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从沙市(荆州)看住宅问题的成因、现状和房租问题-1 1980

编者按 荆州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当年沙市市(荆州市沙市区)也曾创造过工业发展的奇迹。我们现在的困惑,当年的前辈们也曾遇到过,并思考过!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希望荆州能在前人的经验上砥砺前行,可期可待!

(供稿人 古城土著)沙市的住宅状况如下:到1979年底止,住宅建筑面积有143.55万平方米,住宅居住面积有69.85万平方米,每人平均居住面积3.88平方米。缺房户9,721户,其中无房户1,820户,不方便户4,734户,拥挤户3,167户,拥挤户中平均每人居住2平方米以下的120户,缺房户总数几乎占全市户数的1/4。同时,危险住宅达到4.6万平方米,约占全部居住面积的7一8%。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低矮、潮湿、阴暗、肮脏的劣房。每当雨天,穿街过巷,有些居民辗转于那些湿淋淋的光线暗淡的破烂房屋里。

沙市住宅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三十年来,沙市的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工业总产值1979年比1949年增长了54倍,达到10亿6千多万元(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但是,沙市的住宅却增加得很不相称。1949年,沙市住宅建筑面积为96万平方米,居住面积为41.38万平方米,人口7.4万。1979年,人口增到18万。解放以来,沙市共建住宅73万多平方米,拆除住宅19.55万平方米,受灾住宅1.89万平方米,实际增建住宅只有51.59万平方米,比1949年增加56.1%。由于新建住宅减少走廊、凉台所占的面积,使住宅居住面积比1949年增加了一半以上。但人口却增加了1.43倍,从而使住宅人均居住面积从5.88平方米,跌落到3.88平方米,这就是沙市住宅问题严重的直接原因。

长期来,沙市的住宅建设,不但跟不上人口增加的需要,而且新建的住宅比拆除和报废的少,从而使住宅的绝对数最都比解放前少了,这怎么不使住宅问题严重起来呢?到1958年,人口增加到12万以上,比1949年增加了19%,净增4.8万多人,而居住面积总和只有41.21万平方米,比1949年还减少2,700平方米使每人平均居住面积降低到3.36平方米。直到1965年,住宅建筑面积总和才接近1949年的水平,达到91.33万平方米。打倒“四人帮”以前,沙市基建中国家没有住宅建设的计划投资,只能用拆迁费、城市维修费以及水费、电费、市政设施费等等的积攒和挪用,才盖起一些住宅。到1976年,住宅建设面积总和只比1949年净增26.46万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迅速增加的城市人口的居住需要,更谈不上改善居住条件了。

我们在解决城市住宅问题上,想要由国家包下来是不行的。像沙市这样的中小城市,长期来国家没有住宅建设的计划投资,却又不准企业和私人自建住宅。是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在住宅建设上的反映,是住宅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沙市在1977年以前,计划、财政部门基本上是不批准各企业、各单位自建住宅的。除了沙市向阳纺厂等老厂以及搬运公司,少数商业部门、行政机关(如管理社办企业的街道办事处等)修建些住宅外,很多有自建能力和要求的企业却不能自建住宅。私人建房在解放初,还曾得到过房管部门的贷款,有时一年曾达到20多万元,但1958年公社化后,私人建房就不合法了。文化大革命中,“割资本主义尾巴”,私房被挤占,私人房租可抗缴,私人建房更困难了,住宅状况当然愈益恶化。

房屋的大量拆除和失于维修,也是住宅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解放以来,沙市共拆除约20万平方米的住宅。其一,为了加固荆江大堤,荆江分洪工程修建时,拆除了原江堤上一整条街道;其二,1958年“大跃进”时,拆除了33,500平方米的住房,扩建成现在的“北京路“大道,使沙市具有现代城市的气派。这种对旧沙市的改造,是正确和有远见的,但由于建设跟不上来,人口迅速增加,使住宅欠账难于还清。从表面的统计看,30年来受灾的住宅只有近2万平方米,实际上因失于维修而损失的住宅数字,要比这2万平方米的数字大得多。沙市房租不能满足住宅维修的需要,使住宅失于维修,缩短住宅的使用年限,恶化居民的居住条件,使住宅问题更加严重起来。

打倒“四人帮”后沙市住宅建设的新面貌

打倒“四人帮”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沙市住宅建设在飞速地发展着。有关部门己制定了20年的远景规划,要在1985年以前人均住宅居住面积达到5平方米,1990年达到6平方米,2000年以前达到7平方米。现在进到沙市,真象冬去春来,解放了住宅建设的生产力,新竣工的五、六层楼住宅,纷纷冒出了地平线。从1977年到1979年,共建住宅28.36万平方米,等于30年住宅建设总和的38.9%,等于以前27年的63.3%,以前每年平均净增住宅约9,000平方米,现在每年平均净增住宅8.6万多平方米,约为过去的9.6倍。住宅建设的这种速度和规模,充分说明了沙市市委以及计划、财政、房管、建筑等部门,在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切实关心人民生活,在解决住宅问题上狠下了功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什么会取得这样巨大的进展呢?首先,沙市住宅建设列人了国家的基建计划,中央和省都有了计划投资,并积极挖掘、开辟、组织其他资金来源,尽量设法供应建筑材料和设备,保证了住宅建设的需要。中央和省对沙市住宅建设的投资在逐年增加,1977年30万元,1978年猛增到135万元,1979年又翻一番达到270万元,1980年适当调整到225万元。其次,充分调动各企业自建住宅的积极性,成为住宅建设投资的大头,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加快了住宅建设的速度。它们的投资,1977年200万元,1978年猛增到800万元,1979年达到1,005万元,1980年计划在800—1,000万元之间。其投资一般为国家投资的3一4倍,是解决住宅问题的决定性力量。最后,沙市水泥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为其他经济部门服务的加强;市场调节的初步实行,省内和省际的经济联系有了扩展,整个经济逐渐活跃起来,基本上保证了建筑三材(水泥、钢材、木材)的供应。(未完待续)


从沙市(荆州)看住宅问题的成因、现状和房租问题-1 19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