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农民雇深耕犁将土地深耕还田,第二年小麦却减产3成,哪做错了?

新大风歌


我首先作为一名在家种地的农民一员来讲,现在我家十七亩多的地里种植的都是“冬小麦”现在麦苗的长势非常好,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在我们北方地区,几乎每年田里种植的都会有冬小麦,因此有一句谚语说的就是我们种植的冬小麦,这句谚语叫“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意思就是说如果在寒冷的冬天下雪了,那么对于小麦来讲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植物问题中提到的“农民雇深耕犁将土地深耕还田”但是第二年小麦却减产了三成,那么针对于这样的问题到底是哪里做错了呢,其实在这里大家肯定会说深耕土壤是好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其实深耕土壤也是要根据农田里所种植的庄稼而定,比如说农田里种植的是小麦,那么就不能对土地进行深耕翻作,因为根据我多年种植小麦的经验来看,我总结了一下深耕土壤种植小麦的三大缺点。

那么第一点就是遇到干旱年景不保滳,第二点就是易造成土壤返碱性,第三点就是在快收获时候,如果遇到风雨多的时候就会导致麦子出现倒伏的现象,这一点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小麦一般其根部扎的比较浅,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是深耕土壤种植的。

那么农田里的土壤就会非常的松动,从而只要遇到风吹草动就会倒伏,因此也就影响了小麦的产量,还有就是深耕土壤虽然说对于小麦初期发芽有利,但是对于小麦后期生长非常不利,因此大家在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时,一定要根据其生长的属性而定才是科学种田。


纪录乡土


这件事我还真见证过,那一年我并是故意的深耕,是正好遇上一个好机手,人家实实在在尽心尽力的给我深耕了那片地,翻上来的全是底层新土,当时我高兴的不得了,还送了人家一盒好烟(耕地钱照样),结果是出苗直接就不算好。第二年减产。当时我就纳闷,和我一梗之隔的另一家的地,在1958年大跃进时,民兵连曾经一夜之间把几亩地深翻1米,结果是58年大丰收(听那代人说的),再后来就和普通地一样了。

第二年我的麦子减产,我就加大了投入,那时我家养鸡,不缺鸡粪,后来就正常了,那一年只减产了一季,由于我家肥料充足,又是鸡粪有机肥,从来都是高产。


驿动星期六


深耕犁地,小麦却减产了3成,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奇怪。这是最易出现的现象,从事多年的农民都有这个体验。

为什么深耕了土地未增产反而减产了呢?一般说来深耕土地,使土壤的肥沃土层增加,是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农业方面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也提倡深耕深翻土地有利于增产,为什么题目所说倒减产了,问题并不是十分复杂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说明近年来整地方式多为旋耕机耕地,至少三年内没有进行过深耕或深翻。偶尔深耕一次,这样问题就出现了。旋耕机耕地,耕层较浅,一般耕深约在15~20厘米左右,达25厘米时极少。加上机手如不细心,往往更浅。因为作物常年在这样深度的耕作层种植生长,每年施入化肥农肥等,已形成了这层肥沃层,因而小麦基本年年稳产。

突然改变耕地方法,深耕达25厘米以上,把一直未耕过的深层不肥沃的生土,耕翻起来了,如果还按往年的施肥量管理,土壤肥料含量相对就显得稀疏了,因土层厚了。小麦根系范围所吸收的营养相对淡薄了,必然减产。唯有,偶尔深耕一次,必须加大施肥量,才能弥补这种不协调,连年或隔二年深耕一次,就不会出现减产现象了,而且土壤肥沃层加厚,肥料跟上,会肯定高产的。

二、现在多数是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总说是不错的方法,但它有一定的利弊关系,秸秆还田于土壤中,它的发酵腐熟需一定的时间、温度、或借助于化肥中的某些元素如氮元素,来完成它的腐熟分化过程,继尔发挥它的肥效作用。这也是农民朋友的一个困扰,说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力,怎么感觉不出来呢,秸秆还田反而不增产呢?因为它腐熟有个过程,往往当季庄稼感觉不到它的优点,但是,下茬作物总有用得上的时候,连年秸秆还田,它就会持续发挥作用了。

