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用這樣的態度教育孩子,天賦再好的孩子也會被毀掉

用這樣的態度教育孩子,天賦再好的孩子也會被毀掉

有這樣的心態的家長,孩子想變優秀都很難。

怕麻煩

在我的朋友圈,看到這樣一段話,

用這樣的態度教育孩子,天賦再好的孩子也會被毀掉

乍一看,是不是像極了家長為孩子一擲千金的模樣: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聽說xxx課後補習班效果不錯,家長:買;

聽說孩子吃XX補品,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家長:買;

家長高質量的陪伴,是給孩子安全感和親密感的重要方式,家長:……

用這樣的態度教育孩子,天賦再好的孩子也會被毀掉

疫情面前,為什麼大家寧願出錢,也不願意出力?是家裡有礦,不差錢,還是和錢過不去?

其實不是。

運動是違揹人的本性的行為,所以大家不願意付出汗水,不能忍受鍛鍊時候心跳加速的難受,不想承受鍛鍊之後身體的疼痛感。

培養孩子面前,為什麼家長為孩子盲目地報名輔導班、興趣班,交學費的時候一擲千金?是真的不想委屈孩子,想給孩子最好的?還是家裡真的很有錢?

其實也不是。

怕麻煩也是人的本性。要付出時間和精力,是大多數人都覺得麻煩的事情。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常常會不作為。

正是因為嫌麻煩的家長少,想偷懶的家長多,所以真正優秀的孩子才顯得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廣西省的楊晨煜,在19年的高考中,以總分730的好成績,成為廣西省理科狀元。他的媽媽在談及如何養成學霸時,就反覆強調,作為家長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丟一邊,自己玩手機。

用這樣的態度教育孩子,天賦再好的孩子也會被毀掉

2014年安徽理科狀元董吉洋也說到,自己偶爾想偷懶,爸媽注意到這樣的情況,不會說什麼,只是把電視機關掉,坐下來看書。當董吉洋看到父母在看書時,自己就不好意思不學習。

自律的父母,能約束好自己,同時花心思花精力去教育和培養孩子,孩子自然會自信、樂觀、開朗、堅韌,有了這樣良好品格,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上,他都能做得更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想速成

速成,已經成了今天很多領域的重要評估標準。高鐵在提速,寬帶在提速,汽車能一鍵啟動。

用這樣的態度教育孩子,天賦再好的孩子也會被毀掉

大多數人,想以最少的時間做更多的時間,想在最短的時間做好一件事情。圖快、想省事是人類的天性。隨手翻看網上,“一招練出馬甲線”、“懶人瘦身”這樣的課程,收藏和報名的人,不要太多。

用這樣的態度教育孩子,天賦再好的孩子也會被毀掉

大人對待教育孩子這件事情,力求速成,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孩子一出生就套上“距離高考還有6574天”的枷鎖,

用這樣的態度教育孩子,天賦再好的孩子也會被毀掉

還在讀小學的10歲孩子,生著病、掛著點滴,也要在衡水中學開放日去參觀學習。

用這樣的態度教育孩子,天賦再好的孩子也會被毀掉

對孩子耳提面命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當孩子成績不好,就到處打聽速成班、提分班。只要輔導班說了能讓孩子迅速提升成績,就把輔導班這個“萬金油”貼上去。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到,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批,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這樣的告誡,對與當下處於焦慮中的父母來說,仍然有效。

教育孩子成長成才,圖快是大忌。哪裡有什麼能力和知識,可以一蹴而就?胖子不是一口吃出來的,學霸也不是一天就練成的。優秀的人,不過是比旁人更能長年累月的堅持和實踐。

用這樣的態度教育孩子,天賦再好的孩子也會被毀掉

作為家長,誰都想輕輕鬆鬆就把孩子培養好。但實際上,父母培養孩子,首先應該克服自身的弱點,如懶惰、貪婪、盲從、炫耀,端正自己的態度,以身作則,其次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讓孩子成長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