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认同陈果教授思想行为吗?作为一个师者,行为如表演玩弄个性教学合适吗?

用户110512516446


很遗憾没有能够亲临陈教授的授课现场,甚至没有能够完整的看完过一个课时,凭借网络的细碎的视频难以客观全面的了解陈教授。

管中窥豹吧,我个人很欣赏陈教授!我觉得她很真实,也很诚恳,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诚实而真实的被告知这个世界的样子和如何积极的应对,是幸福的!

当然她和之前北京的那个什么,完全不同。那个人的讲解一知半解,移花接木,刻意套路,铜臭满满,实在看不下去!

一句话,欣赏真实真诚的陈教授!


大上海的小土豆


我非常认同陈果老师的讲课,虽然无缘在课堂上听她侃侃而谈,但现在互联网时代,才知还有这么好的老师!是个好老师,讲哲学,不照本宣科,有思想,且有深度。

总结我经历的那些老师:糟糕的多,好的少。大家想想:小时候队长的儿子不想干农活,高中毕业回村里教书了,有关系的当教师了。这样的人能教出好学生吗?


小小麻雀菲菲


陈果教授在2005年到2008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08年6月至今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工作。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

请注意,关注点请放在“博士”这个学历上,而非基督教哲学这个专业上。中国的本科生占人口的4%,不用怀疑,博士一定是博学之人。

从教育背景和任职履历来讲,与她本人的授课内容拥有极高的吻合度。

首先哲学体系在当代就是一种系统性的思想,在追溯哲学体系中,一定是围绕西方哲学思想的经典书籍来深造学术本身。

哲学的本意也是探究事物真相,启发智慧的一种学问。

我们暂且不论陈博士所讲是否是智慧,但是其所讲内容的确是自己从事哲学研究之后的一种启发,至少是成为独立体系的一家之言。

读过西方哲学思想的人都应该知道,西方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个人在客观世界的价值以及感受,而与传统的中国主流思想体系强调集体在客观世界价值是有所不同的。

这两种思想对后世人民的影响巨大,中国社会更强调人际关系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所以民间的稳定对于政府管理更加重要,个人的价值或者感受是否会得到尊重取决于身份地位;西方更强调个人价值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地位,所以非官方的发明创造能够带动社会的进步,所以社会也更尊重个体的价值以及感受。

基于两种思想的不同价值体现,陈教授的授课内容是基于西方哲学思想内涵,其形式更像是一种分享或者启发,在我看来其教授的课程本身就是一个理论体系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课程,能够启发智慧的内容本身远比照本宣科精彩的多。

考试内容源自记忆,但是智慧源自启发。

如果我有机会上这样的课程,一定会感到很幸福。

陈果教授的内容本身也是当今社会的一种价值观之一,尽管很多人并不承认,但是事实的确如此。更多的人从一开始就在追寻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价值实现,只是迫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胁迫,不敢口头承认罢了,但是一直在心理隐隐作痛,伺机而发。

作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时代也应该有新时代的样子,而陈果教授真得有在解惑,而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而已。

至于于丹老师,传了假道,授了毒业,不可同日而语!


迦蓝使者


衡量一个老师(或教授)是不是好老师,条件有三:

第一,学生喜欢听他的课

第二,学生听他的课能增长知识

第三,学生在他的带领下能健康成长

一句话,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只有学生才有发言权!学生的评价才是最客观公正的!别人的评价都无足轻重!而且别人的评价都是带着主观色彩的,所以不足为信!



陈果老师是靠学生的评价红起来的,既然学生那么喜欢她,包括她的讲课、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衣着打扮,那么就说明她是一位好教授!

既然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陈果教授在教学中张扬个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教授同样需要朝气蓬勃,不应该死气沉沉!

教育界需要陈果这样个性张扬的教授!


孙老师谈孩子教育


陈果教授是教授级别的老师,应该是最高学府最高的教育层次,我看了她几次视频,觉得卖弄才华很多观点都是错误的。老师讲课应该从真诚善良以天下为己任的观点讲述,把学生教成未来的大师,为国家储备人才。但是她没有,讲的是自私任性,讲究自我陶醉,这就是我说的她的观点是错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又怎么会不自私任性,又怎么会有大成就。中国高等学府的高等教授讲课就这么让人不放心,别的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们目前的教育是失败的,教出来的学生可以会耍小伎俩,但是绝对不是蓬勃大气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孙中山为什么受国共两党的推崇?因为他提出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提出了民主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这确实是为民众着想的思想,是为中国未来做打算的思想,冲着这一份正念所以倍受推崇。我们的教育不朝着这些思想靠近就永远不会有大出息,自私的东西再华丽也是小伎俩,大公的东西再朴实也是天下大道。大道对国计民生影响深远,用之民众享福。自私只能让天下纷乱,越自私越乱。最新数据表明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出国深造博士生打算留在国外,而清华北大是重灾区,事实表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不能升华人格的教育讲的再煽情再动听也是堕落!!!


