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五種“一人一車”出行方式對比,為何電動車才是復工出行首選?

最近,人民日報旗下的《健康時報》等大批頭部媒體正在積極倡導 “一人一車”出行,號召民眾建立起獨立的出行空間,減少人與人的接觸與聚集密度。


在眾多個性化出行方式中,為什麼權威媒體們會組團主推曾經不被人待見的電動自行車作為“國民級的防控交通工具”?今天,電摩公社將對幾種“一人一車”交通方式與電動自行車進行盤點對比。


五種“一人一車”出行方式對比,為何電動車才是復工出行首選?


汽車的優勢很明顯:封閉性更好,續航能力強,駕乘感覺舒適。


但劣勢也同樣突出:價格相對昂貴,尤其在疫情影響下相當一部分中低收入群體年後收入跳水,就更是望其項背了。而且汽車數量激增會帶來嚴重的交通擁堵和尾氣汙染問題。尤其在一些大城市,還存在著比較麻煩的限號和停車位緊張的問題。


以首都北京為例,復工剛剛開始就出現了交通擁堵的問題。


試想一下,當乘坐公共交通的人群開始加入私家車的堵車隊伍,那究竟會是多長的車尾燈?


五種“一人一車”出行方式對比,為何電動車才是復工出行首選?


相對而言,電動車才是絕大多數國人理想化的出行工具。


有著超高的性價比,小几千的定價也完全符合絕大多數國人的購買能力,尤其在一眾電動車品牌搶佔市場份額的情況下,電動車的實際銷售定價還會有一定的下行空間。


同時,地方性的電動車管理體系正在逐步建立趨於規範化,上牌非常方便,同時兼具環保節能的特點,不會造成類似汽車那樣的大量擁堵,並且停車、充電都十分方便


電動車當然也存在相對的劣勢:續航能力相對汽車偏弱,對遠距離交通出行支撐力不足,低溫環境下出行需要做好保暖。


五種“一人一車”出行方式對比,為何電動車才是復工出行首選?


毫無疑問,摩托車的確是非常好的選擇。尤其在疫情期間,有不少摩友在積極呼籲放寬對摩托車的禁限管理,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可行性極低,政策環境並不是很允許摩托車成為主流的出行工具。如果還要再加上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摩托車依舊是存在一定尾氣排放量的。


五種“一人一車”出行方式對比,為何電動車才是復工出行首選?


相對而言,電動車雖然受到國標影響,但是現階段依舊處於相對寬鬆的管理狀態當中,很多地方都還處於過渡期裡,依舊有至少兩年左右的“自由”,同時電動自行車由於更好的性價比和節能減排等環保特性,廣受國人喜愛,其普及率即使是摩托車最巔峰的時期,也是望塵莫及的。


五種“一人一車”出行方式對比,為何電動車才是復工出行首選?

共享(電)單車本質上依舊有點偏向公共交通方式,長期放置戶外並且沒有經過消毒,存在相對較大概率的交叉感染概率。


而屬於自己的電動車無疑是更加安全、放心的選擇,車主自己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擦洗消毒。


五種“一人一車”出行方式對比,為何電動車才是復工出行首選?

在共享單車的衝擊下,現在騎自有自行車上班的人越來越少。同時,自行車的行駛速度偏慢,相對會有更大的幾率通過氣溶膠被傳染。


相對而言,

電動車不僅速度更快,騎行更省力,而且在騎行人員佩戴頭盔的情況下,被傳染的概率極低。


五種“一人一車”出行方式對比,為何電動車才是復工出行首選?


在上述五種“一人一車”的交通出行方式中,電動車可以說是出現最晚的

,但卻以近3億的社會保有量,超過了有著2.6億社會保有量的汽車,成為國人首選的獨立交通出行工具。


回看電動車行業的發展史,誕生於上世紀末,始終不溫不火地發展著,真正迎來爆發性的增長,正是始於2003年的“非典”疫情期間。憑藉上述獨有的優勢,電動車在短時間內一舉取代了摩托車、自行車成為兩輪交通出行領域的霸主。而在如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的復工出行,電動車依舊是最佳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