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为什么感觉这十几年粮食价格依然没有变化?粮食应该随物价上涨么?

大漠苍狼2


工业和农业是合二为一的组合,工业是和金钱挂钩,农业单纯,只和人的肚子挂钩,金钱来自印钞机,粮食用量永远没有金钱大,但粮食产出周期长,从种到收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产一季,抵抗各种自然灾害没有谁能够说完全有能力应对,但从古到今,人类还是不得不坚持,种粮永远不会有立杆见影的功效,除非今后的人会有特异功能。


种田人7813


我个人认为要相对全面的解释这个现象至少要从经济学、心理学、国际贸易这三个方面的相关原理开始说起,浅薄之见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汉书~食货志》中出现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现象那就是“谷贱伤农”,原本是说谷物粮食大丰收时农民并没有因此而获益更多反而因此受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粮食是一种缺乏价格需求弹性的商品,翻译成人话就是人们并不会因为粮食价格变低原本吃一碗现在开始吃两碗饭了,同样的也并不会因为粮食价格高就不吃粮食了,人们对粮食的总需求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的,如果粮食的总产量和供给超过这个水平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单价下降,这是抑制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多年屡创新高,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极重要一环,国家鼓励种粮并对粮食种植多年进行资金补贴,同时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杂交水稻等农业新模式新技术的推广又进一步提升了粮食的产量,总体来说粮食产能已经超过了单纯的粮食需求,过多的粮食正在逐步转化为国家储备或当做原料饲料用来生产其他商品。

其次,要说到一个心理学的著名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943年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应用到这个问题上来说就是当人们在粮食短缺吃不饱肚子满足不了最基本的生理和生存需求时,并不会刻意追求饮食的营养、精致、多样化,同样的在十几年前开始中国人民的经济条件逐步变好都能买到足够的粮食吃饱肚子的情况下,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用谷物粮食填饱肚子了。对于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这些粮食替代物的需求逐步提升,再加上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健康瘦身等理念的日益流行,都进一步压缩了对谷物粮食的需求抑制了粮食价格的上涨。

最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其中粮食进口贸易的规模还是非常大的。中国地理条件多山、多丘陵,耕地条件和土壤肥力相比于美国、巴西这些拥有大面积宜耕种平原地区的国家来说,同样生产一吨粮食中国国内投入的成本要比这些国家高的多,再加上这些国家人口本身就比中国少,这就造成了在这些国家粮食价格更加便宜,中国也一直在大量进口巴西黄豆、美国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这也是一个导致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缓慢的重要原因。


地中没有海


这是个好问题


一个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供需,供给越少,价格越高。那么我们来看看供给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显然,这些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是迭创新高的,不够需求方面我们也不断增加。但是,供给是否不足?


一般情况下,一个商品的供给减少往往是因为成本上划不来,或者因为原材料不足导致价格上涨,而在生产粮食的基本要素中,农机、农药等基础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只有人力成本上升了。


但是目前的粮食主要还是靠机械,真正的人力成本占比比较少,也就是说,人力成本的增加并没有带来粮食生产成本的上升。相反,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实际上,粮食的生产成本是在下降的。


一个商品的价格与其自身的供需有关,特别是对于粮食这种大宗商品来说,更是如此,长期来看,没有什么能强行改变。所以让市场决定。


以股易金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根本,是基础。一旦粮食价格上涨,那么与粮食相关的所有行业,价格都会上涨,一但粮食价格上涨控制不住,将会引起社会动荡。所以我国的底线是保持大宗粮食产量的自足自给(比如小麦),建立粮食储备制度,稳定市场价格。


正艺2013


怎么没有变化,从1.4每斤8年了下调到0.88至0.98每斤


田园牧歌6540


其实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中国的粮食有相当比例是进口的,国内的生产成本虽然逐步提高,但国外的生产成本变化不大,在有国外低成本粮食的冲击下,粮食要涨价是比较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