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有多少打工族因為小孩無法在工作城市讀書而被迫返鄉的?啥心情?

心靈的小號


孩子到了入學年齡,父母是真的想讓孩子享受到優秀教育資源的。如果孩子真能在城市接受教育,再苦再累都值。

可是如果學校不接收,那隻能回鄉,孩子是一切,不能沒有書讀。

這個城市是不是太冷漠了?他們是為城市發展做出貢獻的。髒,苦,累的工作總得有人去做,他們去做了。你一定會說,他們是為了掙錢。是的,不掙錢,又如何生活?如果說掙的多些,那也是血汗錢,何況並不多。

孩子又怎麼不能在城市上學了?為什麼不能接納他們的孩子?他們的要求合情合理,並不過分。

如果問心情的話,如履薄冰。生活的艱辛,讓他們身心俱疲,雖說以苦為樂,可是,總是苦,沒有甜,又怎能受的了?如果孩子不能在城市就讀,沒有信念支撐的生活,又能堅持多久。

失望,酸楚,不如歸去。這滋味好比黃連,苦的不能再苦了。


管錢莊


  • 這個數量肯定是很多的。打工族在外地打工,結婚生小孩,轉眼小孩就要上學了。這個時候有幾個選擇,一是在工作的地方找到學校。 二是把小孩放在老家上學, 由爺爺奶奶照看。三就是夫妻一方在家(多為女方)在家帶孩子,一方在外打工。四就是夫妻倆為了孩子都回老家發展,一家團圓。

先說第一種情況吧,我們就是屬於這種情況。把小孩帶在身邊,一邊打工一邊照看小孩上學。現在在外面上學好不好上呢?這要看地方。 一些資源緊張的大城市,外來工子女肯定不好上學。但在這些城市的周邊或者一些小鎮上,就相對來說容易一些。打工族想要把小孩帶在身邊上學。一要滿足工作地學校招生的各項條件,二就是對自己工作的穩定性和長期性要有一個考慮。可是有的時候,工作的穩定性和長期性的決定因素不在打工族這裡。

因為工作的不穩定,大部分打工族都願意把孩子放在家裡,交給家裡的老人照看。這樣就造就了我們國家兩千萬的留守兒童。我的一個發小就是這種情況。 他是獨子,和妻子在重慶打工,兩個兒子在縣城上學,由爺爺奶奶照看。轉眼大大兒子都已經初中二年級了。每次和他聊天都充滿了無奈。在重慶,他們兩夫妻的收入有一萬七八,如果回到縣城8000塊錢都沒有。上有老下有小,你說他們怎麼辦?

我有個表姐屬於第三種情況。表姐夫在廣東打工,表姐在縣城帶兒子女兒上學,順帶在 餐館當服務員,月薪兩千左右。縣城的物價可不比北京上海低呀! 表姐夫一年大概回去個一兩次吧,國慶幾天春節幾天,一年在家的時間不超過半個月。

我還有個發小屬於第四種情況。大概在十年前就和老婆回到了老家,因為考慮孩子上學和生二胎。在家裡搞網箱養魚, 後面生了三胎了。本來搞得紅紅火火,我都有點羨慕。可是去年開始搞環保, 今年網箱全部拆掉了。 不知道他們該何去何從。

題主的問題是, 打工族因為小孩上學回到老家。有何感想? 其實打工族不管是在家鄉還是在外地打工有充滿了無奈心酸。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為什麼會這樣?


打工人胡哥


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