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李世民為什麼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年僅花甲的尉遲敬德?

紅雨說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對尉遲敬德說:朕想要將女兒許配給你,怎麼樣?尉遲敬德叩頭辭謝說:我的妻子雖然微賤,但與我同甘共苦好多年。我雖才疏學淺,聽說古人富貴不換妻,此並非我的本願。唐太宗只好作罷!至此留下了“不忘髮妻”的成語典故。


如題目所問,為何唐太宗要將自己年輕的女兒嫁給年近花甲的尉遲敬德呢?難道有什麼目的。有人說實際上唐太宗真實的目的不是要將女兒嫁給尉遲敬德,而是為了試探他,不管是出於讓其女兒嫁給尉遲敬德作為其的耳目,或者是在警告尉遲敬德不要對朕有二心,要勤勤懇懇、謙虛謹慎等等。在我看來,也許有以上說的兩種情況,但是我認為李世民是真心想將女兒嫁給尉遲敬德,為什麼?


【1】赤膽忠心早已顯現。

太子黨和李世民彼此之間明爭暗鬥已久,為了確保自己的實力完勝對手,李建成鑑於秦王府多驍勇善戰之士,想收買諸將為己所用。於是派人送死信給尉遲敬德,要委屈您給我們父兄般的照看,同您做一個真誠親密的朋友,希望您答應我們的要求。而且送去一車金銀器物。而尉遲敬德卻說:我出身低下,遇上隋朝衰亡,天下四分五裂,自己無處藏身,長期陷入叛亂隊伍,罪大惡極死有餘辜。結果承蒙秦王給我生命,如今還在秦王府供職,只應以生命報答他的恩情。我對您沒有功勞,不敢錯受重賞。如果私自答應為您效勞,就是背叛,一個為了私利忘掉忠誠的人,您又用他幹什麼呢?時候尉遲敬德將此事原原本本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對其讚賞有加,更加的信任。


【2】尉遲敬德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大功。

公元628年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軍事政變,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斬殺於玄武門,奪取了太子之位,最終順利登基即位。在玄武門事變發生的前後,尉遲敬德為李世民準備發動和發動過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在玄武門事變中,李世民的馬受驚,帶著李世民奔入了玄武門旁邊的樹林,李世民被林中的樹枝掛住動彈不得,此時李元吉看中機會奪過弓來射殺李世民,正好此時尉遲敬德殺將過來大吼一聲鎮住了李元吉,李世民才安然無恙。在斬殺李建成、李元吉後,還是尉遲敬德第一時間前去拜見李淵,請高祖下令,令諸軍皆屬李世民指揮,內外遂定。


在玄武門事變發生後,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成功獵殺之後,對於如何處置太子李建成黨羽的問題上,尉遲敬德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為在太子的手下,已經形成了實力非常強大的黨羽,這裡麵包括文官武將,而且有德有才的人非常多,面對如何處置這批人的時候,有的建議向殺李建成一樣全部剷除,但是尉遲敬德再一次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建議李世民赦免這些人,一方面緩和了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另外一方面也為李世民招攬了大批的可用之才,還為李世民贏得了好名聲,可謂是一舉三得。


【3】勇猛無敵,性格魯莽,忠心不二。

就如唐太宗李世民評價尉遲敬德: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在歷史上,往往這種勇猛無敵的人,雖然性格上非常的魯莽,但是一般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簡單,心裡怎麼想的嘴上就說出來,從來不藏著掖著,就如尉遲敬德一樣,當自己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之後,整個人就開始飄起來了,目空一切,在朝堂上就有所表現,害得朝中很多大臣與之交惡,甚至差點把李道宗的眼睛打瞎。但是越是這樣心中藏不住事的人往往是最簡單的,因為他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寫在臉上,所以,當李世民對其說:我讀《漢書》,發現漢高祖的功臣能夠保全自己的很少,心裡常常責怪高祖。到了登基以後,一直想保全功臣,讓他們子孫平安。但是你作了高官之後不斷觸犯國法,才明白韓信、彭越遭到殺戮,不是漢高祖的過失。治理國家的重要事情,只有獎賞與處罰。分外的恩惠,不能給得太多,要嚴格要求自己,別做後悔不及的事。尉遲敬德聽完這段話之後,後悔莫及,對自己之前的表現深感慚愧,自此規範了自己言行舉止。


所以,綜合以上三個方面的原因,我們有理由相信唐太宗李世民是出於真心實意想將女兒嫁給尉遲敬德,而不是為了監控他或者是警示他才這麼做的,畢竟尉遲敬德從頭到尾對李世民都是忠心耿耿。