所以,深耕后,出现不增产或略减产都是很正常的事。唯有偶尔深耕一次的土地,为保证高产,当季必须加大肥料施入量,如果能做到隔1~2年深耕一次,耕深也不要求过深,一般在25厘米以上即可。也不需年年增加施肥量,第一次深耕加施即可。这样整个耕作肥沃层已培养好了,更利于作物吸收成长,必然高产。个人观点,望友交流!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农民深耕地后没增加产量,反而下降了?我曾经种过二十多年的丘陵地,因为产量低,年年的粮食产只是维持在中等水平而效益低下。

后来痛定思痛,雇佣挖掘机深挖,挖的时候是腊月很冷的季节,买了好几车养鸡大棚里的鸡粪,因为农村的养鸡大棚比较简单,小鸡苗刚进棚要铺垫许多麦杆和软草,所以买的鸡粪里有许多草,按照每亩五吨左右鸡粪撒在地里,然后用挖掘机深挖六十厘米左右,把鸡粪翻进地里面。

第二年春天,我在挖过的地里播了春花生,随播种机补使了一百斤左右的复合肥,小苗长出来之后很肥胖,虫害还减少了,只是比没有深挖的地晚熟十天左右。

收花生的时候,花生的叶片几乎没有掉,只是有点黄,一镐头下去,把花生提起来看看又数数个数,每株平均也得四.五十个双果,亩产一级大粒花生米达到七百多斤,总产达八百多斤,深挖之后一亩地的产量甚至是没挖之前的两倍,花生米的优质率达近百分之九十。

我觉得题主说深耕之后减产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肥没跟上,深耕把上面的肥沃土地翻下面去了,当年土肥化肥施少了影响了产量,第二个是种子不是高产优质品种,或者是管理不到位。


狐步独狼


我们家是个家庭农场,有两辆大拖拉机,到农忙播种时,老公和儿子一人一辆,有耕有播,如果忙得过来,也给别人干些,对如何才能耕好地不陌生。

大拖拉机耕地,造成小麦减产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耕的太深了。

如果地耕得太深,就把阳土全翻到下面去,阴土

翻到上边来了,没经氧化的阴土,咸度大,没营养,不好出苗,也不发苗,庄稼自然就长不好了。

大犁耕地,一般要掌握在18至25公分,不能过浅也不能过深,如果是碱地,一定不能超过20公分。



李文霞4968


有两个方面需要分开讲,第一深耕土层不翻转,这样如果减产可能是深耕时机没有掌握好,造成了跑埫土壤水分不足,或者没有及时的镇压,土层过于松散漏气。第二深耕土层翻转,可能是生土翻到表层,没有施足够的肥。也可能土壤翻转后整地质量不高,卡拉坷垃多,不平整。保苗不够等情况都会造成减产,具体情况要自己分析,以待来年。


参差荇菜采采芣苢


我们以前搞深耕,在大犁铧后面加一个小犁刀。大犁铧在熟土层作业,翻转熟土土壤。小犁刀在熟土层下面的生土层松动生土,打破犁底层。几年后,松动的生土就变成熟土,加厚了熟土层,改善了土壤结构。如果一味蛮干,把底下生土翻到土表层,生土肥力不够当然会影响当年的农作物生长。不过对以后几年的农作物生长还是有利的。


greatmy


“深耕浅种,薄地里上粪”这是我们农民人经过多年的农田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句农谚俗语。就是对土地在耕种前进行适当的深耕,但在播种的时候要浅种,并且对不肥沃的土地要加大农家肥的施用用量,粮食才能稳产高产。

深耕还田确实能提高产量,但要选对季节和时间,我们这里一般在冬小麦收割后,如果对原地块不准备继续种夏季农作物,而留着秋后继续播种冬小麦的话,就可进行伏耕,可以多接纳雨水,特别是雨季后期的雨水,能增多土壤蓄水量;还可延长土壤风化过程,增强微生物活动,加快有机质分解,提高有效养分的含量。翻到土壤的麦茬,当年大都可腐烂,能增加培肥地力。

伏耕后不要立即耙耱,让它多晒一晒,加速风化,多接纳些雨水,待深秋耕后再耙耱镇压。

如果在小麦播种之前想深耕,深度不要超过30厘米,过深了会把肥沃的熟土翻到下面,不含营养的生土会留在地表层,当然会造成来年小麦减产。

如果已经对土地进行深耕了,营养成分差的土壤,没有疏松熟化的生土壤已经翻到上面了,要么就再浅耕一遍,然后进行播种,或加大农家肥和化肥的施用量,同时浅种,能提高出苗率,小麦返青后,及时加强春季管理,就能稳产。

<strong>


用户自知自爱WWW


近年来,由于秸秆还田的施行,不少北方农民在冬小麦的播种时候,都会加了一项动作,那就是从外地雇来深耕犁,用于自己土地的深耕和还田,本来嫌弃自己的旋耕机耕地太浅,没想到采用深耕犁之后,花钱不说,反而还造成了冬小麦的减产。这是咋回事?

