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之下创业板却“牛抬头”,还能追高吗?


疫情之下创业板却“牛抬头”,还能追高吗?

1月23日下午3点,除夕前一天,股市迎来为期7天的春节假期,然而“武汉肺炎”却在这七天内急剧发酵,全国“武汉肺炎”确诊人数加速增长,确诊人数已经从刚开始的几十例疯涨到上万例。


A股的开市时间由原计划的1月31日推迟到2月3日。然而极度恐慌的情绪依然存在,只是推迟了3天,不出所料,2月3日股市开始,时隔3年的千股跌停再一次上演,大盘开盘跌幅超过8%,有3000只股票跌停。


政策宽松信号强烈,创业板创三年新高


2月1号,央行、财政部、银保监局、证监会、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放空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通知》,特别提到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2月3日,央行将9000亿7天逆回购和3000亿14天逆回购的中标利率全体下调10BP。2月7日央行部署3000亿专项再贷款,利率为LPR减100基点,财政部贴息50%,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降至1.6%以下。2月11日,国税局发文,要求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随后工信部和银保监会也出台相关宽松政策。最终,万众期待的“重磅炸弹”终于到来,2月14日,证监会出台再融资新规。此前再融资新规经历3个月的征求意见,但此时的再融资政策超过市场预期。


有三点超过市场预期,第一是降低发行条件,取消创业板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连续盈利2年的条件。这有利于扩大创业板企业再融资的功能,尤其是对可转债和配股有更大促进效应。第二是取消创业板公司公开发行证券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率高于45%的条件。第三是资金使用,取消创业板公司前次募集资金基本使用完毕的条件,将其调整为信息披露要求。


受再融资政策鼓舞,2月17日A股全面上涨。再融资新规落地后,创业板上市公司纷纷争抢“头啖汤”,2月16日晚,隆盛科技、元力股份、凯莱英等多家上市公司便根据新规要求修改了再融资方案,其中凯莱英还成为新规落定后首家宣布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上市公司。


于是,市场风格分化明显,沉寂3年之后,炒“题材”、“重组”和“疫情”概念的情绪和行情再一次主导A股,大量资金从估值较低的蓝筹板块涌入到创业板,创业板迎来“资本狂欢“,市场情绪不断升高,创业板指数年后累计涨幅接近30%,而同期上证指数只是持平,上证50同期还跌了5%。


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政策应该充当“逆向调节”的工具,在短期,经济过热时,政策应该适度紧缩,经济陷入萧条时,政策应该适度宽松。为了防治新冠状性病毒的疫情,整个湖北省都封了,其他地区采取了严格的管制措施,全社会的线下消费急剧减少,企业复工时间纷纷推迟。疫情期间,企业停工,销售中断,但企业仍背负员工基本工资和银行债务利息,不少债务杠杆高的企业面临很大的流动性风险。例如有关海航集团即将解体重组的传闻喧嚣尘上,传闻表示,原本就已债务沉重的海航集团,受到此次新冠疫情影响,航班被大面积取消,或进入全面告急阶段。


放松企业再融资的条件,叠加创业板股价创新高,赚钱效应显著,有利于中小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资本市场和股民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是值得社会肯定的。


树长不到天上去


然而,市场亢奋的背后藏着隐忧。自2月3日以来,A股已经有547家公司(占所有上市公司的比例为14%)在15个交易日内的换手率超过100%。在这短短15天,这547家公司的成交额超过3.84万亿元,保守估计,投资者为此付出的交易成本超过77亿元,假如维持这个交易量,一整年下来,交易成本大概是1280亿。


如果把这547家公司看成一家“公司”,那么这家“公司”在2018年的总利润只有550亿元,而这家“公司”的总利润为6.1万亿,它的市盈率高达110倍!这太疯狂了。


华尔街有句著名的话叫”树不会长到天上去”。在长期,“均值回归”是股市亘古不变的规律,价值投资鼻祖格雷厄姆曾精辟地总结:“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


如今,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湖北省外新增病例连续多天下跌,并降低到个位数,抗击疫情成功的曙光已初步显现。正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一样,随着防控力度的加大和气温回升,此次“新型冠状性病毒”疫情预计终将消失。


湖北省外各地已经开始逐步复工,社会秩序将逐渐恢复正常,宽松的政策也会逐步退出,那么前几天以100倍估值买入股票的投资者将面临什么命运?


回顾历史,2014年开启的中小股牛市也把大批中小公司的估值炒到100倍以上,牛市后期新开户数量和成交量不断创新高,后面的剧情众所周知,中小创随后走入3年的熊市,以最高点来算,创业板指数累计跌幅超过70%。大多数散户被“套”在高高的山顶上。


此时此景与2015年有些相似,尽管还未达到2015年“疯牛”的程度,但是现在仍在以100倍估值交易股票的投资者真的有必要问自己一句:这些公司配得上这么贵的价格吗?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得到的,即使是万里挑一的好公司,过高的买入价格也会拖累长期的收益率。那若是平庸的甚至是垃圾公司呢?最终的结果就会是大幅亏损。因此,现在还在热炒创业板的散户有必要谨慎一些,毕竟“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