我來回答。

貞觀十四年,42歲的李世民非要把女兒嫁給55歲的尉遲恭。李世民有21個女兒,也不知道具體是指哪一個。尉遲恭打死不敢娶,叩頭於地婉拒李世民,我老婆雖然粗陋不堪又沒文化沒素質,可在貧賤之時就跟我相濡與沫艱難到今,我們還是有感情的。我雖然愚鈍無學,可是也聽古人云過,有錢了不能換老婆,顯貴了不能棄朋友。這才是仁人志士的做法。我要學習這些良好品格,希望您能收回成命。李世民把他誇獎了一番,就把此事擱置了。後人把尉遲恭這事無限擴大,給他戴上了忠於愛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帽子,以為高風亮節之舉。誠然尉遲恭此事可以往這方面想,但是尉遲恭和李世民上演的不是小時代,二人作為李唐當時最有威望和權勢的政治人物,他們的一動一靜都是有章可循的。尉遲恭拒婚其實並非不捨糟糠之妻,或者說這只是他拒絕李世民的藉口而已。為何會出現這種烏龍?讓小編抽絲剝繭。

第一,李世民為啥要把女兒嫁給尉遲恭。縱觀李世民的為人,在女兒們的問題上可謂舔犢情深,她們嫁的都是和李唐王室門當戶對的青春少年,比如蕭瑀房玄齡魏徵高士廉柴紹杜如晦長孫無忌程咬金等人的兒子,沒一個嫁老頭的。即使和親也是嫁的王室之女,不捨得把自己的女兒嫁出去,答應了還得悔婚。因此李世民即使要跟尉遲恭聯姻,也應該把公主嫁給尉遲恭兒子才對,絕對不能是尉遲恭本人。尉遲恭有三個兒子,如果李世民要把公主嫁給其中一個,尉遲恭完全沒理由拒絕。而且也不會拒絕。所以李世民把女兒嫁給尉遲恭的話完全非出本心,而是在試探他。尉遲恭也是人精,粗狂的外表下掩藏著一顆細膩的心,領會到了李世民的意圖,當即表明立場,我是個貧賤不移念舊情的人,不捨得糟糠之妻。你不能用此事試探我。李世民一笑而過,給他打了滿分。

第二,李世民為啥要試探尉遲恭。尉遲恭作為李唐開國重臣,多次出生入死救了李世民性命,玄武門一戰定乾坤,可謂貞觀初第一功臣。可是尉遲恭依仗自己功勞巨大,居然跟滿朝文武不對付,還在酒席上差點把李道宗的眼睛打瞎,為此李世民嚴厲警告了他,再有下次,決不輕饒。漢初的韓信彭越咋死的知道不。貞觀十三年,李世民跟尉遲恭說,有人告你謀反你知道嗎。尉遲恭脫下衣服露出滿身傷疤說道,我確實謀反了。想當年南征北戰滿身傷痕,現在天下大定了你卻懷疑我嗎。李世民說有話好好說先把衣服穿上,我沒有懷疑你,我只是跟你交心而已。其實尉遲恭這話就跟韓信說的“天下大定我固當烹”差不多了,可謂很重。於是有了第二年李世民要把女兒嫁給他的事。說明李世民對他還是不信任,看看他到底有沒有爭權奪利的野心。因為娶了李世民女兒就離權力中心更近一步了。尉遲恭當即表態,我毫無野心,我要退隱山林,不玩了。

第三,也就在此事之後,尉遲恭徹底退出大唐軍政兩界,回家專心煉了丹,再不問江湖事,也不交朋結友,蓋了深牆大院一頭扎進去當了十六年宅男,李世民也再沒有啟用他。這位大唐第一功臣就這麼悄無聲息的淹沒在大眾視線之外。李世民征伐高句麗,幾乎把留守京師的所有文官武將都帶走了,李靖病的起不來床都得走,尉遲恭破天荒跟李世民請求再次出征,跑了一趟龍套回家繼續煉丹熬藥,直到李世民駕崩,活到李治時才死,可謂大唐第一福將。可是尉遲恭的福卻是自己修來的,不娶李世民女兒就是最鮮明例證。如果他娶了李世民女兒,估計腦袋早就搬家了。或者說李世民跟他談要把女兒嫁給他的事,就是給他下套讓他鑽,可是他逃過一劫。後來的演義小說講他有兩個老婆,號為黑白夫人,文武雙全的賢內助,此不可考。但從尉遲恭用老婆作擋箭牌拒絕李世民賜婚來看,肯定絕非凡婦。不得不說尉遲恭娶了個好老婆。


唐風宋月


634年,李世民大擺宴席,同州刺史尉遲敬德回京赴宴,宴會上,尉遲敬德看到有一個人的席位排在自己之上,立馬心裡就來火了,要知道他可是玄武門之變的頭號功臣,兩次救了李世民的命,論資格誰也比不過他。 於是,尉遲敬德就對那人說:“你何德何能,居然坐在我的位置之上?”還沒等那人開口說話,坐在尉遲敬德旁邊的李道宗說話了,還沒等李道宗說完,尉遲敬德的拳頭就揮過來了,直接招呼到了眼睛上,差點打瞎了。 李世民看到後,很生氣,對尉遲敬德說:“朕讀漢史,看到漢高祖時期的功臣得到保全的很少,很是心痛,所以朕儘量保全功臣,讓子孫不絕,但是你做了高官之後不斷犯法,朕才知道漢高祖沒有錯,治理國家必須賞罰分明,過分的賞賜不可以常給,你自己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要去做讓自己後悔的事。” 尉遲敬德聽完就磕頭謝罪,試著約束自己的行為,但也只是稍微好了一點,還是常常居功自傲,弄得別人下不了臺,看不起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常常當面諷刺。讓李世民很是頭痛。 《舊唐書》

