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战疫”在家,怎么让孩子不拖拉、不走神、管住自己?

寒假因为疫情延长了,熊孩子们没有一点欢欣鼓舞的样子。


一个小学生用日记记录了他史无前例的“室内寒假”。

“战疫”在家,怎么让孩子不拖拉、不走神、管住自己?


对孩子们来说,假期延长了虽好,但停课不停学,语文、数学、英语,外带体育都通通在家学,自学、跟爸妈学、网课学,这究竟是要他们有多好学?!


几个字透露了孩子在家学的心声:

“战疫”在家,怎么让孩子不拖拉、不走神、管住自己?


平常家长总爱问老师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在家学习的模式开启之后,孩子的学习表现在父母面前一览无余,是学霸还是学渣,家长心里自有定数。


在家学习考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看谁能更自律;但同时也考验家长能不能有效地督促,看谁更用心。


然而,看着孩子睡不醒、叫不起、混时间、不想睡的样子,家长们只能深呼吸……

“战疫”在家,怎么让孩子不拖拉、不走神、管住自己?


眼见别人家孩子能管住自己,自家孩子却总是不在学习的状态、一受到干扰就分心,在家和在校两个样,不少家长都发出了呐喊:


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家就是管不住自己呢?


“战疫”在家,怎么让孩子不拖拉、不走神、管住自己?

理解孩子,在家学习也不“轻松”


首先,家长们要理解,在校和在家学习的物理环境不同,给孩子的感觉也不一样。


在学校里学,孩子更能感觉到竞争和压力,而在家更多是放松的状态,既然是放松,在家学习时自然而然会少了几分严格的自我要求。


电视、手机、零食……这些在学校都没有,哪怕只是摆设也是诱惑。


孩子总忍不住上前看一看,摸一摸,一不留神,书桌前任意一件物品都可以让他们走神。


论舒适,学校肯定不如家里,有床躺着,有沙发窝着,所以在家学习,要克制自己确实很难啊!


更难的是,原本在学校有老师帮助进行学习计划,检查学习情况,而在家学习,如果没有家长的协助,每一天、每个小时怎么安排,怎么学、学成什么效果完全交给孩子自己处理,这对他们来说是迷茫的事。


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点,还要在学校作业的基础上给孩子加量,孩子可能真的吃不消而弃学。


“战疫”在家,怎么让孩子不拖拉、不走神、管住自己?

孩子并不认同被强加的学习目标


有的家长帮孩子制定计划,帮着帮着就成了直接给孩子定计划。


比如,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是每日习字一页,家长认为这个量少了,自家孩子水平还有待提高,所以要多加3-5页上去。


表面看着只是“加量不加价”,美其名曰为孩子好,多写总是没错的,孩子也因为父母的权威执拗不过而顺从。


但孩子自身并不认为习字有好处,反而觉得是浪费时间,因此内心无比焦灼,觉得自己练字的时间里同学已经写完作业了。


于是,孩子打心底就不认同父母的计划,加之父母让自己重复练习很多次,又说不过父母,只好犯莫名其妙的错误,写个“走”字也能写得跑起来。

“战疫”在家,怎么让孩子不拖拉、不走神、管住自己?


强扭的瓜可不甜,孩子即使完成任务可能是极不情愿和敷衍,枯燥无味不知所以然。


孩子不好好完成“目标”并不是真的做不好,就是对家长的表达不满,就是想气坏你。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烈的兴趣就是认同感,会驱动孩子做他希望做的事情。如果孩子学习的效果不尽人意,不妨看看是不是目标出了岔子。


“战疫”在家,怎么让孩子不拖拉、不走神、管住自己?

半途而废,是从思想偷懒开始的


在家学习对有的学生来说很痛苦,因为一旦有学习出现困难,没有人解惑,孩子便想不到办法,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最简单的例子是遇到不会做的题都用跳过的方法,发现短短时间跳过了很多题,受到打击,便不想再继续。

“战疫”在家,怎么让孩子不拖拉、不走神、管住自己?


心理学曾研究过,如果孩子要面临一件自己觉得很难的事,就会出现拖延或者逃避的行为。


这种情况并不是孩子本身缺乏自觉自律,而是受挫无助没有方法。


“遇强则强”,如果遇都懒得遇,凡事难题都要留着由家长来解决,这种“等靠要”的思想不仅会让孩子越来越懒惰,更让独立自主学习遥遥无期。


孩子在家学习的时间并不少,如果一直无法学会自律学习,会在学习效率和效果上吃亏。


那么,疫情当前,孩子在家学习自律性差,父母到底该怎么办呢?


