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什麼感覺這十幾年糧食價格依然沒有變化?糧食應該隨物價上漲麼?

大漠蒼狼2


工業和農業是合二為一的組合,工業是和金錢掛鉤,農業單純,只和人的肚子掛鉤,金錢來自印鈔機,糧食用量永遠沒有金錢大,但糧食產出週期長,從種到收至少需要半年時間產一季,抵抗各種自然災害沒有誰能夠說完全有能力應對,但從古到今,人類還是不得不堅持,種糧永遠不會有立杆見影的功效,除非今後的人會有特異功能。


種田人7813


我個人認為要相對全面的解釋這個現象至少要從經濟學、心理學、國際貿易這三個方面的相關原理開始說起,淺薄之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漢書~食貨志》中出現了一個經典的經濟學現象那就是“穀賤傷農”,原本是說穀物糧食大豐收時農民並沒有因此而獲益更多反而因此受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糧食是一種缺乏價格需求彈性的商品,翻譯成人話就是人們並不會因為糧食價格變低原本吃一碗現在開始吃兩碗飯了,同樣的也並不會因為糧食價格高就不吃糧食了,人們對糧食的總需求是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的,如果糧食的總產量和供給超過這個水平就會出現產能過剩單價下降,這是抑制糧食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從現實情況來看,中國的糧食總產量已經連續多年屢創新高,糧食安全是國家戰略安全的極重要一環,國家鼓勵種糧並對糧食種植多年進行資金補貼,同時規模化集約化生產、雜交水稻等農業新模式新技術的推廣又進一步提升了糧食的產量,總體來說糧食產能已經超過了單純的糧食需求,過多的糧食正在逐步轉化為國家儲備或當做原料飼料用來生產其他商品。

其次,要說到一個心理學的著名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1943年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是有層次的,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應用到這個問題上來說就是當人們在糧食短缺吃不飽肚子滿足不了最基本的生理和生存需求時,並不會刻意追求飲食的營養、精緻、多樣化,同樣的在十幾年前開始中國人民的經濟條件逐步變好都能買到足夠的糧食吃飽肚子的情況下,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僅僅用穀物糧食填飽肚子了。對於蔬菜、水果、肉類、禽蛋等這些糧食替代物的需求逐步提升,再加上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時間越來越少、健康瘦身等理念的日益流行,都進一步壓縮了對穀物糧食的需求抑制了糧食價格的上漲。

最後,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其中糧食進口貿易的規模還是非常大的。中國地理條件多山、多丘陵,耕地條件和土壤肥力相比於美國、巴西這些擁有大面積宜耕種平原地區的國家來說,同樣生產一噸糧食中國國內投入的成本要比這些國家高的多,再加上這些國家人口本身就比中國少,這就造成了在這些國家糧食價格更加便宜,中國也一直在大量進口巴西黃豆、美國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這也是一個導致國內糧食價格上漲緩慢的重要原因。


地中沒有海


這是個好問題


一個商品的價格取決於供需,供給越少,價格越高。那麼我們來看看供給是不是發生了什麼變化呢?顯然,這些年中國的糧食產量是迭創新高的,不夠需求方面我們也不斷增加。但是,供給是否不足?


一般情況下,一個商品的供給減少往往是因為成本上划不來,或者因為原材料不足導致價格上漲,而在生產糧食的基本要素中,農機、農藥等基礎產品的價格並沒有發生特別大的變化,只有人力成本上升了。


但是目前的糧食主要還是靠機械,真正的人力成本佔比比較少,也就是說,人力成本的增加並沒有帶來糧食生產成本的上升。相反,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實際上,糧食的生產成本是在下降的。


一個商品的價格與其自身的供需有關,特別是對於糧食這種大宗商品來說,更是如此,長期來看,沒有什麼能強行改變。所以讓市場決定。


以股易金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根本,是基礎。一旦糧食價格上漲,那麼與糧食相關的所有行業,價格都會上漲,一但糧食價格上漲控制不住,將會引起社會動盪。所以我國的底線是保持大宗糧食產量的自足自給(比如小麥),建立糧食儲備制度,穩定市場價格。


正藝2013


怎麼沒有變化,從1.4每斤8年了下調到0.88至0.98每斤


田園牧歌6540


其實這個問題比較簡單,中國的糧食有相當比例是進口的,國內的生產成本雖然逐步提高,但國外的生產成本變化不大,在有國外低成本糧食的衝擊下,糧食要漲價是比較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