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无奈"的家长团队,养出"要命"的儿子,42岁母亲最终哭诉无门


前段时间疫情紧张,我所在的街道一直封锁消毒,小区里也禁止车辆进出,从窗户看到外面的街道一整天几乎没有什么车辆通过,大家都老老实实宅在家里。

而正是我宅在家里闷头大睡、昼夜颠倒的时候,这位42岁亲戚在河南老家给我打了一发长途电话,向我哭诉她那个18岁的儿子将她赶出家门的事,听得我有些吃惊。

按理说不孝顺的孩子从小到大是有一些共性的,从性格来说我们会很容易看出他们有哪些毛病,比如从小就很自私、不爱和人分享、脾气暴躁一点不爽就大闹一场、出门不给买东西就直接躺地上哭闹之类的。

这些孩子小时候就很难管教,如果家长没有注意给孩子科学的教育方式,帮他纠正这些毛病,那么孩子长大了很有可能就不孝顺,也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啃老族"。

然而你可能想不到,世上还有这种家长,用自己的"短见"把一个好好的孩子给养成了"白眼狼"。


42岁母亲被儿子打出门,向邻居哭诉儿子不孝顺

这位42岁的亲戚,我们就叫她赵阿姨吧。事情发生的那天,是一家三口听从村委会的建议在家宅着的第6天,家里的蔬菜寥寥无几,于是赵阿姨和老伴就让儿子出门去村里指定的菜市场多买些菜回来。

而赵阿姨18岁的儿子(化名小刘)却很不耐烦地叫她离开自己的卧室,因为他在睡懒觉,并不想早早起床出门。

小刘是去年9月份刚上大一,半年下来挂科了2门,寒假在家里也不出去打工,学校要求做的社会实践报告他也不想做,就直接让母亲去求某个开办工厂的亲戚,假装自己在那里上班,给自己的社会实践报告书上写评语并盖章。

儿子寒假在家里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然后就是打游戏,经常通宵,大白天睡到下午3点,这样的状态让赵阿姨原本就很不满,但是她不太敢指责儿子,因为儿子长得人高马大,动不动就摔打家里的东西。

小刘的父亲50岁了,身体也不太好,还有心脏病,小刘平时也就是看在父亲的份上才没有太过分,但是他的暴躁脾气让父母"不敢惹"。



这次买菜的事情实在是没有办法,如果等到儿子下午3点多睡醒了,再慢慢悠悠出门,可能买不到足够的食物,而且村里也是指定时间采购食物,并不是每天都有卖菜的,毕竟他们所在的小村子比较穷,还存在缺水的情况。

左思右想赵阿姨还是去多次催促儿子起床去买菜,顺便还要去买电买水。

最后儿子被催烦了,翻身下床就给了赵阿姨一巴掌,并且大骂着把她推出家门,还把家门给锁起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赵阿姨也没法去找别人,毕竟大家都老老实实在家里宅着,更不能惊动村里的干部,她害怕儿子被抓起来。

这时候邻居关系好的一个大妈路过,才把赵阿姨带进了自家的院子坐下来,可怜赵阿姨跟邻居大妈坐在院子两头,捂着脸哭诉儿子不孝顺"我一点办法都没有",还怕离人家太近。场面真是令人心情复杂。


小时候任性、长大后暴力,这孩子究竟怎么了?

听了这个事件,我内心其实是很疑惑的,这个远方表弟刘某,他小时候其实是一个很内向、很乖的孩子,来我家里做客的时候是14岁,又文静又腼腆,还很喜欢学习,临走的时候给他什么礼物都不要,就问我要了一本古文的《资治通鉴》。

这样一个乖孩子,仅仅是4年而已,变化如此天翻地覆,究竟发生了什么?