其实在2018年的时候,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申底村的十几个小农户,就这么干过,他们请来了一个大拖拉机,对自己的田块进行深耕犁地。并且他们让机器犁地之前,先把化肥洒到了地表上,通过犁地之后,化肥滑入了犁底。深耕深度约40厘米,他们再次撒化肥到地表,并再让旋耕机旋耕了一次,这样,化肥和土壤经过了充分的搅拌,旋耕过的土壤细腻,手抓上去,还有一种软绵绵的感觉。

不仅只是感觉上不错,看起来也不错,表面看来,这可比把秸秆直接堆放在田里好看的不止一星半点。因为深耕加旋耕后,地面少了粉碎后的秸秆,麦苗出苗良好,整齐划一,农民心想,这下是开了一个好头了。但坏事才刚刚起头。

随着冬小麦的分蘖,渐渐的农民发现不对劲了,这前期长势良好的麦苗就像是一个个的病秧子,长势越来越弱,甚至还赶不上粉碎秸秆直接旋耕的麦苗。等到开了春冬小麦开始返青,加大了追肥量,却依然无效,费了这么大劲,本以为能丰收的麦子,最后却直接减产了3成多,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按照理论上说,冬小麦的根系下,能扎在50厘米深的土壤中,可旋耕加深耕才40厘米,怎么会减产呢?

这还得从阴阳土说起。在农村,把地表层向下20厘米左右的土层,叫做阳土。而20厘米以下的部分叫做阴土。申底村农民常年采用粗放的旋耕模式,所以在地表约20厘米的地方,有一层阳土。而深耕加旋耕之后,这层阳土被翻到了地面下,变成了阴土。而新的阳土很久没见过阳光,也没有被雨水滋润过,营养物质贫乏,最终只会导致冬小麦减产了。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秸秆还田。大量的玉米秸秆被犁深耕到了土层深处,耕作层有一种悬空和土壤不实的情况存在,刮风、下雨之后,土地透风透气,土壤板结松动而下方根系悬空,这也是小麦苗变黄不再长大的原因。解决方法是,及时浇水,把土地坐实。




紫气个墨迹


深耕犁地?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土质不好的地方!也不是说所有的地方深耕都不好!像您说的深耕后导致减产!应该是您那的土质问题!现在种植小麦耕地,一般用旋耕犁。我们当地的旋耕犁耕地后,我多次量过,就暄土还不到20㎝,蛰实后在15㎝左右。播种的小麦种子在5㎝左右。而小麦生长,按要求根系在土层的20cm左右较为适宜,现在的根系层仅达到并只能生长在15㎝左右。这就是近凣年小麦稳产而不增产的原因。因为没有增产潜力可挖,只能靠增加肥、水达到小麦在这种条件下的最大效益。

深耕后反倒减产的大致原因

小麦根系生长对土层深度的基本要求:我们种植小麦的时候,一般要求深耕在25一30左右。目的是:深度20㎝以上,是小麦80%根系生长的区域,为扎根层,这层土壤最为关键:基肥充足,土壤肥力好;深度20㎝一30㎝之间,为耕作层,这层土壤是为了蓄积养分,并保存水分等,可称作是后备力量:当扎根层养分、水分减少后,有耕作层提供。当然缺失后需用追肥、浇水来补充,但耕作层从整体上来说是小麦根系汲取养分的后盾。


深耕后反倒减产的原因:原因的扎根层(实际是耕作层)仅15㎝左右,而深耕一般在25一30㎝,也就是说把犁底层的板结层加耕深了10一15㎝。本来深耕是好事,但由于把扎根层(耕作层)翻到了底部成了新的耕作层,而板结的土壤成了新的扎根层,致使根系生长不利。

板结土壤的缺点,就是团粒结构差。团粒结构差,表现在土壤孔隙度低,而且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且孔隙单一。因为良好的团粒结构,可以:①调节土壤水分与空气的矛盾;②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③稳定土温,调节土壤热状况;④改善土壤耕性,有利于小麦根系伸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3b5fdcda16f48ca8e2b633c45994bb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