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在這疫情嚴重的日子裡鼓勵員工?

用戶9821804248748


其實鼓勵員工這件事項,應該是企業HR部門日常工作事項,在員工特殊日期進行鼓勵及關懷,讓員工感受到家溫暖。


疫情期間鼓勵及關懷如下:

1、組建員工關愛團隊,建立對口聯繫機制,切實做好特定群體關愛工作,建立每個員工鼓勵及關懷機制,解決員工在疫情期間實際困難情況。

2、結合實際情況,多種形式開展員工慰問和幫扶救助,並且對員工資金進行幫扶,共同度過難關,同時,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作為特殊疾病,納入員工幫扶救助範圍。

3、充分利用資源,員工關愛團隊每天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主動了解確診員工、疑似員工、醫學觀察員工和抗擊疫情保障通信一線員工的身心健康情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並且解決員工日常生活物資問題。<strong>

4、多渠道採購發放口罩、酒精、消毒液、護目鏡等防護物資外,解決員工防護問題,同時編寫員工防護手冊。

日常員工關懷如下:

1、職業關懷:可以依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職業關懷(試用期關懷,績效關懷,職業關懷,培訓關懷,工作輔導關懷等等)。

2、家人關懷(健康,子女,老人等):關注員工健康,為員工進行體檢及領導層日常噓寒問暖,營造溫馨的情親關懷。

3、節日關懷:春節,五一、中秋,國慶等

4、員工活動關懷:可以依據企業實際情況定,本關懷事項較多。

總結:

企業對員工關懷和鼓勵,應該體現日期常工作環境。


甘肅老餘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我想諮詢的,開始我的心態蠻好的,就安撫他們安心等待,時刻準備著,

後來都解封了我們還沒有解封,我開始慌了,沒辦法去安撫別人,先把自己的思想工作做通了,知道怎麼去安撫別人了。

每個人處理事情的方式各不同,所以建議用你自己的方式去安撫,別人的方式不一定適合你,老闆辛苦了!


自律jy


如何在這疫情嚴重的日子裡鼓勵員工?

山石峻個人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刻意鼓勵員工,發點獎金更實現。

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肯復工人員都是優秀職員無須再鼓勵。

當下疫情正處在攻堅階段,網絡上各種各樣的信息傳播非常快捷且及時,基本上所有消息都會通過手機第一時間得知。

而這些服從組織安排,聽從企業召喚回來複工的工作人員,都是非常優秀而且甘於奉獻的好員工。

因為他們也完全可以象網絡上某些人那樣找出千奇百怪的莫名藉口,選擇完全適合保護自我的逃避方式,這是他們的自由與權利。

但是,這些優秀職員最後還是選擇勇敢地站了出來,克服一切困難勇敢地回到了企業,滿懷熱情地投入了生產工作。

如此表現,如此境界,如此自然的先鋒模範作用,何須再鼓勵再鼓勁?!


已經做到位了的職員,無須再給他們添加工作之外的其他負擔,更不必畫蛇添足般地鼓勵打氣。

相反,對於那些選擇不工作卻滿腹牢騷的後進者,真應該好好教育一翻。

其次,做好企業的實際防疫措施比鼓勵強百倍。

復工人員心氣高、勁頭足,為保持這種優良的工作狀態,企業最應該在預防措施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一定要保障復工人員的疫情防護安全,讓所有返崗工作人員安心工作,不能讓復工人員“流汗又流淚”這才為最重要的事情。

別鼓吹什麼宣傳口號,加強什麼學習了,有這份功夫與精力,不如想方設法多發點口罩,多噴灑些消毒劑,妥善解決好職工的安全就餐問題,制定詳實並可執行的疫情防護措施更為實現。

有些形式主義害死人啊!

最後,給點加班獎勵或者疫期補助效果更明顯。

再鼓勵、再打雞血,目標還不是為了提高工作積極性,增加工作產量,創造更多更大的經濟效益嗎?