639年,41歲的李世民對55歲的尉遲敬德說:“朕想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你,你看怎麼樣?” 尉遲敬德慌忙說:“臣的妻子雖然沒有容貌,粗鄙不堪,但我們兩個共貧賤已經很久了。臣雖然沒有讀過書,但也聽說古人富貴了不會拋棄原配妻子,臣也不願意拋棄妻子。” 於是李世民沒再說什麼,實際上,兩人都很清楚,這就是一場試探和敲打,畢竟尉遲敬德在貞觀時期的表現確實是居功自傲,李世民已經不耐煩很久了,也敲打了好幾次了。 此後沒過幾年,尉遲敬德就請求回家養老,不怎麼過問政事了,只除了隨李世民親征高句麗。


拾點左右


尉(yù)遲敬德,名恭,是唐初的名將。後人把他神化了,他成為門神之一。

尉遲敬德原來是隋朝的官兵,後來歸降唐朝,在秦王李世民帳下為將。據說後來他到了花甲之年,已做了皇上的李世民曾說要把十幾歲的女兒嫁給他。

李世民的女兒貴為一國公主,嫁給什麼樣的青年才俊不行?李世民為什麼要把她嫁給一個五十多歲的“糟老頭子”呢?今天有書君就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尉遲敬德居功自傲,令李世民有所反感與忌憚。

尉遲敬德性情耿直,因為功高蓋主,又加上唐太宗李世民對他的恩寵,他開始目中無人,居功自傲。

他經常對李世民的大舅哥長孫無忌,以及房玄齡、杜如晦等朝中重臣譏諷挖苦,漸漸與眾大臣不合。

一次,李世民在皇宮舉行宴會,招待文武百官。有人坐在了尉遲敬德的前面。尉遲敬德大聲呵斥:“你立下了什麼功勞,竟敢坐在老子前面。”

這時候,坐在下席的李道宗,也是李世民的堂弟,趕緊解釋。沒想到尉遲敬德竟然勃然大怒,把他打了一個烏眼兒青,眼睛差點被打瞎。

這件事讓李世民面子上很掛不住。尉遲敬德連皇上的宴會都敢攪局,況且還當著皇上的面動手打人,囂張至極!

宴席不歡而散。李世民雖然很生氣,但是他壓制住自己心中的怒火,並沒有公開處置尉遲敬德,反而給他講了自己的肺腹之言。

李世民說,自己很不欣賞劉邦殺功臣,希望功臣子孫都可以永世富貴。

但是你的做法確實過分了,經過這件事我才知道劉邦殺功臣原來也是迫不得已。

咱們大唐講究法度,賞罰並重,你該有的恩寵我都會給你,但是千萬不要有其他的想法。希望你回去以後可以好自為之,不要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唐太宗這次提到劉邦殺功臣的事,其實是在敲打尉遲敬德,不要以為自己有功,就肆意妄為。如果不收斂心性,你的結局會很慘!

尉遲敬德聽了李世民的話,內心惶恐不安,之後變得謹言慎行,一直本本分分地約束自己的行為。不過後來也有一些人心懷報復心理,經常在李世民面前說尉遲敬德的壞話。這些,都加重了李世民對尉遲敬德的壞印象。

李世民想起尉遲敬德以前的種種好處,殺不殺他,又處於矛盾之中。

李世民當秦王的時候,尉遲敬德就投靠了他。李世民對尉遲敬德非常信任,力排眾議讓他繼續統領原來的舊部八千多人。尉遲敬德因此對李世民非常忠心,多次身先士卒,為李世民立下了諸多大功,並救過李世民的命。

有一天,李世民與尉遲敬德一起去打獵,敵方的大將單雄信挺槍躍馬直取李世民。尉遲敬德一看情況危急,就拍馬迎戰單雄信。將其刺落馬下,然後保護李世民突破重重包圍。

之後返回又與敵方頭領交戰,大敗敵軍。

在征討竇建德時,李世民拿著弓箭,尉遲敬德拿著長矛,向敵方叫陣。

敵方見李世民就兩個人,就派了數千騎兵追趕。李世民一邊後撤,一邊放箭,射殺了數十人。

尉遲敬德也用長矛刺死十多人。他們逐漸將敵軍引入了埋伏圈。後敵軍被全殲。

李世民與尉遲敬德還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

在後來的幾次關鍵戰役中,尉遲敬德都是一馬當先,多次救李世民於危險之中,屢立戰功。

另外,尉遲敬德還是李世民登上皇位最大的功臣。

唐高祖李淵當了皇上,建立唐朝,想要立太子。按照立長來說,應該立李建成。但是在建國前後的征戰中,次子李世民的功勞明顯高過任何一位兄弟。

但是李建成與四弟李元吉結為一黨,企圖謀害李世民。李建成想要收買尉遲敬德,於是送來了一車的金銀珠寶。但是尉遲敬德對李世民忠心無二,斷然拒絕了,並且將此事告訴了李世民。

