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浅谈日本航母(二)——“被拍扁”的龙骧

日本航母系列中我的第二篇,我会尽力创作的,希望大家可以喜欢。本人还有很多个系列,想看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


浅谈日本航母(二)——“被拍扁”的龙骧

相貌清奇的龙骧大头照

建造背景

《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日本海军的航母吨位在英美的六成比例,总额81000吨。日本将天城(后被加贺取代)、赤城两舰改装为大型航母后,合计吨位已经接近限额,在条约有效期内继续建造大型航母已不可能。美国、日本各自改造建成两条大型航母,成为世界上分庭抗礼的两大海军航空兵。

这两国海军中同时也在流行一种观点:航母是一种甲板上挨了一枚炸弹,便有极大可能整个失去战力的海战武器,简而言之便是攻强守弱。大型航母等于是将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如分别建造几艘小型航母,灵活机动,提高生存率的同时还能维持一样的战力——后来的事实证明此预想大错特错,但毕竟前方无先行者,两国都依照此观点开始设计建造较为小型的新航母。

日本海军建造龙骧的目的是为了在航母建造吨位以外获得额外战力!因《华盛顿海军条约》并不限制10000吨以下的航母(其主要着眼于限制大吨位主力舰),日本海军觉得这是个可钻的空子,遂决定建造至少4艘万吨级以下小型航母--却将其称为“航空补给舰”

浅谈日本航母(二)——“被拍扁”的龙骧

龙骧级航空母舰,小身板却拥有巨大的机库

像龙骧号这样诡异的设计,设计者当然又是那位善于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藤本喜久雄。

浅谈日本航母(二)——“被拍扁”的龙骧

藤本于1888年1月12日出生于石川县,1911年毕业于东京工学部造船科,当时获海军造船中技士衔,在横须贺海军工厂造船科任职,历任造船部副部员、部员。1917年以造船监督官的身份前往英国考察造船技术。1920年回国,1921年进入舰本第四部任职,参与了“八八”舰队计划中“长门”级战列舰、“天城”级战巡的设计和“加贺”号航母的的改造工程,同时成为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讲师。1923年晋升海军造船中佐,1927年作为技术方面的顾问以全权随员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海军裁军会议。同年晋升海军造船大佐,并出任舰政本部第四部主任,年仅39岁的他成为了设计的领军人物。1933年藤本晋升为海军造船少将。

(说真的,我觉得藤本喜久雄和龙骧号的正脸真的很像…)

好好好回归正题

战舰设计

当时日本最新型的重巡洋舰是1926年9月首舰刚刚下水的青叶型,其舰体被藤本选来延用于龙骧号航母。它明显外张的双曲线舰艏具有很好的凌波性能。

浅谈日本航母(二)——“被拍扁”的龙骧

青叶号重巡洋舰,看起来真的很喜感

开工后没多长时间,1930年4月,日本在伦敦海军会议后签署进一步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10000吨以下的航母也被列入了吨位限制范畴(这说明列强对于舰载航空兵在未来海战中的功用更加重视了)。日本海军见龙骧的排水吨位反正是要占份额,便强令其扩展载机量。

在扩展这方面,日本可从来就没输过谁……

浅谈日本航母(二)——“被拍扁”的龙骧

在高大的上层建筑方面,日本的一些杰作…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就是违章建筑扶桑了

藤本对于这样的要求一向来者不拒。龙骧初始设计只有一层机库,遂应海军要求变更为两层,将原设计的24机搭载量强行提高至36机。如此匆忙地增设机库,造成龙骧一眼望去便有重心不稳之感。

横跨两舷的大型罗经舰桥位于飞行甲板下,最高的飞行甲板由于没有舰桥而完全平坦,但前后两端有少许向下倾斜。龙骧原本计划达到33节最高航速,但增加机库、舰载机之后只能勉强达到29节。龙骧的烟囱安装于右舷侧甲板下方位置,并根据赤城的经验装有喷淋冷却装置。