達到這個目的很簡單,不必弄那麼些過於虛幻的東東。

直接來點實際的獎勵最直接而且效果顯著。

現階段,建議可以採用提高員工的加班補助,增加員工的薪酬水平,額外發放特殊疫情獎金或補助等方法。

雖然提到錢有點俗,但最俗的錢卻是職場眾人最喜歡的。

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現階段講什麼奉獻精神,談什麼高大上理論,皆不如直接發錢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復工人員已經在辛苦地做奉獻啦,並且還在無怨無悔地持續努力工作著,他們真不需要什麼鼓勵與打氣。

與其鼓勁,不如直接發點獎金,既現實又實惠。

相信會讓返崗職工幹勁提得足足的,工作效率高高的,成果更是棒棒的。


山石峻


企業方的管理者一定要明白,這已經不是企業行為可以左右的,有的員工現在上班是需要冒風險的,這相當於人性的考驗,要錢還是要命!

這時候千萬別用金錢考量人性,如果大家已經上班,我們也要做好疫情管理和防備工作,將網絡上那些真實有效的防疫工作落實到每個細節。

如果員工選擇離職,我們也尊重他們的選擇。如果還沒有開工,我從兩個方面給您一些建議:

第一個,用參與性的研討會來幫助員工調整狀態。有兩個會要開,一個是群策群力的想特殊時期解決辦法的變革會議。讓所有人都參與,告訴大家企業的難處難點自己這一年的營業指標等,然後讓大家出謀劃策,都會存在哪些困難?每個困難的解決策略?最後把所有討論內容歸類,形成既有利於企業的也考慮員工的成本低收益高的計劃清單。幫助大家建立使命感,責任感!

第二個研討會的內容是內部管理技能提升研討會。工作這麼久也沒有機會提升和培訓的機會,技能培訓和素養培訓轉移到線上,現在很多平臺有免費課程,也有很多特牛的老師開課,我們邊學邊內化,提升大家的戰鬥力等待再開工大吉!

管理團隊最好能做到一對一的訪談,打消員工們的顧慮,瞭解他們的心聲,一起共渡難關!!!


王彥傑老師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希望能幫到您。

在疫情時期,最好的鼓勵就是理解與幫助。

命比錢重要,在這樣非常的時期,很多人要麼不出去工作,要麼在工作過程當中沒有狀態。

一、理解。在全國各地都有防疫措施。有些地方的硬核措施,可能其他地方不太一樣。領導要去了解員工當地的防疫措施,並給予員工充分的理解。如果確實不能到崗,請給予理解和安慰。疫情過後更需要員工繼續為公司發展,要做長遠打算。

有些家裡的老人擔心孩子有危險,阻礙孩子出去上班。或家裡確實比較需要這個員工在家裡打理一切。(現在很多地方都實行兩天一出門由一人負責出門買東西,也許家裡人只有他方便除外,比如說會騎車呀……),你關心員工的處境,員工將來會你公司的處境全力以赴的工作。

二、幫助。有些員工克服了一些困難,來到了公司上班。應給予員工感謝。並提供全方位的防護措施。(每天工作環境做好消毒,員工都有囗罩,就餐問題得到合理的解決。)這樣,讓員工在工作當中更加放心,然後才能放開手去工作。

適當的加薪,非常時期,時間不會太長,所以加薪對公司來講也沒有太大的損失,相反會留住很多的人,因為不久的將來就需要這些人來幫公司發展。


職場風雲籍


如何鼓勵員工?確實要鼓勵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面對損失,應該怎麼辦?

有大佬說過一句話,我覺得我可以借用一下。

“逆風時先爭取活下來,風來之前確保在場,風起時還有人陪你一起玩”。

這些天你已經看過或者瞭解到不少關於03年非典回顧。

阿里、京東、攜程等等巨頭,都是在逆境下成功活下來,還抓住了線上線下,旅遊、電子購物報復性反彈等等的轉機,最後不僅活下來了,而且還成為了現在的商業“帝國”。

但是具體是怎麼做的呢?我總結了下。

一、認清現實接受損失。

二、保護團隊和商業中的夥伴。

三、找到低窪地帶。

四、增強和鍛鍊隊伍。

首先,接受損失,這個時候一定不是擴大生產加大投入的時候,但是除了目前的醫藥企業除外,現在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契機,況且國外也開始爆發了疫情。