破迷开悟13


《高考小改变,教育大发展》

郝峰涛

人的成长规律决定考试,而非考试决定人的成长。

一个小问题:A生数学100、语文50;B生数学90、语文90,谁更具潜能?这不是一个分数多少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人才观念的大问题。

我们的社会、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认定B生为优秀人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所以一位小学校长就敢这样说:“我这里没有天才,我只要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应试困境!钱学森老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钱老明白人才的力量:一个孙子,胜过千万赵括。

A生具有优科(数学)优势,B生具有均科(均衡)优势,这两种不同的优势,哪一种最具潜能?

论一:人是以“中心”发展为模式,以某一学科为核心发展,进而带动相关或相近学科的学习,而强迫性均科发展实际是去“中心”化,大量而无用的知识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趋势,最后连同兴趣、方向和高度一块埋葬。

论二:孩子们各有天赋,在发展中就会产生不同的优势,这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也是专才成长、优科发展的内因外果。而全面均科发展,其实是一种违背人性发展的人才策略。

论三:优科的成功在于他们努力建设自我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和专业高度,而所谓的均科其实是被误导的无兴趣、无方向和无高度的三无产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长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专业发展。

论四:天才高于优科,优科高于均科,均科只能算是个人才。植物有顶端优势,才成其高;动物也各有本领,故能生存。再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优科专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所以,优科的人才发展观是优于现代教育中盛兴的平均主义均科观。天才源于自觉,优科源于兴趣,均科源于误导,平均主义均科观是扼杀天赋、迷失兴趣的祸首。

教育要打破主副科、文理科、快慢班、填鸭式和应试观,要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要给天才、优科更大的成长空间!

高考的一小步,将是教育的一大步!

一,高考是指挥棒,要从“均科固定文理制”向“优科自选建构制”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的分数作为参考。如:甲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乙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

二,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自选1-3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其余参试科目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方向和高度。

三,学生优势学科的不确定性、可改变性和学科组合的复杂性,有利于打破教育功利和学科固化,弱化家长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强化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不仅是竞争有限的职位,更是创造全新的事业,而培养孩子的兴趣、方向和高度,才是复兴的希望。

荒原开蹊径,枕草待晓钟。

十年心酸梦,只为此文生。

 

优科专才的佐证:

1,苏霍姆林斯基: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倒是门门成绩优秀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给教师的建议》(第69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版)

2,优科的普遍性,不是坏事,所谓的天才,只是找到了为之努力的方向。

3,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优势为中心的存在:他们博览群书,皆以优势为中心,而非漫无边际的学习知识。

4,民国大师的特点:优文科(胡适、钱钟书、季羡林、吴晗等数学很不理想);学历低(齐白石,启功,巴金,华罗庚,沈从文,梁漱溟等),在那个教育贫乏的时代却涌现了大量的人才,优科自学是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应该从中汲取力量。

5,爱因斯坦:所谓教育,是忘却在学校所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

6,许多伟大的人物,成绩有时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龄发现方向后,才奋发有为:牛顿、托尔斯泰、冯特、丘吉尔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与其“拔苗组长”,不如静待“雨后春笋”。

7,2012诺奖莫言,小学五年级辍学: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8,2014诺奖中村修二,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9,人才观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转变,教育模式的改革,纵然任重道远,也当砥砺前行。

致敬: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若觉此文不错,请推送转载,举手之善,或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大动力!


大道者至简


好喜欢陈果哦!

陈果就是一棵开满了花的树,每一朵花都散发着迷人的芳香。让你嗅着嗅着就变成了花的模样。

陈果的肢体语言是活泼的,如一个充满了智慧的孩童,干净又有成人的热烈与热情。她藏不住她的坦白,她一览无余地展示自己,展示她对于万事万物的领悟,以期能帮助到我们。

她心底当然涌动着一些优越感,因为她更多更早更深地领先看穿了世俗的龌龊与不宁的症结,并且找到了诊治的办法。她在传授这些诊治“处方”的时候,她是欢快地,畅意地,怒放地,饱满地……而非正襟危坐,义正辞严,呵怒而斥那般腐而朽!

陈果是与世离又与世合。陈果说爱己是为了爱人。陈果说为人更为自己。因为只有充分地爱自己,才能够充分地爱他人。一个人若爱自己的良心,爱自己的真诚,爱自己的不悔不怨,则一定会无愧他人。

陈果传递给我们的,是于漫长人生有益的。



圣依1234567ABCDEF


一个人,一个事物或一个现象的出现,如果无人问津,那是没有价值的;一边倒的否定和一边倒肯定都是不理性的。

有两个数据最有参考价值或者是最有思考的意义:1、否定和肯定各占50%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引起的人们的思考,原来还可以这样思考问题。

2、大于50%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有过半人数认同。


教音乐史的钢琴老师


陈果,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我喜欢她,她的金句闪闪发光,照亮了我的💕。不遭人忌是庸才,遭人妒忌才光彩,不要理会他人怎么说,走自己的路,让公鸡们说去吧!


付正仪


我们不要扼杀有个性,有主见,有创意的事物和人。只要他的工作性质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有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应该鼓励多种形式的教学。有人说在中国人不能有个性,随大流的人才能太平无事。有个性的人,尤其是女性,就很可能遭到抨击,甚至诋毁。

人要做得优秀很难,挑别人毛病太容易。还是给思想活跃,有新思路,勇于,善于创新的年轻人一些生路吧,不要用口水淹死有个性,有主见,有思想的新一代青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