继凤翔之后,龙骧也采用了自美国引进的回转稳定仪,以便在不良海况下稳定舰体。

浅谈日本航母(二)——“被拍扁”的龙骧

疯狂扩建后的产物,龙骧号

曲曲折折的服役路

据说龙骧出海进行海试航行时,舰体倾斜相当严重——被吓坏了的舰员回忆说倾斜达到20度,根本站不稳!(我可不是感觉上的重心不稳,我是事实上的重心不稳)

1934年4月友鹤事件发生,服役不足一年的龙骧很快被送入吴海军工厂实施第一次改造,措施包括扩大舰体腹部、增加压舱配重物、下层机库一部分改作仓库(减少3架载机)、取消部分高射炮(2座双联装89式)及设备以削减上部重量、提高烟囱位置与飞行甲板齐平等等。

改造完毕后不久,龙骧号便在1935年9月的第四舰队事件中与许多日舰一样被狂风巨浪摧残,舰桥前壁扭曲变形,飞行甲板也被海浪击伤,大量海水涌入机库。于是龙骧于当年11月再度被送入船厂实施改造,主要措施仍然是削减上部重量(舰桥宽度显著向中间缩短)、强化结构强度(加装钢板等),舰桥前壁与飞行甲板前段改为弧形,舰艏部增加一层甲板以提高凌波性。

你说说人家这种长相奇异的团宠级别战舰容易吗,服役之前被自然摧残,好不容易参战了又被一顿暴打。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10600吨(改造前8000吨)公试排水量:12575吨(改造前11733吨)

舰体全长:180米(改造前179.9米) 最大舰宽:20.78米(改造前20.32米)

平均吃水深度:7.08米 飞行甲板全长:156.5米 飞行甲板最大宽度:23米

动力装置:舰本式高低压蒸汽轮机4台,吕号舰本式重油锅炉6座 输出功率:65000马力,双轴推进 航速:28节(改造前29节) 燃料搭载量:重油2934吨 续航距离:10000海里/14节

武器装备:双联装45倍径89式127毫米高射炮4座(改造前6座),双联装96式25毫米机关炮2座,四连装13毫米高射机枪4座

舰载机:40架,其中九六式舰战19架(常用16架,备用3架)九七式舰攻21架(常用18架,备用3架)

乘员:924人(改造前600人)

浅谈日本航母(二)——“被拍扁”的龙骧


虽然大家看起来都觉得他很奇怪,但在当时真的是日本海军倾心尽力的设计。

力争主力的服役经历

虽然广遭诟病,但本身在服役期间却是尽心尽力,圆满完成了被赋予的任务。新近改造完毕的龙骧遂与加贺组成海军航空兵之主力第三舰队第一航空战队,前往中国沿海作战。经过华东地区的多次战斗,龙骧又与凤翔搭档前往华南参加厦门进攻作战,9月21日与中国空军在广州激烈空战。

日后成为超级王牌的岩本彻三,1935年时曾在龙骧号上作为整备兵(地勤人员)服役。转科成为海军战斗机飞行员、于中国战场上取得击落14架的战绩后,1940年4月岩本又回到龙骧上接受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训。

在1941年,龙骧没能加入袭击珍珠港的南云机动舰队,因为续航力不足以跟随大型航母实施远航程机动作战。龙骧在东南亚先后参加了棉兰老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缅甸安达曼群岛进攻作战,击沉击伤多艘盟军军舰,于4月返回日本,在休整的同时将九六式舰战陆续替换为零式舰战,准备参加中途岛入侵行动——但龙骧还是没有捞到主力位置,而是与刚刚改装完毕服役的隼鹰号航母组成第四航空战队,航向极北,侵占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

浅谈日本航母(二)——“被拍扁”的龙骧

九六舰战,名气没有零战大,但他可以说是零战的前身。

占领这片荒无人烟的美国领土,除了政治意义,还有为进攻中途岛的主力部队打掩护的意图,当然此意图由于日军密码被破译、作战动向完全被美军掌握而破产了。

龙骧号虽然是日本的航空母舰,但也可以被称作是抗日先锋。

1942年6月3日至4日,龙骧与隼鹰出动数波战机空袭荷兰港及周边美军据点,战斗中龙骧飞行队第二小队2号机--由古贺忠一飞曹驾驶的零战是唯一损失的战斗机,偏巧这架战机迫降后机身没有严重损伤(但古贺飞曹受撞击当场死亡)。美军后来找到这架宝贵的零战并回收,进行技术分析后终于找到了对付零战的办法。