李世民看到了尉遲敬德的忠心,對他更加欣賞與感激。

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要合夥射殺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就把大哥李建成射死,又把李元吉一箭射於馬下。

這時候李世民的馬被樹枝絆住了繩索,李元吉跑過去就奪李世民的弓箭,兩人扭打起來。

尉遲敬德騎馬跑過來,李元吉見狀急忙逃跑。尉遲敬德緊追不捨,將李元吉射死,之後迅速控制了李淵。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成功登基,成了唐太宗。

李世民想想尉遲敬德之前為自己做的這些事,如果斬殺他,實在有點於心不忍。

李世民想用嫁女兒試探一下尉遲敬德,來決定對他是殺還是留。

李世民也想知道尉遲敬德最近思想狀態如何,於是就把他叫來,說自己想把女兒許配給他,徵求一下他的意見。

李世民心裡當然有自己的小算盤。如果尉遲敬德不接受,說明他開始正視自己,趨於低調,那就留著他。如果他答應,那就是死性不改,覺得自己功高蓋主,可以配得上一切好的東西,那麼這個人謀反的可能性就很大。

那李世民也只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找個藉口對其痛下殺手。

當時尉遲敬德已經55歲,李世民41歲。尉遲敬德比李世民大了十幾歲,他都能當李世民女兒的爺爺了。

尉遲敬德也不傻。他知道李世民是在試探他。因為皇帝的女兒一般要嫁給狀元,或者高官的公子,最起碼也得找個年齡相當的優秀青年,怎麼可能輪到自己一個糟老頭子呢?於是他一口回絕了李世民。

李世民用這一招險棋來試探,結果尉遲敬德還算識趣,也明白了李世民的良苦用心與左右為難。

尉遲敬德終於意識到了自己不適合繼續在朝中為官,於是向皇上遞交了辭呈,告老還鄉。

之後十幾年間,尉遲敬德大部分時間閉門謝客,在家設爐煉丹,還在院中大興土木,修建池臺,栽花養魚,過著自娛自樂的生活,一直活到了74歲才安然去世,也算得到了善終。

李世民後來命畫家在凌煙閣上繪製了24位功臣的畫像,代表對他們的最高獎賞,尉遲敬德也在其中。

李世民因為尉遲敬德屢立奇功,還救過自己的命,又幫助自己登上皇位,因此,他對尉遲敬德十分信任、欣賞與感激。後來尉遲敬德居功自傲,目中無人,李世民對其有所忌憚。

糾結的李世民,就想通過假意把女兒嫁給他,作一試探。還好,尉遲敬德能夠反省自己的言行,懂得適時收斂,算是通過了這次“考試”,也終於保全了自己的老命。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對臣子十分好的皇帝,曾經與柬臣魏徵培養了深厚的友誼,在對待大臣這方面,很少有開國皇帝如李世民這番友好,甚至到了讓人無法相信的地步,李世民曾經要將自己的貌美如花的女兒嫁給年僅花甲的尉遲恭,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尉遲恭何德何能,竟然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武將之首?

貞觀十七年的時候,一向善待大臣的李世民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就讓人在凌煙閣裡面畫了24位功勞最大的大臣畫像,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

中國古代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凡是也要有個排名,在這二十四功臣中,排名靠前的都是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尉遲恭以武將的身份排在第七位,是武將中排名最高的了。

尉遲恭能夠有如此排名,實際上是因為他對李世民能夠登基帝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當初在攻打王世充的時候,李世民深入險境,尉遲恭捨命護主才保下李世民的性命,唐朝建立後,太子李建成為了打擊李世民曾經想要拉攏尉遲恭,尉遲恭並不為所動。

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有些猶豫,也是尉遲恭給李世民分析利弊,最終讓李世民下定發動玄武門事變的決心。

李世民發動的雖然叫“玄武門政變”,其實,政變發生的主要地點是臨湖殿——李淵住的地方。之前,李世民早就計劃好,要向李淵告發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要害他性命,並且後宮淫亂,這兩件事都是李淵非常在意的,所以決定第二天要他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一併到場,他要親自審問此事。

得到風聲的李建成和李元吉雖內心有些許的忐忑,但仗著宮中到處有自己安插的眼線,第二天一早仍然像往常一樣大搖大擺的進宮,奔向臨湖殿。可當他們剛踏進玄武門,只聽見鐺的一聲城門關閉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下慌了神,知道大事不妙。說時遲那時快,李世民立馬帶著早已埋伏在臨湖殿的士兵衝出去,刀槍相對中,李建成被一箭射死,李元吉也被李世民的部下射中,從馬上跌落,在慌亂中一瘸一拐的向玄武門旁邊的小樹林跑去。