后来经过深入地聊天我才明白,原来这个孩子原本确实是一个好孩子,可是却被他的家长给活活教育成了一个"坏孩子"。

小的时候刘某在父母的眼中就很任性,脾气非常地复杂,很多时候一个不顺心就闹,还喜欢让爸妈猜他的心思,如果猜不中他也会闹,这种任性胡闹一直延续到上初中。

后来他上了高中后这种胡闹的方式就转变成了暴力,不合心意的时候他不会再哼哼唧唧哭闹了,而是直接摔打东西,还会拿东西砸自己的爸妈。

一开始的时候是玩偶、靠垫这类柔软的东西,赵阿姨他们很快就屈服了,之后小刘就开始用水杯、筷子、手机之类的砸爸妈。

手机如果砸坏了,立刻就要买新的,如果不给买,又是一轮新的"大战"。小刘的爸妈这些年没少被儿子"折磨"。


刘某这类孩子,我给他归类为"窝里横"。

这种所谓的"窝里横"式的坏孩子,标准的行为方式就是只针对自己亲近和信任的人"耍横",他们会将所有任性、暴力、撒泼的行为全都用在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

但是当他们面对不熟悉的人,或者是普通的朋友、老师、邻居时,他们又像"小天使"一样温和友善、平易近人。

这两种矛盾的情绪在这类孩子的身上形成了完美的结合,让人很难判断他们的"真面目"。

这种孩子就好像我们平时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看到的虚拟人物,简而言之就像是"腹黑"、"心机"的两面派,但更可怕的是他们面对其他人的"友善"并不是装出来的,对待亲人的"邪恶"也是发自内心。

我们经常说这类人就是"老天派来的报应",因为他们并不危害其他人的生活,也不毁坏公共利益,仅仅是"迫害"亲人。


万万没想到,还有这种把娃养"废"的方式

深究了刘某的成长经历,我发现他的父母才是把他教育成这样的真实原因。

在刘某的家庭中,他的父母和亲戚都觉得他长得好看、乖巧腼腆又爱学习,一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因此从小就抱着一种"哄着捧着"的态度对待他。

我们常说溺爱是养成不孝子的最好方式,但是一般溺爱孩子的家长通常是对孩子有求必应、从不批评,这种顺其自然的"惯着"才导致了孩子的任性。

但是刘某的父母和亲戚居然比这种溺爱更加离谱,他们会对刘某做出种种"自作多情"的想象,甚至去自发地教会孩子如何变得"娇气"和任性。

在刘某年幼的时候,常常对于吃什么处于"选择困难症"的状态下,这个时候作为亲属,他们不仅没有给孩子合理的建议,比如"吃面条还是米饭你选一个",或者"今天我们一起吃面条,好孩子乖乖吃饭"之类,反而是在刘某思考的时候给他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然后挨个拿来哄他试吃。

原本并不算非常富裕的家庭,拿出了与家庭条件不符合的生活方式来对待刘某,此外家里的老人还经常戏称刘某是"皇帝"、"太子",说古代皇帝就要讲"排场",因而将他往奇怪的任性脾气引导。

最终,懵懂无知的刘某,常年在这种生活氛围之下,成为了一个"学会任性"的孩子。

比如他5岁那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正常吃完晚饭之后,夜里12点又饿了,但是他不好好说出来自己饿,而是哼哼唧唧把爸妈全都搅和得无法睡觉,而且还会在床上滚来滚去,踢打爸妈。

之后如果妈妈给他准备的食物不合心意,他更是哼唧个没完,如果挨打了,他就在地上滚来滚去,还用脑袋狠狠地撞地板弄伤自己,看上去很吓人。


当然,这种在家属"众星捧月"的生活模式之下,刘某变得非常任性和暴躁,但是当他接触正常的社交时,又明白"外面的人"和家里人不一样,因此他从不对外人任性,就成为了一个专门"折磨家人"的孩子。

相信这种教育方式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是溺爱孩子依旧是很多家长都在不断"跳坑"中招的错误行为,希望各位家长在育儿时一定要谨慎言行,不要凭着内心的"好玩"而去害了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