情,他确实干过,野史,后世的正史均有记载,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干?作为百家号:历史观景台的作者,我认为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这个江山获得的太不容易了,所以想尽办法,要保住自己的江山。

换句话说,他的心里可能是这样想的:总有刁民想害朕,朕必定要先下手为强!于是,这就有了后世的种种故事。


魅力老照片


朱元璋,是历朝历代皇帝中出身第二贫贱的皇帝(第一位是羯族后赵的皇帝石勒,奴隶出身)。出场以一个和尚、乞丐的身份硬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皇帝!红巾起义时加入义军,红巾军头领郭子兴见其其貌不扬,非同寻常把他认做了义子。自此走向了反抗暴元的道路。后来消灭陈友谅,打败张士诚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建立大明之后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号召天下人反对暴元的统治,把蒙古人赶出了中原。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恢复生产,人民又过上了好日子。后期在太子朱标死后,又大杀权臣,废除丞相制度,恢复人殉制度,大开历史倒车。


数控车工凯凯


洪武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一直批阅奏折直至深夜。他是从社会底层走过来的,所以他能够理解百姓艰辛,明白百姓所需。同时,他早年的贫苦生活让他对贪官深恶痛绝,他打击贪官,减免税务。所有事情自已一人操办,因此,他找机会废除宰相。

不管结果如何,他都能算作一个勤勉的好皇帝。



大辉boss


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大争议的人物,可说是位贤君,也可称暴君。持正面评价者通常都是从其大力打击贪污,恢复经济着眼,历史记载朱元璋是少见勤政的皇帝;而持负面评价者则多从其高压统治着眼,如杀戮功臣、文字狱及廷杖。


多尔衮爱新觉罗


我觉得看待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从多方面来看。他既有开国皇帝雄才大略,治国有方,爱民如子的一面。也有生性残暴,大杀功臣的一面。


农场小胡


明太祖朱元璋确实是我国历史上难得的旷世之君。他的成功很励志也很心酸。从一无所有到拥有天下简直就像黄粱一梦似的。几百年来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层出不穷。放牛做和尚的逸事,参加红巾军的故事,惩贪官诛功臣,更是开了恢复分封制扩大人殉制度的历史倒车!总得来说朱元璋是个中国小农经济的代表,逃不出时代局限性,历代对他的评价都差不多,功过参半,毁誉不一。我们普通人很难给他一个具体的评价,时代在变,观念在变。


zf浩浩


朱元璋自小农民出身,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推翻元朝统治,实现中华名族的统一,使老百姓过上了和平的生活,在他统治期间,国家经济慢慢恢复生产,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可以说他是个伟大的皇帝,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统治期间,生性多疑,基本将大部分开国功臣斩杀殆尽,又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为之后发生的靖难战役埋下了隐患,可以说他又是个多疑的皇帝。


随缘诗画434


对百姓来说是个好皇帝,对儿孙来说是个好父亲,对下属来说不是个好领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