李世民見狀立刻騎馬追,但不巧衣服被樹枝勾住,從馬背上跌下來。李元吉一看,機會來了,跑回去奪過李世民的弓要將他置於死地。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尉遲恭騎馬趕來,放箭射死了他,李世民這才虎口逃生。

在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後,在逼宮這個環節上,又是尉遲恭挺身而出,拿著武器入臨湖殿,拜見唐高祖李淵。

李淵見到尉遲恭渾身是血,用拿著兵器,就問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尉遲恭說太子和齊王造反,已經被秦王斬殺,派我前來警衛,李淵見狀,也只得妥協,最後封李世民為太子。

可以說,在助推李世民登基這件事情上,尉遲恭是立功最大的人。

李世民為何要將女兒嫁給已經年近花甲的尉遲恭?真的因為功勞嗎?

正是因為尉遲恭立功太多,自己也變得居功自傲,經常與大臣發生矛盾,連房玄齡、杜如晦這些大臣都不放在眼裡,有一次竟然動手打了李世民的弟弟。

儘管尉遲恭立功很多,但是李世民也意識到,如果不時常進行敲打,時間久了這個尉遲恭就會找不到北了。

李世民先是給尉遲恭講了韓信被殺的故事,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韓信立了多少功勞,結果因為居功自傲最後被殘忍的殺害。

尉遲恭也是一個明白人,自然知道其中的厲害,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尉遲恭就開始收斂了。

貞觀十一年,尉遲恭被任命為宣州刺史,封為鄂國公。

然而以尉遲恭的身份,即使是想要低調,也得能低調得下去,有人曾實名舉報尉遲恭,尉遲恭氣得渾身發抖,當著李世民的面脫下自己的衣服表示,自己追隨李世民征戰四方,渾身是傷,怎麼會謀反呢?

李世民見到如此情景,就讓尉遲恭穿上了衣服,並且對他說,不是懷疑他,隨後又提出要將女兒許配給他。

儘管李世民的女兒很多,但是唐朝公主地位都很高,嫁給當時已經年近花甲的尉遲恭,那不是純屬糟踐人嘛!

然而君無戲言,李世民這番話一出口,嚇得尉遲恭一哆嗦,他比李世民的年齡還要大,已是花甲之年了,娶唐太宗的女兒,想想就很荒唐啊,而且自己也是有妻子的,如果娶了皇上的女兒,那麼自己的結髮妻子就要讓位變成妾了。

尉遲恭隨即表示,“我的妻子雖然微賤,但與我同甘共苦好多年。我雖然才疏學淺,聽說過古人富貴了不換妻子,此並非我的本願。”

其實,李世民應該就是在試探尉遲恭,如果尉遲恭膽敢答應,就說明尉遲恭已經有了貳臣之心,也正因為尉遲恭的拒絕,李世民才沒有進一步展開對尉遲恭的針對,隨後不久,尉遲恭就上書請求告老還鄉。

史論縱橫說:

尉遲恭為李世民建立很多功勞,然而卻能夠做到急流勇退,也算是識時務者為俊傑,正因為這種表現,在李世民對凌煙閣24功臣進行排名的時候,將他放到了武將之首。


史論縱橫


尉遲敬德,公元585年~~658年,名融,後世誤載名恭。字敬德,鮮卑族,唐朝名將,凌煙閣24功臣之一。

尉遲敬德原是劉武周部下,武藝高強,堪比三國呂布,後投誠李世民成為心腹愛將,追隨李世民東征西討,戰功顯赫。李世民多次有生命之憂時,救他與危難之中,玄武門之變,尉遲敬德功居第一,殺李建成,李元吉,逼迫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三個月後,禪位李世民。

李世民上臺之後,尉遲敬德因功勳卓著,官至右武侯大將軍,封鄂國公,此外,他還獲得了當時的齊王府,也就是李元吉家裡的全部財產和奴僕。

從此尉遲敬德總認為自己功勞在諸位功臣裡排在首位,也正因為如此,他有些有些飄飄然了,常以功臣自居。有一次在宴會上,竟然當著李世民的面,公然毆打李世民的族弟李道宗,囂張霸道至極點了。

李世民強忍心中怒火,給他警告:朕小時候比較喜歡讀漢書,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漢朝高祖時期的功臣,能夠保全的很少……

尉遲恭立即聽出真實意思就是“朕不忍做漢高祖,但你千萬別做韓信”。再簡單一點就是,朕不高興了,老黑千萬別作死!

尉遲敬德知道李世民在猜忌自己,從此,在行為上收斂許多。可李世民還不放心,決定再試一次。

639年的一天,42歲的唐太宗叫來了55歲的尉遲敬德。上來就是一句:聽說你要造反。尉遲敬德當即扒掉上衣,露出一身傷痕,跪在地上說:我是要造反,是跟著陛下一起造反的。李世民笑著說:我知道你是一片忠心,要不怎麼會把別人的誣陷告訴你呢!