“战疫”在家,怎么让孩子不拖拉、不走神、管住自己?

不怕没目标,就怕目标没有效


最近,衡水中学“停课不停学”计划又火了!原来在衡中,高三学生仍然每天早起晚睡,跟随老师在网上学习,从作息时间来看跟在校时没多大区别。

“战疫”在家,怎么让孩子不拖拉、不走神、管住自己?


衡中学生的自律性让人诧异,这得益于学校细化了三年六个学期里每个学期的目标,为了达到每个学期的目标,还给学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让学生每天哪个时刻该做什么都清清楚楚。


家长最怕孩子在家浪费时间,看不惯孩子无所事事,不停对孩子说“努力”“快去学习啊”“作业做完了没”,却没有给孩子指明具体的行动方向,只会让孩子看起来“努力”,却不让知识长进脑子。


要让目标行之有效,一定要让目标更具体,甚至看得见,摸得到。


可以试着和孩子清楚地沟通下面这些关于学习的问题,彼此达成一致的目标,这样孩子在家学才更有方向感:


具体做什么?

怎么做可以达到目标?

需要在什么时间点完成?

要达到什么标准才算完成?


比如:学校布置寒假完成某本诗词背诵,如果没有具体目标,家长会每天不定时反复问书背完了没,这种检查督促法只会让孩子混乱不得其法。


如果换成和孩子约定:每日午饭前半小时,完整背诵一首古诗词,13:00进行检查,一个假期就可以背完整本书。每天一个小目标,对孩子来说容易多了。


“战疫”在家,怎么让孩子不拖拉、不走神、管住自己?

仪式感是治愈自由散漫的良药


去年有的城市已悄悄兴起付费自习室,虽然付费者大多是成人,但从兴起的这股热潮来看,学习是需要仪式感的。


不能顺利返校,有的学校为孩子们举行了网络开学典礼,换上校服、系上红领巾进行升旗仪式,聆听开学演讲,孩子们在家依然能感受到庄严、神圣的时刻。

“战疫”在家,怎么让孩子不拖拉、不走神、管住自己?


《生活需要仪式感》书里说,仪式感是一种对生活认真、尊重、敬畏且热爱的态度。

满满的仪式感让孩子感觉身体和心理都已在课堂。


教孩子整理好自己的仪态,准备好温水杯,把书桌收拾整洁,远离手机和电视机,减少学习的干扰,在家学习一隅就能成为教室一角。


不过,也别让仪式的形式大过于实质,毕竟,学习是讲求效率和效果的,如果花太多时间和心思在“仪式感”上,而忽视学习是获取知识,那就本末倒置了。


“战疫”在家,怎么让孩子不拖拉、不走神、管住自己?

父母管多管少都不好

学习独立要趁早


学习的习惯养成在于父母对孩子的督促有的放矢,不能事事在握,但也不能完全放手。


协助孩子清扫学习的障碍,才能更快进入学习状态。放手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才会让学习真正独立。


孩子被动地接收知识,效果远不如经过思考后内化成自我认知。


如果家长为了贪图方便快捷,一遇到问题都将知识掰开嚼烂了喂给孩子,那孩子可能会失去咀嚼的能力。


试试让孩子先思考,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哪怕办法不是最优的,只是一份草稿,也要锻炼建立思考的路径。有时解决问题比结果更加重要。


当孩子走出独立的第一步,别忘了及时关注孩子,给予正面反馈。


像这个10岁男孩,父母奔赴工作一线,需要独自在家照顾自己。

“战疫”在家,怎么让孩子不拖拉、不走神、管住自己?


孩子自己写作业、上网课、外出采购,堪称硬核,可硬核的背后是父母在午饭时抽时间跟孩子视频,平时则通过家中的摄像头关注孩子。


这对父母在非常时期冲上前线工作也不忘记对教育用心,孩子能自律绝非偶然。果然“别人家的孩子”也有“别人家的父母”啊!


结语


每个孩子都向往自由,自由让孩子快乐,可比起放任孩子寻求自由,更重要的,是让他明白真正的快乐是在于该自由时尽情享受,该约束时绝不松懈。


雨果曾说,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自动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聪明人。


学习是快乐的,因为学习,所以热爱。

学习也是痛苦的,懂得克制和自律才能成就自己。


停课不停学,在家好好学习,不仅会迎来抗疫的胜利,也将迎来学习的春天。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没有一份努力会被辜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