很多企業公司希望疫情過去馬上就可以回本,但是現在真的不是擴張,再投入的最好的契機。

現在新的機會還沒有出現,還有一方面你的產業上游和下游,也還沒有完全消化這次疫情危機,你自己孤軍奮戰,容易把自己弄的灰頭土臉,還會元氣大傷。

正相反,這個時期跑贏同行才是一個正確事,這次疫情打擊對你所處的行業是公平的,關鍵是看誰先恢復。

我們“打架”的時候“拳頭收回來是為了更好的打出去”。先把一切不必要的開支取消,儘快的調配貨物,減少走貨慢的渠道庫存。

現在大量年輕客群滯留在家鄉,很明顯現在的三四線消費能力要強於北上廣,但是疫情結束,大量勞動力返程,你是否能讓貨物跟上人流?應收賬款能不能比別人快一個星期收回來?

現金流才是你命根子。

現在的團隊管理,末位淘汰制也要繼續做,這個不是絕情而是,為了公司更好的發展,要讓好的人留下,不合適的人儘快離開。

然後是保護夥伴,夥伴包括你的生意夥伴和團隊夥伴。

銷售的工作可分A和B的性質,分成“賣進”和“賣出”,把貨物或者服務“賣進”給你的客戶,B,你的客戶。

再把貨物或者服務,“賣出”給顧客。

還有夥伴也包括你自己的員工,裁掉大半個銷售團隊,雖然是一種辦法,但是缺點是留下的人,容易心寒,如果生意恢復,你再招人,這些新手也來不及培養。

堅持全額髮工資,好處是團隊穩定軍心穩定,缺點也很明顯可能公司不到三個月就倒閉了,還是所有人會失業。

所以建議是,保留基本工資,推遲獎金的發放,高管降薪,同時也要和團隊做好溝通,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應該明白。

當然遇到員工短期有困難的員工,可以視情況幫助一下,或者說不能留下的員工,一定要好聚好散,將來有好機會再合作,畢竟大家都要養留下來的員工,團結一心,等公司緩過來了,你一定記得儘快把拖欠的工作獎金等等發掉。

在災害面前面前,也是你給你團隊情感賬號裡存錢的大好時機。

03年非典的時候,阿里全員在家辦公,馬雲和COO關明生拿著通訊錄,給全員挨個打電話,關心員工的生活情況。

試想,如果這個時候老闆不聞不問自己的員工,或者只是催工作催單,那麼,坐在員工身邊的家屬,聽到了,你想想是什麼感受。

其次就是找到“低窪”地帶,就好比股票,有波動,就意味機會。

現在大的社會變故,更是有很多的機會等你去發現,比如,健康醫療,在線學習,在線娛樂,O2O送菜等,會迎來新的機會出現。

最後是,怎麼增強和鍛鍊隊伍。

一、培訓。以前生意好,大家都忙在業務上,現在忽然閒下來了,業務可能一時半會也恢復不了,這時候讓業務骨幹把工作經驗萃取出來,就行分享和角色扮演,錄製培訓視頻等。

二、客戶的分析和檔案整理,現在沒有辦法做生意,可以遠程拜訪,聽聽客戶的建議和意見,同時可以讓一下非關鍵崗位的同事,幫忙一起整理客戶的檔案和資料,為下一次的拓展業務,做好準備。

三、通過電話或者視頻進行面試,現在的情況下有人會離開自己原來的公司,你就可以重新物色你想要的人才,那這樣的話,和這些人保持聯繫,等疫情過去,你公司穩定了,就可以把他們直接籤掉,增加自己公司的新的人才和新鮮血液。

以上是我對本次問題的回答,如有不盡之處,可私信,感謝閱讀。



番茄少俠的日記


當前的疫情的確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心裡的創傷!尤其那些做小生意的人,可是在困難面前我們只能在家好好待著,這就是對國家最好的幫助。

前兩天看到演員黃曉明和他的員工通話記錄,員工因為家在武漢一時回不來怕影響工作要辭職,老闆黃曉明除了關心他和家人的安全就是告訴他安心在家,什麼也不要操心,等疫情過去了再回來好好工作,這個期間工資照發……

短短几句話,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有滿滿的關心和鼓勵,這個員工當時淚崩!

演員黃曉明這段時間一直都為武漢的疫情付出自己的努力,身先力行,以身作則,這樣的老闆我們給他點贊!