他還沒來得及說話,李世民又說了:朕的小女兒機敏可愛,如今尚未婚配,不知道把她嫁給你怎麼樣,你可願意?

尉遲敬德聽後嚇得體若篩糠,後脖子發涼,尉遲敬德明白自古皇帝女兒要麼是被嫁給如意郎君,要麼是被迫嫁給權臣。顯然,李世民已拿他當權臣對待,自己以後還有好日子過嗎!

尉遲敬德連忙跪倒在地,痛哭流涕的說道,臣家是患難夫妻,情分日久,不忍割捨!古人說富貴不易妻,求皇上成全,收回成命。又到老臣年事已高,餘生惟願卸甲歸田,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

從此以後,尉遲敬德英明決定退出政治舞臺!他修身養性,專心煉丹,閉門謝客16年,再不聞江湖事。於658年12月26日辭世,封凌煙閣24功臣之一,冊封司徒,幷州都督,諡號“忠武',陪葬昭陵。


水在雨中漂


伴君如伴虎,官場套路深!42歲的李世民要把親生女兒嫁給比自己還老12歲的尉遲敬德,要說是真心的,誰信?




他既不是小鮮肉,又不是氣質男,亦不是豪,他是脾氣暴躁的莽夫糟老頭。

尉遲敬德是李世民的騎兵將領,一生在沙場上狂奔,殺敵無數,在李世民多次有生命之憂時,救他與危難之中,他策劃發動玄武門之變斬殺李元吉,扶李世民登上王位。李世民登基後尉遲敬德又策馬揚鞭,滅突厥,戰功累累,名聲大震。


可是他居功自傲,慢慢變的“狂”了起來,已經達到目中無人的地步。特別有一次,尉遲敬德受李世民邀請回京城參加御宴,因“霸座”和李道宗大打出手。

剛進門他就看到李道宗的座位在他的上首,他認為能有李家今日的輝煌,自己的功勞最大,憑什麼要位居人下?!他立刻怒髮衝冠,怒目圓瞪,質問李道宗憑什麼坐在他的上位。他不聽解釋和眾人的勸說,一怒之下把李道宗暴打一頓。李道宗出於驚詫,完全沒有防備,一隻眼睛血肉模糊差點被打瞎了。

在場的李世民完全看不下去了,這個尉遲敬德難道瘋了嗎?他的地位之心竟如此嚴重!已把堂堂天子當空氣!李世民一向把李道宗和尉遲敬德當成自己的左膀右臂,李道宗的功勞並不在尉遲敬德之下,人家為了大唐江山的穩定,把自己親閨女文成公主都獻出來了,李道宗和李世民還是同門兄弟呢,為李家打江山也是不要命的主,攻打劉武周、王世充,剿滅突厥,土谷渾,遠征高句麗……李世民感到尉遲敬德這麼做就是挑戰自己。

李世民強忍心中怒火,給他警告:“我讀《漢書》的時候,發現幫助漢高祖的功臣最後活下來的很少……”意思就是你尉遲敬德如果以後再不收斂,我就會像劉邦殺功臣一樣,毫不留情地把你剁成肉醬!老李的這段話不怒而威,尉遲敬德的心靈震撼!確定老李這下要給他玩真格的了。他連忙磕頭謝罪!從此以後,他的為人處世開始變的謹小慎微!心好累!

自古皇帝多疑心,李世民不確定尉遲敬德是否真心悔改或者另有所謀,所以這次拿公主賜婚,說白了就是一個試探。這一天,對尉遲敬德來說是個不平凡的一天,老李秘密會見尉遲敬德,說,我想把我女兒嫁給你,你意下如何?

長期的謹言慎行讓尉遲敬德變的警惕性超高,第六感敏銳。他立刻覺得老李的這句問話就像一把暗器能殺人於無形。他如果答應立刻必死無疑。這就是個大獵坑!他忙誠惶誠恐地說:“陛下,老臣之妻和臣相處數十年,榮辱與共,公主乃是萬金之軀,怎可嫁給我這麼一個老頭?”李世民無言,點頭而過。尉遲敬德不棄糟糠妻的高貴品質被老百姓傳為佳話。有的老百姓過年時把他的畫像貼門上辟邪。



從此以後,尉遲敬德英明決定退出政治舞臺!他回到深山老宅,懷疑人生多年,也變得異常低調。他修身養性,專心煉丹,閉門謝客16年,再不聞江湖事。他安度晚年,74歲那年無疾而終。李治為其廢朝三日,追封司徒、幷州都督、忠武公,還送了一口大棺材,與其妻蘇氏合葬昭陵。

歷史上有大批的功臣沒有戰死沙場,卻屈死在和平年代,在和平年代他們就算沒有一點過錯,也難逃“上司”的懷疑,最終死於“自己人”手中!何等鬱悶憋屈!尉遲敬德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身在何處,無論功勞再大,能得善終才是人生最大的贏家,有一句話說的好:“要想叫他亡,必先叫他狂”,有智慧的人,是要保持低調滴。