龙骧号出卖自己国家最先进科技的行径也是令人哭笑不得,同行编队中居然没人按照规定击毁那架零战。

中途岛战役导致4艘大型航母覆灭,龙骧在此危难时期也必须投入主要作战区域了。7月14日,龙骧与缺乏经验的隼鹰、飞鹰组建第三舰队第二航空战队,任务是协助第一航空战队(翔鹤、瑞鹤、瑞凤),不过由于瑞凤的出击准备没有按时完成,龙骧作为瑞凤替代舰于8月16日随同一航战驶往形势紧张的所罗门群岛海域。

日军的损失太惨重,不得不让龙骧也上了一线作战。

浅谈日本航母(二)——“被拍扁”的龙骧

在她的战斗生涯中,也拼尽自己的全力做出来很大贡献。两架中岛九七式舰攻机于1942年2月17日飞过印尼爪哇海上空,海面上被龙骧舰载攻击机发射鱼雷命中的荷兰驱逐舰正在燃烧、沉没。

8月20日,有报告称发现瓜岛以东海域有美军航母舰队活动,第三舰队南云司令下令龙骧与重巡洋舰利根号、驱逐舰天津风及时津风组成临时编队南下攻击瓜岛机场,试图以此吸引美军航母编队,然后由一航战主力翔鹤、瑞鹤歼灭之。

还不容易有了上前线的机会结果还是诱饵

龙骧支队遂于24日2时离开机动部队主力,7时左右与美军侦察机接触,10时20分起飞零战6架、舰攻6架的第一攻击波,10时48分起飞零战9架的第二攻击波,前往瓜岛实施轰炸,空战中损失零战2架、舰攻3架,龙骧支队则向北方退避。

时55分开始,美军陆基B-17轰炸机和萨拉托加、企业号航母上起飞的SBD、TBF攻击队陆续来到龙骧上空,负责掩护的9架零战已无法应对。B-17的高空投弹和企业号鱼雷攻击机的进攻虽然没有命中,但给萨拉托加号俯冲轰炸机创造了绝佳战机——负责掩护的零战机没有击落哪怕一架萨拉托加俯冲轰炸机。

根据美军报告,正当有一两架战机从龙骧甲板上起飞的一刻,第一枚命中炸弹落下,爆炸将待机日军战机掀入海中,紧接着又有三枚炸弹命中,龙骧甲板完全损坏。掩护零战机与自瓜岛返回的攻击队无法降落,多数迫降水面而损失。此时龙骧舰上火势已无法遏制,丧失航行能力,并向右舷倾斜近20度,舰长只得下令弃舰。17时30分,驱逐舰将龙骧击沉。

浅谈日本航母(二)——“被拍扁”的龙骧

被美军舰载机围攻,即将沉没的龙骧号

龙骧以其小型航母之有限战力奋勇对抗美军陆基与两艘航母的战机集群攻击,完成吸引美军注意、为主力部队创造战机的任务后沉没,可谓鞠躬尽瘁,但是随后的战事中一航战却没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战果。

这就是相貌异常的团宠级战舰,龙骧号的一生。它因为一个错误的判断出世,却始终在战场上四处奔走,尽着自己的微薄之力。虽然龙骧号的设计并不是很成功,但是他却为日本后续航空母舰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可以说,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指路人。

本篇对龙骧号航空母舰的介绍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在本系列的下一篇中,我会为大家带来,千岁号和千代田号航空母舰。希望大家可以持续关注我,同时,还有其他系列的文章都在持续更新中(日本战列舰设计、莱特湾海战)谢谢大家的支持。喜欢的朋友也可以关注我,看看更多战舰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