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历史上有名的“武关”有什么特点,为何被中原王朝重视

武关,在今天陕西丹凤县东南90里处,是古代关中地区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塞,古代社会及历史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水经注·丹水篇》:“丹水自商县东南流注,历少习,出武关。”

武关北面是少习山,东西南三面是武关河,自古就有“枕山带河,险本夭成”的说法。《史记》:“武关,秦南关,通南阳”。在丹江通道开辟以后,前往关中地区不必绕道中原,直接沟通关中平原与南阳盆地、江汉平原之间的联系。武关就在丹江通道上,在春秋时期其政治军事性功用就已非常明显。

晋国在文公君臣的励精图治下,很快成为春秋时期强国,疆土向四周拓展,最西南边疆延伸到今天陕西商洛一带,与楚国为邻。最初武关为“少习关”,就是缘于它地处少习山下,建造的目的就是扼防楚国,并在此构成关隘。

历史上有名的“武关”有什么特点,为何被中原王朝重视

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变的非常强大,军事实力强劲“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有着“席卷天下……并吞八荒”之志的秦人,所向披靡,大力拓展疆土,其中就是占据原晋国西南隅今陕西商洛一带,形成了秦、楚两国接壤。此时,秦国把“少习关”改为“武关”,寓含以武力守卫边疆或以武力讨伐东方诸国之意。

此时,秦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三关,素有“秦负阻于三关”的说法。三关指武关、潼关、蒲津关,分别控扼着三个不同方向的关口,构成了秦国东、北、南三个方向的重要的防御体系。所谓“一方不戒三险俱失”,一语便点破了三关相辅相成、互为唇齿的紧密关系。

在秦昭王12年(前297),秦国昭王致书楚怀王,称“

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结盟”,待楚怀王如约前来时,秦军已经在周边做好埋伏,楚王被劫持,最后客死他乡。

秦朝统一之后,更是加大对武关的重视。因其地理位置优越,“东穷燕齐,南极吴楚”,从武关南下可至南郡郡治冮陵,由江陵顺江而下,达于吴越;由江陵渡江南下,可至岭南诸郡。所以武关道所连结的水陆干线,贯通半个中国。

历史上有名的“武关”有什么特点,为何被中原王朝重视

秦汉之际,刘邦就是从此进入关中。刘邦率兵数万到达南阳盆地,进入丹水县时,襄阳守军投降。然后向西突袭武关成功,便与秦军交战于蓝田,最后到达关中。秦二世4年(前206),刘邦“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投降,秦王朝宣告灭亡。

历史上有名的“武关”有什么特点,为何被中原王朝重视

唐朝时期,社会稳定,少了秦汉之际的兵戈不息,武关道变成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沟通与交流重要通道,把武关道改名商山路。在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沦陷,江淮地区的财赋无法通过运河运往关中。“

官兵守潼关,财用急,必待江淮转饷乃足,饷道由汉沔,则襄阳乃今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可见,武关道对于保障物资钱粮运输的非常重要,已然成为唐庭的生命线,最后依靠武关道,完成了平复关中的任务。

武关多战事

王莽时期,地皇四年(23)申屠建率绿林军攻克武关,直驱长安,灭了王莽;大将桓温统军在东晋穆帝永和10年(354)北伐前秦,沿着武关道经武关攻入蓝田,大败秦军,屯军灞上;晋安帝义宁13年(417),名将刘裕统兵四路北伐后秦,其中一路经武关沿武关道西进逼克长安,后秦灭亡;唐末义军领袖黄巢败退长安,“自蓝田入商山”,出武关,转战中原;明末李自成及其义军多次往复武关及武关道,并于1645年败退西安,出武关转战豫鄂;清朝时,白莲教军太平军捻军等衣民起义都曾攻入武关,震撼清廷。

历史上有名的“武关”有什么特点,为何被中原王朝重视

历史上武关道是关中地区链接东南地区唯一的通道,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旳作用,武关就是在这条通道上最为重要的关隘。武关成为逐鹿关中及转战东南的必经地,多少英雄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发奇兵,致其胜的战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