在這裡說明一下,文章題目是別人提出的,我只是答題,所以無權更改題目。題主所問問題中的“年僅花甲”應該是“年近花甲”。


小姐姐講史


尉遲恭雖然純樸忠厚,但是他並不是幼稚懵懂,他在權力場混了那麼久自然也是老滑頭;李世民號稱千古一帝,將自己的小女兒嫁給花甲之年的尉遲敬德,明顯是在投石問路。原來尉遲恭越老越飛揚跋扈,他倚老賣老,橫行霸道,欺辱大臣,毆打皇族;李世民認為再不敲打尉遲恭,他就會上房揭瓦。因此李世民給尉遲敬德講了劉邦與韓信的故事,又假意要把小公主嫁給尉遲恭,以此來試探尉遲恭的態度。尉遲恭反應快,及忙推辭了這樁婚事,然後上表告老還鄉,得以頤養天年。

尉遲恭是李世民重要的武將,早年尉遲恭跟著反王劉武周混,後來遇到明主李世民,於是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成為秦王府中著名的猛將。玄武門之變前,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已經密謀誅殺李世民,不過李世民看在兄弟情面上不願意先下手。當此之時長孫無忌給李世民上了理論課,尉遲恭則給李世民上了行動課,他認為李世民不手,他就要逃命去了,不想死得不明不白。最終李世民下定決心在玄武門發動政變,尉遲恭則領兵助陣。

李世民一箭射死太子李建成,尉遲恭則射死了李元吉,東宮禁軍與秦王府軍混戰不休之時,尉遲恭提著太子李建成的人頭出現在兩軍之中,東宮禁軍見太子已死,於是放下兵器投降。之後尉遲恭率軍包圍皇宮,以保護皇帝的名義軟禁了李淵,之後李世民跟李淵攤牌,逼迫李淵退位,自己當了皇帝。可以說尉遲恭對於李世民取得皇帝之位十分重要,沒有尉遲恭的捨命相搏,玄武門之變勝負難說。之後李世民經常做惡夢,也是尉遲恭站在門口守衛,以辟邪除魔。

尉遲恭老了後十分的飛揚跋扈,他經常據功自傲,辱罵朝廷大臣,甚至動手毆打皇族成員。李世民召尉遲恭晉見,給他講了劉邦與韓信的故事,李世民說以前他認為劉邦殺韓信是錯誤的,現在他理解了劉邦的決定,並且認為自己有必要也做回劉邦,問尉遲恭願不願意做回韓信。然後又說自己小女兒未嫁,可以嫁給尉遲恭。聽了李世民之言,尉遲恭明白自己該隱退了,否則皇帝就會下殺手了,於是他推辭了婚事,然後上表乞求還鄉養老。李世民批准了尉遲恭的申請,之後尉遲恭回到家鄉修仙煉丹,又活了十多年才死去。


大秦鐵鷹劍士


所有不合常理的故事背後,都有著鮮為人知的原因。其實,這個故事本身就是一場聰明人刀尖上的試探!

首先故事的發生的背景是在大唐貞觀十四年,當時已經年近花甲的尉遲恭,遇上了一個讓他非常頭疼的事情,那就是皇上非要把女兒嫁給他。當時的皇上李世民才不過42歲,他的女兒自然是可以叫尉遲敬德爺爺了。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李世民吃錯了藥一般,非要把自己如花一樣的女兒嫁給糟老頭子黑老漢的尉遲恭呢?

尉遲敬德的前世今生

其實這是一場關於刀尖上的試探。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尉遲恭的生平和經歷。這個人在歷史上和秦叔寶一起當了好多年的中國門神。可以說是為唐國開國建立了赫赫戰功,是凌煙閣的二十四功臣之一。

他本身其實並不是李世民的嫡系部隊。而是在隋朝末年大亂之中的一位反王劉武周的部下。後來在唐朝統一的過程中,尉遲恭順應歷史大勢,然後就降了李世民。此後便一路追隨李世民,成為他的核心秦王府勇將。

讓他名留青史的一件事是玄武門之變中所充當的重要角色,玄武門之變前,已經有消息說,建成和元吉將會在長安近郊的昆明池,趁機殺死李世民,此時史書上說李世民由於重視手足親情,不願意先動手。此時正是尉遲恭發揮了作用,他對李世民說:如果您不先動手,那就先讓我逃走,我不能愚昧的等著別人來殺我,到時候就晚了!隨即堅定了李世民動手的決心。

後來在玄武門大戰的關鍵時刻中,尉遲恭用箭射殺了李元吉,並且將建成元吉的人頭拿到交戰雙方面前,制止了太子的東宮部隊,同樣是尉遲恭在兵變之後以“保衛”為名,控制住了當時的皇帝李淵,為李世民贏得戰略空間。可以說在這場決定大唐王朝300年命運的政變之中,尉遲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上臺之後,大封功臣,尉遲恭因為在玄武門事變中,功勞與長孫無忌並列第一,賜絹萬匹,封吳國公。此外,他還獲得了當時的齊王府,也就是李元吉家裡的全部財產和奴僕。