兩個猴子的媽媽


首先要相信國家,相信政府,相信醫護人員,相信每一位奮戰在第一線人員,一定能戰勝這場戰“疫”。

與其恐懼,不如戰勝恐懼。

公司每一位都要意識到,國家有難,共渡難關,有力出力,有錢出錢,疫情面前,人人有責。特別是老闆,中層幹部,必須要有領袖精神,俗話說:沒有枯萎的企業,只有枯萎的老闆。

要正向的激發天性,員工才能一日千里,變得海闊天空。越是危難時刻,要讓企業,員工和國家站在統一戰線上,企業才有可能活下來,大家才能一起活下去。

沒有經歷過危機的人,不會成熟;

沒有經歷過危機的企業,也不會成熟;

所有的成熟都是從危機中走出來的。

在疫情期間,首先保護好自己安全,才能照顧他人,鼓勵員工多學習,多看書,和客戶多溝通,華為內部有一句話:方向大致正確,團隊充滿活力。只要是正確的,就去做,團隊有活力,才有希望。

個人見解,請多指教



恆成教育


在特別的情況下,如何鼓勵員工,是老闆們的一項要面對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一項很難的任務,如果做不好,你的企業就要有很大的壓力,無助於企業發展。

1.先要給員工吃個定心丸,你把企業的發展前景讓員工清楚,讓他們願意留下來於你一起拼搏,願意跟隨你共渡難關。

2.要制定給員工的優惠和福利,激發員工熱情,樹立我與企業共榮辱的責任感。

3.做好疫情防控,要捨得花錢,捨得時間,捨得人力,使員工感到安全和溫曖。

4.提高員工伙食,讓他們吃好,喝好,增強免疫力,保障他們的休息時間,做到無感染病例,保證在企業經營生產期間職工的安全。嚴格按照國家復工要求,認真落實防控措施,讓員工看到希望!


實打實來


如何在這疫情嚴重的日子裡鼓勵員工

1)疫情期間,首先要做好關懷激勵,保障好員工的人身和心理健康。企業可以集體採購口罩、酒精、防護服等預防及消殺物資,在員工線下辦公時,予以發放,同時針對遠程員工,可以給予一定的交通補助或開立企業班車服務。

企業要設立愛心基金,針對員工重大疾病及親屬風險,給予一定的補貼和幫助。同時,為了保障員工心理健康,還應設立專項EAP計劃,應對心理疾病風險。

2)薪酬激勵既要關注員工的獲得感,也要關注企業的人工成本可控性,要做好固定薪酬和浮動薪酬的搭配,確保“勞有所得,績有所得”。

3)績效激勵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績效激勵要短週期、即時化、在線化、娛樂化。

短週期要求改變過去月度、季度甚至年度的績效激勵,改為每週、每天、不定期的考核與激勵。通過短週期的任務細分,在完成任務時,進行即時評價,即時激勵,實現“把把評價,把把清算”。

任務細分後,動作及結果標準明確且量化,有利於遠程評定績效結果,實現在線化。

4)在總體成本可控前提下,除了關懷激勵、薪酬激勵和績效激勵等物質激勵外,還應關注非物質激勵的手段和方式。

目標激勵,讓員工能夠參與到工作目標的確定和分解,任務的明確,標準的制定,有利於員工的工作捲入,提高工作滿意度,實現組織承諾。

5)文化激勵則要在非常時期,強化使命和責任意識,讓員工明白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從“要我幹”成為“我要幹”。

榮譽激勵,則可以針對非常時期湧現的“典型標杆和突出事蹟”給予一定的表彰,樹立榜樣,鼓勵“比學趕幫超”。

6)認可激勵。

當然,員工是脆弱的,在工作的高標準、嚴要求下,還應給予一定的認可激勵,讓員工得到賞識和認可,順心、開心、舒心的工作。

此外,缺乏社會歸屬感的遠程辦公,結合線上化手段,可以採取一些PK賽、排行榜、虛擬幣、社群官的遊戲化激勵手段和方式,讓工作變得更有趣味,讓員工變得更有激情。

最後,要有愛。沒有愛的激勵,僅僅只是交易。有愛之後,才會從利益共同體,形成命運共同體,才可以共同應對危機,攻堅克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