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見證親人去抗疫(1):臨沂一中學子用筆記錄疫情中的沂蒙精神!

天亮之後,願山河無恙

校本部2018級11班 顏千皓

“己亥年末,庚子年初。荊楚大地疫,染者數萬計!眾人皆恐,足不出戶;時天下震動。南山抵守江南郡,率白衣軍眾數萬!然九州一心,能者皆竭力……”看著手機上的最新疫情報道,我心不在焉,因為媽媽也是馳援一線眾白衣中的一員。側臉看了看陽臺,平日裡喜歡坐在那裡看書的人,至今沒有要回來的消息,我嘆了口氣。

我的媽媽是一名醫師。心眼大,處事方正。在我的記憶中,每年的除夕、大年初一她都會值班,今年也不例外。記得初一那天,媽媽一下班就回來說,有兩位同事去馳援武漢了,只可惜自己的專業不對口。語氣裡滿是失落。

幾天後,媽媽突然變得更加忙碌,感覺她總不著家,幾乎天天上班。原來在這場抗擊武漢疫情的戰役中,她要作為第二批支援前線的醫護工作者被調去前方。我記得她在被轉調的那一天中午還對我抱怨: “你說我同事都被調去了武漢,為什麼還不讓我去一線啊!” 我開玩笑:“媽,疫情這麼嚴重,全國都在做防控,您在我眼裡就是一顆小太陽,在哪兒都能發光發熱!”媽媽笑了:“就你嘴貧。但是武漢那邊更需要我啊。”當天晚上她就接到一個電話,接著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妥當之後,媽媽陪我聊了好久。第二天清晨,她就踏上了去一線的列車。但我清楚,媽媽在出發之前幫我掖了掖被角,立在床邊看了我許久。我睡得“很熟”,努力不讓自己的眼淚流下來。

幾天之後,媽媽給我發了一張她穿隔離服的照片,並告訴我那裡一切安好,要我好好學習,按時作息……那一刻,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了。在這場形勢嚴峻的新型肺炎抗擊戰中,人們欣慰的看到,有無數人在竭力戰鬥:有十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民工,有日夜操勞的科研專家,有在搶救室裡同死神奪命的醫生……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只要外出與人接觸,就有被感染的風險,而他們卻主動告別自己的親人,毅然決然的將這份抗疫保國的責任扛在了肩頭。他們和我們一樣,都只是普通人,都有喜怒哀樂、對死亡的恐懼,都有對家人的不捨。但他們卻用自己的責任、擔當,克服了種種困難,選擇在不同崗位上堅守,默默助力祖國的康復進程。

災難是一面“照妖鏡”,把人性的“善”與“惡”照得這麼明晰。在防疫中,我們看到了這樣那樣的荒唐。有的人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將售價提高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有的人故意隱瞞武漢人員接觸史和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的人打罵防疫人員,惡意強闖防疫關卡被警車帶走。但,這場災難也讓我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善”才是主流。新冠肺炎“吹哨人”李文亮敢於發出第一聲呼喊;84歲的“逆行者”鍾南山第一時間毅然踏上了去往武漢的列車;數以萬計的醫護工作者不顧個人安危,拋家舍業,堅守疫情一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互幫互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武漢被封城,但它並沒有變得孤立無援。全國各地的醫療人員馳援武漢,防控慈善捐款迅速到達一百多億,國家出臺了“一省包一市”的對口支援關係……武漢沒有變成孤島,是因為有無數人們關心著那裡。在困難面前,那一個個堅定的眼神,一道道忙碌的背影,一次次的加油鼓勁,共同築成了抵禦疫情的堅固城牆。我們應始終堅信,中國這艘破冰船,一定可以穿過前方的冰層,駛向明媚的陽光。

在這方土地上,千燈共燃方可耀南北,華夏齊心方可定乾坤。天亮之後,惟願山河無恙,世事如初。武漢加油,中國必勝!

見證親人去抗疫(1):臨沂一中學子用筆記錄疫情中的沂蒙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