膨脹的“大老黑”

但是人嘛,到達一定的高度就開始躺在功勞簿上,膨脹起來,尉遲恭自然也不例外。他不僅覺得自己功勞在諸位功臣裡排在首位。而且還對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這樣的大功臣十分輕視,甚至可以說是對他們嘴下毫不留情。

除此之外,他還在各種宴會酒席上,但凡見到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就對人大罵不已,弄得別人都非常反感他。這些事情李世民也有所耳聞。後來更是出現了尉遲恭當著一眾臣子的面肆意毆打當時勸諫他的任城王李道宗,差點沒把這位王爺眼給打瞎了。這就讓李世民非常憤怒了,你不尊重大臣們也就算了,連我皇室也如此輕慢,是不是連朕這個皇上,你也不放在眼裡呢?

帝王心術與聰明人的對話

於是李世民開始敲打他。他對尉遲恭說:朕小時候比較喜歡讀漢書,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漢朝高祖時期的功臣,能夠保全的很少。當時覺得漢高祖寡情薄義,後來朕登基之後呢,朕就發誓,絕對不能讓功臣心寒,可是後來呢陣發現,你做了高官之後就開始違法亂紀,連朕都不放在眼裡,朕這才明白,當時的韓信之流之所以被殺,並不是漢高祖的刻薄。

大老黑再憨再傻,也聽得出來,這皇帝話語中的有著殺人的刀子。這些話說的是狠辣之極,其實意思就是“朕不忍做漢高祖,但你千萬別做韓信”。再簡單一點就是,朕不高興了,老黑千萬別作死!

他還沒來得及說話,李世民又說了:朕的小女兒機敏可愛,如今尚未婚配,不知道把她嫁給你怎麼樣,你可願意?尉遲恭聽了更是大汗淋漓,這可是更兇險的一句!如果他答了願意,就代表已經是臣子頂峰的他,仍然想進一步,甚至對權力的嚮往仍舊非常炙熱,皇上可以容許自己的跋扈,但絕不會容忍自己有染指皇權的心!

他也不是傻子,連忙跪倒在皇帝腳下,磕了數個響頭。痛哭流涕的說道,臣家是患難夫妻,情分日久,不忍割捨!古人說富貴不易妻,求皇上成全,收回成命。又說到:老臣年事已高,餘生惟願卸甲歸田,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隨即皇帝長嘆一聲,你既然如此重情重義,婚事作罷,你安心養老去吧,皇帝臉上一片真情流露,似乎對這位功臣的堅持離去非常遺憾。

此後,老黑徹底的退出了整個王朝的軍事政治核心。回家之後他便開始了“長生不老”的大計,其實就是關門閉戶,不問世事。整天煉仙丹,學仙術,有事兒沒事兒走兩步。李世民聽到這件事情之後,表示非常滿意,會心一笑,老黑果然還是個聰明人啊!他也憑此多活了十六年的富貴閒人生活!

【小手點關注,精彩不迷路!歷史好奇怪,世事也可愛!】


歷史好奇怪


尉遲敬德是李世民的心腹愛將,追隨李世民東征西討,戰功顯赫。尤其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李元吉,軟禁李淵,為李世民最終躲得大位立下汗馬功勞。


正因為如此,尉遲敬德有些有些飄飄然了 ,常以功臣自居。有一次在宴會上,竟然當著李世民的面,公然毆打李世民的族弟李道宗,囂張霸道至極點了。

李世民深知這些驕兵悍將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是刺向敵人一把致命的尖刀,用不好,會傷到自己。因此,他決定敲打一下尉遲敬德。

一次,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有人告你要謀反。尉遲敬德一聽就急了,脫下衣服,指著滿身的傷疤,信誓旦旦說:這都是臣跟隨陛下打天下留下刀傷,臣要有二心,天誅地滅!李世民笑著說:我知道你是一片忠心,要不怎麼會把別人的誣陷告訴你呢!

尉遲敬德別看是一介武夫,其實也是有心之人,他知道李世民在猜忌自己,從此,在行為上收斂許多。可李世民還不放心,決定再試一次。

這回李世民直接說要把女兒許配給尉遲敬德,嚇得尉遲敬德體若篩糠,後脖子發涼。要知道,尉遲敬德比李世民還大3歲,把女兒許配給他兒子還差不多。這哪裡是把女兒許配給他,分明是想要他的老命啊。

自古皇帝女兒要麼是被嫁給如意郎君,要麼是被迫嫁給權臣。顯然,李世民已拿他當權臣對待,自己以後還有好日子過嗎!但他又不敢直接回絕,就尋找各種不能接受的理由,什麼自己年紀大了,什麼糟糠之妻不下堂等等。李世民看自己目的達到了,這才作罷。

自這兩件事以後,尉遲敬德再也不敢惹是生非,再也不參與朝政,閉門謝客,開始老老實實做人。

這才是一個偉大帝王馭人之術,即震懾功臣的囂張氣焰,又不是自己揹負殺功臣的惡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