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白巖鬆:想讓孩子更優秀?父母應知道,用“破窗效應”理論就夠了

這個實驗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於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輛,他把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果當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爾託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呢,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白巖松:想讓孩子更優秀?父母應知道,用“破窗效應”理論就夠了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破窗效應”理論。一間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在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們會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人們就會毫不猶豫地隨地亂扔垃圾,絲毫不覺得羞愧。

好的東西人們會用心去保護,一單出現裂痕,人們會任其變的更壞。就像一個人在好環境中他會變的越來越優秀,而在不好的環境中會變的越來越壞。

白巖松:想讓孩子更優秀?父母應知道,用“破窗效應”理論就夠了

尤其對一個孩子來說,他的學習成長環境非常重要,甚至可以決定他未來一生的發展。央視節目主持人白巖松大多都知道,他對自己的兒子是非常寄予厚望的,但他做的更多的則是不干涉,比如兒子在選擇專業的時候選的是蒙古史,很多人不理解,白巖松卻很欣慰。

白巖松:想讓孩子更優秀?父母應知道,用“破窗效應”理論就夠了

他覺得重要的是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而且現在我們對蒙古國的歷史研究不夠深入,如果兒子能在這片領域深入研究,將來還能推動歷史研究的發展,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他認為父母應該是孩子的觀眾,而不是編劇,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你應該這樣做,讓孩子自己去領悟,自己去思考。

白巖松:想讓孩子更優秀?父母應知道,用“破窗效應”理論就夠了

在白清揚出生後,白巖松就寫給兒子了一封信,名叫《人生郵件》,他希望兒子長大後能拆開他看看。在信中套告誡兒子幾點道理:第一,學會寬容,只有這樣你才能收穫微笑;第二,不爭第一,做最好的自己;第三,愛好音樂,在和音樂的對話中學會獨立,學會用自己的感受去激活生命。

白巖松用半輩子的經歷去告誡兒子人生哲理,實在是讓人羨慕啊。白巖松為孩子創造的環境就是自由獨立,不必過多的進行管教,多了還可能會讓孩子逆反,輕鬆寬容也許效果會更好。

白巖松:想讓孩子更優秀?父母應知道,用“破窗效應”理論就夠了

當然白巖松是白巖松,他的經歷讓他對孩子的教育自有一套。可能不適合所有家庭,我們能做的就是借鑑學習,根據自己情況具體分析。

在這給大家推薦《陪孩子走過人生的三個關鍵期》,幫助父母在孩子每個階段遇到的不同問題都有方法應對。教育這件事其實從孩子出生就已經開始了。

白巖松:想讓孩子更優秀?父母應知道,用“破窗效應”理論就夠了

這本書講的關鍵期分別是0-5歲、6-8歲、13-16歲,也就是孩子的啟蒙期、能力發展期和青春期,對這三個階段分別進行闡釋,讓家長們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陪伴他們度過人生的關鍵期。

白巖松:想讓孩子更優秀?父母應知道,用“破窗效應”理論就夠了

各位家長朋友們,如果你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了困難,彆著急,也別打罵孩子,這時候要做的是繼續學習,因為你沒有辦法應對遇到的問題,孩子在成長,父母也要跟著成長。

父母的陪伴是給孩子的好禮物,用心陪伴,用愛關注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好行為,

輕鬆應對孩子成長路上遇到的難題,這本書都可以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